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女贞耐寒吗?有什么用途?
这一篇经验汇总阐述一下“金叶女贞耐寒吗?有什么用途?”的内容进行讲授,但愿对各位网友们有些许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金叶女贞的耐寒程度比较好,能耐零下15摄氏度的恶劣气候,金叶女贞性喜光,而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较强,以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栽培为佳。叶色金黄,观赏性较佳。
盆栽可用于门廊或厅堂处摆放观赏。园林中常片植或丛植,或做绿篱栽培。在江苏苗艺园林中现培育有金叶女贞苗达1000万株,金叶女贞还具有非常耐修剪的能力,很容易修剪成为金叶女贞球在园林绿化中做点缀使用,夏季开花,花朵为白色小花,呈团状,有淡香,花形优美,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不光色彩美丽,而且金叶女贞树种的适应力极强,阳光越充足,其叶片的颜色和光泽就越发鲜亮,给千篇一律的绿色夏日带来一丝清凉。金叶女贞可以作为色叶绿篱,也可丛植,可塑性极高,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园林修建的需求,且可以多种叶片颜色搭配组合,为园林艺术增色。
金叶女贞树种不仅仅可以丛植,还可与其它树种共同栽种,以满足园林混色的和谐感。由于金叶女贞的风格独特,且金叶女贞耐热耐旱,存活率极高,生命力顽强,不仅能够栽种在城市绿化带之中,还可以栽种在公园、游乐园之内,可以将金叶女贞与其他树木搭配栽植,根据配色的方案将**叶片与红色叶片和绿色叶片巧妙搭配。
金叶女贞喜湿耐旱,金叶女贞喜肥而耐瘠薄,给金叶女贞施肥,一定要注意营养平衡。
金叶女贞喜湿耐旱,在栽植时要浇好头三水,种植头年要加强浇水管理,每月浇一至二次透水,这样有利于植株扎根和生长,夏季应根据降水情况来确定浇水和浇水量,雨天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大烂根,十月后要注意控制浇水,防止秋发,11月底要浇足浇透封冻水,以利其安全越冬。
翌年早春要浇解冻水,以后每月可浇一次透水,七、八两月也应按头年方法进行管理,十一月底也应浇透封冻水,第三年起可视降水情况来确定是否浇水,但解冻水和封冻水必须浇足浇透。
金叶女贞喜肥而耐瘠薄。
在栽植时可施入圈肥作基肥,秋后可结合浇冻水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芝麻酱渣,翌春“五·一”节前修剪后可给其追肥一次氮磷钾复合肥,可使植株枝叶繁茂,叶片金黄,色泽好而肥厚。“十·一”节前修剪后应追施一次磷钾肥,可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利于安全越冬。
需要一提的是:给金叶女贞施肥,一定要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施氮肥,氮肥过量叶片不黄且会徒长,而且容易患病。在植株长势不良时,也可采取叶面喷施的方法来施肥,常用的有05%**素溶液和02%磷酸氢钾溶液。
苗木名称高度(cm)冠幅(cm)。
金叶女贞苗40~602~5分枝。
金叶女贞苗50~702~5分枝。
金叶女贞球100120。
金叶女贞球130150。
金叶女贞球170200。
金冠女贞(应为金冠小叶女贞)和金叶女贞的区别:。
金冠小叶女贞,嫩枝和新叶彤红色,冬天枝叶金红或紫红色。
金叶女贞,新叶金**,因此得名为金边女贞,老叶黄绿色至绿色。
使用一年生的普通女贞作为砧木,利用切接的方法,选择春季进行切接。于夏季进行扦插,时间最好选在7月的上旬。选择土质疏松、具有优良排水功能的土地作为苗床,将女贞砧木扦插于苗床之中。对切接好的女贞砧木进行萘乙酸药物浸泡实验,在此扦插金叶女贞树种。
用高锰酸钾01%溶液对插床全面消毒,并将切接之后的砧木插入土壤内,每个砧木保留5个节间左右。
金叶女贞的繁殖除嫁接方法外,还有播种繁殖的方法。
取金叶女贞的成熟果实(呈黑紫色),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将果实上的果肉搓去洗净,将筛出的净种置入装有潮湿细沙的花盆中,在通风良好并背光的室内或室外对净种进行低温处理,放置至次年春季再移入苗圃内进行催芽处理,在种子即将发芽萌动时将种子移出,置于盆钵之内,仔细观察种子抽芽后的状态。金叶女贞幼苗的叶片呈两种颜色,一种为黄绿色,一种为翠绿色,为保障金叶女贞树种的优质性,排除翠绿色叶片幼苗,保留黄绿色叶片幼苗。
幼苗长到7月,需要定期为其**以保障叶片和土壤的湿润,同时,还要避免金叶女贞幼苗的苗床出现积水,若出现积水要立即排出。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金叶女贞幼苗需要进行遮荫处理,同时,定期给予光照,保证光合作用的有效进行。
另外,在秋季之后,要注意苗圃内的温度,防止金叶女贞幼苗受寒受冻。
扦插时基质要选用粗沙土,提前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1天。
扦插繁殖一般选用2年生的金叶女贞新梢,采用具有木质化的部分剪成12厘米长的插条,并将下部叶片剪掉,上部留2至3片叶即可,上剪口距上芽约1厘米处要平剪,下剪口要在芽背斜剪成马蹄形,并在切口处蘸取草木灰。扦插前可用比插条略粗的小木棍打孔,扦插后要压实。
扦插后用清水喷透后覆盖塑料薄膜,并用土压严,**保湿,用苇帘等遮阳处理。在插条生根前每天**2次,用以降温保湿,繁殖棚内温度保持在20至2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以上。
每天中午进行通风换气,防止植株徒长。
夏季为防止插条腐烂,扦插后3天可喷施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抑菌,8至10天后再喷1次多菌灵药液。
早、晚可根据天气情况揭去或覆盖塑料膜,中午要用苇帘进行遮阳处理,而且要多**,3天后可全部揭除覆盖物。炼苗4至5天后可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移栽,栽后要浇一次透水,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冬季需罩小拱棚进行保温越冬。
扦插的成活率与扦插的基质、插穗木质化程度及扦插的时间有较大关系。扦插基质用粗沙土比用细沙土生根率高,插穗木质化的比半木质化的生根率高,夏季扦**秋季扦插生根率高。
分株繁殖可在4月中旬进行。分株繁殖方法选择2年生的健壮植株,挖出植株后选择无病虫的根,切成6至9厘米长的段,拌入适量草木灰,按行、株距30厘米开5至7厘米深的穴,每穴可平放1个根段,覆土并压实以利生根发芽,适时进行浇水保湿。
压条繁殖通常选择在6月上旬进行压条繁殖。方法:将植株下部枝条压入土中,注意埋入土中的枝条要用刀割伤表皮层,便于植株产生愈伤组织,以促进其生根,次年早春即可进行移栽。
移栽补苗:待苗高15至20厘米时按株距5至10厘米定苗。金叶女贞株高达2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
结合植株定苗,将缺苗处及时补齐。
灌溉排水:金叶女贞幼苗耐旱,严重干旱时可适当浇水,但浇水要少,以免引起小苗徒长,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花期也要适当浇水,以防止水分不足而产生落花现象。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金叶女贞属半常绿小灌木,株高可达1~2米,金叶女贞的叶片密集且分枝较多,叶片稍小、且较薄。
金森女贞属常绿大型灌木,株高可达3~5米,金森女贞的稀疏些且分枝较少,叶片也较大较厚。金森女贞的叶片显得更革质些而且光泽度更高。
金叶女贞没有金森女贞耐热,金森女贞在35℃以上高温不会影响其生态特性和观赏特性。金叶女贞则表现为叶片蔫萎。
耐寒程度不一样,金叶女贞比金森女贞抗寒,金叶女贞在北京能种植,但金森女贞只能在北京以南地区种植。
金叶女贞金叶的时间为春季和夏季,秋冬,叶片大部分脱落。而金森女贞春、秋、冬三季为金叶,夏季会出现部分叶片转绿的现象,冬季不落叶。
金森女贞较金叶女贞抗病虫害能力强。在同一条件下,金森女贞比金叶女贞移栽成活率高。
金叶女贞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至华东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北**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金森女贞主要分布于**关东以西,本州、四国、九州及我国的台湾。
园林绿化中金叶女贞通常是作为绿篱或者色块图案而存在的,也可以种植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里,搭配一些常绿树种或者花卉而进行栽培。
金叶女贞是我国城市绿化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彩色树种,它的叶片以金**为主,特别是在春天和秋季,其鲜艳的色彩表现得更为突出,虽然属于半落叶灌木,但是金叶女贞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与温度的共同原因,即使冬天也不会发生落叶现象。很多人会反映金叶女贞的落叶情况,其实它的落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金叶女贞的管理虽然比较粗放,但是也要讲水分、肥料等跟上,同时定期进行修剪,通过加强水肥管理措施来提升植株健康生长力度,从而培育出强健而旺盛的金叶女贞。
金叶女贞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园林中都有栽培,特别是近年来对于金叶女贞的需求量更是在不断增大,更多的人们深入地挖掘了金叶女贞独特的观赏性。
首先要保证光温适宜,金叶女贞是喜光的树种,耐寒但不耐高温,养护好秋冬季可保持不落叶。
水分管控也要合理,雨季要注意排水,氮、磷肥要合理搭配,促进树苗生长。还要及时修剪枝条,促进分枝萌发、培养良好冠形,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可定期喷洒药剂。
金叶女贞是非常喜光的树种,所以养殖金叶女贞要保证光照充足。若是缺乏光照,叶片呈绿色,而不会显现出璀璨亮丽的金**。
金叶女贞不耐高温,耐寒力比较强,若是将其养护在气候较好避风处,秋冬可保持不落叶。
金叶女贞害怕水涝,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要注意排水,否则根系长期泡在水中是非常容易腐烂的,有碍树种健康生长。
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可以经常灌水,保持土壤微润,氮、磷肥要合理搭配,促进树苗生长,不可多施氮肥,以免树苗徒长。
为了促进分枝的萌发、培养良好的冠形,需要及时修剪枝条,在生长期可以轻剪3-5次。
修剪后要立即喷洒杀菌剂,以免树苗染病,雨季尽可能不修剪。种植地的杂草以及其他的杂物要及时清理,否则也会滋生病虫害,影响树苗生长。
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是定期喷洒药物,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7-10天就要喷洒一次药剂直至9月,雨后要及时补喷药剂。如果树苗有发病的迹象,可以使用内吸性的杀菌剂,后期可使用保护性的杀菌剂,可配合使用吡虫啉。
不是。金叶女贞属于落叶小灌木,高度一般在一两米左右,冠幅也大约在此数据之间,而叶片多呈椭圆形,长度大约2厘米到5厘米,开很多白色的小花朵,果实则是紫黑色。
金叶女贞叶色美丽,是十分有名的色调、色块、绿篱等的原材树种,可以大量地运用在园林绿化中。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