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晚粳什么是打纹枯病
水稻生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为抓手,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优良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减少面源污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等方面协调均衡发展。今年市郊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在14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茬稻、油菜茬稻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绿肥茬稻、冬耕休闲田及大麦茬稻种植面积约90万亩,早茬口与晚茬口面积比例接近1.8∶1;种植方式主要以人工水直播、机械插秧和机械穴(直)播等为主,预计机穴播面积有所上升;在主栽品种中,除往年主推的常规稻品种外,杂交稻和早熟优质常规稻新品种种植面积将得到稳步提升。
针对今年水稻种植茬口条件,以及主栽方式和主推品种等特点,现就今年我市单季晚稻栽培提出如下意见:
一、选用优良品种,合理茬口搭配
今年全市常规稻种植面积预计90万亩左右,其中早中熟品种26万亩左右,杂交稻面积50万亩左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种植方式上,今年全市人工水直播、机械化育插秧、及机械穴(直)播栽培面积预计分别为55万亩、50万亩和35万亩。
今年,市郊水稻主栽品种主要有常规稻“秀水134”、“秀水114”、“秀水121”、“沪香106”、“青香软粳”及“光明粳2号”等;杂交稻主要有“花优14”、“秋优金丰”和少部分“寒优湘晴”等。结合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本市选育的早熟优质新品种种植规模,“沪香粳106”、‘’青香软粳”等品种预计种植26万亩左右。
针对各品种生育期及不同种植方式技术特点,建议绿肥、冬耕休闲田及大麦等早茬口田块,选用“花优14”、“秋优金丰”、“寒优湘晴”等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中迟熟杂交晚粳组合,并配以机插栽培,有条件的区县也可选用常规稻品种,配以机械穴(直)播栽培;油菜茬及熟期较迟的小麦茬建议选用“秀水134”、“秀水114”、“秀水121”等中熟晚粳类常规品种进行机械或人工直播栽培;对于部分特迟熟的小麦茬田块,则建议配以常规稻机插栽培,以满足不同品种对全生育期的需求,充分发挥各品种的增产潜力。二、提高整地质量,坚持适期播栽
整地质量是确保播栽和栽后管理质量的一道关键环节。针对近几年来秸秆还田工作的全面推进,各区县要严格按照农机部门拟定的夏熟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实施标准化还田作业,充分切碎秸秆,抛撒均匀,注意提高耕翻质量,力求田块平整一致,尽可能实现深埋还田,以避免表层秸秆出现壅堆现象,并结合肥水管理,减少秸秆还田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提高整地质量的前提下,要坚持适期播栽,力争管理主动。根据市郊常年温、光条件,晚粳品种的最佳抽穗扬花期以8月底至9月上旬为宜。常规稻品种作人工直播栽培的,要求5月底或6月初开播,至6月15日前结束播种;作机械穴(直)播栽培的,要求5月底或6月初开播,至6月10日前结束播种;作机插栽培的,要求5月中、下旬播种,6月5日前后栽插,至6月20日结束。杂交稻组合建议采用机插栽培,要求5月上、中旬播种,育秧阶段采用无纺布及防虫网覆盖,5月底至6月10日前完成栽插。
三、实施精量播栽,构建合理群体起点
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应根据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调控思路,正确掌握播种量,实施精量播栽,构建合理群体起点。
1、人工水直播栽培。由于受秸秆全量还田影响,应适当提高用种量,常规稻每亩用种量4.5公斤,基本苗保持在8万左右;对于部分偏迟播种的直播稻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提高基本苗数至10万左右。杂交稻每亩用种量2.25公斤,基本苗控制在4万左右,力求适时早播。
2、机插栽培。杂交稻每盘播净干谷110~120克,折芽谷150~160克,育成的秧块要求每平方厘米1.7~2株秧苗;大田机插穴距控制在13厘米左右,每亩栽插穴数1.6万穴以上,每穴苗数2~3株,基本苗保持在4万左右。常规稻每盘播净干谷120~130克,折芽谷160~170克,育成的秧块要求每平方厘米确保有2~2.5株秧苗;大田机插穴距控制在12厘米左右,每亩栽插穴数尽可能保持在1.8万穴以上,每穴苗数4~5株,基本苗控制在7~8万,提倡选用窄行距(25cm)机械进行育苗栽插;对于迟播迟插田块,每穴苗数可适当增加,基本苗控制在8~9万株。3、机械穴(直)播栽培:根据茬口条件选用适宜品种,力求适时早播。常规稻亩用种量3.5~4.5公斤,穴距12~14cm,亩播1.9万穴以上,亩基本苗力争达8.5-9.5万株。杂交稻用种量2-2.5公斤,穴距14~16cm,亩播1.7万穴以上,亩基本苗力争达4.5~5.5万株。播种力求落籽均匀一致,严防出现断垄现象。四、适时搁田控苗,提高成穗率
直播稻高峰苗多、成穗率低,是目前本市水稻栽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峰苗过多不仅影响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而且容易造成病虫危害。直播栽培包括人工水直播和机械穴(直)播,建议在达到80%穗数时即开始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常规稻品种直播栽培高峰苗控制在36~40万,搁田时间最迟不超过7月25日。
机插稻要求当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90%以上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多次反复,由轻到重,分次搁成;搁田程度至田中不陷脚,不开裂缝,叶色落黄褪淡即可。一般情况下,常规稻高峰苗每亩控制在30万左右,杂交稻控制在26万左右,力争成穗率达78%以上。
五、推广平衡施肥,注重氮、磷、钾养分合理施用
水稻上应用的专用肥配方主要以总养分42%(N∶P2O5∶K2O为24∶8∶10)和总养分42%(N∶P2O5∶K2O为26∶6∶10)两个配方,各区县应根据当地土壤和茬口条件择优使用。
根据直播稻和机插稻不同生长特点,及秸秆全量还田等因素,肥料施用总体应根据不同品种及栽培方式合理运筹,注重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一般情况下,常规稻直播栽培全生育期总用氮量18公斤左右(折纯氮),机插栽培20公斤(折纯氮)左右,杂交组合全生育期总用氮量应较常规稻品种略有减少。基蘖肥与穗肥配比,直播稻为8∶2,机插稻为7∶3;氮、磷、钾养分配比均为1∶0.2~0.3∶0.2~0.3,高产田块磷、钾肥比例可适当提高;基肥占基蘖肥比例20%~35%,机插稻基肥用量取上限,分蘖肥占基蘖肥总量的65%~80%。具体各时期的肥料使用建议如下:
1、基肥。在播种或机插前施入。一般要求每亩基施商品有机肥150公斤,对于直播稻田块每亩增施基肥或面肥,碳铵15公斤加过磷酸钙20~30公斤,或亩施水稻专用BB肥10~12公斤,基面肥总用氮量折纯氮2.5公斤左右;对于机插稻田块每亩增施基肥或面肥,碳铵35公斤加过磷酸钙30~35公斤,或亩施水稻专用BB肥25公斤,基面肥总用氮量折纯氮5~6公斤。同时,考虑到秸秆全量还田因素,前期应适当增施速效氮肥。一般要求每亩增施碳铵12公斤,可在秸秆切碎抛撒后至耕翻前施入,施后及时机械耕翻。同时,应有效控制灌水深度,建立薄水层,减少氮化肥流失。
2、分蘖肥。一般要求分2~3次施用。直播稻在2叶1心时亩施碳铵10~15公斤;间隔7天施尿素6~8公斤;再隔7~10天施水稻专用BB肥15~20公斤。机插稻第一次在栽后活棵时每亩施尿素5~8公斤,作返青活棵肥;间隔5~7天施用第二次分蘖肥,每亩施水稻专用BB肥20~25公斤或尿素10~12公斤;再间隔一星期左右可视苗情再追施一次分蘖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同时注意捉黄塘,促平衡。分蘖肥总用氮量折纯氮10公斤左右。
3、长粗肥。原则上控制氮肥施用,以钾肥为主,每亩施氯化钾5公斤,苗情长势差的田块可适当补施水稻专用BB肥5公斤,或单施复合肥10-15公斤,在搁田前施入,做到带肥搁田。
4、穗肥。穗肥一般提倡分两次施用,通过剥查主茎节间和叶龄余数定施肥时间,查看叶色定施肥数量。促花肥一般于主茎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迅速伸长,叶龄余数3.2叶时(约在7月底8月初)施用,机插稻亩施BB肥12公斤左右,隔10天左右,叶龄余数1.5~2叶时施保花肥,一般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直播稻两次穗肥用量因视群体大小而定,一般用量较机插稻减少20~30%。穗肥施用时间最迟不宜超过8月20日。
杂交稻组合应根据各组合的需肥特点区别对待。对于“寒优湘晴”组合,一般不提倡使用穗肥,可适当增施长粗肥,以满足后期养分需求;对于“秋优金丰”组合,穗肥施用可参照常规品种,但用氮量应适当减少三分之一,前后期氮化肥比例掌握在7.5∶2.5;对于“花优14”组合,穗肥建议一次使用,用量原则上参照常规稻一半施用,前后期氮化肥比例掌握在8∶2为佳。
六、合理水浆管理,提倡好气性灌溉
传统的灌溉方法是以建立水层为主,灌水量多,耗水量大,不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而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好气性水浆管理,是根据水稻的需水特点,在需水敏感期建立水层,其他阶段控制灌水,增加断水时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具体各阶段管理要求:
1、播种至幼苗期。直播稻保持田间湿润无水,若连续晴好天气,田面开裂时,可灌跑马水,3叶后开始建立浅水层;机插稻育秧阶段坚持湿润育秧,出苗后建立平沟水,视天气勤换沟水,2叶1心后干湿交替,促根系生长,栽插前排水蹲苗,防止盘土含水过高影响起秧和栽插。
2、分蘖期。直播稻有效分蘖期以浅水灌溉为主,两次灌浅水之间田间要彻底排干水,切忌长时间深水灌溉。机插稻加强栽后活棵阶段水浆管理,栽后遇晴好天气,白天要保持浅水层,水深为苗高的1/3~1/2,以防高温伤苗,晚上脱水促活棵;若遇阴天,则应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根系快速发生;若遇雨天,应开缺排水,严防水淹秧心。第2张新叶出生后应短期断水促分蘖发生。活棵后应采用“浅水一寸棵棵到、短期落干通气好”的灌水方法。要求灌水深至苗高1/3左右,不淹心叶,灌一次水待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反复,以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的早生快发。对于秸秆全量还田田块,应适当延长前期露田时间和间歇灌溉次数,增加土壤通气性,减少秸秆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3、拔节孕穗期。7月底,对于前期搁田效果差的田块需继续搁田外,正常田块可采用间歇灌溉方法,在剑叶抽出期需保持田间水层,以满足水稻生理需水;抽穗前要求排水轻搁田一次,以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抽穗整齐。
4、灌浆成熟期。抽穗扬花期要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9月底前以湿为主,10月份逐渐由湿转干,以干为主;一般在收割前7~10天断水,以利养根、保叶、争粒重。
七、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今年,水稻机穴播面积进一步扩大,需加强草害防除。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化学除草为重点,辅助人工拔草的除草原则;化学除草建议采用“二封一杀一补”的防治策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