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
大棚菜是一种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生长的蔬菜,其种植方法和管理对于获得高品质的产量至关重要。在大棚菜的种植和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土壤管理大棚菜的种植需要使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且需要注意土壤的pH值。一般来说,大棚菜的生长需要在pH值为6.0到6.5之间的土壤中进行。为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营养,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或者人工合成的肥料进行施肥。还需要定期检测土壤的营养状况,以便及时进行补充。
水分管理大棚菜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定期浇水,并且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调整浇水的频率和量。同时,还需要注意排水系统的设置,以免出现积水和根部窒息的情况。
温度管理温度是大棚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设置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来说,大棚菜的生长需要在15℃到25℃之间,不同作物的适宜温度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还需要注意大棚的通风和遮光,以便调整温度和光照强度。
病虫害防治大棚菜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定期检查和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在使用化学防治时,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机,以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大棚菜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分、温度和病虫害等因素,以获得高品质的产量。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 《现代温室蔬菜栽培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如何建设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业生产设施。它借助加热、降温、补光、遮光等设备,可以灵活地调节控制室内光照、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蔬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不但解决了北方地区蔬菜市场供应问题,还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不少农民朋友建设蔬菜大棚的热情日益高涨。那么,如何建设蔬菜大棚呢?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来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场地选择
蔬菜大棚建造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电条件良好,无污染,东、西、南三面无高大树木、建筑物遮阳的开阔地带。
场地规划
场地确定后,要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工作包括温室方位、棚间距、田间通道、排灌体系以及附属建筑等。
1、做好准备
规划前要准各好罗盘仪、花杆、钢尺、米绳、标桩、白灰等,并对规划区进行总体丈量。
2、大棚方位
要求坐北朝南,东西延长,依据地形地貌,正南或南偏西5°~7°度为宜。一般经度每偏1°,光照时间延长4分钟。
3、大棚间距
以冬至前后前排大棚不对后排大棚构成遮光为准。以10m跨度的蔬菜大棚为例,如屋脊处高6m(含草帘高度),后墙底宽5m,则前后两排大棚间距以4.7m比较适宜,即前排大棚后墙外侧到后排大棚前沿的距离为4.7m。
4、大棚长度
依据地块大小和地形地貌,确定大棚群内大棚的长度和排列方式,长度以100m左右为宜。
5、道路规划
一般在大棚群内东西两列大棚间留7~8m宽的道路,以保证车辆畅通。
6、沟渠设计
园区内灌水渠道应全部用地下管道,既节省土地,又节约用水。大棚内水道应设在距后墙根20cm左右处。采用滴灌的可把主管道设在大棚后墙过道的南侧或前墙北侧。
7、附属设施设计
低压线路应设在两列大棚之间的一侧,电杆不能影响蔬菜大棚采光,低压线不能影响车辆通行。如有仓库、锅炉房、水塔等应设在大棚群的北侧,以免遮光。
8、缓冲间
为防止人为进出影响大棚保温,在大棚入口处必须建造缓冲房。缓冲房规格为3m×2.5m×2.5m,门向南开。为方便管理和运输,一般建在靠近道路一侧。
总体设计
1、屋面角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蔬菜大棚的前屋面角越大,采光效果越好。但从综合因素来考虑,前屋面角度一般保持在24°-26°之间,后屋面角度保持在40°~45°之间为佳。前屋面的形状为弧形。
2、跨度、高度及长度
一般大棚适宜的内跨度以10m左右,长度100m左右为宜。屋脊高度以4.5~4.9m为宜。
3、墙体
墙体是蔬菜大棚的保温蓄热体,为了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后墙体一般底宽5-6m,顶宽2-2.5m,墙高2.5m左右。东西两侧山墙宽度可同后墙,也可筑成底宽3m、顶宽1.8m左右的墙体。
4、后屋面厚度
合理的后屋面以40-60cm厚为宜。
大棚建造
蔬菜大棚建造一般按照放线→筑墙→整理床面→埋设立柱→架前屋面→上后坡→铺设薄膜→上草帘的程序依次进行。
1、放线
按测定的方位,先放东西后墙线,再划定山墙线。
2、筑墙
筑墙时,用一台挖掘机和一台链轨推土机配合施工。先用推土机将栽培床上30cm深的表土推向棚址最南侧,露出生土,然后由栽培床从南向北依次挖土建墙。筑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后墙和山墙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建造。即推土机随着挖掘机取土筑墙,墙体每升高50cm,用推土机
反复进行碾压墙体1次。每次推土机都要从一侧山墙上去,经过后墙从另一侧山墙下来,如此共反复碾压4层,至墙体高2m时停止碾压。上层50cm改用电夯夯打,至墙体高2.5m时即可。注意链轨推土机碾压时一定要压实压匀,保证砌墙后不坍塌。然后用挖掘机切削后墙,后墙面切削时应注意墙面不可垂直,应有一定斜度,一般墙底脚比墙顶沿向南宽出约30-50cm,使后墙成不等腰梯形,以防止墙体滑坡、垮塌。另一种筑墙方法是先筑后墙,后墙面切削好后,再筑两个山墙,所需机具及筑墙工序相同。
3、整理床面
蔬菜大棚墙体建成之后,首先应及时平整大棚内地面,后将堆在棚址南侧的表土回填到栽培床,使栽培床低于地平面40~50cm,形成
半地下式结构。然后浇大水,利用大水沉实温室地面。
4、埋设立柱
温室共设4排立柱,即后立柱(高4.9m)、中立柱I(高4.5m)、中立柱Ⅱ(高3.9m)、前立柱(高3m),前后立柱间距2.2m。立柱规格一般为10~12cmx10~12cm。后立柱埋在距后墙根80cm处,为了便于棚内操作,也可埋在后墙内侧。一般东西向每间隔1.8m埋一后立柱,使其顶部统一向北倾斜4°~5°,以平衡后坡重力。每间隔3.6m立一中立柱、前立柱。埋设立柱时要先在其下埋入基石,以防立柱受压后下沉。一般立柱埋入地下40~50cm为宜。
5、架设前屋面
立柱埋好后,先在其上架设横梁并固定。再将预先按规格成型的前屋面钢架一端与横梁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地面。其骨架间距3.6m。然后在每两根骨架间再增设5道弧形同钢架的大竹竿架,相邻两大竹竿架间距60cm。最后再纵向每隔40cm拉一道8号钢丝,两端固定于山墙外的基石上。
6、建后坡
建后坡时,在横梁同后墙间架设小椽,以lm设置3~4根为宜,或用水泥板搭设后坡,并使后屋面角保持在40°~45°。然后在其上依次铺一层农膜、30cm厚玉米秸或高粱秸、15cm厚干土或炉渣、5~10cm厚草泥,拍平抹实即可。最后再东西向拉铁丝,用于系草帘。
7、铺设薄膜
一般在最佳栽培期前10~15天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于中午将粘好的无滴膜覆上,再在膜上压上压膜线加以固定。
8、上草帘
将备好的草帘一端固定在棚顶的铁丝上,同时在草帘下固定两根麻绳,以利揭放草帘。为了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宜选择厚度5cm、宽度1.4~1.5m的草帘,且固定草帘时相邻两草帘间宜重叠25cm左右。
以上就是如何建设蔬菜大棚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只要进行科学地栽培管理,不断学习种植技术,相信一定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更多温室大棚建造、维护及种植知识,欢迎您留言互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