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豆田艾草除草剂 大豆田艾草除草剂怎么用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043 次

大豆田艾草是一种常见的杂草,它会竞争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使用除草剂来控制艾草的生长。

传统的除草方法

传统的除草方法包括手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手工除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而且效果不稳定。化学除草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艾草的生长,但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豆田艾草除草剂的优点

为了解决传统除草方法的缺点,科学家研发出了大豆田艾草除草剂。这种除草剂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不含有害化学成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大豆田艾草除草剂的另一个优点是使用方便。只需要将除草剂喷洒在大豆田上,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艾草的生长。而且,这种除草剂还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使用大豆田艾草除草剂的注意事项

虽然大豆田艾草除草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但是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喷洒除草剂时,要注意避免喷到大豆植株上,以免影响大豆的生长。
  • 在喷洒除草剂时,要注意避免喷到周围的水源和鱼塘等生态环境中,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 在使用除草剂时,要穿戴好防护服和口罩,以免吸入除草剂对身体造成危害。

大豆田艾草除草剂是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除草剂,可以帮助农民控制艾草的生长,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守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以保证除草剂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关拓展:

问:请问麦豆用什么除草剂?

常见的防治大豆阔叶杂草除草剂有:灭草松、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等。
常见的防治大豆尖叶杂草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草酮等。
除了单独防治阔叶杂草和单独防治尖叶杂草的除草剂以外(单剂),市面上还有禾阔双除的除草剂(单剂),比如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等。
以上说的都是单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块大豆田不能只有阔叶杂草或者只有尖叶杂草,往往阔叶和尖叶杂草都村庄,而农户们在选择除草剂时,往往也是以复配药剂为主,以此来达到禾阔双除的效果,比如常见的复配药剂有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氟磺胺草醚+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氟磺胺草醚+异恶草松、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异恶草松等等很多复配药剂。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款来自艾格弗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产品的产品-附子净,对多种大豆田杂草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大豆田苗后除草剂-附子净-艾格弗
产品特点
禾阔莎通除,对马唐,狗尾草,笕菜、灰菜等禾本科及阔草都有效,对香附子能斩草除根。
使用方法
1.一套兑一壶水,二次稀释,搅拌匀气啧施半亩地左右
2.大豆3片复叶后(大约10公分以上)杂草2-4叶全田喷施
3.移栽作物定苗成活后7-10天避开芯叶,杂草2-4叶全田喷施
另外,在喷施大豆除草剂时,为了防止药害出现,提高除草效果,下面3点注意事项要注意:
其一,建议在杂草2-4叶期时用药,如果用药过晚,一方面防治效果不理想,另外一方面,还容易导致大豆药害发生。

问:野艾草用什么除草剂?

野艾草用苄嘧磺隆、氟磺胺草醚、二甲四氯钠等除草剂。

二甲四氯钠,又称:二甲四氯。

二甲四氯,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以破坏双子叶植物的输导组织,使生长生长受到干扰,茎叶扭曲,茎基部膨大变粗或者开裂。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有影响,3至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影响程度又加大。在气温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至60克(有效成分)。

严禁用于双子叶作物。

常用剂型有13%水剂、40%可湿性粉剂,56%和85%可溶粉剂。

使用方法:

小麦:小麦分蘖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至200毫升,对水40至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水稻:水稻栽插半月后,每亩用20%水剂200至2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玉米: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20%水剂100毫升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4至5叶期,每亩用20%水剂20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玉米田莎草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每亩用20%水剂300至400毫升定向喷雾,对生长较大的莎草也有很好的防除作用。

河道清障:除灭河道水葫芦宜在防汛前期的5至6月份日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对株高在30厘米以下的水葫芦,可选晴天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750毫升加皂粉100至20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500毫升加10%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加皂粉100至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对株高30厘米以上的水葫芦,采用上述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喷雾。喷施上述除草剂后气温越高水葫芦死越快,死率越高,气温越低效果越差。一般于施药后15至20天即全株死掉。

二甲四氯钠在土壤中残留期长达数月至一年左右。一般为180天。

缺点:

二甲四氯最怕低温和用药量,因为二甲四氯是激素性除草剂。超量使用,或在水稻4叶期之前以及拔节之后施药,易产生药害,导致禾苗叶片失绿发黄、新叶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穗畸形等症。

对棉花、瓜类、大豆、果林等阔叶作物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施过药的喷雾器也要彻底清洗,否则也容易发生药害。

问:野艾草用什么除草剂?

野艾草用苄嘧磺隆、氟磺胺草醚、二甲四氯钠等除草剂。

二甲四氯钠,又称:二甲四氯。

二甲四氯,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以破坏双子叶植物的输导组织,使生长生长受到干扰,茎叶扭曲,茎基部膨大变粗或者开裂。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有影响,3至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影响程度又加大。在气温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至60克(有效成分)。

严禁用于双子叶作物。

常用剂型有13%水剂、40%可湿性粉剂,56%和85%可溶粉剂。

使用方法:

小麦:小麦分蘖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至200毫升,对水40至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水稻:水稻栽插半月后,每亩用20%水剂200至2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玉米: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20%水剂100毫升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4至5叶期,每亩用20%水剂20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玉米田莎草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每亩用20%水剂300至400毫升定向喷雾,对生长较大的莎草也有很好的防除作用。

河道清障:除灭河道水葫芦宜在防汛前期的5至6月份日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对株高在30厘米以下的水葫芦,可选晴天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750毫升加皂粉100至20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500毫升加10%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加皂粉100至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对株高30厘米以上的水葫芦,采用上述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喷雾。喷施上述除草剂后气温越高水葫芦死越快,死率越高,气温越低效果越差。一般于施药后15至20天即全株死掉。

二甲四氯钠在土壤中残留期长达数月至一年左右。一般为180天。

缺点:

二甲四氯最怕低温和用药量,因为二甲四氯是激素性除草剂。超量使用,或在水稻4叶期之前以及拔节之后施药,易产生药害,导致禾苗叶片失绿发黄、新叶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穗畸形等症。

对棉花、瓜类、大豆、果林等阔叶作物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施过药的喷雾器也要彻底清洗,否则也容易发生药害。

问:艾草地用什么除草剂?

艾草地里的香附子,不适宜用除草剂。

除防香附子,可用硝磺异丙莠、啶嘧磺隆除草剂。但也会除艾草。

艾草栽培技术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至30℃,气温高于30℃时,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零下3℃时,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艾草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繁殖应于早春播种,3至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至50厘米,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以0.5厘米为宜或以盖严种子为度。苗高10至15厘米时,按株距20至30厘米定苗。

分株

艾分蘖能力强,一般1株艾一年能分蘖成几株至几十株,可以作为分株繁殖的材料。生产上大部分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该方式也是人工栽培的主要繁殖方式。每年3至4月,由根茎生长出的幼苗高15至20厘米时,在土壤湿润时,最好是雨后或浇水后,挖取艾全株按照行株距45厘米乘30厘米种植,栽培后2至3天若无降水要滴水保墒。

艾草栽培技术

选地

艾适生性强,喜阳光、耐干旱、较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佳,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及黏壤土生长良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进行合理布局,坡地和平地均可种植,也可以在房前屋后、田间边角地种植。但是作为食药用的艾,栽培中除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艾原料的质量及其药效。种植地块周边空气应洁净无扬尘,附近无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水污染。

整地

地块选好后,先进行深耕,耕深30厘米以上。深耕土地不仅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耕质土下积淀的氮、磷、钾元素;同时,也起到部分除草作用,使当年的草籽基本上全部深埋,可除掉翌年50%左右的杂草。关键是将往年未分解的非艾专用除草剂深埋于地下,解除其对艾生长的影响。深耕时墒情过大,应适当进行晾(晒)垡,防止旋耙时耙不碎,出现过大的明垡和过多死垡,影响种植。

施肥

有农家肥的,可结合犁耙整地一次性施足腐熟有机农家肥30至45吨/公顷;或用腐熟的稀人畜肥撒一层作底肥。无农家肥的,可选用颗粒状艾专用有机肥,在深耕后、旋耙前,均匀撒施750千克/公顷左右。用作艾有机肥的有效元素含量指标:有机氮磷钾含量20%以上,氨基酸类含量超过20%,有机质超过20%,腐植酸大于5%,硫元素含量大于10%,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整畦

泥土耙碎后,开始整畦(厢)。畦(厢)宽5米左右(视地块情况而定),便于人工除草和机械作业。每2畦(厢)间开一凯含梁浅沟,沟深2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便于防涝排水。每畦(厢)中间高、两边低(呈龟背形),高低差不超过1.5厘米,便于排溉。地块四周宜开好排水沟,沟深50厘米左右、宽60厘米以上,便于旱时灌溉、涝时排水。整地后,喷洒1次艾专用除草剂(遇水分解),对杂草进行封闭杀灭,10至15天后即可栽苗。

种植

普通种植行株距为45厘米乘30厘米(7.5万株/公顷);密植行株距为45厘米乘15厘米(15万株/公顷);合理密植行株距则为45厘米乘20厘米(10.5万株/公顷)。每穴1株。在黏性较大的黄土地或黑土地上,种植深度5至8厘米左右;砂土地或麻骨石地种植深度以8至10厘米为宜。

艾种植时也可以半机械化作业。一人驾驶拖拉机带犁开沟,一人摆苗,一人撒艾专用有机肥(施有底肥的,可以不用老败再撒肥)。第一犁摆艾苗,注意犁开沟的间隔和深度、摆苗的间隔和深度;第二犁撒艾专用有机肥,开沟深15至20厘米,使翻出的土刚好埯住第一犁的艾苗根;第三犁按第一犁标准执行,第三犁翻出的土刚好埯住第二犁的有机肥,依此类推,直至栽植完成。结束后应检查有无露根现象,若有,及时用土封掩。

管理

追肥:每茬苗期,最好苗高30厘米左右时,选在雨天沿行撒盯运匀艾专用提苗肥60至90千克/公顷,若是晴天则用水溶化蔸施(浓度0.5%以内)或叶面喷施;遇到湿润天气,追肥也可与中耕松土一起进行,先撒艾专用肥,再松土,松土深度10厘米。化肥催苗仅适合第1年栽种的第1茬,以后各生长期(即二季、三季等)不得使用化肥,否则影响有效成分的积累,降低艾品质。

灌溉:艾适应性强,且在种植之前已将畦(厢)面整成龟背形,有相应的排水沟,及时做好雨天、雨后的清沟排水工作,以防积水造成渍害。干旱季节,苗高80厘米以下时进行叶面喷灌;苗高80厘米以上则全园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