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森铜与什么不能混用
这篇汇总会给广大农资人解释“噻森铜与什么不能混用”的内容进行具体介绍,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噻森铜不能与胺、石灰、草木灰、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强碱性农药混合。噻森铜主要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卷心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
高效广谱,毒性低,安全环保,无污染,对细菌性**有特效,对真菌性**有效,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
好文探索:噻菌铜混配秘方技术详解!
国内杀菌剂市场上,相对于真菌病害的药剂,防治细菌病害的药剂,登记品种较少。在我国,防治细菌病害的药剂中,无机铜制剂处于配角地位,有机铜制剂噻菌铜(龙克菌)则是主角,成为众多种植大户的理想选择。
到目前为止,噻菌铜(龙克菌)可以与大多数农药复配和混用,即能与大多数的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微肥、叶面肥、液体肥及冲施肥混用或复配。
噻菌铜(龙克菌)的混用、混配和复配性能,有些已经在市场上验证过,其中有的还具有协同增效之作用。
那么噻菌铜如何配置能发挥其最大功效下面几种病害的噻菌铜混配配方希望对咱有所帮助。
噻菌铜可以与绝大多数杀虫剂复配或者混用,其中有些还具有增效作用。
噻菌铜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现配现用,噻菌铜与很多杀菌剂复配或混用,还具有增效作用,发挥1+1>2之协同增效功能。
我们大力提倡“噻菌铜+杀真菌的药剂”混用,或者“噻菌铜+抑制病毒类的药剂”混合使用,这样可以起到取长补短、广谱控病和全面防控之作用。
噻菌铜的主要优势在于防治细菌病害, 与之混用或复配的药剂,应该以防治真菌类及病毒类的药剂为主,这样既能提高药效又能节省工本,实现一举多得。
例如,噻菌铜+嘧菌酯、噻菌铜+恶霉灵、噻菌铜+戊唑醇、噻菌铜+氟吗啉、噻菌铜+苯醚甲环唑、噻菌铜+农用链霉素、噻菌铜+醚菌酯、噻菌铜+代森锰锌、噻菌铜+多菌灵、噻菌铜+百菌清、噻菌铜+嘧霉胺、噻菌铜+咪鲜胺、噻菌铜+烯酰吗啉、噻菌铜+霜脲氰、噻菌铜+甲霜灵、噻菌铜+吡唑嘧菌酯、噻菌铜+烯唑醇、噻菌铜+己唑醇、噻菌铜+乙嘧酚、噻菌铜+异菌脲、噻菌铜+甲基硫菌灵、噻菌铜+井冈霉素等等,这些都具有协同增效之作用。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噻菌铜不要与福美双、福美锌等福美类的农药混用,具体原因,暂时尚不清楚。
噻菌铜与**类杀菌剂混用时,要注意提防**类农药(**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氟硅唑)对幼苗、花期、幼果及茭白等嫩苗期的生长抑制作用,要谨慎,防止发生**类药剂的药害。
噻菌铜不能与任何除草剂混用或复配。
已经使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各种喷药药械等),都需要全面冲洗刷净之后,方可以重新使用。
噻菌铜也可与各种生长调节剂混用使用或者复配使用,起到杀菌、控病、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增效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防病组合方案。
噻菌铜也可以与各种微肥、叶面肥、冲施肥、液体肥及氮磷钾等混合使用,灌根、粗喷、喷淋和喷雾等混合使用,均可搭配。这也是一个节省劳力的组合方案。
发病初期综合防治,用20%噻菌铜500倍+25%乙嘧酚800倍喷雾,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3次。
2、西红柿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溃疡病、叶斑病:。
苗期株高15-18公分用20%噻菌铜30g+75%百菌清(25%甲霜灵)30g喷雾。
座果期用20%噻菌铜50g+72.2%霜霉威或50%霜脲清或25%烯酰吗啉20g,兑水15kg喷雾。上述药剂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3、茄科青枯病、枯萎病、溃疡病:。
秧苗基本覆盖苗床时,用噻菌铜30g+98%恶霉灵7.5g,兑水15公斤洒淋,防止苗期死苗、烂叶情况的出现。在苗床移栽前及苗期受害,用20%噻菌铜100g+98%恶霉灵25g+嘉美红利20g兑水15kg,喷淋或浇根,连用2次,间隔期7-10天。
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30g+75%百菌清20g,兑水15公斤喷淋,连用2-3次,间隔期7-10天。
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30g+45%咪鲜胺13g+嘉美金点10g或20%噻菌铜30g+25%溴菌清20g+嘉美金点10g,兑水15公斤喷雾,连用2-3次,间隔期7-10天。
在5月份(气温22度以上,高湿多雨易得病)。用20%噻菌铜600倍+25%咪鲜胺800倍或20%噻菌铜600倍+25%溴菌腈800倍喷雾,连用2次,间隔期为7-10天。
在苗期到起藤期发病,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用20%噻菌铜30g+70%甲基硫菌灵20g+98%恶霉灵7.5g+嘉美红利20g,兑水15kg淋根灌根,间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2-3次。
在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30g+70%代森锰锌18g喷雾,或灌根,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2-3次。
9、叶菜类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
在苗期及莲座期易发病,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苗期用20%噻菌铜300倍+75%百菌清30克,兑水15kg喷雾,间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或用20%噻菌铜30g+2%春雷霉素10g兑水15kg喷雾。
连用2-3次,间隔期7-10天为一次。
在苗期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用20%噻菌铜600倍+20%精品叶枯唑120克,灌根,每间隔7天灌根一次,连续灌根3次。
始花后易发病,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用20%噻菌铜30g+75%百菌清20g兑水15kg喷雾,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为一次。
座果期易发病,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用20%噻菌铜30g+50%异菌脲(扑海因)10g兑水15kg喷雾,连续用2-3次,间隔期7-10天。
苗期易发病,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用20%噻菌铜90g+70%甲基硫菌灵60g+嘉美红利25g,兑水50kg浇根或灌根,每株浇150ml,连用2次、间隔10天为一次。
14、瓜类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
始花期开始发病,遇到高湿多雨发病重,用20%噻菌铜30g+72.2%霜霉威20g兑水15kg喷雾,连续用2-3次,间隔期7-10天为一次。
15、芹菜软腐病、角斑病、黑腐病:。
在苗床或大田的秧苗长到基本覆盖垄背时,开始用药。用20%噻菌铜30g+75%百菌清30g或25%甲霜灵30g兑水15kg喷雾,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注意:在低温下出现灰霉病的,可加50%戊唑醇5g混用。
苗出齐时,用20%噻菌铜30g+50%烯酰吗啉10g+68%精甲霜灵20g,兑水15kg喷雾。
10天左右一次,连续使用3次。病情严重时,请灌根或泼浇。
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30g+10%苯醚甲环唑10g,兑水15kg喷雾,7-10天一次,连续喷3次。
发病初期,把发病枝条要先剪掉,再用20%噻菌铜50g+72.2%霜霉威30g喷雾。
每隔7天喷雾一次,连续2-3次。
19、樱桃细菌性角斑病、褐斑病:。
在7-8月份用20%噻菌铜30g+25%戊唑醇4g,兑水15kg喷雾,15天一次,连续喷2次。
20、红枣锈病、炭疽病、缩果病及软腐病:。
始花期用20%噻菌铜30g+25%苯醚甲环唑(或25%丙环唑)10ml,兑水15公斤喷雾。后期用20%噻菌铜30g+25%**酮30g+25%溴菌清30g或(25%咪鲜胺30g),兑水15kg喷雾。上述药剂每疗程用2-3次,间隔期7-10天。
注意:遇到裂果时,可加800倍液嘉美脑白金混用。
21、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及褐斑病:。
在发病初期或新梢3厘米-新枝条10厘米长度时:用20%噻菌铜30g+70%甲托18g(或25%甲环唑10ml)兑水15kg喷雾。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前期预防:用20%噻菌铜500倍+75%百菌清或25%甲霜灵500倍喷雾,每疗程2次,间隔期7-10天。
茎块膨大期:用20%噻菌铜50g+72.2%霜霉威20g或50%霜脲清20g,兑水15公斤喷雾。
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注意:使用时加有机硅5ml/喷雾器。
23、桑树细菌性黑枯病、褐斑病:。
新梢展叶期预防:用20%噻菌铜50g+70%甲基硫菌灵20g,兑水15kg喷雾,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注意:分别在4月份、7月份防治较好。
24、姜腐烂病、细菌性叶枯病:。
苗出齐或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50g+98%恶霉灵7.5g+75%百菌清40g,兑水15kg喷淋或灌根,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注意:5月下旬-6月下旬为重点防治。
5月下旬兼治生姜细菌性叶枯病。
25、荔枝树、龙眼树细菌性疫病、霜霉病:。
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50g+72.2%霜霉威20g或25%甲霜灵(75%百菌清)30g,兑水15kg喷雾,每疗程2-3次,间隔期7-10天。
20%噻菌铜60克+25%丙环唑10克,兑水15kg喷雾。移栽到大田15天后,第一次用药,连续使用3次。
主要发病时间在7、8、9月等三个月份。不要添加井冈霉素。
27、月柿、柿子树:细菌性角斑病、褐斑病:。
20%噻菌铜20克+5%烯唑醇30克,兑水15kg喷雾。连用2次,间隔期7-10天。
用药时间在6、7月份,雨水多时,需要多用药。
夏天时,请注意在早晚低温时用药,避开中午高温天气。
28、冬枣细菌性溃疡病、炭疽病:。
20%噻菌铜30g+25%嘧菌酯10g+嘉美金点10g,兑水15kg喷雾,6月份开始使用,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3次。
精选问答:
1、格力高可以与噻森铜复配吗?
?可以。
噻森铜可以? 和非强酸强碱性杀菌剂均可混用。
噻森铜为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主要登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菜软腐病和番茄青枯病。高效广谱,毒性低,安全环保,无公害,对细菌**害特效,对真菌**害高效,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能与其它农药混用,可以和多种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混用。
2、春雷王铜可以和噻螓酮混用吗?
根据我的了解,春雷王铜是一种农药,而噻螓酮是一种杀虫剂。在农业上,通常不建议将不同类型的农药混合使用,因为不同的农药可能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混合使用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或副作用。为了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和有效防治,建议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单独使用每种农药,并遵循正确的施药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的农药使用指导或农业专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