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这一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析一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的内容进行诠释,希望对广大农资人有些许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农村主要有交通、水利工程、农村电力、农村能源、农业产业、农村市场、文化、卫生、教育建设等基础设施。其中,农村公路不仅是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农村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农村交通建设主要分为水泥道路建设和通屯道路建设,多为三、四级公路。
1、主要包括村内道路硬化(水泥路)和通屯道路建设,农村交通多为三、四级公路。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1、主要包括农田灌溉水利建设、地头水柜建设、人畜饮用水库、水库大坝加固、河流防洪堤建设等水利工程。
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
主要有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类型。
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1、主要建设各种农业产业基地,如各种水果蔬菜、牲畜生产基地和乡镇农贸市场。
2、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开辟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主要包括水流域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建设。
2、在农村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降低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环境恶化的风险。
主要有文化阅览室、体育场馆、农村卫生院、农村小学等。
它可以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使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农民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方便了解各种新闻的实施。
1、主要建设乡镇各村办公楼和农村办公服务点。
2、方便群众办事,减少矛盾概率。
好文探索: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强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五大要求的实现路径来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总体任务的强力支撑,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抓手,将贯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
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从《规划》结构来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聚焦了方向,部署了新任务,同时配套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行动计划,将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
《规划》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摆在了突出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
第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产业兴旺的基本要素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推广、人才是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区等载体中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是简单的村庄房屋建设,而是既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强软件条件改善,既要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又要加强农村路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乡风文明的阵地保障。
乡风文明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社会养老保障建设,从而塑造良好和谐的乡风乡俗。
第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治理有效的后盾支持。
建设服务型**,必然要求强化**的公共服务职能,既要完善基层治理基础设施,更要促进县乡级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基础。
第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生活富裕的动力。
****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富裕”在本质上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
这就需要为农民修好进村的路、搭好创业就业平台、做好现代科技服务、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等等,广开农民致富财源,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当前,跟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比,农村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提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初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统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可以看出,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问题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问题。
三、架起腾飞桥梁: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潜力。
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根本前提,农业农村发展在于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但由于农村地区先天条件不足,软硬件环境较差,劳动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出大于流入,要扭转这个趋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新经济发展需求为重点,优先补齐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吸引要素回流,架起农业农村向现代化迈进的桥梁。
《规划》着眼乡村产业发展新需求,侧重针对生产性基础设施提出了四大挖潜任务,包括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以及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其中,交通物流设施是乡村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动脉系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是农业种植业优质高产高效的源头保障,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动力支撑,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乡村产业迈向现代化、智能化、平台化、虚拟化的关键纽带。
一直以来,四大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城市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和率先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支撑,今后,这些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铺开势必将产生更大的边际效应。
《规划》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能落地的重大工程,如农村公路建设、交通物流基础网络建设、农村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等,明确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主要做法和具体目标,为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农村电商、旅游、康养、高端加工业等现代化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四、“以民生为中心”:聚焦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
从发展的视角看,《规划》着眼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侧重解决农民生活性公共服务问题,提出公共服务的内容既全面,更聚焦,主抓五个重点、五类群体,思路导向更加明确,**方向更加清晰,服务群体更具针对性。
其一,文化和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规划》针对受教育群体,提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重强调了提升乡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发展以满足乡村产业人才需求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其二,“看病难、看病贵”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体的最大痛点,《规划》针对病患群体,提出了健康乡村建设,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全科医生都作出了具体数量和质量规定。其三,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规划》首次专门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对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做出了系统要求,回应了社会重大关切。
其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离乡进城群体不断增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亟待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就医联网直接结算问题亟待解决,《规划》针对进城农民群体以及留守群体,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将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低保制度及托底保障制度等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上了工作日程。其五,自然灾害是农村地区难以承受的灾难,一经受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恢复生产与发展,《规划》针对易受灾群体,重点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体系,并从工程、组织、应急和灾后重建等方面作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全面部署。
可以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五大内容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中心,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个是按照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另一个是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强调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服务资源共享互联,抓住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牛鼻子”。
五、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向。
第一,从“有”向“优”、由“少”到“多”的转变。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数量、质量远低于城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围绕解决好“钱”的问题和体制机制矛盾,逐步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欠账较多、**和管护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不足、质量不高、管护不力的状况,最后向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路径演进。
第二,从城乡二元逐渐向均等化、一体化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规划》均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意味着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要优先向“三农”倾斜,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将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倾向,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向农村延伸、倾斜,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大幅度提高农业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全面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精选问答:
1、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内涵是什么?
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为实现传统乡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性。
1、乡村产业振兴
(1)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改革,唱响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绿色兴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2)加快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和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
2、乡村人才振兴
(1)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积极培养有能力,有才实的专业人才。
(2)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各类人才前往农村进行建设。
3、乡村文化振兴
(1)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建设文明社会风气。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4、乡村生态振兴
(1)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减少农业投入品用量,合理运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养护农业资源。
(2)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房、洗手间、垃圾箱开始进行整改,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优化农民的居住环境。
5、乡村组织振兴
以成千上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抓手,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保证乡村振兴健康稳步推进,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2、农村发展银行属于什么银行?
农业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 1994年11月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涉农**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及其各分支机构提供涉农**,包括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民集中住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农棚户区改造**等取得的利息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