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二代粘虫 防治二代粘虫知识大全
防治二代粘虫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二代粘虫是指在春季出现的粘虫的第二代,它们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防治,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我们需要采取物理防治措施。这包括在农作物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清除杂草和病虫害。我们还可以采用覆盖膜、网罩等工具,对农作物进行保护,防止粘虫的侵害。
化学防治措施也是防治二代粘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农药可以用于防治粘虫,常用的有敌敌畏、氧化乐果、噻虫嗪等。我们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除了物理和化学防治手段,我们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粘虫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较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包括引入寄生性昆虫、使用杀菌剂等。
我们还可以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作物进行改良,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例如,通过选育抗虫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粘虫的侵害。
防治二代粘虫防治二代粘虫知识大全二代粘虫:春季出现的粘虫的第二代,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物理防治措施: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清除杂草和病虫害,采用覆盖膜、网罩等工具进行保护。
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粘虫进行控制。
农业技术措施:通过选育抗虫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方法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参考资料:相关问答拓展: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玉米常见的虫害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虫害就是其中之一,虫害里面也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虫害,它们都有自身的特点,它们对玉米的伤害也是不同的,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不同虫害对玉米所造成影响,分析一下各个虫害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玉米的不良影响,接下来就看一下影响玉米的虫害有哪些会对玉米造成什么害虫。1.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主要的虫害之一,它分布在北京、东北、河北、河南等地,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发生的代数越多,对玉米造成的伤害越大,海拔高,气温低发生的代数就少,海拔低,气温高,发生的代数就高,一般玉米螟喜欢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其他植被的秸秆中越冬,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1.2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根据地方的不同又被称为条斑病、枯叶病等。虫害主要从与玉米的叶片开始,之后危害玉米的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的特征是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一般在适宜的温度,有益于虫害的发展,耕种较为密集,天气极为潮湿,也会有益于虫害的产生。1.3玉米线虫病玉米线虫病是玉米在收获以后,线虫的幼虫或者卵留在土地上或者土壤里过冬,来年就成为了病染源,也可通过人、畜和农具携带进行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灌溉水和雨水传播。玉米线虫病可以导致玉米的根部受到线虫的侵害,根的数量减少,玉米的生长不良、玉米植株矮小、玉米产量减少等,严重可以引起玉米的根部腐烂。1.4玉米粘虫病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 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粘虫一般喜欢生长在降水较多,湿度较大的地方。1.5玉米象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害重。玉米象属于钻蛀性害虫,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以及面粉、油料、植物性药材等仓储物,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严重重。二、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虫害的不同,对玉米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当然不同的虫害,防治方法也是不同的,每个虫害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防治方法,下面就对不同的玉米常见的虫害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方法,以此来对抗玉米虫害。2.1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防治玉米螟,首先得找到正确的防治方法,首先可以再玉米螟高繁殖期入手,玉米的高繁殖期是冬季,玉米螟又喜欢在玉米等植物的秸秆中,所以在冬季对玉米秸秆进行焚烧。接着可以进行药剂控制,在玉米螟尚未进入秸秆中,进行一些药剂的喷洒。2.2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要防止玉米大斑病的产生,首先得防治做起。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可以从三点做起,首先可以进行种植一些抗病品种,根据不同的地方可以选择不同的抗病品种,有了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玉米大斑病的产生,接着加强农业防范,适时播种,避免发病高峰期,摘除最低叶,减低田地的湿度,对玉米经常进行一些肥料的补充。最后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防治大斑病的药剂,以此来对抗大斑病。2.3玉米线虫病的防治方法玉米线虫病的防治方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因为很多线虫的幼体或者卵会在土地里,首先在玉米收获之后,必须对土地的残留物进行一次清理,对残留物进行焚烧,在进行一次水淹,在覆盖塑料薄膜,接着可以进行轮番耕种,可以和其它蔬菜轮着耕种,比如韭菜和葱等,最后可以进行药剂防治,在耕种前十几天,可以再地上喷洒一些防治线虫的药剂,这样下来就可以有效的防治线虫病了。2.4玉米粘虫的防治方法玉米粘虫的防治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可以进行技术防治,可以用一些高科技产品,比如杀虫器等产品,对粘虫进行杀害,以减少粘虫的数量,二可以找一些粘虫的天敌,以此来减少粘虫,三可以喷洒药剂,用来杀害粘虫,以此来减少粘虫。2.5玉米象的防治方法玉米象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吸引成虫进行消灭,在秋天结束或者冬天开始的时候,在粮面或粮堆四周铺上麻袋或者其他袋子,引诱成虫来袋下潜伏,收集并予以消灭,还可以采取药物进行防治,春天的时候,可以在仓外四周喷一条马拉硫磷药带,防止在仓外越冬的成虫返回仓内。诱杀成虫。暴晒及过筛。药剂熏蒸,这些方法都可以防治玉米象虫害。 :玉米的虫害还有好多,以上主要是讲了几种最为常见的,要对玉米虫害的防治必须要从农业科技入手,只有找对正确的玉米防治方法,就可以对玉米的虫害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防治,就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造福人类,造福社会,造福农民。
玉米上虫子什么时候能完?玉米粘虫危害7月中旬左右就该结束。
一年发生3代,幼虫期危害,玉米上是第二代幼虫危害。
玉米收获后玉米粘虫的危害结束。
玉米粘虫危害8月中旬左右应该结束了。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改变了传统的栽培形式,形成宽窄档,改变了玉米生长环境因素,使光照强度增加,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强,干物质积累多。改善了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实现了合理密植,通过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蓝莓虫害用什么药?可选用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用16%顺丰3号乳油1500倍液代替。这种防虫措施虽然见效很快,但是容易影响蓝莓的正常生长,所以要谨慎使用。
蓝莓叶片虫害最严重和最普遍的是叶蝉。叶蝉为棕灰色,楔形,体形约0.074cm。叶蝉对蓝莓叶片的直接为害较轻,但携带并传播的病菌可造成严重的生长不良。第一次喷施控制蓝莓果蛆虫的药剂可控制叶颤,但需要第二次喷施以控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的发生。叶螟和卷叶螟对蓝莓产生的经济损失则较小,现已发现主要有两各种。它的为害主要是幼虫将其危害的叶片卷起。喷施防治果实虫害的药剂即可有效防治叶螟和卷叶螟。一般这两种虫害危害较轻,不至于造成产量损失在开花前施用1605即能有效控制。
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要点是什么?(1)抓全苗。覆膜种植须做到地面没有杂草和根茬,表土细碎松软,行距适中;可比露地适时足墒早播,等距穴播,浅播薄盖,种肥错开。
(2)覆好膜。应选用透光率高、增温效果好、拉伸力强、抗撕裂、不易老化的低压聚乙烯线性薄膜。覆膜质量直接影响出苗、保墒、增温效果。要避免地膜被风损坏。
(3)施足肥料。地膜覆盖给追施肥料造成困难,所以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满足植株一生对养分的最大需求。
(4)选择种子。要选择生育期适当、叶片上冲及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
(5)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种植密度一般比露地种植增加20%~40%,具体应依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而定。
(6)药剂灭草。控制杂草是关键。覆膜前采用药剂灭草,一般每亩用38%阿特拉津0.2~0.25千克加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对水60千克,于土壤较干燥时均匀喷洒于床面后立即盖膜。
(7)防治病虫害。采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二代黏虫和玉米螟。
(8)加强管理。对于膜内种植的玉米田,如果是先播种后覆膜,苗齐后要及时开孔放苗,防止高温烧苗。放苗前先放风炼苗2~3天,然后按照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出,晴天避中午的原则放苗出膜,放苗后用土封严苗孔。如果是先覆膜后播种,要及时检查,发现有苗被压在膜下时,要及时扶苗出膜,再封严苗孔。对于膜侧种植的玉米田,要尽量靠近地膜播种。要充分利用膜侧种植的优点,在玉米需肥关键时期追肥,充分发挥覆膜玉米的增产效果。
治粘虫的方法?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枯叶上产卵的习性,在田间插谷草把,每亩插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也可用黑光灯、糖醋盆等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2、化学防治粘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幼虫3龄前,应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施农药。要按照“以触杀药剂主攻低龄、以胃毒药剂补防大龄”的原则,在二代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尽量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l00克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用5%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l000—l500倍液、40%氧化乐果l500—2000倍液、l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