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区别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害,其中叶枯病和锈病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病害。虽然它们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它们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却有所不同。
一、小麦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间的幼苗和拔节期。该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干枯、变黄、变褐,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存在感染该病害的真菌,加上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导致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通风、松软,及时清除病残体,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等。
二、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间的拔节至抽穗期。该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上出现红色或***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干枯、变黄、变褐。其发病原因也是由于土壤中存在感染该病害的真菌,加上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导致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及时喷洒杀菌剂,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等。
三、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区别
小麦叶枯病和锈病虽然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但是它们的发病部位、症状以及防治方法有所不同。小麦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和拔节期,会导致叶片干枯、变黄、变褐,而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拔节至抽穗期,会导致叶片上出现红色或***的斑点。防治方法也不同,小麦叶枯病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通风、松软,及时清除病残体,而小麦锈病主要是及时喷洒杀菌剂。
四、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相关问题
1、小麦叶枯病和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叶枯病和锈病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植株死亡,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
2、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土壤中存在感染该病害的真菌,加上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3、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叶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通风、松软,及时清除病残体,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等。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及时喷洒杀菌剂,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等。
4、小麦叶枯病和锈病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吗?
小麦叶枯病和锈病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而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小的条件下不容易发生。
5、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病害防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小麦叶枯病和锈病的病害防治需要注意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选择适合的药剂和药剂浓度进行喷洒,避免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关拓展:
问:冬小麦叶发黄有黄斑是什么病
小麦叶泛黄是什么原因小麦泛黄可能患麦叶枯病或叶锈病。
一、叶枯病症状:
叶枯病由于病原菌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
雪腐叶枯:叶上病斑较大,暗
绿色
,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未干时病斑边缘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黄斑叶枯:叶上病斑农村信息网大小次于雪腐叶枯病,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部黑褐色,上有不明显同心轮纹和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有***晕圈。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
针孢叶枯:叶片的叶脉间最初出现淡绿色至***病斑,长椭圆形、梭形,后扩大至不规则形,呈淡褐色至红褐色大斑块,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简则生孢子器。后期叶片呈枯白色,提早枯死。病菌侵染穗部时,颖壳上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病斑上也生小黑点,引起颖枯病。
交孢叶枯:叶上病斑小型、卵圆形拦梁棚、梭形、不规则形,初期淡***,后变黄褐色。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或在种子上越夏、越冬。第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病菌在种子上越夏时,秋季初次侵染麦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渣锋播再侵染。叶枯病菌喜低温、高湿气候,温湿度不仅影响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和发病潜育期,也对孢子传播有一定影响。如夜间温度在8~10℃以上,有小雨时,传播较快,容易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植株茂密,通风透光不良,麦田发病重。一般高秆晚熟品种较矮秆早熟品种抗病。春性品种较冬性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施足基肥,追施氮素肥料不可过多过晚。
二、小麦叶锈病
症状: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
问:小麦锈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植株枯死,不能抽穗,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
(1)症状历历识别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短褐斑”,这是区别三种锈病的口诀。条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含烂让,以后形成***粉疱,即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叶锈病初期出现褪绿斑,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秆锈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可为害叶片及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合成大斑;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使秋苗发病。春季,越冬病菌直接侵害小麦或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使小麦发病;发病轻重与品种有密切关系,易感病的品种发病较重。春季气温偏高和多雨年份,植株密度较大,以及越冬病菌量或外来病菌较多时,易发生锈病流行。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或12.5%特谱唑按种子量0.12%的有效成分拌种。三是叶面喷药。发病初期每666.7米2用20%粉锈宁乳油30~50毫升,或12.5%特谱谈局唑15~3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问:什么是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问:苯醚甲环唑治小麦锈病怎样?
苯醚甲环唑系三唑类剂,具有极强的内吸性,可有效阻止生长,对炭疽病、白粉病、叶斑病、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效。丙环唑也属三唑类剂,对作物病害兼具保护和作用。对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叶枯病,香蕉叶斑病,果树炭疽病,蔬菜白粉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这两种剂持效期长,对作物,不易产生抗药性!问:小麦已经染了锈病应该喷什么药挽救?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雄黄病。防治不及时、造成严重减产。小麦锈病是一种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的病害,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作物发病后麦粒不饱满,重者麦株枯死。它包括杆锈、叶锈、条锈。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孕穗到开花期间,若发现有扩展趋势,开始用药防治,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主要用药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宁乳剂,兑水喷雾能起到较好的防效。小麦锈病: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道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回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答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