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草净对水稻的危害
本篇文章会给全国农资人说明一下“西草净对水稻的危害”的内容进行诠释,希望对广大农友有几许帮助,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如果超过30,西草净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在温度条件下使用药物会导致水稻枯萎、黄叶等药害。在使用药物时,必须确保温度为30℃下面,同时,土地应平整,喷洒应均匀。
注:药物可与除草安全添加剂一起使用,以降低药物危害的可能性。
好文探索:稻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与化学防除述评
水稻在中国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总产居世界第一,年产稻谷2亿多吨,为满足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保证国泰民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稻田生境极利于杂草衍繁生长,调查资料显示,国内稻田杂草约150种,密度高达420株/平方米,对水稻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威胁,可致水稻减产15%~30%。
按有效成分计,常年应用除草剂2万多吨,约占稻田用药量的25%。现已登记产品1,499个,含100多种有效成分,申请试验登记的也有1,725个。同时也应认识到,因稻田化学除草涉及多因素,导致生产中还不断出现新问题。
我们应清醒认识目前除草剂应用现状,准确评价各药剂性能特点,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集成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推动稻田化学除草的持续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水稻分布极为广泛,除青藏高原之外均有种植,掌握其分布情况,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区域的种植栽培技术、杂草发生情况、不同气候条件对除草的影响,农民用药理念等,借以帮助我们找准市场重点,因地、因时针对不同具体情况,选准药剂科学应用。
针对国内水稻分布,学者早有研究,但学者之间有不同划分方法。
(1)根据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稻区和南方稻区。北方稻区指东北三省,南方稻区指长江以南,此方法显然不能包括全国稻区,似显粗略,但也能反映出一些信息,只是地理位置不够具体。
①栽培品种:北方为粳稻,南方多为籼稻。
②栽培代数:北方均为一季稻,南方大多数为二季稻,也有三季稻。
③栽培方式:北方多为人工或机械移栽,南方直播稻、抛秧田占较**重。
④杂草发生情况:北方杂草相对种类少,单子叶以稗草、扁秆藨草为优势种,双子叶杂草以野慈姑为主。南方单子叶除稗草之外还有千金子、稻李氏禾、虮子草,双子叶野慈姑较少,但空心莲子草、丁草蓼等比较严重,近几年还出现旱田杂草水田化情况。
⑤用药种类效果有的不同:莎稗磷在北方安全,而在南方很易产生药害。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在南方安全,而在北方很易产生药害。噁唑酰草胺在南方的安全性比北方高。硝磺草酮+丙草胺在北方稻区用得较多。
(2)把全国分为六大稻区:华南双季稻区、西南高原稻区、华中单双季稻区、华北单季稻区、东北早熟稻区、西北干燥稻区。
与第1种方法比较,此种方法把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相统一,以气候因素为基础,以品种类型为标志,结合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与耕作栽培、植物保护等人为因素综合考虑,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
(3)把6个稻区又分为16个亚稻区,较以上更为详尽。
如把华中单双季稻区又分为:秦巴山亚稻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低山丘陵亚稻区、四川盆地亚区、江南丘陵平原亚稻区。
(4)农业部药检所把水稻分为6个稻区,即华南稻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长江中游稻区(湖南、江西、湖北)、长江下游稻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西南稻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黄淮稻区(河北、山东、河南、宁夏、天津)、北方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并规定申请稻田除草剂登记试验时,如针对插秧田、育秧田进行产品登记,应从北方稻区、长江中游稻区、长江下游稻区、华南稻区、黄淮稻区或西南稻区选1省进行田间试验。
直播田应从长江中游稻区、长江下游稻区、华南稻区各选1省,从其他稻区选2省进行田间试验。抛秧田应从长江中游稻区、长江下游稻区、西南稻区各选1省,从上述稻区再任选1省进行田间试验,这是硬性规定,不得违反。
目前统计资料显示,排在前十位的水稻种植面积大省分别为:湖南、江西、黑龙江、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广西、广东、云南。黑龙江具有种植面积和单产双重优势,总产排全国第一,也是应用水稻除草剂的大省。
2水稻田杂草发生状况与群落结构。
水稻田的生境条件、直播稻面积的增加,使旱田杂草水田化更加重了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稻田杂草已超过150种,常年造成稻谷损失为15%~30%。
准确识别幼苗期杂草形态特征,调查清楚杂草的发生规律、群落演变、区系分布,是做好稻田化学除草的重要基础工作。
对稻田杂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方法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1)系统分类法。以植物学分类阶元,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双命名法,有较高学术价值,便于文献积累与交流。
我国已查到稻田杂草有3门、3纲、49科、65属、150余种。
(2)按外部形态学分。
主要分为藻类、萍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又进一步分为禾本科、莎草科等。该方法便于识别不同杂草,并进行相互间比较,田间应用价值较大。
藻类门杂草:为稻田中最原始杂草,无根茎叶分化,以藻体断裂的营养繁殖,主要影响土壤透气性,从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常见的有轮藻、水网藻、水绵。
萍类(蕨类)门杂草:常浮于稻田水面,有或无根状茎,不产生种子,以叶上产生孢子进行繁殖。既影响水稻生长,又防碍田间作业,已查到的有四叶萍、槐叶萍、荡江红等。
被子植物门杂草:尤以单子叶植物纲的禾本科为稻田优势种群杂草,与水稻伴生性强,不同种类之间对药剂的敏感性有差异,很易产生抗性,给综合化学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常对水稻造成较大危害。最常见的是稗类,包括旱稗、稻稗、生长稗、无芒稗、长芒稗、西来稗、孔雀稗,还有千金子、虮子草、杂草稻、稻李氏禾、马唐、牛筋草等。
莎草科杂草:以三棱形、实心不分节为主要症状,并进行两性繁殖。常见莎草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水莎草、牛毛毡、萤蔺、藨草、扁秆藨草等。
双子叶植物纲杂草:又称阔叶类杂草,以叶子对生、叶的长宽比较小为主要特征。稻田常见双子叶杂草有:蓼类,包括水蓼、酸模叶蓼、丁香蓼,此外还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矮慈姑、野慈姑、陌上菜、泽泻、水芹、节节菜、马齿苋、眼子菜、狼把草、鲤肠等。
(3)按稻田杂草区系分。要了解掌握不同稻区的杂草种类、组成群落情况,它们是因地对草用药的重要科学依据,有利于保证化除效果。
吴竞仑等(2023)将稻田杂草分为6大区系,分别为东北稻区杂草区系、华北稻区杂草区系、西北稻区杂草区系、华中稻区杂草区系、华南稻区杂草区系、西南稻区杂草区系,并再将各大区分为亚区,对杂草种类、群落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在生产中有很高的应用参考价值。如把华中稻田杂草区系又分为4大亚区、15个分亚区,并给出了每个分亚区的主要杂草群落。
本文摘录42种主要群落(详见表1)。
从表1可看出每个区域的优势种杂草和群落结构的复杂性。
全国各地域之间差异更大,张斌等(2023)、吕贵山等(2023)、于丹(2023)、沈丽丽等(2023)、罗宝君(2023)针对性更强地对某区域性水稻田杂草的发生与演变情况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查研究,限于篇幅不再描述。
稗草+牛毛毡+异型莎草+陌上菜。
异型莎草+稗草+矮慈姑+鸭舌草+节节菜。
扁秆藨草+异型莎草+水莎草+节节菜。
水莎草+矮慈姑+稗草+鸭舌草+鲤肠。
牛毛毡+稗草+异型莎草+节节菜。
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
异型莎草+鸭舌草+矮慈姑+稗草。
稗草+异型莎草+节节菜+矮慈姑。
稗草+水莎草+野荸荠+丁香蓼+鲤肠。
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
水莎草+鸭舌草+水竹叶+节节菜。
稗草+千金子+空心莲子草+陌上菜。
稗草+碎米莎草+眼子菜+丁香蓼。
稗草+异型莎草+矮慈姑+节节菜。
稗草+异型莎草+矮慈姑+节节菜。
稗草+空心莲子草+节节菜+碎米莎草。
稗草+牛毛毡+节节菜+空心莲子草。
(4)不同栽培方式的杂草发生情况。
水稻有多种栽培方式,调查掌握不同栽培方式的杂草发生情况有利于针对性灵活用药,提高化除效果。刘都才(2023,学术交流会)报道了4种栽培方式相同单位面积内总杂草及禾本科杂草的发生数量(详见表2)。
表24种栽培方式稻田的杂草发生数量对比。
表2说明,直播田杂草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重,防除难度最大。人工移栽田杂草发生最轻,相对较易防除,当确定某种栽培方式时,应了解防除杂草的难易程度,确定更科学的管理措施。
按恶性杂草“分布较广、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有抗性、难以防除的杂草”定义为依据,对当前稻田恶性杂草简要描述,以引起更高的重视,加强防除。
①稗草属。稻田湿地生境条件极利于稗草生长,表现为密度高、群体大、生长茂盛与水稻竞争力强,危害性大。
唐韵(2023)报道有11种,主要有稗、稻稗、孔雀稗、光头稗、西来稗、无芒稗等,另有变种,群体结构复杂。在苗期相互之间外部形态难以辨认,但对药剂之间敏感度差异大。
有些种类产生抗性快,据不完全统计,稻田稗草类已产生抗性的超5,000万亩,是化防的重大障碍。
近几年在江苏稻田上升较快,有效药剂很少,多数稻农在进行化除后再人工拔除,费工费时。
与水稻伴生性强,许多地方称为假稻,具野生和栽培双重习性,适应不良环境能力极强,生长特别旺盛,成穗率高,籽粒多,繁殖系数高,对其防除的有效药剂少。稻农称为“三难”:难识别、难拔除、难利用化学防除。
④稻李氏禾。多年生宿根型两性繁殖杂草。
地下根茎发达,施药后易再萌发,地下根茎有7~8个芽节,均可成新株,每株可产生8~14个分蘖,每穗可结150~250粒种子,繁殖力强,有效药剂很少,是稻田上升较快的恶性草之一。
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种子成熟早、易繁殖,已从江西、江苏发生较重的两省为中心,向南方周边稻区迅速蔓延。成株高于水稻,对阳光、空间的竞争力明显强于水稻,有效防除药剂很少。
⑥马唐。在直播田繁殖面积快速增加,是旱田杂草进入水田化的典型代表,极利于其繁殖生长。
密度高,群体大,适应范围广,被认定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已开始严重影响直播田稻苗生长。
国内稻田已有8属30种(唐韵,2023),有的文献报道为4个属。稻田常见种有碎米莎草、异型莎草、高秆莎草、香附子、萤蔺、扁秆藨草、牛毛毡等。
复合种群,重叠发生,生育期交错,很难做到适期用药。地下球(根)茎特发达,有效渗透药剂很少。
茎直立光滑,不分节,除草剂难以粘着和渗透,是化除难点。
适应性特强,具四不怕:不怕冻,零度时地下部仍存活生长。不怕盐,在10%含盐量或30%浓度的流动海水中仍能存活生长。不怕酸与碱,适应pH5~10范围内生长。不怕脏,在混浊、少氧厌气发酵水质及含有排放的H2S和甲烷的污水中仍茂盛生长。繁殖力极强,多年生宿根,水旱两地都适应,匍匐茎发达,节外生根,成为再生株,40天生物量可翻一倍。
防除的有效药剂少,人工拔除困难,已从田埂侵入到稻田中。
适宜稻田湿地,多年生两性繁殖。地下茎粗壮,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出苗深度达15厘米,块茎发芽出土不整齐,一次用药难以奏效。
适应性强,在零下5~6℃仍能保持活力,植株高大,抗药力强。东北稻区已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产生抗性。
3稻田常用除草剂主要应用表现性能特点。
掌握稻田除草剂尤其田间应用的主要表现性能,做到“知人善任”,更科学地选准应用药剂,不造成大的失误,并提高药效,这些是保证稻田化除效果的关键措施。截止2023年2月5日,稻田有效登记的除草剂品种有1,499个,2023—2023年申请登记试验为1,725个,另有套证与添加隐性成分的违规产品,还有不断上市的新创制产品,以上情况表现出产品资源丰富,同时也表现出良莠不齐,市场混乱的现象。
按有效成分计,稻田化学除草每年应用超2万吨,不论是用量,还是品种足以看出稻田除草在农田化学除草乃至整个农药应用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全面描述每个品种显然不可能,本文只选有代表性的常用品种对他们的突出性能特点进行简述,对复配产品与免耕稻田应用的灭生性除草剂产品不再赘述。
(1)丁草胺。优点:上市早,自1982年在国内稻田正式应用,适应范围广,多种栽培方式的稻田都能应用,很少有加入安全剂的产品。
以杀禾本科杂草为主,并兼治部分阔叶草和莎草,配伍性好,性价比高,有多种不同的含量和加工剂型,可进行毒土法、拌肥法、喷雾法和甩施,便于稻农应用选择。不足:对水生生物有影响,农业部已启动再应用评价。
不少区域反映,稗草对其已产生不同抗性。该产品是稻田应用的一个大吨位产品,但颠峰已过,趋于下滑,前途未卜,待看再评价 。
(2)丙草胺。优点:具有丁草胺的杀草谱,并对丁草胺已产生抗性的某些杂草表现出更好的除草效果。
30%含量的乳油产品多加入安全剂,包括育秧田都能应用,表现出非常高的安全性,适用全国稻区。不足:成本略高于丁草胺,大面积应用时,可在水稻立针期(播后3~5天)后喷雾更安全。
虽是一个老产品,但没有走上大吨位,目前的应用量稳中有升。
优点:杀草活性高于丁草胺、丙草胺,有效成分用量小,具有成本优势。不足:安全性欠佳,尤其在低温条件下更容易产生药害。
主要在长江以南区域有少量应用。
(4)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
优点:杀草活性高于丁草胺、丙草胺,安全性高于乙草胺。不足:北方应用安全性差,目前登记品种多限长江以南稻区应用,有上升趋势,但不可能太大。
(5)二甲戊灵。优点:直播田封闭效果优于丁草胺、丙草胺,尤其对某些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
安全性高于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因其土壤吸附性强、淋溶性小,而有效除草期长,近几年新推出的缓释微胶囊剂持效期更长。
有材料介绍,在移栽田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但目前田间应用的较少。不足:直播露籽时很易产生药害,在应用时要高度重视。
旱直播时,如墒情不好,先浇水后用药能确保药效,目前是直播田封闭除草的优秀品种之一。
应用效果、安全性使用注意事项基本同二甲戊灵。因亩用量偏大,成本略高于二甲戊灵,近几年在水稻田有登记品种并保持一定用量。
(7)莎稗磷。优点:活性高,除草效果好,持效期长,杀草谱广,对多种稗草等禾本科草、某些莎草有很好防效,对部分一年生阔叶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不足:只限于黑龙江省等北方稻区,黄淮以南稻区应用很易产生药害。用量较为严格,盲目提高用量有很大安全风险。
北方稻农将移栽后1次用药改为整地时和移栽后2次使用,提高了安全性,并能延长持效期。
优点:活性高,用量极少,亩用有效成分0.1~0.13克,是所有除草剂中登记用量最少的药剂。性价比高,成本低。对阔叶草有很好的防效。不足:用量严格,一般不单用,进行复配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
当超范围用药时,稻苗出现发黄现象,用量越大,药害越重。残效期长,多次在后茬作物发生严重药害,仅在南方移栽大苗田连续应用安全。
农业部已禁止其单剂应用,有些地区还禁止含有相同成分的产品应用,在南方稻区曾红极一时的甲磺隆系列产品已走向衰败,很可能退出市场。
优点:应用范围广,适用全国稻区,对水稻安全性高,可适用多种栽培方式的稻田。施药方法灵活,毒土、毒沙、毒肥、喷雾、泼浇、滴灌均可。可防除多种稻田阔叶草,对莎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突出优点是配伍性好。据不完全统计,该成分在稻田混剂近50个,几乎与所有登记在水稻田的除草剂都能组合复配,兼有**双重作用。
不足:有的区域对某些杂草疑似产生抗性,与原来在同等用量下防效有所降低。该产品已是稻田除草剂的常青树,用药历史已超过20年,目前还是一个大吨位品种,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的稻田化学除草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席位。
(10)吡嘧磺隆。优点:亦属稻田化学除草的老品种,与苄嘧磺隆有很多相同处不再重述。活性略高于苄嘧磺隆,每亩用有效成分1~2克。
防效略优于苄嘧磺隆,用药科学时,对稗草也有一定的防效和抑制作用。不足:直播田用药期应在播种后5~7天,如在稻苗立针期以前用药则有一定安全风险。
防除稗草的最佳用药期是2叶期以前。不同水稻品种对本产品的敏感性有差异,漏水稻田,水稻新根扎土太浅时用药对稻苗有时产生抑制现象,但不影响产量。
近几年用量有上升趋势,期待与苄嘧磺隆成为稻田除草的姊妹花。
优点:杀草谱宽,能防除禾本科、阔叶类、莎草,尤其对稗草类有很好防效。施药期宽,可用于芽前和芽后早期处理。能与不同药剂复配。不足:主要应用于移栽田,防除稗草时在不同龄期用药量不同,亩成本略高,目前用量不大。
(12)乙氧氟草醚。优点:是稻田较少的触杀性苗前和苗后早期应用的药剂,杀草速度快。杀草谱宽,对多种阔叶类、禾本科、莎草都有很好的防效,对种子萌发的杂草效果更为突出,对多年生杂草有抑制作用。
推广面积受用药技术限制。
优点:用药期灵活,可以进行土壤或茎叶处理。杀草谱宽,可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阔叶类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与多种药剂复配。不足:一般很少单剂应用,残效期长,对后茬作物有不同敏感性,易产生药害。国内稻田有登记品种,但市场用量不大。
有资料报道,认为是稻田一个很好的除草剂品种。
优点:触杀型,死草速度快。独特的杀草机理,防效好,施药后在土壤表层能形成稳定的药膜封闭层,对药前已萌发但尚未露出水面的杂草,在药剂沉降之前就能吸收到足够至腐烂坏死的药剂量,在有光条件下,对施药后萌发的杂草,能致细胞膜破裂和叶绿素分解,至杂草幼芽枯萎死亡。杀草谱宽,对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的阔叶草、莎草都有很好防效,对稗草、千金子也有效,并能防除水绵。
施药方法灵活,可进行毒土、瓶甩、泼浇。拜耳推出与丁草胺复配的“秋之宝”,对多种禾本科草有很好防效。
不足:只限用于移栽田,弱苗田,在pH值高的盐碱田易出现药害。本产品有很多优点,近几年重新引起人们的一定重视,但不足明显,能否上量,只能拭目以待。
(15)噁草酮。优点:作用机理基本同丙炔噁草酮,表现出杀草谱宽、防效好、施用方法灵活。
不足:甩施时只能用乳油并先试验,取得熟练技术后再应用。插秧后应用有风险。结合在旱田对某些难治草有很好防效,近几年国内已有24家企业登记原药,54家企业登记单剂和65家企业登记复配剂。
(1)五氟磺草胺优点:安全性非常高,能用在育秧田等各种栽培方式的稻田,在全国各栽培稻区的籼稻、粳稻品种都能用,在水稻大部分生育期也都能用。用药幅度宽,以2.5%可分散油悬浮剂计,每亩用量33~100毫升对水稻都安全。
该药杀稗草效果突出,被推举为杀稗第一药,并对许多一年生阔叶草及部分莎草也有效。配伍性好,可与多种药剂复配,陶氏益农分别推出与氰氟草酯、丁草胺复配的稻喜、稻悠,深受市场欢迎。不足之处是作用位点单一,湖南及宁夏黄河稻区疑似产生抗性并呈上升趋势,且对千金子无效。
鉴于该产品的突出优点和专利即将到期,申请登记企业已遍地开花。尤其令人担忧和疑虑的是,专利期还未过,该药已表现出水稻对其的抗性和市场乱象,如管理不好和施用不当,它便很快走向衰退。
(2)氰氟草酯优点:对千金子杂草特效,对稗草也有一定的防效。安全性极高,在全国范围内各种栽培方式的水稻田,不同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内用药均安全,可与多种药剂复配。到目前为止是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用于水稻田中最安全的除草剂品种。
不足之处是与2甲4氯等激素类药剂混配会产生拮抗作用,不建议与多效唑生物调节剂混用。近几年防效呈下降趋势,以10%制剂量计算,已从最初的亩用40毫升上升到60~80毫升,有的地区超过100毫升。
面对千金子杂草呈上升蔓延态势,该药剂在一段时间内用量有增无减。
(3)双草醚优点:活性高,杀草谱宽,除草效果好。防除稻李氏禾,有的企业加安全剂,是目前最好的药剂,对双穗雀稗和大龄稗草也有非常好的防效。
并能防除多种稗草及其他禾本科杂草,对一些阔叶草、莎草等难治草也有很好防效,适用于几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稻田。不足之处为对千金子防效差,对粳稻、糯稻耐药力较差,曾有相关药害报道,低于15℃用药也不安全,目前主要用于南方稻区。
要提高喷施技术,控制好用药量并严禁高浓度喷施或重喷。鉴于稻李氏禾与难治稗草呈上升趋势和本药剂表现的高活性但又存在一定风险的特点,预计主要靠复配制剂上量。
(4)噁唑酰草胺优点:活性高,杀草效果好,能防除稻田多种难治禾本科杂草,如稗草、千金子等,尤其对旱直播田的马唐、牛筋草有突出防效,比其他任何药剂都好。可用于几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田。
不足之处为对莎草无效,混配药剂受限,有资料表明只能与灭草松复配,与磺酰脲类药剂复配应先试验后应用,与苯氧羧酸类药剂复配必然会产生药害。不推荐水稻3叶前应用,低温条件下使用存在不安全性,东北稻区曾有发生药害的报道。
不能用弥雾机喷雾,本药剂具高活性,近几年与氰氟草酯的复配药剂在市场上表现出很好的除草效果,比较受市场欢迎。随着直播田面积增加,马唐危害加重,其复配剂可能出现一定的增量。
(5)嘧啶肟草醚优点:活性高,杀草谱广,防效好。能防除几种栽培方式和水稻田埂上面的多种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草、阔叶草和莎草类,尤以对难防除的一些恶性杂草,如防除稻稗、稻李氏禾、莎草类、匍茎剪股颖、野慈姑等表现出非常好的防除效果,尤其加入有机硅喷雾助剂时能明显提高药效,也是稻田杀草谱最宽和防效最好的单剂品种。
不足之处为只能把药剂喷施到杂草茎叶上才有效,毒土法土壤处理无效。见效缓慢,施药7天后才逐渐见效。在低温条件下用量增大后能引起稻苗发黄,但能恢复。防除大龄草和田埂用药时要加入增效助剂。本品防效很好,但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尚不完善。
今后要提高用药技术,发挥其更好的效果。
(6)二氯喹啉酸优点:是防除稗草的优秀药剂,在国内稻田已应用20多年,用量少,持效期长,施药期宽,并对4~7叶期的大龄稗草防效突出,对一些阔叶草也有一定的防效,可在多种栽培方式的稻田应用。
已上市多个不同含量的剂型,便于稻农选择应用。不足之处为长期单一使用,在黑龙江、广东、湖南、浙江等稻区疑似产生严重抗性。过高用量或在水稻2叶期以前用药很易产生药害。对千金子无效。
(7)灭草松优点:不但能防多种阔叶草,对莎草类也有很好防效。安全性很高,能适用全国稻区不同栽培方式的多个水稻品种,对水稻安全,可与多种药剂复配。不足之处为亩用药量偏大,成本略高。缺光或低温时用药防效差。
灭草松是稻田除草剂的一个传统老品种,在吉林省深受稻农欢迎,预计用量比较稳定,不会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8)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优点:内吸性好,是防除水花生的首选药剂,并能防除多种阔叶草,可使用在水稻田埂和多种栽培方式的稻田,对下茬作物无不良影响。
不足之处为低温时影响药效但最终不影响除草效果。在水花生等难防除阔叶草发生的稻区,用量会有所上升。
(9)唑草酮其作为麦田除草剂早已登记在稻田上。
优点:触杀型,杀草速度快,能防除多种阔叶类杂草。不足之处为喷施要均匀,不能与乳油类产品复配应用。气温超30℃时喷药易发生药害。
几年前国外公司在稻田已登记与2甲4氯的复配剂,是目前防除稻田阔叶草效果非常好的药剂,尤其适用于稻田中后期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在西部稻区有一定用量,受安全风险和杂草群落的影响,尚属用量较小的品种。
(10)2甲4氯钠为苯氧羧酸类品种,在生产上很少应用其原酸,而是广泛应用其钠盐、铵盐、二甲胺盐。
优点:杀草速度快,对多种阔叶草、莎草类都有较好的防效。成本偏低,性价比高,可同多种药剂进行复配。不足之处为用药量、用药期较为严格,对水稻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其是不少复配药剂不可或缺的品种,但因用量有限而不属大品种,在北方稻区应用比2,4-滴类安全。
(11)西草净优点:杀草谱较宽,能防除多种阔叶草及部分禾本科草、莎草,对稻田中后期发生的眼子菜有优秀防效,毒土法能有效防除稻田水绵。
不足之处为气温超30℃用药易产生药害,高用量重喷施对水稻欠安全。扑草净可参考本产品,不再描述。
本文描述的新产品包括新创制产品在国内稻田首登,已在国外开发又在国内稻田取得登记,国内创制产品已在其他作物应用近期又扩展在稻田登记。新产品登记数量多少、应用广泛程度、喷施技术是否成熟完善,综合决定着稻田化学除草的水平与未来前途。
稻田化除新产品列各种作物之首,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有效开发,准确掌握新产品性能特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评价真实应用效果,不断完善应用技术是做好稻田化除的重中之重。
(1)氟酮磺草胺拜耳公司在中国移栽水稻田取得首登,注册商标垦收,制剂为19%悬乳剂。属ALS抑制剂,以根系吸收为主,也可茎叶吸收。
据介绍,该药有三大特点:一是**结合,兼具茎叶活性,上下传导。二是持效期长,如准确适量使用,持效期可达40~45天。
三是施药期灵活,移栽前、后7天都可用。四大好处:一是封闭无忧,对萌发的幼芽及幼苗杂草均有封闭和杀草作用。
二是使用宽心,南方可一次性解决杂草烦恼。北方可压低前期基数,降低杂草风险,后期可减少人工和茎叶除草投入。三是安全保产,安全性高,降低隐形药害保证产量。
四是复配灵活,可与推荐药剂秋之宝、稻思达、农思它及其他阔叶除草剂复配,达到禾、阔双除。
(2)双环磺草酮**史迪士公司开发,属HPPD抑制剂。
2023年在**首登,在我国登记制剂为25%悬浮剂,2023年过专利期。推荐制剂亩用量40~60毫升。
据介绍,该药杀草谱很宽,禾、阔、莎都杀,对恶性草效果更好,对抗磺酰脲类的杂草有很强的活性,持效期长。能破坏种子合成,减轻第二年杂草基数。国内已有对其田间应用效果的文献报道。
不足之处为死草效果较慢。在**已开发多种复配剂。
(3)**磺草酮青岛清源农冠自主研发,注册商标稻裕。属于HPPD抑制剂,通过抑制敏感杂草光合作用,进而抑制类胡萝卜素形成,最终导致杂草死亡。
据介绍,该药可有效防除直播田、移栽田主要禾本科及部分一年生莎草及阔叶草。药剂处理后5天,3~4叶期多抗性稗草出现叶片发白,8天后全株开始腐烂,高密度稗草出现叶片发白枯萎,对抗ALS、ACCase抑制剂的杂草防效突出。
该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在水稻田尚未大面积推广,与当前主要应用品种无交互抗性,有利于缓解和减轻稻田稗草抗性。
(4)环酯草醚瑞士先正达公司曾在国内稻田独家首登98%原药和24.3%悬浮剂,推荐制剂亩用量50~80毫升。此后,海正化工南通股份有限公司又获批原药登记。
该药剂属嘧啶水扬酸类,ALS抑制剂。据介绍,该药主要用于南方移栽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及部分阔叶杂草,对移栽田3叶前稗草特效,对水稻和后茬作物安全。
应注意抗性发展,建议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轮换或复配应用。
(5)环戊噁草酮由**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最早发现,属新型噁唑啉二酮类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江苏中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曾在国内获得唯一的原药登记专供出口,已于2023年8月30日到期。现**科研制药株式会社在我国又登记原药并首登80%悬浮剂,推荐亩用量14.4~25.2毫升,瓶用法防除移栽水稻田一年生稗草和多种阔叶杂草,可在水稻移栽前和移栽后应用。
据介绍,该药对水稻非常安全,且持效期长。该药剂2023年曾进入全球水稻田除草剂前9,其后未进入前10。
(6)双唑草腈最早由赫司特先灵公司发现,国外几家公司参与了复配剂的研究开发,属双吡唑类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国内为湖北相和精密化学有限公司首登97%原药和2.0%颗粒剂,亩用有效成分10.8~14.4克,在移栽田进行撒施。
据介绍,其对稗草及莎草科、阔叶类杂草,如萤蔺、牛毛毡、雨久花、陌上菜、野慈姑等均有很好防效,而且对抗磺酰脲类的杂草也有很好防效,且杀草速度快。有文献报道,在国外已开发出21个配方的多个产品。
2023年在**上市,2023年排全球水稻田除草剂第6位,被认为是很有应用前途的1个品种。有人预测,可能成为国内稻田除草剂的一个主流品种。
(7)氯氟吡啶酯陶氏益农公司研制开发,属激素类除草剂,在中国已取得原药和30%乳油的登记。推荐有效成分亩用量1~2克,用于直播和移栽田茎叶喷雾。可有效防除稻田多种杂草,是可靠的阔叶除草剂,广谱、高效,不受天气影响。
(8)噁嗪草酮安万特等公司开发,国外公司最早在中国登记1%悬浮剂,专利期已过。
山东先达公司已获得国内登记,市场有1%、30%悬浮剂。属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以不同于其他除草剂作用方式抑制敏感杂草分生细胞生长。
据介绍,对水稻安全,可用于育秧田、直播田、移栽田土壤处理。对稗草有非常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对千金子防效很好并能防除部分莎草、阔叶草。本药剂土壤吸附性强,在漏水稻田和药后遇雨稻田也有很好防效。
据文献报道可以同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混用。使用中应注意育秧田、直播田要在播种前1天或播种后5天用药,1%悬浮剂甩施时,先将药液充分摇匀再用力甩施。
(9)嗪吡嘧磺隆**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中国已获91%原药和33%水分散粒剂的临时登记。
推荐制剂亩用量14~25克,用于移栽水稻田进行毒土法防除一年生杂草,对水稻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明确。该品种上市较晚,相关报道较少。
(10)丙嗪嘧磺隆**住友化学公司开发,在中国注册商标择特旺。市场有9.5%悬浮剂,推荐制剂亩用量35~45毫升,用于水稻直播田,以根系吸收为主,茎叶吸收为辅。
据介绍,该药使用方便,可以进行毒土或喷雾法,在有水或无水条件下都可施用,但在有水条件下扩散性好。杀草谱广,可防除禾本科、阔叶类和莎草科的多种杂草,尤其对直播田稗草有很好的防效,优于当前常用的一些药剂。
(11)嘧苯胺磺隆意大利意赛格公司开发,2023年在中国获取50%水分散粒剂登记,注册商标为行行清,推荐制剂亩用量8~10克,可以喷雾或毒土法进行土壤或杂草茎叶早期处理,防除移栽田禾本科、阔叶类及莎草科的多种杂草。对水绵防效很好,用药后7小时即可见效。在满江红、浮萍、紫萍等杂草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药防效很好,是目前防除以上杂草最好的药剂。
据介绍,本产品虽划归磺酰脲类,但其结构特殊,又区别于一般磺酰脲类,在防效上可替代应用20多年来的吡嘧磺隆、苄嘧磺隆,这对于缓解该类杂草的抗性有较好的作用。该产品活性高,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不应突破用药上限。
在南方应用,对水稻存在一定抑制和失绿现象,但两周后即恢复生长。
(12)氯吡嘧磺隆近几年江苏激素研究所率先登记在番茄田进行土壤处理,又有企业陆续登记在玉米田、甘蔗田、小麦田,近期在水稻田也有应用实例。
在旱田作物应用表明,其突出优点是能彻底防除莎草科杂草,药剂能渗透到地下杀死该类杂草的球茎,并能防除多种阔叶杂草。水稻田发生多种莎草,该药剂能否像在旱田作物一样发挥突出作用,不受水田环境条件影响,要看实际应用效果。
(13)硝磺草酮先正达公司将这个品种广泛应用于玉米田除草,并率先在稻田登记5%硝磺草酮·丙草胺(0.6∶4.4)的复配颗粒剂,注册商标为达将特,推荐亩用有效成分50~55克。用于水稻移栽田进行土壤处理,使用毒土、毒肥或单独撒施,能防除稗草、阔叶草及莎草科杂草。
据介绍,其为水稻田应用不多的HPPD抑制剂,可有效减轻和延缓稻田杂草产生抗性。杀草谱宽,持效期长,防效好。剂型先进,可与水稻田返青肥混施,减少农民作业,省时、省力、省钱。已有生测试验结果报道,在推荐用量下规范施用,对水稻安全,对稗草、雨久花、野慈姑、狼巴草、三棱藨草的防除达90%以上,均高于两种单剂的常规用量。
目前,该产品已在东北粳稻区有大量应用,尚未在南方籼稻区推广。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8种硝磺草酮单剂、复配剂的不同剂型申请稻田除草剂登记试验,这种快速跟风现象有喜有忧。
一些特殊产品配方在局部地区的某些生态环境应用,并已取得合规登记,如辽宁丹东天祥公司登记的27%吡·扑·西可湿性粉剂,哈尔滨富利公司登记的吡·扑·西可湿性粉剂。某种药肥除草剂也曾在稻田有一定用量。
4目前稻田化除存在的问题、热点与难点。
(1)水稻种植遍布全国,受各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栽培方式、管理措施、杂草种类、群落结构、用药理念、化除水平等因素影响,难以制定和实施全国科学规范的统一化除方案。同一个方案,在各地具体执行中的适应性与科学性必然大打折扣。
(2)稻田杂草种类多、适应性强、基数大,群落结构复杂并不断演替,田埂、路旁、沟渠边的多年生难治杂草陆续蔓延侵入稻田,加之恶性杂草不断增加与扩散,为稻田化除增加很**烦。在苗期,与水稻伴生性极强难以识别的多种稗草,因对各种药剂的敏感性不同,常造成很难选用最佳药剂或造成防效欠佳。
(3)机插田、抛秧田、免耕田、多季稻、直播稻田面积的不断增加,有利于杂草发生而难于化学防除,为稻田深入开展化除设置了新障碍。
(4)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等不规范科学用药,使稻田抗性杂草蔓延较快,如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的抗性,耳叶水苋、丁香蓼、野慈姑、水竹叶、节节菜、鸭舌草、泽泻对磺酰脲类药剂的抗性,另有不断产生的非靶标抗性杂草、多抗性杂草比单一抗性杂草更难防,这些已制约稻田化学除草的发展。
(5)产品丰富又杂乱的稻田除草剂种类,再加某些企业和经销商的错误导购,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使农民如同雾里看花,难以选准最佳品种,甚至购错药剂,使应用药剂不能发挥突出优势,甚至带来相反作用。
(6)某些传统大吨位品种的缺点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向衰退,但农民已习惯应用难以割舍。
新药剂虽具很多优点,但上市时间短,存在适应性欠佳和应用技术不完善,给推广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埋下隐患。
(7)乳油制剂、可湿性粉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广大民众都难以容忍,亟需研发和推出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提高成本,还保持同等药效的新剂型、新配方助剂。
(8)不科学用药等多种原因导致频频出现的稻田化除药害、不良药效,使不少稻农、经销商对使用这些除草剂产生恐惧心理。
(9)喷药技术还很落后。
千家万户普遍应用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亟需更新换代,这些药械喷药后雾滴沉积分布不均匀,大容量喷洒导致浪费严重。皖南稻区的喷柱式用药,存在雾滴漂移风险,直接影响防效并加大不安全风险。飞防等新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硬伤,距广泛应用推广为时尚早。
(10)直接管理稻田的一线农民素质距离科学用药还有较大差距,下田间地头零距离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手把手教农民用药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科学用药在很大程度仅为纸上谈兵。线上信息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尚欠密切。
5进一步做好稻田化除需要加强的主要工作。
(1)因地制宜,针对某地区甚至田块的真实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和应用准确科学的化除方案与具体措施,这是有效推进全国稻田化除上水平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之一。
(2)运用杂草外部形态的典型特征,准确识别幼苗期杂草,及时查清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及群落演变情况,尤其掌握新侵入稻田的一些恶性杂草,要调查发生规律,环境适应性,结合做一些生测药效,这是做好稻田化除一项长期的重要基础工作,且只能加强,不能忽视削弱。
(3)根据稻田不同种植方式,分别应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掌握好一些要点,并不断改进。如直播田、机插田的一封二杀三补。
封是关键,根据封地效果,适当应用杀和补。随着化除技术的不断提高,有的改为二次封,直播田在播种前后,机插田在整地时和播秧后分别用药,然后再进行杀和补,效果更好。
手工移栽田封闭除草要掌握好三组重要数字:一是移栽后北方7~10天,南方5~7天用药。二是用药时田间要保持3~5厘米的水层,但不能淹没稻苗心叶。三是用药后田间要保水5~7天,进入正常田间管理。黑龙江稻区探索出2次施药法,即第1次在插秧前整地时,随泥浆撒施或泼浇,使泥浆中杂草不能发芽,药剂沉淀2~3天后插秧。第2次按原来用药时间。
两次施药总量略大于过去一次用量,第一次占50%以上。应用结果表明,分开用药后对水稻安全性更高,持效期更长。
抛秧田、机插田用药时间比移栽田推迟2~3天,以稻苗直立生长,新生根入土为重要参考指标。茎叶处理用药时间要把握杂草出齐后,株高不能超5厘米,药前排水彻底,药后2~3天进水,保水5~7天,其间只能进水,不能排水,但不能淹没稻苗心叶,其后进入田间正常管理。
(4)多种措施并举,遏制和缓解稻田杂草抗性。首先要改变长期单一应用某种药剂的不良做法,倡导不同药剂轮换使用和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复配。
其次是对ALS抑制剂等磺酰脲类品种需多加注意,切实做好轮换药剂和复配制剂的应用。再是加大推广HPPD抑制剂,利用好不易产生抗性的性能特点。
还有对非靶标杂草产生的抗性,如杂草稻等恶性杂草采取综合治理,包括从选种、调种入手,减少进入稻田基数,应用深翻、冬晒、灌水、改直播为移栽等多种措施综合应用。要适时地进行土壤处理,有效控制杂草出土率,减轻茎叶处理压力,降低茎叶除草易产生抗性的风险。
一是做到应用药剂的先进性,要具备独到性能优势。二是做到针对杂草种类和群落结构选择最敏感药剂。
三是注意有些药剂的相关应用事项,如五氟磺草胺不宜与有机磷混用,下午喷药最好。嗯唑酰草胺的复配药剂受到一些限制。扑草净、西草净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中后期发生的眼子菜等阔叶草。活性高的药剂要严格控制用量等。尽量减少因化学用药不当带来的负效应,充分发挥其独到优势。
(6)切实加强应用研究,全面提高制剂质量是对当前国内使用的稻田化除产品改进创新的有效途径,可在短期内避开与跨国公司在创制新化合物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和劣势,但同样能收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和实在利益。如剂型方面,除已大量应用的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之外,跟进并超越国外水田缓释剂、大粒剂、片剂、泡腾颗粒剂的产品质量和防效,将会明显提高稻田化除产品质量,将一定会得到稻农欢迎。
(7)逐步改进和应用先进器械,提高精准施药水平和农药利用率,降低有效成分用量,减轻环境污染,确保防除药效。对普遍应用的传统背负式喷雾器要进行喷头、喷片、喷秆、喷幅、加压等多重改造,使之“旧貌换新颜”,再立新功。
对已经应用推广的机械牵引喷雾,先进的自走式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遥控无人机飞防喷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事求是找出不足。如提高GPS精准导航,研制新型喷雾助剂,降低漂移风险并做到喷匀和喷到位,确保发挥最佳药效,从而让稻农自愿选择应用。
(8)全面提高科学用药技术,解决好稻田化除的“最后一公里”。在确保产品性能特点、制剂加工等良好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用药是做好稻田化除的充分保证。
科学用药是一个系统性的链环,涉及若干因素,除前文所述的多项内容外,还要根据气候变化、田间生态环境、土质类型、杂草出土规律灵活用药。选好水质,二次对药,适期适量喷匀喷好。放水、进水、保水做到位,对于防除靶标接触到药剂,利用水层封闭除草都有意义。
防止因整地不平造成的旱药害、湿药害和相应的不良药效,逐步减少粗放喷药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准的不科学用药现象。
(9)**相关技术职能部门、农药与药械制造商和供应商、基层**商、农民使用技术先进者要多方协作,同心合力,到田间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让稻田里多出现技术人员身影,地头多出现零距离指导农民以及与农民切磋共同解决问题的场面。
在把知识信息传播、广告、室内推广等宣传策划做好的同时,更要加强和切实做好田间第一主战场的各项应用技术指导与推广,以免顾此失彼,出现稻田化除应用技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负效应。
积极做好稻田化除对整个农田杂草化除也是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乃至对粮食安全生产也有重要意义。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