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特效药,副伤寒病有哪些症状
仔猪副伤寒特效药是一种用于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药物。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该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头痛、肌肉疼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副伤寒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肠穿孔。
相关百科拓展:
仔猪:仔猪是指出生不久的小猪,通常在出生后2-3个月左右就会被卖出去。仔猪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对于养猪户来说,保证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副伤寒: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与伤寒病的病原菌相似,但症状较轻。副伤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食物和水,**的粪便和**液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仔猪副伤寒特效药能够有效地治疗副伤寒病,使仔猪恢复健康。在使用仔猪副伤寒特效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用药。仔猪副伤寒特效药是一种强力药物,使用时应该根据病情和药物说明书的指示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二、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仔猪副伤寒特效药虽然可以治疗副伤寒病,但是如果饲养环境不好,仔猪容易感染**。要保持饲养场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三、定期检查。使用仔猪副伤寒特效药治疗副伤寒病后,应定期检查仔猪的健康状况,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仔猪副伤寒特效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副伤寒病。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同时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定期检查仔猪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徐晓光.仔猪副伤寒特效药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23,50(02):29-31.
2.刘玉华.副伤寒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畜牧兽医,2023,44(04):135-136.
3.仔猪副伤寒特效药说明书。
相关问答拓展:
猪瘟病毒抗体监测技术包括哪些?00
大叔i
刚刚 · 搞笑领域创作者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急**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感染。由于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猪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猪瘟仍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在不断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减少猪瘟造成的损失。 诊断要点 发病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病;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可造成广泛的流行。发病和死亡都很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猪只的买卖、运输、**处理不当,肉品卫生检验不严,兽医卫生措施执行不力,人、动物和昆虫等都可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传染使子猪患病,成为防治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临诊症状 猪瘟与发生败血症的猪丹毒、猪肺疫和子猪副伤寒在症状方面很相似,较难分辨,应注意区别诊断。猪瘟的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到40。5℃~41℃,呈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后腹泻;在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退色;公猪有**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急**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小猪有神经症状,慢**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臁糜,行走不稳。一般病程可达20天或以上,死亡居多。 病理剖检变化 急性猪瘟主要呈败血症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变化是: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凹、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有出血。慢**猪特征的变化是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黏膜上形成扣状溃疡。 实验室检查 常采用的方法有:血清学检查、猪瘟兔化弱毒免体交互免疫试验,生物学试验(非免疫猪种)、荧光抗体试验等。 近些年来,急性猪瘟少发,常有非典型性猪瘟(温和型)病猪出现,其特点是病型温和,病热缓慢,病变局限,呈散发等不典型表现,这就须经实验室检验方可做出可靠的诊断和鉴别。防治方法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适时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后第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若需要从外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进行实验室猪瘟抗原检测阴性,方可混群饲养。 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以防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改善饲管 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1)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 (2)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有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3)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2%热碱水或30%草木灰水等进行消毒。粪**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 (4)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急宰病猪的肉,可根据当地条件,同有关人员商定处理办法。
编辑
小猪细菌性拉稀怎么治疗?细菌性腹泻有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对不同细菌引起的**,采用不同的药治疗。
一,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
1,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
仔猪黄痢也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三日龄左右的乳猪,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极少,40斤左右的仔猪腹泻,不是仔猪黄痢病。
2,肠杆菌引起的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为排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多发于10至20曰仔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治疗可以用庆大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治疗
二,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利
仔猪红痢,特征是排红色粪便,1到3日龄的新生仔猪最多见,偶尔可在2到4周龄及断**仔猪中见到。
本病治疗效果不佳,主要靠平时预防,在母猪分娩半个月和一个月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菌苗。
三,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主要侵害2至4月龄仔猪,慢性型表现慢性下痢,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复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淡**或绿色。
治疗:土霉素口服,新霉素口服;磺胺嘧啶加甲氧苄氨嘧啶。
菌苗、疫苗、类毒素和抗毒素有何区别?菌苗、疫苗、类毒素、抗毒素都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制造的,用于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菌苗是用细菌制成的制品,有两种:一种是将人工培养的致病菌用加热或化学药品杀死后制成的死菌苗,如伤寒菌苗、霍乱菌苗等;另一种是用经处理后毒力已经减低的细菌制成的活菌苗,如仔猪副伤寒菌苗、布鲁氏菌菌苗等。疫苗是由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经过人工培养后制成的制品,与菌苗相似,亦有死活之分。常用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死疫苗,而鸡传染性支气管疫苗则是活疫苗。类毒素是把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用甲醛处理以除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抗原性),这种除去毒性的外毒素即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抗毒素是一种含有抗体的血清制品。是把类毒素注射给马,使其产生大量抗体,然后采取马血清,将其精制浓缩而成。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菌苗、疫苗、类毒素主要用于预防,抗毒素则可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兽药疫苗有哪些?应该是兽用疫苗,品种很多,主要包括牛用:口蹄疫O型、亚洲一型双价苗。猪用:猪瘟疫苗、丹毒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水肿病疫苗、链球菌病疫苗、肺疫疫苗等。还有犬用:犬五联、犬七联等。禽用:马立克、新城疫、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鸡痘等小猪瘦弱皮毛粗长怎么办?僵猪的类型和成因 1.**僵 母猪怀孕后期营养供应不足,产后护理不及时,母猪泌乳能力差,仔猪出生后没有固定**,弱小的仔猪吸吮小**或抢食不上**而吸吮其它仔猪吸吮过的**,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从而形成僵猪。2.食僵 仔猪断**后,饲料品种单一,营养缺乏或不全面,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猪体瘦弱,皮毛粗乱,从而导致食僵。3.病僵 病僵是最常见的一种致僵现象。仔猪长期患有白痢、副伤寒、气喘以及寄生虫等**,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导致病僵。僵猪的** 僵猪的症状表现为仔猪发育迟缓,体质消瘦,皮毛粗乱,吃食不正常,光吃不长。三、僵猪的预防措施 1.常见防治方法 僵猪的常见防治方法是驱虫、洗胃、健胃,实行药物治疗以及及时调整日粮结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使用驱虫金刚驱虫,按0.05毫升/千克体重肌肉注射,也可选用虫克星,按0.2~0.3毫升/千克体重喂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