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危害来袭 到底该如何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技
小麦茎基腐病危害来袭到底该如何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技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麦茎基腐病成为了小麦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小麦茎基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会导致小麦茎部腐烂、倒伏甚至死亡,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治小麦茎基腐病。
如何防治小麦茎基腐病
1.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抗小麦茎基腐病的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在种植小麦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些抗病品种。
2.预防措施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避免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如,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避免过度施肥和浇水等。
3.农药防治
如果小麦已经感染了小麦茎基腐病,我们可以采用农药来进行防治。常用的农药有腐霉灵、多菌灵、百菌清等。使用农药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小麦茎基腐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的茎部出现腐烂、变黑、软化等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小麦倒伏甚至死亡。
2.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小麦茎基腐病?
可以通过观察小麦茎部的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小麦茎基腐病。如果出现了腐烂、变黑、软化等现象,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农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需要注意什么?
使用农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还需要注意农药的选择,选择对小麦茎基腐病有良好防治效果、无副作用的农药。
4.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管理等因素有关。比如,土壤过于湿润、缺氧,气温过高或过低,种植密度过大等都会增加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风险。
5.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茎基腐病会导致小麦茎部腐烂、倒伏甚至死亡,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采取预防措施和使用农药等方式来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小麦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来源: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问答拓展: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原因:作为常见的土传病害,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主要与土壤环境、田间温湿度及小麦种植管理技术有关,品种抗性差、多年重茬种植、土壤结构固化、水肥不当、植株密度大等都会造成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土壤深耕、轮作倒茬、控制播期与播量、合理施肥和浇水、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等,化学防治药剂有噻呋酰胺、丙环唑·嘧菌酯、唑醚·氟环唑等。
一、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1、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作为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它的发生主要与土壤环境、田间温湿度及小麦种植管理技术有关。
2、品种抗性差、多年重茬种植、土壤结构固化、水肥不当、植株密度大等都会导致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气温上升,加上降雨影响,为茎基腐病多发期。小麦生长后期,由于田间小麦植株密度大,温湿度高,会加剧茎基腐病的危害。
3、小麦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小麦的茎基部,造成小麦倒伏和提前枯死。茎基部叶鞘受害后颜色渐变为暗褐色,无云纹状病斑;随病程发展,小麦茎基部节间受侵染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节间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茎秆易折断;病情后期,重病株提早枯死,形成白穗。
二、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不同小麦品种抗茎基腐病的能力不同,应根据土壤肥水条件、播期、茬口安排、管理水平等合理选择,避免选用不抗倒春寒的半春性及春性品种。
(2)土壤深耕:播种小麦前,将土壤深耕30cm,将表层病残体翻入深层,减少病原菌数量,同时可疏松土壤,以提高抗病能力。
(3)轮作倒茬:合理的轮作倒茬可有效避免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一般可将小麦与油菜、棉花、豆类、蔬菜等双子叶作物进行轮作、倒茬,2-3年进行1次即可。
(4)控制播期与播量:种植春性及半春性的小麦品种可适当推迟播期,以减少冬前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侵染的机会。合理控制小麦播量也可以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同时建立合理的群体进行壮苗培育。
(5)合理施肥和浇水:科学施肥与适时浇水能够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目的。结合小麦弊弊种植区的地力水平,实行配方施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各元素要平衡,确保耕层内肥料均匀。还要及时进行土壤水分的补充,并进行合理的冬灌。
(6)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夏收或秋收时,及时将患有小麦茎基腐病的植株带出并进行集中销毁,对于发病严重的麦田,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应进行过腹还田或堆沤还田,从而减少土壤中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数量。
2、租物族化学防治
(1)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27%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噻虫嗪3ml作包衣,或每千克种子用31.9%戊唑醇·吡虫啉3ml作包衣,可以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
(2)土壤处理:对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严重的麦田,结合耕蚂竖翻整地用可用三唑酮颗粒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高锰酸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以消灭土壤中的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
(3)药剂防治: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25ml,或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60ml,或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30-40ml兑水60-70L淋喷小麦茎基部,兼治小麦纹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地块可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问答拓展:有人说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爆发和病症根源是啥?如何防治?
茎基腐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我国黄淮部分麦区生产上的新问题,对小麦产量、品质威胁巨大。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由于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唤早数量不断积累,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为害呈现不断加重、蔓延的趋势。
发生因素
(1)整地质量:连年秸秆直接还田,却没有采取深耕措施,小麦发病概率大、病株率高。
(2)播种:播种早、播量大、播种特别深的麦田发病概率大、病株率高。
(3)管理:播种时水分不足、土壤墒情不足、水肥供应不足的麦田发病概率大,病株率高,死穗现象出现时间很早。
防治对策
(1)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品种:对于曾经发过病的田块,应重点选择冬性、半冬性、矮杆的抗病小麦品种,尽量不要种植弱春性品种,预防倒春寒突袭给小麦带来的不利影响。
种子药剂包衣处理:种子经过药剂包衣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小麦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推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100毫升,拌麦种10公斤,晾干后及时播种。
轮茬换作:对于重病田,我们可以改种大蒜、洋葱、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在小麦播种前,我们一定要将秸秆粉碎,并进行深耕,以便减少表面秸秆残存量,减少病菌的越冬基数。
(2)喷药防治
在返青到拔节期,我们可以结合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乱歼虫害的防治进行喷药,杀菌剂可以用井冈霉素、戊唑醇和陪雀、烯唑醇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需求配比喷施。药液一定保证喷在小麦茎基部,连续用药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
在实际操作中,水要足量、药要适量,药、肥都要进行二次稀释,现混现喷。我们在喷药时要喷均匀,务必做到不重喷、不漏喷,药剂要交替使用。
问答拓展:小麦茎基腐病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防治?
小麦茎基腐病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防治?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病虫害问题。
比如近几年华北区域小麦“宴行知白穗头”问题,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
那么发生“白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该怎么解决呢?
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就可感染,病菌早起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拨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
重病田成穗大幅度减少,晌消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小麦茎基腐病呈现逐年加重趋势,由零星病株,扩展为成片发病,再扩展为连片发病。
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1、轮作换茬;有条件的地方深耕。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2、选用抗病品种;不要用自留种,尽量用商品种。
3、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4、药剂处理土壤。
结合耕翻整地用低毒广谱杀菌剂药剂处理土壤,如郑氏化工金颗秀0.1%恶霉灵GR。
5、农业措施以培育壮苗为点。
如适期适量播种,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适时浇水补墒。
水质差的区域应引河水灌溉或打深水井灌溉。
6、在小麦返青起身喷药控制。
用小胖墩小麦套餐+30%甲霜·恶霉灵或45%唑醚·戊唑醇、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或48%苯甲·嘧菌酯等兑水顺垄喷雾,控制病害扩展蔓延。
7、清理病残体。
在夏收或秋收时,将小麦秸杆或玉米秸杆清出病田外,不要再直接带激还田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