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害 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害有哪些
大叶黄杨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常被用作园林绿化。它也容易受到白粉病的侵害。
病害症状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这些物质是真菌孢子,会导致叶片逐渐变黄、脱落。受感染的树木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
病害原因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树木品种等因素有关。高湿、高温的气候条件容易促进病菌的生长繁殖,土壤过于湿润也容易造成树木根部腐烂,从而引起白粉病的发生。一些品种的大叶黄杨对白粉病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侵害。
病害防治
为了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性强的大叶黄杨品种进行种植
- 保持树木周围环境通风干燥,避免过度浇水
- 及时清除落叶和病叶,减少病菌的繁殖
- 定期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
大叶黄杨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相关拓展:
问:大叶黄杨白粉病是什么?
大叶黄杨白粉病分布于北京、唐山、太原、郑州、济南、上海、昆明、贵州、西安、成都和重庆等地。病害严重时,病叶皱缩,病梢扭曲畸形,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绿化美化效果。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圆形,白色。病害严重时,小斑连成不规则大斑,表面被白粉状物,擦去白粉可见***斑。
病原
Oidiumeuonymijaponicae(Arc.)Sacc.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分生孢子椭圆形,串生成链(图10-9)。
图10-9大叶黄杨白粉病
1.病叶2.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人的活动传播,从叶片表皮层直接侵入,可进行多次再侵染。6~7月由于高温多雨,再加之植株种植过密,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8月份气温达30℃以上时,病害减轻,秋后又有1个小的发病高峰,但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见月季白粉病防治。
问:大叶黄杨白粉病是什么?
白粉病是大叶黄杨常见的病害
症状:危害大叶黄杨叶片,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少有生长在叶背面的,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
防治方法:
(1)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
(2)于发病初期,交替喷施25%的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若病发严重时,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