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二代粘虫能活多久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30 次

二代粘虫是农业上的一种危害作物的害虫,它会在农作物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会吸食作物汁液,导致作物凋零,影响农民的收成。那么二代粘虫在农作物上能活多久呢?

二代粘虫的生命周期

二代粘虫是一种短命的害虫,它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0-40天。在这段时间内,它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体来说,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卵期:二代粘虫的卵大约为0.2毫米,呈椭圆形,通常是白色或浅***的。卵期一般持续5-7天。

幼虫期:二代粘虫孵化后会变成幼虫,幼虫身体呈透明色,身长约为1毫米,有6条腿和一对触角。幼虫期一般持续8-10天。

蛹期:幼虫期结束后,二代粘虫会变成蛹,蛹呈椭圆形,身体呈淡***。蛹期一般持续5-7天。

成虫期:蛹期结束后,二代粘虫会变成成虫,成虫身体呈椭圆形,呈黑色或深褐色,身长约为3毫米。成虫期一般持续12-15天。

二代粘虫在农作物上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0-40天。

如何防治二代粘虫

防治二代粘虫有以下几个方法:

1.机械防治:使用***粘板、***粘球、***粘膜等粘虫器具来捕捉二代粘虫,减少它们的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二代粘虫的数量,例如瓢虫、蚜茧蜂等。

3.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喷洒农作物,杀灭二代粘虫。

拓展百科知识

农药:农药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杀灭、防治害虫、病害、杂草、调节植物生长等用途的化学物质。常见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瓢虫: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可以吃掉很多害虫,例如二代粘虫、蚜虫等。

蚜茧蜂:蚜茧蜂也是一种常见的天敌,可以寄生在蚜虫体内,控制它们的数量。

参考来源:《农业生产技术手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大全》。

相关问答拓展:


木马病毒指的是什么?木马病毒常被简称木马,在计算机领域中指的是一种后门程序,是黑客用来盗取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对方的计算机而加壳制作,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或者骗取目标用户执行该程序,以达到盗取密码等各种数据资料等目的。与病毒相似,木马程序有很强的隐秘性,随操作系统启动而启动。

木马的发展史

第一代,是最原始的木马程序。主要是简单的密码窃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信息等,具备木马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代,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冰河是中国木马的典型代表之一。

第三代,主要改进在数据传递技术方面,出现ICMP等类型的木马,利用畸形报文传递数据,增加杀毒软件查杀识别的难度。

第四代,在进程隐藏方面有了很大改动,采用内核插入式的嵌入方式,利用远程插入线程技术,嵌入DLL线程。或者挂接PSAPI,实现木马程序的隐藏,甚至在WindowsNT/2000下,都达到良好的隐藏效果。灰鸽子和蜜蜂大盗是比较出名的DLL木马。

第五代,驱动级木马。驱动级木马多数都使用大量的Rootkit技术来达到在深度隐藏的效果,并深入到内核空间的,感染后针对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进行攻击,可将系统SSDT初始化,导致杀毒防火墙失去效应。有的驱动级木马可驻留BIOS,并且很难查杀。

第六代,随着身份认证UsbKey和杀毒软件主动防御的兴起,黏虫技术类型和特殊反显技术类型木马逐渐开始系统化。前者主要以盗取和篡改用户敏感信息为主,后者以动态口令和硬证书攻击为主。PassCopy和暗黑蜘蛛侠是这类木马的代表。冬枣长虫喜欢掉该怎么办?

无公害措施:绿盲蝽越冬时会寄生在树上或周边环境,所以应及时清理枣树下的杂草及周边枯枝落叶,同时刮去树干及枝叉处的裂开的树皮,通过消灭卵量减少早春虫口基数。夏季,除掉绿盲蝽活动范围内的杂草,将其捕获。

物理防治:绿盲蝽若虫没有翅,只能匍匐爬行,而且是晚上上树为害,在树干上涂粘虫胶,其上树时会被粘住,便不能继续为害。在绿盲蝽可以飞行前这种方法均适用。

化学防治:根据绿盲蝽白日隐藏,夜晚上树为害这一特点,可选择傍晚时分对枣树及树下杂草等进行仔细喷药,效果良好。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防治绿盲蝽一代危害的关键时期,此时可选择6%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每隔6~7d喷药1次。6月份是防治二代绿盲蝽的紧要时期,其数量及危害惊人,可选用对天敌危害低的药剂实施防治,如乐斯本和万灵。根据枣园害虫发作程度及危害状况,及时用药物防治。

夏玉米怎么能高产?

夏玉米不同时期管理方法

一、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以生根,茎叶分化为主,一般经历20-25天,从玉米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管理的中心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1.及时中耕灭茬,查苗补种。小麦收获后要及时中耕灭茬,改善幼苗通风透光条件。土质偏粘的地块整个苗期要中耕2—3次,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下扎;砂壤土可适当少耕或浅耕。对缺苗严重地块要及时查苗补种,或带土移栽,确保田间玉米种植密度。

2.适时间苗定苗。适时进行间苗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壮苗。可在玉米幼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也可在玉米5叶期一次完成。间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由于病害,虫咬苗及生育不良的苗,经中午日晒后易发生萎焉,便于识别淘汰。对苗矮叶密,下粗上细而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侵染苗,细黄瘦弱苗,茎圆发青的旺苗,应彻底拔除。

定苗时尽量留叶片数相当,茎鞘基扁,高矮粗细一致的壮苗。以便保证群体的整齐度。若有空穴,可在相邻穴留双株补齐。留苗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紧凑大穗型品种,亩留苗3200-3700株,紧凑耐密型品种留苗4200-4700株。留苗密度比实收株数要高10%。中低产地块密度宜低,高产地块密度宜高;套种宜低,直播宜高;中晚熟品种宜低,早熟品种宜高。

注:单粒播种的不需要间苗定苗了,只需在选择种子时要认准大公司,选择高活力高芽率种子。

3.追施提苗肥。定苗后及时追施肥料,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一次施入。高产田要求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左右,标准磷肥50—60公斤,标准钾肥20—25公斤,硫酸锌1公斤,氮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30%,每亩用标准氮肥25—30公斤。中低产田也要将有机肥、磷肥、钾肥等在苗期用完,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60%左右。在距玉米植株10—15厘米处开沟10厘米深追施肥料,施肥后覆土埋严浇水或借墒施肥,以水调肥。 注:播种时,施过种肥的可以不用再施苗肥,只需注意时常查看苗情,出现缺素症状的,按需施肥即可。

4.搞好玉米田间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应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玉米播后苗前可使用40%乙阿合剂,200—250毫升/亩,兑水4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或采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洒行间地表。套种玉米可于麦收后玉米长至30厘米以上时定向喷雾,每亩可用20%克无踪水剂100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洒地面,注意不要喷到玉米上。

5.搞好苗期虫害防治。玉米出苗后可用2.5%敌杀死3000—4000倍,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的辛硫磷毒砂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用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喷洒玉米苗防治粘虫。

二、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一般经历25-35天,即出苗后45-55天。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营养器官生长迅速,生殖生长强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水肥最多,效率最大的时期,此阶段应合理运筹肥水,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的植株,达到穗大粒多,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拔除弱株,中耕除草。个别地块密度过大,有小弱株,小株、弱株既占据一定空间,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经济产量,应及早拔除小弱株,确保田间密度适宜,以提高群体质量。

穗期一般中耕1—2次。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

2、重施穗肥,适当培土。玉米穗期是果穗分化期,也是追肥最重要的时期。穗期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为大喇叭口期(12-13片展开叶),高产田穗肥用量占氮肥总追施量的50%—60%,即每亩追尿素20公斤左右。中低产田穗肥占氮肥总追施量的40%左右。追肥应距玉米植株一侧8—10cm,条施或穴施,深施10厘米左右。覆土盖严,减少养分损失。

为方便排水和灌溉,减轻草害,追穗肥以后,可结合追肥适当培土。培土高度一般不超过10cm。

3、及时排涝或灌溉。玉米穗期阶段要确保大喇叭口前后和抽雄前后土壤墒情充足。抽雄前后,地面应见湿不见干,墒情不足,应进行灌溉。宜涝地块还应在穗期结合培土挖好地内排水沟,积水时应及时排涝。

4、注意防治虫害。夏玉米穗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等。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或Bt乳剂100—150毫升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防治。二代粘虫和蓟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大约需要50-60天,此期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管理的中心是养根护叶,防早衰,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1.追施粒肥,科学浇水。粒肥是防治后期玉米早衰的重要措施,对玉米前期施肥量少或表现有脱肥迹象的田块,应在吐丝期追施速效氮肥,亩用尿素5-8公斤。玉米抽雄开花期需水强度最大,对干旱的反映最敏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如果缺水将会导致玉米花期不遇,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极易造成秃尖、缺粒甚至空秆现象;灌浆至成熟期也是玉米需水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抽雄期,此期缺水会直接导致玉米千粒重下降。生产上有“开花不灌、减产一半”、“前旱不算旱、后旱减一半”等说法。门一定要提早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玉米生长后期要根据天气、墒情灵活掌握,使农民做到遇旱浇水。

3.人工授粉和去雄。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由于花粉量集中,能增加选择受精的机会,可提高结实率,是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特别是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间,如遇高温、干旱或阴雨寡照等特殊天气会导致玉米雌雄发育不协调、花粉生活力下降、雄花花粉不能正常散粉,若不进行人工授粉,极易造成秃尖、缺粒甚至空杆等现象。此期若出现上述天气情况,最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玉米结实率。具体做法是:在两个竖竿顶端横向绑定一根木棍或粗绳,在有效散粉期内,两人手持竖竿横跨几行玉米行行走,用横竿或粗绳来击打雄穗,帮助花粉散落。时间适宜在晴天的上午9点后至下午4点以前进行。

玉米去雄可起到防治病虫,提高透光率,促进玉米早熟的作用,产量提高明显。具体做法是在玉米抽雄后将部分还未散粉的雄穗去除,一般可每隔1-2行去除1-2行,去雄量不要超过2/3,且田块四周不去雄,以保证正常授粉;另外还可等雄穗散粉结束后,将全田雄穗全部去除,以增加玉米光照量。值得注意的是,此期若遇连续阴雨或高温干燥不去雄。

4.适时收获,实现增产增收。适时收获可以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是提高粒重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玉米成熟的标志是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即达到完熟期,此时收获千粒重最高。实践证明,玉米每早收一天,千粒重就会减少3-4克。因此在不影响适时种麦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确保玉米在完熟期收获。目前生产上普遍问题是收获过早,容重低,水份高,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粒重低,严重影响玉米高产优质。

夏玉米生育时间短,受气候因素影响大,只有管理措施上环环相扣,才能确保玉米优质高产。

玉米一尺高容易出现的病害?

玉米长到有一尺多高了,却突然出现了底部叶片枯黄的现象,应该是干旱或施肥不当造成的,肥料离玉米的根部太近,造成了烧苗现象。还有种肥同播的,很容易出现烧籽、烧苗的问题。解决方法:肥害发生后,及时浇水可以缓解,如果肥害严重,那就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