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水面应该放养多少花白鲢?该如何进行肥水?
这篇内容会给朋友们分享“一亩水面应该放养多少花白鲢?该如何进行肥水?”的内容进行介绍,但愿对各位网友们有所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村民开始养鱼,不仅可以提供自己生活上的保障,而且也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效益。并且养鱼也讲究很多方法,如果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损失自己的经济,而这些鱼也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养一种鲢鱼,这种鱼饱受很多人的喜爱。那么对于养这种鱼,很多人还是存在一定疑虑的。
一亩水面到底应该养多少白花鲢呢并且如何进行肥水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
从科学的角度上说,一亩水面可以养殖15万尾左右的白鲢鱼。
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有人做了实验,在一亩田里放了15万尾左右的白鲢鱼。它们的生活条件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并且它们的产量也非常高,鱼的品质也十分的优秀。
如果养殖多的话,可能也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而养殖过于少的话,也会出现浪费产地的现象。
在肥水方面也有许多门道,首先可以适用的是化肥。
在化学上我们都知道化肥的最主要的原料是氮肥,并且其中也含有磷肥和钾肥,这些元素对白鲢鱼的生长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这些肥料可以使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充分吸收肥料,从而给白鲢鱼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进行肥水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些农家肥,在一定程度上农家肥的持久效果非常好,并且农家肥的营养也十分的充分,基本上可以满足白鲢鱼生长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大草堆沤法肥水,这种方法也可以使得整个池塘中的环境变得非常优秀,从而满足白鲢鱼的生长需求。
鲢的极好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或施肥培育或天然生长),这些浮游生物的个体微小,基本都是漂浮在水中,通常都很难用肉眼来进行观察,只能通过显微镜才可清晰观察。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域中的二氧化碳及钾、氮、磷等元素,再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繁殖,浮游植物是水域中鲢最基本的饵料资源。
若水域具有较高含量的钾、氮、磷等元素,那么浮游植物生物量必然较高,且鱼产量也高。
值得注意的是,若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那么饵料价值也会存在着较大差异,蓝藻、**藻、隐藻、金藻、绿藻、黄藻等均为鲢易于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
鲢属于套养鱼类,大多套养在主养团头鲂、鲤、草鱼、鲫的池塘中,且鲢处于服从地位。
养殖鲢的池塘应该与主养团头鲂、鲤、草鱼、鲫的池塘完全一致。
鲢养殖池塘要做到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
为了保证池塘的水质良好,在鱼种培育初期的注水频率为3~5天/次,生石灰的施加频率为20天/次,每次施加生石灰为10千克/亩水域,且水质最好要保持微酸性。
鲢鱼的猎食范围很广,似乎是有点味的东西,都能诱它上钩。
经过多次多塘垂钓,先后用过各种气味不同的钓饵,概括起来有三种类型,即香味型、怪味型和酸臭型。。
香味型。属于这一类型的饵料,添加剂很多,如香精、曲酒、花露水、炒黄豆粉、炒花生粉、芝麻酱、香油等均可作为添加剂,选其中之一与基础饵揉合混匀,即可应用。
为了使钓饵耐水泡,可在基础饵中掺入适量的粘糕或粽子、粘米饭等。还有一种酒曲发酵饵,掺入点面粉以增强其硬度,也可应用。
油性添加剂,可在饵料装钩后用羽毛刷涂上一点,但不宜掺入基础饵中,以防饵料发渣缩短耐泡时间。水剂添加剂掺入要适量,过多易导致基础饵过软。
在施加水剂添加剂的同时,应加入适量干面粉,揉到软硬适度,以延长耐泡时间。属于这类的香食,不仅可以浮钓鲢鱼,而且钓各种底层鱼的效果也不错。
唯其软硬度要调好,浮钓要求硬些,底钓要求软些,特别是在深秋初春,鱼儿咬钩轻微,钓饵必须软些。。
怪味型。阿魏粉、韭菜大葱发酵水、鲜牛**、**粉、鸡血水等,都可作为怪味饵添加剂。
取其中之一与基础饵混合揉匀,即可使用。还有荞麦面加等量细麦麸,用开水冲烫后蒸熟,揉成较硬的面团,即可直接装钩垂钓。
发酵基础饵,是制作简便、经济、效果又好的钓鲢饵。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酸臭度也相应加浓,放到第二年会变成黑色,可作为添加剂与基础饵揉合,供常年使用。
鸡骨发酵水,也是相当不错的。用臭豆腐乳汤加50%的陈醋,制成混合液,既可与基础饵掺和,又可用基础饵装钩并在混合液中蘸泡后投入钓域。
但这种含醋的添加剂,极易锈蚀渔钩,每次钓鱼回来要用清水将渔钩浸泡,彻底冲洗干净,晾晒后收起,并注意及时更换或淘汰已锈蚀的渔钩。在制作酸臭饵过程中,最好是戴上薄胶皮手套,以防手被污染。
上述气味各异的钓饵,都是白鲢和胖头鱼所喜食的,不存在不咬钩的问题。但其上钩率有差异,以酸臭饵为例,时间越久,酸臭度越大,效果就越佳。
酸臭饵的贮存,可以用罐装,放1年待变质呈黑色再用,钓鳙效果独佳。也可以用2~3层塑料袋包装基础饵,密封后放在强烈阳光下晒3~5天,变酸后即可使用,既能兼钓草鱼,又不腐蚀渔钩,装钩时手也不会受到污染。
怪味型的阿魏或韭菜大葱发酵水,效果相当不错。唯阿魏难买,且价格昂贵。
为此,可用韭菜大葱发酵水代替阿魏,加工容易,造价很低,效果也有保证。但须注意的是,因其气味难闻,一定要防止外溢,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上述三类饵料相比,香味型易制,又能兼钓多种鱼,但其上钩率比怪味型和酸臭型略低。无论采用何种香型的钓饵,装钩后,都可滚蘸或捏上一层小米糠拌香油(拌其他植物油亦可),使其粘附在饵团或瓶盖组钩的顶部,入水以后大部脱落,在饵钩周围漂浮着,酷似浮游藻类或其他小生物,又具有芬芳的香味,很能诱招成群的鲢鱼来抢食。
这不仅是提高香饵上钩率的有效措施,也是钓鲢鱼中极为重要的一招。就是钓饵质量稍差,或用纯基础饵装钩,也能钓获鲢鱼。
特别是在无风天气,油糠不移位,不沉底,会形成鱼窝,越钓鱼越多。有风天气,此招效力大减,甚至无效,不可采用。
在选用添加剂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要首先考虑,与基础饵相掺和后是否改变其粘结度。否则,由于饵软、发渣或糟不耐水泡等情况,导致一会儿一换饵,投竿频繁,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且会把钓域中的鱼赶跑,特别是在大水库,惊跑的鱼很少能返回。
所以,钓鲢鱼中经常不断地投竿抛钩,是应当禁忌的。。
另外,钓鲢鱼的季节性也很强。
天气热水温高,上钩率相对就高,天气变冷水温降低,钓获量会明显减少。在我国东北地区,6~9月份均能钓到鲢鱼,入伏以后的30多天,则是上鱼的高峰期。
秋分以后,几乎钓不到鲢鱼。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以及钓具、饵料的不同,都直接影响上钩率。
总而言之,钓鲢鱼应遵循这样的要诀:季节是个宝,浮钓工具不能少,钩尖要锋利,饵硬耐水泡,米糠拌香油,诱鲢是好招,帆钓收获多,钓位很重要。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