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盆景怎么打叶
此篇农资内容会给农资从业者们阐述“雀梅盆景怎么打叶”的内容进行详尽诠释,但愿对各位有几分帮助,赶紧收藏吧!
如果要对盆景进行落叶处理,必须注意修剪的选择、施肥的测量以及松土盆景根部的处理。修剪时主要去除老枝和多余枝条。
修剪完成后,施一些营养液疏松土壤。
当盆景萎缩或生长不良时,可能是因为枝叶过于茂密,此时就需要摘叶。
把盆景中那些太老、呆滞、患病的枝条挑出来,用刀或剪刀剪掉,正常枝条上杂乱无序的部分也剪掉。
经过落叶整枝处理后,凤梨在短时间内大量掉枝。
此时应给凤梨施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加肥时,一开始不要加氮磷肥,只加些稀释的营养液即可。
修剪、施肥后,如果凤梨科植物生长仍不好,可能是由于盆土板结或淤积,导致呼吸不畅。这时,凤梨要小心换盆或疏松。
确保鸟李得到足够的呼吸,并对根部进行一定的处理,去除烂根。
好文探索:岭南盆景五大名树之雀梅
雀梅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和印度也有分布,为**带适生树种。
雀梅又称对节刺、雀梅藤、酸果、酸味仔树,为鼠李科雀梅藤属落叶性攀援灌木。
它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树桩盆景的极品,具有刚正不阿的气质,萌发力强,适应性又好,生命力旺盛,四季多变,千姿面态,适合制作各种样式的盆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广东、福建及江浙一带极受欢迎,是主要中国树桩盆景树种之一。雀梅也是岭南派和苏派的主要盆景树种,其他地区也常采用,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
雀梅:鼠李科,雀梅藤属。攀援灌木,梗有刺,经过人工栽培后其**逐步退化。
叶对生色青绿,革质具有光泽,边缘有小锯齿,花色浅黄,冬季开花,花后结果,果熟为黑色,可食,味酸带甜。雀梅有大叶、中叶、小叶三种,其中又以小叶雀梅制作的盆景为上乘盆景。
雀梅盆景的栽培怎样栽培与养护雀梅盆景,是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现我将自己的栽培与养**介绍如下:。
雀梅种子完全成熟时,采集后播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潮泥沙)或腐叶土中。出苗后,到第3年10月开始带土移栽于圃地,一般播种6年后才能上盆培育。
若用播种繁殖,培育成苍劲古雅的雀梅树桩盆景,至少需要10年以上。
造型。刚采掘的雀梅树桩,必须适当修剪,如是野生的雀梅,需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蓄养枝条,才能加工造型。
①树桩采运回后,根据盆钵的大小和树桩生理习性,进行适当修整,用0.3%~0.5%高锰酸钾或500~800倍液多菌灵、绿乳铜、托布津等溶液涂抹枝干伤口或浸渍树根,然后栽入圃地,浇透水。在老桩和枝干上包扎**或青草,用白乳胶或植物油涂抹枝干伤口,再用薄膜封扎大伤口。
②新芽萌发后,除去包扎覆盖老桩和枝干的**或青草,以免影响芽的生长。此时地下部分尚未生根,必须架搭荫棚并加强水分管理,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和防止嫩芽晒伤。
芽长到1~2厘米时,摘去部分不合适和过密的芽,确保留下的芽生长茁壮。摘芽可分3~4次进行。
③采掘的雀梅树桩完全成活后(即培养到第2年9~10月后)要根据树形的特点反复观察研究,构思造型,然后加工。
雀梅树桩完全成活后,在适当少水分少肥的情况下,多次带土移栽,使根系回缩,同时对根和枝进一步修剪,以形成盆景的骨架。应注意充分发挥其自然美和保留枝干上的棱节、皱纹、嶙峋及苍老奇特。
多干的应考虑高低、大小、远近、疏密的变化及前后、左右的呼应关系。同时有主干、主枝需要作变曲加工的可在这一时期进行。
经过初步加工的雀梅树桩再经1~2年培养,即可上盆定植,以后再作进一步细致加工。上盆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
⑤细致加工。按照对雀梅盆景的构思设计,采用以下3步进行艺术加工。
修剪:将雀梅过长的枝干截短,促使剪口下的侧芽萌发生长,这样能使雀梅树桩在1年中发2~4次梢,可以增加分枝级数和缩短每级枝序间的距离,使树桩尽早成型。以后在维持其优美造型的基础上,将过多过密的枝条剪除,使雀梅树桩正常生长。
绑扎:根据雀梅枝条的粗细选用合适的铁丝、钢丝或铝丝,包好一层纸或布条,按调整的方向缠绕在枝条上,进行弯曲。也可用棕丝或棕绳绑扎,将枝干弯曲后用棕丝或棕绳吊扎牢。
注意无论用金属丝或棕丝绑扎,每隔3~4个月得松绑1次,避免枝条加粗后,铁丝等陷入树皮而影响树的生长及外形。
提根:培养露根的雀梅桩景,可在较深的盆中或圃地中,下层放肥土,上层为沙土,使新根扎入肥土中,隔一段时间除去一部分沙土,移入选好的浅盆中,使之悬根露茎、苍劲有力。
雀梅不象榕树、朴树、榆树和福建茶等其他盆景科木,皮那样厚,而且有浆液,可愈合的功能,雀梅的伤口几乎没有愈合的能力。有很多的雀梅盆景,虽然栽培成活得多年,也很易发生偏枯病和枝条老化,常会出现整桩蔓延死掉缺点,所以,对雀梅树有“功成身退”的说法。
栽培成活得多年的雀梅盆景,特别是较老的桩头,为防止产生偏枯和枝条老化,每隔2-3年的2-3月间,需翻盆换土,剪掉部分旧根,枝条。雀梅的枝芽和根的萌发力很强,枝越修剪长出越旺盛,根泥掩到哪里,就会以哪里生发出。
平时的浇水和雨打让其盆土表层自然冲击,露出的根仍然生长得很好,更具有天然的美态。盆土不宜淋水过多,积水和不透气,就会使树死掉,见于见湿即可。
从山上挖掘下来的雀梅树桩,由于很多主根被砍断,加上运输上的损伤以及时同上的拖她,所以在种植之前,适当地把树桩浸泡在水中4小时即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树桩头的伤口需用乳胶封好,以减少水份的蒸发或伤口处蔓延枯枝。经过初期处理和裁剪的树桩,不宜种植或置盆于高处。
高处强光照晒、干风吹,树桩本身供水量不足,水份挥发量大,很容易枯死。应把雀梅种植在遮阳挡风处。
新挖掘的桩头最佳种植季节是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月间,芽枝长有10-20公分即可抹掉不需留的芽枝,留下的枝条长得过长也应适当的剪短,减少水份的消耗,让树的养份集中到桩,枝条的伤口处。伤口处的枝条不宜过早盲目的抹芽或剪枝,任由其生长,这样就可控制伤口处蔓延干枯,树枝的伤口可在原态的基础下慢慢封愈,方可剪掉复枝条。
种植在高处或置在阳台的盆景,要保持盆土的湿润,特别是夏李或秋李,防于风吹,可用薄膜包住盆土大部分,减少水份的蒸发,但要防盆中积水和不透气现象。粗枝之处,可用水瓶挂在高处,用布条引水、保持供足水份养量,因为人工不可能在高处保持长期造成湿润的气候。
雀梅树对土质的适应性比较强,对泥土的要求不甚严格,在微酸、中性、微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一般种植可选用肥而疏松的沙质土壤,如无沙质土壤,可参些家庭烧过的媒渣。
浇水要做到:见湿,浇透,不浇半腰水。雀梅树性喜阳光,耐热耐寒又耐荫,在南方过冬不需搬进室内养护。
在北方秋末就应移人室内养护,白天经常搬出室外调养,晚上搬入室内,冬季就尽量减少搬出室外。雀梅树的病虫害有很多种,主要有天牛、介壳虫、刺娥、红蜘蛛、蛀干虫等。
因此要时刻注意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就杀虫药喷树。
雀梅树桩盆景常年均可进行整枝修剪,随时剪除有碍造型的徒长枝、过密枝,使树桩保持优美的形状,枝叶疏密得当,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施肥:雀梅盆景可用饼肥、厨房废料放在缸中密封发酵后,取其上层肥水加水4~5倍稀释浇施。雀梅是喜酸植物,应在沤制的肥水中加入1%的硫酸亚铁才施用。雀梅发芽时喷施1~2次浓度0.1%的**素。开花前后喷施1次0.1%~0.2%磷酸二氢钾等。
3、浇水要注意不使盆土过湿或过干。
伏天早、晚各浇1次水。为缩短枝叶,使形态更为美观,可在春、夏生长期适当控水。
4、雀梅盆景3~4年翻盆1次,以春季萌芽前进行为宜,翻,盆时适当剪去部分老根枯根及过长过密的根系,换去1/2的旧土,培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促进新根生长发育。
5、遮阳:雀梅盆景泥土少、根浅,烈日暴晒容易使嫩芽、嫩梢、嫩叶等被晒伤或晒死。
夏季必须遮阳,架搭荫棚或放入室内、屋檐下、树荫处等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雀梅盆景耐寒力较差,易受冻干枯,甚至死亡。故冬季应置于室内,并注意通风,室温保持5℃以上。室温超过25℃时,可打开窗户,避免因高温造成徒长。当室温低于5℃时,可套塑料保温(温室高于5℃即除去塑料袋)室温低于0℃时,应采用热水升温等增温方法,保证雀梅盆景安全越冬。
7。雀梅盆景容易遭到病虫为害。
主要害虫有:茶长卷叶蛾,可用35%伏杀磷乳剂2000倍液喷杀。天牛,可涂以石硫合剂杀之。介壳虫,可人工刷洗除之。
精选问答:
1、雀梅几月份叶子最好?
雀梅盆景的最佳观赏期是春季新叶初放之时,这时嫩绿满枝,欣欣向荣。为使此景再现,可在7月底或8月初摘掉全部叶片,加强肥水管理,约20天就长出新叶。雀梅盆景的枝叶多修剪成自然式、也可加工成云朵状,究竟制作成什么样式为好,应依据盆景的树形及其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确定,雀梅生桩前五六年最好在地栽,后上盆。
2、雀梅盆景养护?
养护雀梅盆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浇水:雀梅盆景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宜过湿。平时可经常观察土壤湿度,保持盆土湿润但不积水。夏季可以增加浇水次数,冬季减少浇水量。
2. 土壤管理:雀梅喜欢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可以选择以砂土、腐叶土和园土的混合物作为栽培土壤,避免使用过于肥沃或粘重的土壤。
3. 施肥:雀梅盆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适量的施肥。一般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如腐熟的鸡粪或鱼糕肥料。施肥的时间应在生长期和开花前进行。
4. 剪枝修剪:雀梅盆景需经常进行剪枝修剪,以保持树形美观。修剪应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与开花期错开。剪去枯枝和过密的枝条,保留主干和分支。
5. 防虫防病:雀梅盆景容易受到虫害和病害的侵袭,特别是蚜虫和白粉病。定期检查叶片和枝干,如发现虫害或病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药剂。
另外,雀梅盆景也需要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环境。它喜欢充足的阳光,但在夏季高温时需要避免暴晒。在寒冷的冬季,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低温过冷对植株的伤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