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种类,常见竹子的种类及图片鉴赏
此篇知识总结会给全国农友们剖析“竹子的种类,常见竹子的种类及图片鉴赏”的内容进行分享,但愿对广大农友有少许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竹子自古以来颇受文人墨客所赞颂,竹子生而有节、竹节必露是高风亮节的象征。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其实竹子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仅仅是在我国,竹子就有五百多种。那么竹子的种类到底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一些有关竹子种类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慈竹是丛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
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一般为20-30节,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长9年。1-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3-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换一次叶。开花与年龄无关,与水分和营养有关,开花前叶变黄,开花后叶渐脱落,陆络枯死,材质变脆。1年生为幼竹,2-3年生为壮竹。4-5年生为老竹。
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秆茎有6个节,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处延伸,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大部分于表层,最深达2米。
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后逐渐减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茎,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如不及时处理,则层层盘结合,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这叫“打篼”。
慈竹秆纤维韧性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
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有它。
民间俗称“单竹”,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
竹质细腻,纤维韧性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最佳材料。
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单竹”。
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
丛生型竹子,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材料,经济价值大。
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
丛生型竹子,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竹子,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
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轻便,拉力强。
青神种植量不大。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
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秆高直,坚硬。
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最佳菜肴,称为“玉楠片”。青神种植在中岩寺、德云寺等地。
盛产于四川长宁、贵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
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笋箨**,叶子少。多用于建材。
青神竹艺城、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
散生型竹子,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性较强。
多用于竹家具制作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也有花友常常养作盆景。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称为“竹海”。
散生型竹子,是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
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青神个别地方少有。
丛生型竹子,慈竹属,秆节长,形如“苦慈”,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丛生型竹子,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
丛生型竹子,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
丛生型竹子,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
混生型竹子,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
面呈淡**,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
此竹稀为珍稀竹类。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的“方竹”。
混生型竹子,秆细直、质硬,叶宽大,繁殖力强,古代用秆制作箭秆。青神人常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用于防雨或日晒,故而得名“斗笠竹”。
世界上最大的竹,产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人可以用来做水桶或大型器具。有专业人士又说金雷竹。
竹子,学名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竹子已经被贵阳市列为贵阳市的市树。形态特征及种类: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
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
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
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
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
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
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1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
生态习性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
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
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
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
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栽培方法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
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
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竹子水培方法首先选当年生的嫩竹尽量多带宿根,洗净根,尽量晾干,然后用高锰酸钾消毒晾干,再用B12浸泡5分钟后稍晾,用定植篮加陶粒固定根部,把定植篮放在容器上,水位距定植篮底部始终保持1公分左右(植物的根会自动向水面生长),保持陶粒湿润,每天向竹叶**多次,直到水生根自定植篮底部生出延伸之水中,继续降低水面,以诱始根须继续向水中生长,直到你满意的长度。在出水根之前要注意避光,通风,保湿。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