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2024-11-1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780 次
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噻嗪酮是生物化学农药吗

1、是。据化工仪器网得知,噻嗪酮是生物化学类农药,广谱特异性杀虫剂。触杀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于粉虱、叶蝉及介壳虫类防治效果好,对人畜低毒。

2、资料显示,噻嗪酮,是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剂之类的农药,杀虫速度慢。所以,在采取噻嗪酮防治刺吸式害虫时,大家要掌握两个使用方法: 一是要提前用药。

3、目前,噻嗪酮和噻嗪胺都是在吡虫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两种优良品质的农药,都是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类型的农药制剂,源自于烟草植物中提取物。

4、噻嗪酮的主要用途 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对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橘、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橘上的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

5、用复配型的农药,比较好。螺虫.噻嗪酮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蚧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它是由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和噻二嗪类杀虫剂复配而成,其中螺虫乙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害虫死亡。具有双向内吸传导功能,可以保护新生的茎,叶,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

6、还有一类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这类农药是从天然除虫菊中提取的,具有高效、低毒、易降解等特点。它们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且对某些害虫具有特殊的驱避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生物农药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农药。

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

1、角斑病、炭疽病:5月份温暖潮湿的季节是高发时期,可用20%噻菌铜600倍+25%咪鲜胺800倍混合喷雾。 靶斑病:瓜类开花后遇高温多雨的天气易发病,用20%的噻菌铜30g+75%百菌清20g稀释3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

2、25%环嗪酮可溶液剂:每亩用量为500克左右,兑水60斤左右进行稀释,兑水时可以适量加入增效剂,比如柴油、有机硅、洗衣粉等,可以增强粘附面积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进行喷洒叶片、浇灌根部时,泥土一定要湿润,灌根时要清理掉树根土壤表层的落叶,以免落叶阻挡药液渗透地面。

3、噻菌酮对柑橘的溃疡、疮痂、斑点病效果非常出色,建议在初发期对水700倍液喷施,已发生时期则浓度可以500倍液进行喷施,要均匀喷施整个树冠。

4、噻嗪酮对同翅目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和一定胃毒作用,在植物体内不内吸传导,但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能被叶片或叶鞘吸收。对于若虫,通过抑制蜕皮致其死亡,且害虫龄期越低药效越高;推荐剂量下一般对于成虫无直接杀灭作用,但可通过缩短成虫的寿命,抑制雌虫产卵,降低卵孵化率等方式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5、噻嗪酮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而使害虫死亡的。通常是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使害虫的几丁质形成受到干扰而不能正常新陈代谢,导致害虫蜕变时困难或发生畸形而逐渐死亡。噻嗪酮施药后一般会在3天至一周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杀虫效果。

6、噻嗪酮是一种杀虫剂,能抑制昆虫生长发育而起到触杀的作用,也具胃毒作用,噻嗪酮是通过与水混合兑成一定浓度的药水,然后喷洒在农作物上进行杀虫。

噻嗪酮是无机铜农药吗

1、产品简介:硫酸铜包括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无机化合物,前者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后者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受热失去结晶水,硫酸铜既是一种肥料,又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铜皂液、铜铵制剂,就是用硫酸铜与生石灰、肥皂、碳酸氢铵配制而成的。

2、不是。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基本上属于有机杂环类中的噻唑类农药,不是是无机铜农药。噻嗪酮主要用于水稻、 果树、 茶树、 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

3、目前,噻嗪酮和噻嗪胺都是在吡虫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两种优良品质的农药,都是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类型的农药制剂,源自于烟草植物中提取物。

4、事实确实如此,在杀虫剂的大家族中,其中有一类,就是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这个原理,来防治害虫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噻嗪酮就属于这一类杀虫剂中的一种。

5、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天敌,是害虫综合防治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 噻嗪酮常与杀虫单、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吡蚜酮、醚菊酯、哒螨灵等杀虫剂成分混配,生产复配杀虫剂。 适用范围 使用范围适用于蔬菜、水稻、马铃薯、柑橘、棉花、果树、茶树等。

6、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对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橘、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橘上的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

噻嗪酮治什么虫,噻嗪酮农药功能与效果

1、噻嗪酮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桔、棉花和蔬菜_上的粉虱科;柑桔上的蚧科、盾蚧料和粉蚧科。对同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特效。 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 噻嗪酮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也具胃毒作用。

2、防治长绿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用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3、噻嗪酮治什么虫: 主要用于水稻、 果树、 茶树、 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对鞘翅目 、 部分同翅目 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 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 飞虱科: 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 柑橘、 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 柑橘上的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

4、噻嗪酮是一种杀虫剂,能抑制昆虫生长发育而起到触杀的作用,也具胃毒作用,噻嗪酮是通过与水混合兑成一定浓度的药水,然后喷洒在农作物上进行杀虫。

5、吡虫啉、噻嗪酮、噻嗪胺这三种农药,都是烟酸类农药制剂,可以有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而起作用,都能使害虫神经系统化学信号失调,产生麻痹而死亡。

6、噻嗪酮可用在蔬菜上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比如,白粉虱,马铃薯大叶蝉,蚜虫,介壳虫,飞虱,粉蚧等低龄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成虫的杀虫效果差,能致使成虫产卵量减少所产的卵不能孵化,或孵化后很快死亡。噻嗪酮是有选择性杀虫的,对鳞翅目的害虫基本无效,比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

农药呲虫噻嗪酮能和甲维盐混合

1、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这个配方呢,专打钻蛀性害虫,你像水稻卷叶螟,玉米螟,豆荚螟,食心虫等害虫,不仅死虫快,管得时间还久。阿维菌素+螺虫乙酯:这一套组合,混配之后,增加药效,主要防治蚧壳虫,白粉虱等害虫。

2、噻虫嗪+螺虫乙酯 噻虫嗪与螺虫乙酯混用后,主要用于防治梨树、柿树等果树上的抗性蚜虫,梨木虱、蚧壳虫等,并且还对害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1甲维盐+虫酰肼,杀虫活性能够大大提高 复配或者混配后,药剂胃毒作用相对增强了,不容易产生抗性,持效期变长,对作物来说也是比较安全的。 混配或复配后的药剂,对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夜蛾类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如果采用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嘉美金点对植物进行喷洒,就能够很好地杀灭飞虱了。噻虫嗪+吡蚜酮+嘉美金点 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类害虫的统称。其体型很小,体长在5-2mm之间,很少超过7mm。蓟马的体型虽然很小,但它对植物的危害却非常大。

6、与阿维菌素混合使用,可以增强其触杀和胃毒作用,有效防治害虫对阿维菌素产生抗药性的问题。阿维菌素+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可以迅速被植物吸收并发挥药效。与阿维菌素混合使用,可以增强其渗透和杀虫效果,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飞虱等。

关于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噻嗪酮农药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