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大棚怎么保温28°
本篇农资汇总会给农资从业者们介绍“冬天大棚怎么保温28°”的内容进行剖析,期望对各位网友们有所收获,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增加棚膜的渗透性:及时清理棚膜上的灰尘和积雪,增强光照,提高棚温。覆盖膜:在温室上覆盖一层草帘,在草帘上覆盖一层普通的农业薄膜或旧薄膜。
挖防寒沟:在温室外挖几条宽度40-60cm、深度40-50cm的沟,然后在沟内覆盖约5cm厚的稻壳或麦糠,沟顶覆盖玉米秸,增加地温。
提高棚膜渗透性:棚膜采用高透光无滴膜,及时清理棚膜上的灰尘、积雪等,可增加光照,提高棚内温度。
2、增加后墙保温:建筑后墙可在土墙上贴一层砖,或建空心保温墙,墙内填充聚苯乙烯泡沫板或秸秆,严寒地区可直接建成火墙,方便提高温度。
3、提高草帘的保温性能:温室内覆盖的草帘应紧凑。
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在寒冷的冬季,为了防止雨雪弄湿草帘,可以在草帘上覆盖一层旧膜或普通农膜。
棚外挖防寒沟:棚外挖深40-60cm、宽40-50cm的防寒沟,填充杂草、锯末、秸秆、马粪等保温材料,脚踏实地后盖土封沟,达到保温效果。当寒流临近时,晚上棚周围的玉米秸秆或草帘可以提高棚温2-3℃。
5、建立临时加热措施:棚内临时设置2-3个功率为1600-2500W加热器,加热器的出口方向,不能直接面向植物。
6、挂反光幕:挂在温室内,挂在温室后墙上涂有金属层的锡箔或塑料薄膜,每隔2-3米挂1米,可减少墙体对热能的吸收,提高温室内温度2-3℃。
7。棚内挖回垄沟:沿种植线30-35cm,挖深45cm、宽50cm的沟,沟底铺5cm左右的麦糠或稻壳,每隔50cm打一个离沟侧壁5cm的木桩。
固定木桩和侧壁用玉米秸填充,沟顶用60-70cm长,成捆直径10cm的玉米秸覆盖。整个温室形成了首尾相通的形成“S”形沟,在地形稍高的地方设置开口,及时打开或关闭,以控制地温。
草被、草垫: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mm,无色透明。
3、多功能长寿膜: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抗老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使用寿命是普通膜的两倍,夜间温度比其他材料高1-2℃。
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
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有几种密度规格,遮阳率不同。
主要用于夏季遮阳防雨,冬季保温覆盖。
无纺布:是一种无纺布的涤纶长丝。分为黑白两种,密度和厚度不同,除保温外常用作遮阳网。
好文探索:必收藏!大棚如何保温、增温大汇总!!!
本文,节选自每天农资公益大讲堂。
大家好,我是每天农资的农极客植保图谱。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大棚保温、增温方法。
咱们今天主要讲的是日光温室,这也是大家广泛使用的一种大棚类型。它是一种以太阳辐射能为主要热源,具有优良的保温和蓄热构造的单屋面塑料节能温室。
在山东、河北、东北、华北、西北等高寒、干旱地区广泛应用。
今天,咱们就围绕日光温室的保温增温方法,来简单的谈一下。
这次的课程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讲。
大棚本身的保温性能对冬季蔬菜保温增温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最好在建棚的时候,就要考虑合适的棚室结构。
为了更好的起到保温效果,建议大家,在建蔬菜大棚的时候,最好考虑半地下式畦面,也就是室内畦面建造成低于室外地面30~40厘米的,这样的储热比较合理。
在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高,半地下式冬暖大棚栽培比普通平地冬暖大棚栽培地温要高。
实践证明,50~120厘米深度的半地下式冬暖大棚,比平地栽培的地下10厘米地温要高2~4摄氏度。
(2)这种构造方式可以增加大棚里的空间。
有利于高秧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立体栽培。
冬暖大棚地面低于大棚外地面50~120厘米,棚体周围相对厚度增加,所以保温性好,再加上大棚的空间大了,还有利于储存白天的热量,增加了大棚的保温性。
大棚的空间增大,相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大棚墙体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以前的方式都是在大棚后挖沟取土,这种方式一是不利于大棚保温,二是浪费了土地。
这种方式是从大棚内取土,减少了对大棚外土层的破坏,不过从大棚内取土时要注意,要先将大棚内表层的熟土放在大棚前,将25厘米以下的生土用在墙体上,要避免用生茬土种菜。
2、墙体和后屋面厚度以及墙体材料选择。
咱们讲的这种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对墙体和后屋面的要求是既能隔热,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载热能力。
而墙体和后屋面隔热、载热能力的高低既与建造温室时所用材料种类及厚度大小有关,也直接影响到保温性能的好坏。
为了增强墙体和后屋面的保温、蓄热能力,一是可以采取不同材料构造的方法,内层要选择蓄热大的建筑材料,外层要选择导热率低的材料。二是要加大其厚度,并根据所用建材、冬季外界气温和作物生育适温而定。
一般情况下,蔬菜大棚建设时的后坡都是面朝北,坐北朝南,后坡仰角建成45度左右,这种设计可以增强后坡的受光蓄热能力。
那么大家都知道,斜坡的面积肯定要比直坡的面积要大,那么面积大了,接受的阳光就多了,那么积蓄的热量就会增加。
那么为了防止冬天寒冷的天气,尤其是北方地区,那么大棚建设的时候需要加厚大棚的墙体,还有后坡的厚度。
墙体和后屋面除了起承重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啥呢更重要的是起保温和蓄热作用。
所以,最好选用保温和蓄热能力都比较强的材料作墙体和后屋面材料。
实际上,保温能力强的材料,它的蓄热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最好采用复合墙体和后屋面,即内墙采用蓄热能力强的材料,中墙和外墙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来给大家看一下这几个墙体类型:。
一个墙体,总厚度大约在45厘米,内墙是12厘米,中间是用了9厘米的一个厚聚苯板,然后外墙24厘米左右。
还是咱们刚才说的砖石结构,外边就是培了一个他们的防寒土,那么防寒土厚度是达到了当地的冻土层厚度,再加上50厘米这个厚度。
刚才说的是后墙,接下来,咱们再来看一下后屋面类型,我找了3种类型的,大家可以简单的看一下:。
大家在选农膜的时候,最好是选用无滴膜,而且大棚的顶膜必须要用新模,不能用旧膜。
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棚膜主要有四种:聚氯乙烯(PVC)棚膜、聚乙烯(PE)棚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棚膜、调光性农膜。这几种农膜在性质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所以,它们的使用效果也有差异。
第一种,PE无滴防老化膜,它又叫双防膜、长寿流滴膜,它比较耐用,使用时间比较长,而且透光性、保温性都很好。
另外还具有很好的防雾滴效果,大概能保持2~4个月,耐老化寿命可达12~18个月,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农膜品种。
不仅能用在温室,大、中、小棚,而且对节能型的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也较为适用。
第二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它更抗老化、更耐用,它的透光性、保温性以及耐用性都强于PVC或PE农膜,可以连续使用2年以上,老化前不变形,而且用后回收比较方便,不易造成土壤或环境污染。
但就是有一点,就是比较贵。
挖防寒沟是一个不错的保温措施,但是对于防寒沟的位置,大家却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防寒沟要挖在大棚的外边,也有人说要挖在大棚里边。
但是我个人觉得,防寒沟如果挖在大棚里边的话,就减少了咱们的种植面积。
从这方面来考虑的话,还是觉得在外边更合适。
如果挖在外边,一般是在大棚的前沿,大概30公分左右挖一道沟,深度大概是0.8米,宽度是0.4米,长度跟咱们的棚长差不多,挖好以后再填上保温材料。
一般的保温材料大多是柴草一类的,它们的实际防寒效果有限,时间长了,灌进雨水就会塌陷。
建议大家可以填充聚苯板(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温室前沿的温度,约3-5度。
虽然现在棚户都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但是我建议采取这个方法,简单,不太费钱,但是就是有点费工。
冬季在大棚里面种菜,棉被是必不可少的。
棉被上一定要加盖一层防雨膜,一方面可以防雨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棚内的温度。
一般来说,每加盖一层防雨膜可以让棚温提高1-2度(不要加很多层,一般一层就行)。
防雨膜一般固定在棚的底部,放下棉被,把膜拉上去盖好,第二天把膜拉下来,把棉被升上去。这种方法是有经验的农民,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后,总结出来最好用的一种。
接下来,咱们说说大棚上常用到的棉被。
棉被的种类有很多,**毡保温被、复合型保温被、腈纶棉保温被、棉毡保温被、泡沫保温被、防火保温被、混凝土保温被、大棚保温被等。
像咱们经常用的就是一些旧碎布,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后,重新压制而成的那种**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黑心棉。这种棉被造价低,保温性能好。
又因为自身的重量比较重,防风性能也不错。
不过,它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防水性较差。
这类保温被如果表面用上防雨布,就可以做成防雨的保温被了。
还有一个就是专门的大棚保温被,这种专门的大棚保温被具有质轻、防水、防老化、保温隔热等功能,使用寿命能达到5~9年以上。
这种专门的大棚保温被保温效果很好,在同等条件下比用草苫等覆盖的温度能提高10度左右,比较适用于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温覆盖。
冬季,我们要经常打扫和擦洗棚膜,为什么呢。
及时清除干净棚膜上面的灰尘、污物、积雪,是为了增加光照,提高棚温。
大棚里的光照和热量,主要于太阳的辐射,保持棚膜干净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接受太阳辐射,如果棚面很脏,长时间不清洗的话,会影响棚内的光照条件。
所以我们要经常打扫、擦洗棚膜。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清理棚面呢。
夏季或者说气温比较高时,用水冲洗的方法比较好,对棚膜的伤害也轻。但如果是冬季,气温低,用水冲洗的话容易结冰,还会降低棚内温度。
也有人会采用绑小布条的方式擦拭棚膜。
采用绑小布条的方式,利用风力来回摆动布条擦拭棚膜,虽不费工,但棚上面和下面总是有小布条擦不到的地方。也有的菜农采用拖把擦拭棚膜,虽然擦得比较干净,但费工费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棚膜除尘方法:。
先准备一根比棚宽稍长一点的绳子,然后在其绑一些布条,绑的布条一定要把绳子表面覆盖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根布条绳。然后一个人拿着绳子一头站在棚下,另一个人拿着绳子的另一头站在棚后坡上,两个人把绳子拉紧,来回摆动,在棚膜上一片一片地擦拭,很快就能把棚膜擦得干干净净。
采用这种方法既不费工,擦拭范围广,效果又好,擦拭完棚膜后,把布条拆下来清洗干净,等下次再用,非常方便。大家可以试一下。
1、后墙和侧墙涂黑,或挂反光膜。
把大棚的后墙和侧墙涂成黑色,或者挂上反光膜,利用黑色吸光、还有反光膜反射光照,能适当的增强墙体的吸热能力或增强棚内光照。而且,墙体白天吸收的热量,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缓慢释放到室内,能适当的增强棚内的温度,减轻冻害的发生。
(也是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一个方法)。
现在,大部分大棚里边用的支撑物还是竹竿呀,竹片一类的支撑物,这种支撑物虽然取材比较容易,但是不好的一点就是面积大,遮光比较多,所以最好能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来架撑农膜,用塑料绳代替竹竿作为攀缘物,能有效减轻遮光度,可以让棚室的光照强度增加10%以上,棚室温度提高1~2度。
(左上是钢骨架结构、右上是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与竹木拱杆混合骨架、左下是镀锌铁丝与竹木钢筋混凝土混合骨架、右下是竹木骨架)。
这个全膜覆盖的核心技术是,改普通单垄双行栽培,变为双垄单行栽培,行距随不同栽培作物调整,把窄行做宽,在窄行之间做成浅沟,沟上再用一幅膜,架设在地膜上成为小拱棚,地膜的边缘门,压在两行苗的一侧,在两行苗的另一侧分别覆两幅地膜,形成“两垄三膜”全膜覆盖。
用这种方法提高地温的效果比较明显,就能够通过有效提高地温来提高棚温。
大棚内高垄的话,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比较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
垄不要过高、过宽,一般达到高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就比较好了。
覆盖地膜,可以让大棚内10厘米处的地温,平均提高2~3度,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度左右。
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以抑制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也能达到间接提高地温的目的。
土壤水分的蒸发是地温散失的主要原因,由于薄膜的透光性好,能有效地使太阳光转变成热能。
薄膜透气性差,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因而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
由于地温提高及热效能的作用,土壤中的水分会沿着毛细管上移,经薄膜阻挡并在膜面上聚成水滴而滴回土壤,让水分呈上下运动状态,使土壤均匀湿润,从而有利于蔬菜生长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建棚后,避免了雨水冲刷带来的土壤板结。 能使土壤保持疏松。
(4)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由于土温的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铵态氮的消化,增加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也提高了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同时,防止了土壤养分的流失。
提高了土壤养分利用率。
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上棚内便于进行蔬菜的精细管理,因而有利于蔬菜正常的生长发育。
大棚蔬菜的产量比露地常规栽培的明显提高,同时蔬菜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在塑料大棚内,蔬菜的播种期和定植期均提早,使蔬菜的整个生育进程提前,实现了早春早熟栽培及提早上市。
由于大棚的保护作用,因而减少了病虫、低温、暴雨等灾害性因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覆盖地膜这种方式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很多缺点,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淋溶少,土壤容易出现盐渍化。
因为棚内的肥料受雨水冲刷淋溶少,剩余的肥料和盐分会随水分的移动而上移,积聚到土壤耕作层,造成高浓度的盐分危害,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
大棚里边种植的蔬菜,品种往往比较单一,同科作物种植现象比较普遍,容易造成病虫基数增大,甚至出现作物的“自毒现象”。
生产投入增加,产品成本增高。
如果不坚持每天开棚通风换气,棚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降低,不利于蔬菜的光合作用,同时,棚内也易产生有毒气体。
大棚里用增温块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增温方法,一亩地大概用3~5块。
一般情况下,每块能燃烧4个小时左右,大概能增温3~7度。
燃烧后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可以被作物吸收,而且无烟无味无害,不伤害人、作物,省时省力安全方便,可以增温,除湿,比较不错。不过,一定要在寒流来临之前使用。
另外,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增温块,因为不正规的增温块燃烧后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人昏迷,休克,一氧化碳中毒太深会直接导致死亡。
每年冬天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比比皆是,人和动物长时间从呼吸道呼入二氧化硫会直接导致**,二氧化硫浓度大了会导致作物干叶,黄叶,卷叶,枯死,所以大家一定要选用正规的增温块来增温。
1、我们这大水漫灌,怎么起垄合适。
答:大小垄就可以了,宽50公分,过道宽7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
2我是全铺地膜好呢还是支弓的地方铺白膜,过道铺黑膜好呀到底是白膜好还是黑膜好。
答:垄上铺白膜,过道铺黑膜就可以。
答:大块的好点,虽然贵点但是燃烧的时间长点。
精选问答:
1、冷棚可以保暖多少度?
冷棚没有保温被零下十度的话,大棚内会到两度左右,高不了,尤其是下半夜三点来钟。所以说棉被很重要,并且这样的温度完全靠的是地温。如果到了大雪节气之后,还会降低。会在晴天降到零下三度左右(室外零下十度左右)。
2、全钢架温室大棚冬天温差多少度?
10度左右,
温室大棚的保温,冬天与室外温差的话,最多是保持在10度左右,这个温差如果太大的话,导致她那个温棚里面东西成长不好 。
一般农作物的白天温度在32度,夜间最低也要12度【特殊天气时短时更低的温度也可】。关于高温的上限有的可短时达55度高温 ,温室大棚的温度范围分为: 种植作物期间 和 没有种植作物的期间 温度的上下限。
一般来说种植作物时大棚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最低平均温度为12度以上(这样不破坏根系的生长),作物生长点处的极限平均最高应在34度以下(不损害生长点为宜)。如果没有作物低温随环境温度,最高温度最好不要超过50度,如果超过50度覆盖的薄膜会老化很快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