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乙酸用药最佳时间 吲哚乙酸用药最佳时间是多少
吲哚乙酸用药最佳时间
核心观点:
吲哚乙酸是一种常用的农药,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在使用吲哚乙酸时,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药效,减少浪费,同时也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
论证: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开花,同时还可以抑制植物伸长。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使用吲哚乙酸,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植物生长初期,使用吲哚乙酸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在植物开花期,使用吲哚乙酸可以促进花蕾发育,提高花期质量。在植物成熟期,使用吲哚乙酸可以抑制植物伸长,增加果实数量和质量。
使用吲哚乙酸的时间还与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有关。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吲哚乙酸的药效最佳。
拓展问题:
问题一:
什么是吲哚乙酸?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开花,同时还可以抑制植物伸长。
问题二:
吲哚乙酸的用药时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使用吲哚乙酸时,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以保证药效最佳。
问题三:
吲哚乙酸的使用量和浓度应该如何控制?
使用吲哚乙酸时,应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使用量和浓度,以免造成过度使用和浪费。
问题四:
吲哚乙酸的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有影响吗?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环境和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问题五:
吲哚乙酸的使用和其他农药有什么区别?
吲哚乙酸和其他农药不同,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开花,不同于其他农药的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
相关拓展:
问:果树什么时间打多效唑
果树上多效唑5底-7月初打。
抑制春季春梢生长,均匀的喷布在植株上,以滴水为度,喷布次数决定于药效,效果显著,一次即成,叶面喷施见效快。
多效唑又叫氯丁唑,属三唑类化合物,是广谱的植物生长空闷返延缓剂。主要是通过作物根系吸收,叶部吸收的量很少。
吸收后经木质部传导到幼嫩的分生组织部位,抑制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增加乙烯释放量,具有适度抑制苹果枝条的延长生长,减少春秋梢萌发每增加叶片厚度,促进苹果短果枝和腋花芽的形成,使苹果幼树早结果,早丰产。
也有一定的防病作用。多效唑可以通过根、叶和茎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因此在使用上有土施,叶面喷施和涂茎等方法。
扩展资料:
多效唑是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也可提高水稻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罩运性,降低稻苗内源IAA的水平。明显减弱稻苗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分蘖)滋生。秧苗外观表现矮壮多蘖,叶色浓绿。
根系发达。解剖学研究表明,多效唑可使稻苗根、叶鞘、叶的细胞变小,各器官的细胞层数增加。示踪分析表明,水稻种子、叶、根部都能吸收多效唑。叶片吸收的多效唑大部分滞留在吸收部分,很少向外运输。多效唑低浓度增进稻苗叶片的光合效率;高浓度抑制光合效率,提高根系呼吸强度,降低地上部分呼吸强度,提高叶片气孔抗阻,降低叶面斗饥蒸腾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效唑
问:对枣树使用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应掌握什么用药比例?
枣树:实践中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嫩枝,扦插,即在10~20千克的水中加入萘乙酸1克,在1~2千克水中加入吲哚丁酸0.1克,然后将萘乙酸溶液与吲哚丁酸溶液按9∶1的比例混合。施用时,将其混合液倒入塑料盆内,水面超过嫩枝3~5厘米水深,浸泡12小时。
林木:育苗与移栽时,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即在10~20千克的水中加入萘乙酸1克,在1~2千克的水中加入吲哚丁酸0.1克。然后将萘乙酸溶液与吲哚丁酸溶液按9∶1的比例混合。施用时,将其混合液倒入塑料盆内,水面超过根系3~5厘米水深,浸泡6~8小时。
斑鸩菊:开花前用吲哚丁酸水溶液喷洒植株,可显著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种子产量。用吲哚丁酸溶液加入到麦角菌培养液中,其生物碱产量可增加0.2~6倍。但浓度更高时对生物碱生成有抑制作用。
草莓:开花时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可获得大量单性结实发育的果实。
花生:播种前用吲哚丁酸溶液浸种12小时,可促进开花并提高产量。
油桐:种子播种前在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再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2小时,可促进萌发。湿种子在-10℃下处理15分钟,可增加萌发速度和萌发率。
问:吲哚乙酸怎么用于植物,怎么使用
生长素来的,发牙时用问: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
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在如图所示的棉花植株生长发育时期,部位①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部位②侧芽;生长素由部位①运输到部位②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缺氧会影响有氧呼吸,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要想棉花丰产,就要去除顶芽.
(3)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片和果实等器官的脱落,如图③部位显示可知,此时棉花植株体内脱落酸含量升高,同时它还能抑制种子萌发.
故答案为:
(1)色氨酸
(2)低于会顶芽
(3)脱落酸
吲哚乙酸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吲哚乙酸是一种化学物质,不是蛋白质;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遇光后变成玫瑰色。熔点165-166℃(168-170℃)。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不溶于水,其水溶液能被紫外光分解,但对可见光稳定。
其钠盐、钾盐比酸本身稳定,极易溶于水。易脱羧成3-甲基吲哚(粪臭素)。对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植物不同部位对其敏感度不同,一般根大于芽大于茎。不同植物对其敏感度也不同。
问:对枣树使用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应掌握什么用药比例?
枣树:实践中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嫩枝,扦插,即在10~20千克的水中加入萘乙酸1克,在1~2千克水中加入吲哚丁酸0.1克,然后将萘乙酸溶液与吲哚丁酸溶液按9∶1的比例混合。施用时,将其混合液倒入塑料盆内,水面超过嫩枝3~5厘米水深,浸泡12小时。
林木:育苗与移栽时,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即在10~20千克的水中加入萘乙酸1克,在1~2千克的水中加入吲哚丁酸0.1克。然后将萘乙酸溶液与吲哚丁酸溶液按9∶1的比例混合。施用时,将其混合液倒入塑料盆内,水面超过根系3~5厘米水深,浸泡6~8小时。
斑鸩菊:开花前用吲哚丁酸水溶液喷洒植株,可显著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种子产量。用吲哚丁酸溶液加入到麦角菌培养液中,其生物碱产量可增加0.2~6倍。但浓度更高时对生物碱生成有抑制作用。
草莓:开花时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可获得大量单性结实发育的果实。
花生:播种前用吲哚丁酸溶液浸种12小时,可促进开花并提高产量。
油桐:种子播种前在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再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2小时,可促进萌发。湿种子在-10℃下处理15分钟,可增加萌发速度和萌发率。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