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什么原因引起的大葱锈病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58 次

大葱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其生长周期较长,且易感染多种病虫害。其中,大葱锈病是大葱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不仅会降低大葱产量,还会影响大葱的质量和口感。那么,大葱锈病为什么会发生呢?

一、病原菌介绍

大葱锈病的病原菌是赤霉菌,其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长繁殖,形成菌丝和分生孢子,通过风、水、工具等途径传播。

二、气候环境因素

大葱锈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高温多雨、气温波动大、空气湿度大等条件容易导致大葱锈病的发生。例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是大葱锈病高发季节。

三、大葱栽培管理不当

大葱的栽培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大葱锈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例如,大葱密植、过度施肥、不合理的灌溉等都会增加大葱锈病的发生概率。

四、抗病品种种植不足

大葱的品种不同,对病害的抵抗力也不同。如果种植的是没有抗病能力的品种,容易被大葱锈病等病害侵袭。

五、病虫害综合发生

大葱锈病和其他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大葱食叶螨、大葱蚜等害虫的侵袭会降低大葱的免疫力,从而增加大葱锈病的发生概率。

拓展问题:


1、大葱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大葱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至棕色的小斑点,病斑叶片逐渐干枯,最终萎缩。同时,病叶上会长出黑色的霉层。

2、如何预防大葱锈病的发生?

预防大葱锈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大葱生长环境干燥通风;
  • 及时发现病害,采取防治措施;
  • 定期对大葱进行病虫害防治。

3、大葱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大葱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大葱生长环境干燥通风;
  • 及时发现病害,采取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等措施;
  • 定期对大葱进行病虫害防治。

4、大葱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大葱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包括:

  • 使用三氯甲烷等化学药剂进行喷雾;
  • 使用苯酚、硫酸铜等药剂进行浸种处理;
  • 使用甲基硫菌灵、异丙嗪等杀菌剂进行喷雾。

5、大葱锈病对大葱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大葱锈病的发生会使大葱叶片受损、萎缩,影响大葱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大葱的产量和质量。

问答拓展:大葱锈病危害极大,大葱锈病危害有哪些?

葱柄锈菌的病原菌,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南方地区则以夏孢子在葱蒜类蔬菜上反复辗转侵染和危害,或者是在活体寄主植物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以后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土壤板结,酸化严重就会导致大葱的营养不足,地势低洼和易于积水的地也有利于大葱锈病的发生,这就是大葱锈病的发病原因。

因而春、秋两季连阴多雨、气温较低时,发病严重。如果冬季温暖多湿,有利于孢子的越冬,来年春季锈病严重。在夏季,如果低温多雨,则秋季发病严重。大葱锈病主要在大葱的生育后期发生,主要侵染叶片、叶鞘和花茎。病部最初出现椭圆形褪绿斑点,并由病斑中部表皮下生出圆形稍隆起的黄褐色或红褐色疱斑,称为夏孢子堆。

病害发生初期表皮产生椭圆形稍隆起的橙***疱疤斑,后期表皮外翻,散出橙***粉末,即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秋后或环境条件不良时,病斑变为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及冬孢子。大葱锈病以病原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原随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在大葱种植之前,需要施加足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并且选用适当的土壤调制剂,此外少量磷肥和硼肥也需要配合使用,使土壤的酸碱度得到有效平衡,以此提高大葱的免疫力。科学合理实行轮作换茬制度。在相同的块地里,不适宜连续多年栽培大葱,通常应该一年换一次。若是缺少轮作条件,也需要在出现大葱锈病之后,不能再继续栽培。大葱在生长高峰期的时候,肥料的需求大,生长也很旺盛,对于各种营养都有需求。

问答拓展:大葱锈病发病原因及症状,大葱锈病的防治方法

大葱锈病发生普遍,是大葱的主要病害,还可危害葱头、大蒜、韭菜。春末夏初开始发生,秋季危害最重。本文谈谈大葱锈病发病原因及症状,以及大葱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供参考。
一、大葱锈病发病的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叶、花梗,有时也危害绿色茎部。初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椭圆形稍隆起的橙***孢斑即夏孢子堆,后表皮破裂向外翻卷散出橙***粉末即夏孢子。
到晚秋或环境条件不良时则形成黑褐色孢斑即冬孢子堆,多为纺锤形,病部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病严重时,葱叶上布满大大小小病斑,造成叶梗干枯。
二、大葱锈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病由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真菌中的葱柄锈菌引起。夏孢子椭圆形至圆形,淡褐色,单孢,壁有微刺,发芽孔分散且不明显;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褐色,壁厚,表面平滑,有柄无色,易脱落;冬孢双孢,分隔处稍缢,个别冬孢单孢。
三、大葱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大葱喜肥,应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小水勤浇,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移栽时剔除病苗弱苗,摘除病叶,清除病残体。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l000倍,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或7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四、大葱锈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活体寄主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以夏孢子靠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一般潜育期10天左右,萌发适温9℃-18℃,高于24℃萌发率明显下降。
一般春秋季低温多雨或多露多雾的气候条件下,或缺肥、缺水作物生长不良的田块,有利于其发生和流行。

问答拓展:大葱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大葱锈病是大葱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害,染病后会引发大葱植株黄枯,直接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在病情发病较重的时候会成为大葱种植的毁灭性灾害,菜农应该及早防治,以免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

一、大蒜锈病的发病原因

大葱锈病病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20℃,潜伏期在7天左右。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病菌会随风雨传播,发病区域呈点片状分布。一般雨水多偏温暖的季节,特别是昼夜温差大、容易结露时,容易发病。

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3~4月上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后随着气温回升和温度适宜,病情逐渐加重至全田普遍发病,进入主要危害期,秋季可再度侵染和流行。

密植,地势低洼、田间积水,土壤肥力不足和植株长势弱的田块都利于锈病的发生。

二、大葱锈病的发病症状

大葱锈病主要在大葱的生育后期发生,主要侵染叶片、叶鞘和花茎。病部最初出现椭圆形褪绿斑点,并由病斑中部表皮下生出圆形稍隆起的黄褐色或红褐色疱斑,称为夏孢子堆。疱斑破裂翻起后散出圆形、近圆形橙***粉末状夏孢子,孢子密度大的时候可以连接成片,散发出很多锈菌孢子粉末,叶片提前枯死。植株生长后期,病叶上形成长椭圆形稍隆起的黑褐色疱斑,内部生有褐色冬孢子,称为冬孢子堆。

三、大葱锈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种植高抗或抗锈病品种,如章丘大葱、稷王1号大葱、铁杆巨葱等均为高抗锈病品种或抗锈病品种。

2、合理轮作换茬

在同一块地里,不宜连茬种植大葱,一般应一年一换。避免葱属蔬菜连作或间作套种。与非百合科作物轮作,从实际种植经验来看,大葱根系分泌物所产生的化感作用对其它蔬菜的部分土传病害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目前,春马铃薯—大葱—小麦轮(套)作模式在不少地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合理密植

大葱定植的合理密度应该根据品种、土壤肥力、葱苗大小及定植时间早晚决定。一般定植株距4~7㎝。定植密度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一般长白大葱每亩株数以~株为宜;短白大葱以~株为宜,定植较早或选用大苗的可适当稀植,定植晚或选用小苗的应适当密植。

通过合理密植,保持大葱植株良好通风透光性。

4、加强水肥管理

移栽前要施足基肥。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发病重的要提前收获。每亩大葱田可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复合肥15㎏左右、过磷酸钙30~50㎏、硫酸钾10~15㎏,并在翻熟耙匀后,再移栽大葱,移栽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驱除病虫害,防止水分蒸发,同时缩短缓苗期。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湿度过高。另外,在春、秋季易发病期间,每亩施用碳酸氢铵15~20kg,以促提高植株的抗进大葱生长,抵抗病害。

5、加强田间清洁管理

注意清洁田园,发病严重、没有经济效益的病株,及时清理出田园;收获后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消灭越冬菌原。

6、药剂防治

早春要及时查找发病中心,喷药封锁,以后视病势发展和降雨情况,及时喷药防治病害。可选用的药剂有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萎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等。兑水喷雾,视病情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在用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使用,以免浓度过大造成药害,否则可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深绿、生长停滞等。

对于大葱锈病的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出现锈病适宜的温湿度。同时通过增施磷钾肥等手段提高大葱的抗病能力,如果已经发病要及时查找中心病株,通过化学药剂及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