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

2024-03-0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01 次
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

  这篇农资汇总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解一下“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的内容进行说明,希望对你们稍微有点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可持续,目标是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五大行动分别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1、农业绿色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可持续。2、农业绿色发展目标(1)资源利用:2023年,严守18.65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比2023年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030年,全国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2)产地环境:2023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

  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3)生态系统:202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

  2030年,田园、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4)绿色**能力:2023年,全国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吨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2030年,农产品**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二、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农业绿色发展的五大行动分别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1)具体措施①坚持保**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针,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②在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组织实施种养结合一体化项目,集成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支持养殖场和第三方市场主体改造升级处理设施,提升畜禽粪污处理能力。

  ③建设畜禽规模化养殖场信息直联直报平台,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压实地方**责任。(2)目标2023年时,争取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2、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1)具体措施①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果菜茶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②2023年选择100个果菜茶重点县(市、区)开展示范,支持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积造和施用有机肥,因地制宜推广符合生产实际的有机肥利用方式,采取****服务等方式培育有机肥统供统施服务主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集成一批可**、可推广、可持续的生产运营模式。

  ③围绕优势产区、核心产区,集中打造一批有机肥替代、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础(园区),发挥示范效应。④强化耕地质量监测,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科学评价试点示范成果。

  (2)目标2023年,争取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3、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1)具体措施①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以玉米秸秆处理利用为重点,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黑土地保护为目标,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研发,加快建立产业化利用机制,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②东北地区60个玉米主产县率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积极推广深翻还田、秸秆饲料无害防腐和零污染焚烧供热等技术,推动出台秸秆还田、收储运、加工利用等补贴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综合利用模式。(2)目标2023年,争取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杜绝露天焚烧现象。

  4、农膜回收行动(1)具体措施①以西北为重点区域,以棉花、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作物,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连片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②全面推广使用加厚地膜,推进减量替代。推动建立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加工企业回收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试点“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监测网络,探索将地面回收率和残留状况纳入农业面源污染综合考核。

  (2)目标2023年,争取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5、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1)具体措施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减量增收、减船转产,逐步推进长江流域全面禁捕,率先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禁捕,修复沿江近海渔业生态环境。

  ②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将渔船控制目标列入地方**和有关部门约束性考核指标,到2023年全国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③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

  强化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完善休渔禁渔制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海洋伏季休渔等专项执法行动,继续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④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完善保护区功能体系,提升重点物种保护等级,加快建立长江珍稀特有物种基因保存库。

  (2)目标2023年,争取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实现海洋捕捞总产量与海洋渔业资源总承载能力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