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螃蟹长了蟹奴怎么办

2024-03-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94 次
螃蟹长了蟹奴怎么办

  这一篇内容会给网友谈谈“螃蟹长了蟹奴怎么办”的内容进行具体诠释,期待对各位农友们有几分帮助,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1、改变水质:将池塘中的水排干,注入干净的新水。2、池塘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3、转移螃蟹:将感染蟹奴的螃蟹转移到淡水中饲养。4、

  发病特点:蟹奴病的高峰期为每年6-9月。

  螃蟹长大后,应立即将池塘中的水排干,然后再注入干净的新水。

  水源的盐度应低于0.1%,否则会影响螃蟹的发育。换水时注意不要直接用自来水,最好引用河水。

  用200mg/L硫酸锌将病蟹浸泡10-20分钟左右,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再用漂白粉、敌百虫、**等药物消毒。在池塘中被蟹奴幼虫杀死。

  换池水体后,感染蟹奴的螃蟹需要立即转移到淡水中进行繁殖,因为此时蟹奴只在内体和外体形成,以免感染蟹奴。繁殖幼体后继续感染,影响所有螃蟹的生长。

  蟹奴病的高发期是每年的6-9月,尤其是每年的8月份。蟹奴病一般不会造成螃蟹大量死亡,但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重病蟹肉质差。而且有一股恶臭。


好文探索:可以控制螃蟹的蟹奴,是怎么把螃蟹身体掏空的?


  居住在海边或者搞水产养殖的朋友们,估计很多都会和螃蟹打交道。这些朋友们有时会发现一些螃蟹出现非常奇特的状态,比如个头长不大、不会脱壳、断腿长不出来、走路“东倒西歪”,如果拿起这样的螃蟹,会发现在它们的腹部,会鼓出来一坨软软的、淡**的球状物体,而且与螃蟹身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少人把它当作鼓出来的蟹膏或者蟹黄。

  实际上,这个鼓出来的东西,并非是螃蟹身体的一部分,而是寄生在螃蟹身体上的一种寄生虫,俗称“蟹奴”。

  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一旦被这种寄生虫附着上,那么螃蟹也就成为了它的“奴隶”。

  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依靠着从螃蟹体内吸取营养,在养肥自己的同时,也让螃蟹吃尽了头。这样的螃蟹如果被煮熟,我们打开螃蟹盖子,里面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肉了,这种结果都是拜蟹奴所赐。

  蟹奴从生物学分类上看,是属于藤壶类的一种生物。大家耳熟能详的藤壶,基本上常见的、经常听说的种类,都是附着在鲸鱼、船只以及珊瑚的表面,而附着在螃蟹体表的藤壶,从外观上看,与其它藤壶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那就是成年个体的身体是软软的,并没有较硬的外壳所覆盖。

  全世界蟹奴的种类差不多有100种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在浅海环境中,尤其以栖息在太平洋的居多。

  作为藤壶类的生物,蟹奴虽然外表模样与其它藤壶区别很大,但是生长周期和“流程”都是差不多的。

  在幼体阶段基本上都是自主生长的浮游模式,依靠捕食比自己身体更小的其他浮游生物来进行生长。在蟹奴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当遇到螃蟹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地让浮游生活结束,先附着在螃蟹的外壳之上,再静静地等待着机会。

   依靠蟹奴的能力,肯定不能穿透螃蟹坚硬的外壳的。不过蟹奴在附着在螃蟹身体上之后,不会“蛮干”,而是不断移动和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直至找到螃蟹外壳中的柔软部位,多数找到的最终位置,是螃蟹脚与身体交界处、能够弯曲的膜部位,相当于螃蟹大腿根部的“关节”处。

  一旦找到这个位置,幼体蟹奴就会将身上尖尖的针状物体刺入其中。

  随后,蟹奴会向螃蟹体内释放干扰性物质,最终进入螃蟹的**。

  不但如此,蟹奴还会伸出自己幼小的根须,在螃蟹体内扩展,直到抓住螃蟹体内的肝、脾、胰腺等重要器官,然后开始从中吸取营养。在这个过程中,螃蟹体内的重要器官包括肌肉组织,都会在蟹奴根须的扰动下,变成“肉汁”一样的东西,从而方便被蟹奴吸食。

  在此过程中,蟹奴逐渐长大,而暴露在螃蟹体外的软软的团块,就是生长成熟的蟹奴**。

  对于雄性蟹奴和雌性蟹奴来说,它们的寄生方式都是差不多的。

  待蟹奴**成熟以后,就会“控制”螃蟹抓到浅海中的较高区域,比如礁石或者珊瑚之上,然后不断**和整理暴露在外的软团块,然后螃蟹爪子还会大力地搅动海水,从团块中释放出来的**或者卵细胞,就会在搅动的海水中进行有效扩散,两者相遇后形成受精卵,继而发育形成蟹奴的幼体,继续在浅海中发育,并寻找下一个宿主。

  之所以螃蟹会如此听话,主要是蟹奴在寄生过程中,所形成的“育儿袋”,与螃蟹原本体内的**位置基本对应,让雌性螃蟹误以为是自己的**。

  如果蟹奴寄生的是雄性螃蟹,则会在干扰素的影响下,雄性激素的分泌被压制,使雄性螃蟹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无论从外观还是生理结构上,都会向着雌性螃蟹演变。最终在释放出蟹奴生殖细胞的时候,螃蟹都以为排出的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在行动上非常配合。

   蟹奴对螃蟹的寄生,既有阻止螃蟹进一步身体发育的身体伤害,毕竟营养物质基本上都**了蟹奴,另一方面又有控制螃蟹行为的精神伤害。当被寄生的螃蟹身体被伤害“虚弱”到一定程度,螃蟹的活动能力就会显著下降,过不了多久就会一命呜呼,而此时蟹奴已经完成了繁衍的历史使命,而且又不能与螃蟹脱离,也避免不了随之死去。

  而那些被释放到海水中的生殖细胞,在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蟹奴幼体之后,也就开启了新一轮的寄生之路。


精选问答:


  1、什么螃蟹不会脱壳?

  ?1.黑壳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无水处十足撑起,腹部悬空,口不吐泡沫,蜕不下壳。可用小刀轻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空洞不外流**,内已长出一层新的软壳。初患病时,爬上岸离水边10~20厘米处停住,一有动静能立即逃回水中。患病严重时行动呆滞,不能逃回水中,不久便死于岸边。

  2.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厚厚的一层毛状物(原生动物及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或土**,用手抓起,壳表层很滑,污物很难刮除。此时,池水水色呈乳白色(大量原生动物及霉菌等暴发),蟹不吃食,栖息于进水或流水处,严重时不能蜕壳,不久即死亡。

  ?3.黑鳃、藻类鳃、烂鳃引起不蜕壳:病蟹鳃丝发黑、发脆,鳃丝上长满藻类和原生动物,失去呼吸能力;病蟹爬至岸边或水草上,暴露整个身体于空气中,口器无泡沫吐出;将此蟹放进水中后,也会立即爬上岸,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维持生命。轻度患病蟹通过用药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使其恢复健康,严重患病蟹不久即死亡。

  4.蟹壳透明、蟹脐水肿、**外翻发红不蜕壳:病蟹壳起初发黄,迎阳光观察时,蟹壳边缘黄而透明,蟹脐黄而乳白色,肠道无粪便,**口外翻发红,轻压肠道有黏稠透明液体流出;不吃食,行动迟缓,常栖息于水边,逃避力不强;大部分死在靠岸边的浅水处。

  ?5.蟹脐脱落、蟹肉发臭不蜕壳:病蟹的腹脐水肿,无弹性,在腹甲的后缘连接处脱落;在脐的刚毛深处发现有乳白色似蛆状的虫,即蟹奴虫。病蟹不吃食,不生长,切肢再生力差,蟹脐脱落而死亡。

  2、蟹奴寄生的螃蟹还能吃吗?

  最好别吃了

  理论上蟹奴可能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经过高温之后的蟹奴也会死亡,不过不建议吃,这时候的螃蟹已经不是螃蟹了,到嘴里的口感也不一样。而且蟹奴严重寄生时,螃蟹的肉还会变臭,变成“臭虫蟹”,所以在吃螃蟹的时候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如果是被蟹奴寄生的螃蟹还是不要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