稻田养鱼技术要点,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想实现稻田养鱼的效果,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1.合理选择鱼种
在稻田中养鱼,需要选择适应于稻田生态环境的鱼种,如草鱼、鲫鱼、鳜鱼等。这些鱼种对水质的要求不高,能够适应稻田的生态环境,而且它们的体型适中,不会对稻田的生长造成太大的影响。
2.科学投饵
稻田养鱼需要科学投饵,不能过度投饵。如果过度投饵,不仅会造成饵料的浪费,还会对稻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投饵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掌握好,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晚各投一次饵,每次的饵料量应该掌握在鱼的体重的1%-2%之间。
3.合理控制水位
稻田养鱼需要合理控制水位,不能让稻田的水位过高或过低。如果水位过高,会对稻田的生长造成影响,如果水位过低,则会对鱼的生长造成影响。
4.科学防治病虫害
稻田养鱼需要科学防治病虫害,不能滥用农药。如果滥用农药,不仅会对稻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对鱼的生长造成影响。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防治病虫害。
稻田养鱼技术视频
以下是一段关于稻田养鱼技术的视频,供大家参考。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A:稻田养鱼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选择鱼种。
2.科学投饵,不能过度投饵。
3.合理控制水位,不能让水位过高或过低。
4.科学防治病虫害,不能滥用农药。
A:稻田养鱼有以下好处:
1.增加农民的收益。
2.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3.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A:稻田养鱼的饲料应该选择适合鱼种的饲料,如草鱼应该选择草鱼专用饲料,鲫鱼应该选择鲫鱼专用饲料。同时,饲料的品质也需要注意,应该选择优质的饲料。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的百科知识
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养殖的方式,它将农田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农田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合理选择鱼种、科学投饵、合理控制水位、科学防治病虫害。稻田养鱼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参考资料:
1.《稻田养鱼技术手册》。
2.《稻田养鱼的好处和技术要点》。
3.《稻田养鱼的生态效益和发展前景》。
问答拓展:稻田养鱼技术要点,养什么鱼好
1、坚持巡田:要做到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2、清理鱼沟物敏、鱼坑: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一段时间后容易淤积,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坑中淤泥。3、调节水位: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适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公分,以利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
一、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1、坚持巡田
(1)首先一定要进行早晚巡田,早上观察鱼类是否会出现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
(2)晚上一定要检查吃食的情况,检查田埂有没有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复。
2、清理鱼沟、鱼坑
(1)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淤积,所以一定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坑里面的淤泥,捞取草渣残饵,这样才能畅通无阻。
(2)翻耕插稻时一定要严防泥浆回流到鱼坑里面,高温季节可以在鱼坑上搭遮荫棚,使鱼安全渡夏。
3、调节水位
(1)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及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公分即可,这样有利于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
(2)这时鱼的体积比较小,可以进行浅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田水一定要逐渐加深到15-16公分,因为这时鱼会逐渐长大,游动强度也会加大,食量增加,加深水位有利于鱼生长。
(3)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这时要经常调整水位,一般保持10公分左右。
4、防洪抗旱
(1)由于近几年来气候比较异常,洪涝灾害经常发生,稻田养鱼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2)干旱时一定要注意蓄水保鱼,节约用水,台风暴雨来临时要做好准备,防止田水满溢逃鱼。
(3)如果有鱼坑稻田,可以把鱼集中在鱼坑里面然后四周用网拦住,或者在鱼坑上面加网罩,这样能起到保鱼防逃的作用。
二、稻田养什么鱼好
1、稻田养鱼的放养品种主要以草食性和杂食性源蚂运鱼类为主,比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还可以放养一些鲢鳙鱼,但要注意,鳊鱼不能放养。育秧田培育夏花可放3-5万尾每亩;稻鱼并作培育鱼种可放5-7cm夏花1500-2000尾每亩;如果养殖食用鱼,双季稻田连养每亩可放(夏花)鲤鱼300尾、鲫鱼100尾、鲢鳙鱼共50尾。
2、稻鱼可以进行轮作,投饵饲养,每亩放大规格草鱼种100-120尾,鲤鱼、鲫鱼150-200尾,鲢鱼30-50尾,鳙鱼2-10尾,每亩可产200-250千克。放养时间一定要早,单季稻田养鱼或稻鱼连作养殖食用鱼,一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后放养。稻鱼轮作可在收稻后马上进行灌水养鱼,到翌年插秧前捕鱼。
3、稻田养鱼施肥主要农家肥、基肥为主。使用化肥时一定要掌握安全浓度,避免直接洒到鱼沟里,可以半块田半块田的轮施。农药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常用药有乐果、甲胺磷、敌百虫、杀虫双、井岗霉素等,毒性较大的有呋喃丹、鱼藤精、五氯酚钠、毒杀雹梁酚、波尔多液等药剂,这些药剂不能使用。
问答拓展:有关于稻田养鱼你了解多少?如何在稻田养好鱼呢?
稻田养鱼在新化农村很普遍。
一、稻田养鱼的好处
1.可消灭水田中的越冬害虫、飞蛾等。
2.鱼类可消除水田中的野草,疏松土壤,可以实现免耕。
3.可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省土地、能源、肥料和农药。
4.可提高稻谷品质,促进稻谷高产,可实现“鱼-稻”双丰收。
二、稻田养鱼应具备的条件
1.水源充足,稻田进水、排水方便,田埂不漏水。
2.水质良好,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3.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温暖通风处更适合鱼、稻的生长。
三、稻田养鱼基本设施建设
1.田埂改造田埂必须加高到0.8米左右,顶面宽60~70厘米,以利于割稻淹茬时灌入深水养殖成鱼。田埂改造的方法很多,可用三合板、水泥板、砖块护埂,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改造后田埂要不怕山洪冲击,并可以防渗漏,实现养鱼安全。
2.鱼坑建设鱼坑是鱼类栖息场所,鱼坑的大小应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容纳全稻田内的鱼类为宜,并能够将全稻田内的鱼类养活,不致因水体缺氧而造成养殖鱼类死亡。
3.鱼沟建设鱼沟是鱼类进退鱼坑的重要通道。鱼沟宽30~40厘米、深50~60厘米,一般分布成“井”“田”“目”字型。
4.拦鱼设施包括进水口、排水口拦鱼设施,且在拦码盯鱼设施前必须有面积足够大的拦污设施,以防杂草、浮漂等堵塞拦鱼设施,造成水流不畅而溢迟迅和水逃鱼的情况。拦鱼设施的面积以洪水期最大过水面积为准,拦鱼设施必须设计牢靠、安装稳固。
四、放养鱼苗
一般放养3~6厘米长的鲤鱼苗为主,在插完早稻5天后,放养鱼苗。在收割早稻时,要把鱼苗寄养到池子里,等插完晚稻后,再放养进去。到收割晚稻时,大个鲤鱼捞出,小个鱼留下,作下年稻田鱼苗。
五、稻田养鱼中施肥与施药技术
1.施肥技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一般每667平方米稻田施人畜粪1500公斤为宜,这样可使稻禾、鱼均肥壮。如施用化肥,一般以**素和钾肥为主,在施用时,不能撒在鱼类集中的地方,如鱼坑、鱼沟内,以免鱼类误食肥料。同时,应将养鱼田块分2次或3次进行施肥,即:将大田先施肥一部分,过2天再施肥一部分,使留下的一部分田块内的鱼类有空间活动与摄食。晴天施肥应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一次施肥不要过多,阴雨天气不能施肥,闷热天气鱼类浮头时也不能施肥。
2.施用农药技术养鱼稻田施用农药应坚持生物农药为主、剧毒农药禁用的原则。在稻田里施用农药,一定注意将药物喷洒在水稻上。施药注意事项:天气突变、闷热天气时不能施用农药,这是因为气候突变时鱼类会出现一时不适,如果在此时施用农药多会中毒。下雨天气不能施用农药,因为下雨时施用的昌前农药会顺着被雨打湿的禾秆流入田中,等于在田水中施用农药,鱼类较难承受。施用液体农药时应选择晴天下午禾苗晒干时进行,并要求对准禾叶喷洒,而不能朝着田面喷洒,以免药液入水伤鱼。撒施粉剂药物时应选择晴天清晨有露水时进行,可利用露水的湿润粘住农药,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问答拓展:稻花鱼是怎么养殖的
1、选苗放养。水稻播种时间是三四月份,四月底进行移栽,鱼苗放养在插秧后一个月后进行,具体时间应该是五月下旬。尽量选择适应能力强的鱼苗,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然后鱼苗数量不凯侍宜过多,需要严格控制,一般可以控制在三百尾左右。2、斗咐合理喂养。稻田养鱼既要满足鱼的生存需求,又要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鱼饵为沼气渣,及其它绿色有机物。尽量避免将未腐熟的农家肥施进稻田中,这样不仅会影响鱼的健康,还可能烧坏水稻,造成鱼苗死亡和稻田减产。
3、日常管理。实际养殖过程中,稻田的水位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保证鱼可以自由游动,又不能超出水稻生长范围。养殖时,可以在稻田地势低的地方挖一个水坑,当水稻田水位过低时,鱼儿可以游到水坑里,及时补水。
4、除此以外,稻田里本身的饲料是非常有限的,需要我们人工定期投放饲料喂养,每天细心观察稻花鱼生长情况,出现异常情盯销吵况便于及时处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