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玉米什么时候用
此篇农资内容会给广大农资人剖析一下“戊唑醇玉米什么时候用”的内容进行解释,但愿对网友们有些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玉米灌浆期使用,可促进籽粒饱满,防治病害。
玉米灌浆期可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素100克+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0毫升,兑水30公斤兑水喷施。
10天以后我们再喷一次,可有效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又能补充叶面营养,防止植株发生早衰,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
我们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戊唑醇产品有43%的戊唑醇悬浮剂、80%的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的戊唑醇种衣悬浮剂等以及一些复配产品,像肟菌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等。
唑醚代森联能与肟菌戊唑醇在小麦上混用吗。
中生菌素,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属于一种N-糖甙类抗生素。
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真菌均有良好效果。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的细菌有很好效果。
对真菌能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代森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对多种病害有很好预防作用。其有效成份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戊唑醇和呲唑醚菌酯可以在辣椒上一亩用多少。
唑醚代森联和肟菌戊唑醇都是用于小麦病害防治的杀菌剂,一般情况下可以混用。
在具体混用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查看两种杀菌剂的标签说明书,了解混用是否可行以及使用方法和剂量等信息。
2混用量需要视病害情况而定,过多的使用会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
3首次混合使用时需先在小范围内试用,以确保混合使用没有不良反应。
4需要避免与另一些有机磷类、硫酸盐类杀菌剂同时使用,因为这些杀菌剂可能会相互影响,增加小麦敏感性,甚至引起毒副作用。
混合使用唑醚代森联和肟菌戊唑醇可以增强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但也需要在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剂量下进行,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戊唑醇和呲唑醚菌酯,不可以在辣椒上混合施用。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类除菌剂。能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除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消灭病菌。
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100至150克(有效成分2至3克),或用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30至45毫升(有效成分18至27克)拌种。
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芽有抑制作用,一般比正常不拌种晚发芽2至3天,最多3至5天,对后期产量没有影响。充分拌均后播种。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至600克(有效成分8至12克)拌种。充分拌匀后播种。
高粱丝黑穗病:高粱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至600克(有效成分8至12克),或用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100至150克(有效成分6至9克)拌种,充分拌均后播种。
接触本剂应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穿好防护衣服。
工作时禁止吸烟和进食。工作结束后,应用肥皂和清水洗脸、手和**部位。
用本剂处理过的种子,严禁用于人食或动物饲料。
本剂应贮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和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茎叶喷雾时,在蔬菜幼苗期、果树幼果期应注意使用浓度,以免造成药害。
精选问答:
1、戊唑醇玉米上最高用多少?
戊唑醇是高效、广谱、内吸性**类杀菌剂,一次用药兼治多种高等真菌**害,快速渗透、吸收和传导,不留药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活性高,用量低,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戊唑醇在防治病害一般情况下使用倍数是2000-3000倍液喷雾。所以在玉米上使用最高用量为20-30克/亩,兑水30-40公斤/亩喷雾。
2、戊唑醇在玉米苗期的用量是多少?
戊唑醇是高效、广谱、内吸性**类杀菌剂,一次用药兼治多种高等真菌**害,快速渗透、吸收和传导,不留药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活性高,用量低,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戊唑醇在防治病害一般情况下使用倍数是2000-3000倍液喷雾。所以在玉米苗期使用最高用量为20-30克/亩,兑水30-40公斤/亩喷雾。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