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上什么叫灰霉病 作物上什么叫灰霉病呢
作物上的灰霉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作物中的真菌病害,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工具等途径传播。灰霉病会导致作物叶片、茎、花和果实等部位出现灰白色的霉斑,并且会逐渐扩散,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灰霉病的危害灰霉病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它会造成作物的减产,尤其是果蔬类作物,如西瓜、草莓、番茄等。由于灰霉病的侵染,作物的品质也会大大降低,如西瓜、草莓等果实受到病菌侵染后,会变得软烂、变质,从而影响市场销售。灰霉病还会使作物受到其他病虫害的侵染,损失更加惨重。
灰霉病的防治灰霉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是预防灰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管理栽培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株,保持田间干燥通风,防止病菌传播。
4.使用化学药剂。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灰霉病的预防措施除了采取防治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作物的营养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2.定期对作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害,做好防治工作。
3.做好农田的消毒工作,减少病菌的存活和传播。
灰霉病的相关问题灰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工具等途径传播。
灰霉病会导致作物叶片、茎、花和果实等部位出现灰白色的霉斑,并且会逐渐扩散。
灰霉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管理栽培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和使用化学药剂等。
灰霉病会导致作物的减产和品质降低,影响市场销售。
可以采取加强作物的营养管理、定期检查和农田消毒等预防措施。
相关拓展:
问:灰霉病是什么特征?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绝胡,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芦余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并哗拦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问:蕹菜灰霉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蕹菜灰霉病害属于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由灰葡萄孢菌入侵蕹菜的叶片、茎基部所致;各地区栽培的蕹菜均有可能感染该病害,灰霉病是生菜上的主要病害,除危害蕹菜外,还危害莴苣、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芦笋、十字花科等蔬菜。
如何识别蕹菜灰霉病蕹菜在苗期至成株期均有可能感染灰霉病,灰霉病菌可危害蕹菜的叶片以及茎基部。
☆蕹菜苗期感染灰霉病,苗期时蕹菜的叶片或者幼茎受灰霉病菌侵害时会呈水浸状腐烂,发病部会有一层灰色霉层。
☆蕹菜叶片感染灰霉病,灰霉病菌首先入侵近地面的成熟叶片,叶片感染后初期会出现水浸状小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会呈现不规则的灰褐色斑点;阴雨天或者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位会迅速蔓延至内部的叶片,发病部也会生长一层灰色霉层,该灰色霉层也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
☆蕹菜茎基部感染灰霉病,
基部首先出现水浸状小斑,随着病菌蔓延,病斑会环绕茎秆一圈;阴雨天或者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也会生长一层灰色霉层,随着病菌扩散,发病部上面的茎叶枯蔫,发病病株也会逐渐枯蔫致死。
蕹菜灰霉病如何传播灰霉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出菌丝体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至寄主作物上,从寄主伤口、衰弱及坏死组织部位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后迅速蔓延扩展,并在病部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后期形成菌核后越冬。
蕹菜灰霉病发病规律蕹菜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月份~7月份,以及9月份~11月份。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保护地栽培关棚时间长、通风换气不良、种植密度过高,极易引发病害。
灰霉病菌生态环境灰霉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4~30℃;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94%左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5~7天。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29℃。
蕹菜灰霉病防治措施☆茬口轮作。蕹菜栽培时不宜与前茬是绿色叶类蔬菜连茬,尽量选择2年内无发生过灰霉病害的田块栽培,从事效益蕹菜栽培的,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可抑制灰数液霉病菌滋生。
☆整地作畦。栽培蕹菜前,应施入充足的基肥,所施入的农家肥必须是充分沤制腐熟透的;平整田块时以高畦为宜,畦间的沟需深挖,栽培过程中,雨季来临前要疏通沟渠,使橘磨之能排水顺畅,可防止降雨后田间积水引发灰霉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蕹菜栽培时,原则上以生态防病为主,通过培育健壮的植株生长来提高抗病能力。播种或者定植要抢适期播种,植株密度不宜过密;大棚栽培蕹菜,要时常对大棚进行通风换气,并控制好棚内的温度、湿度。
☆清理田块。
蕹菜采收后城及时清理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并带离出田间烧毁或者深埋,栽培过程中发生病害时拨掉病株带离田间烧毁或者深埋,这样可减少病害传播;蕹菜采收后对土壤深翻1次,加快蕹菜残体腐烂分解,有利于抑制病菌滋生。圆毕斗
☆农药防治。蕹菜灰霉病发病初期开始使用以下农药喷雾防控病害扩散,每隔8天左右喷雾1次,需连续喷雾2~3次防治。
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用药:可选啶酰菌胺、嘧霉胺等喷雾。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乙烯菌核利、腐霉利等喷雾。
问:作物得了灰霉病怎么办呢,灰霉病是怎么回事呢?亲。。。求解!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一、为害症状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为害花及茎。叶片染病后,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稍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逐渐变为***,以后叶片干枯,表面产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先从花器开始,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侵染后向果柄、果面扩展,被害处果面变成灰白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果一般不脱落,失水后变硬。花部感病,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霉层,并引起落花。茎部染病后,先呈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长椭圆性斑,潮湿时病斑长出绿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二、病原番茄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灰葡萄抱菌,属半知菌亚门,除侵染番茄外,还可侵染茄子、黄瓜。三、侵染途径(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四、发病原因及条件(1)春季低温多雨,温室内高湿。低温高湿是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灰霉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6一23℃,25℃以上的气温即不利于病害的蔓延。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病害极易发生流行。(2)病菌基数高。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蔬菜的需求猛增,出现了种植番茄的专业村和专业基地,由于品种单一,倒茬困难,致使连作现象非常严重,多年的连茬栽培使田间灰霉病菌基数逐年增多。(3)蘸花传病。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从残留的花瓣处侵染的最多,其次是从柱头侵入。在用激素处理使子房增大的同时,使花冠的花瓣和雄蕊也残留在粤片与果面的夹缝中,而且能够长时间不萎蔫,保持天然的绿色。番茄蘸花造成了后期果实蒂部花瓣及脐部柱头的残留,进而成为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的初侵染位点。(4)栽培不当。一方面是田间定植密度过大的田块,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湿度增加,有利于发病;管理不及时,未能打顶、打杈而造成枝叶茂盛、徒长型的植株,其病害尤为严重。另一方面是灰葡萄孢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营养不良、脆弱的植株抗病力变差,很容易受感染。(5)品种原因。花期是灰霉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在生产上采用的一些早熟高产品种,生育期长,花期也相应延长,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机会增加。(6)光照减弱引起番茄灰霉病。温室薄膜覆盖,其光照强度仅为自然光的40%一50%,有些使用旧薄膜的温室则更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有效地防止番茄徒长,而温室中番茄长期处于弱光环境,导致长势弱,抗病性降低。另外,光照射一般对灰霉病抱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温室内光照环境则削弱了这种作用。五、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选用良种,严把育苗关:选用抗病良种能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能力。根据栽培试验,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佳粉1号、上海903等品种较抗灰霉病。育苗应选用无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种过番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区温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2)合理密植: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种,单穴定植,一般每亩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时,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3)清洁田园:定植前要清除温室内残茬及枯枝败叶,然后深耕翻地。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初侵染源。在田间操作时也要注意区分健株与病株,以防人为传播病菌;(4)降低温室内湿度:高垄栽培,采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可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另外,在垄沟里铺一层干麦秆草,不仅可缓释地表水,而且能缓和作物生长层气温变化,减少因高湿大温差所造成的结露,并有吸潮作用;(5)变温通风:据研究,31℃以上的温度可减缓葡萄孢菌孢子的萌发速度和数量,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使温室温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风。当温室内温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继续放风,下午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30℃,当温室内温度降到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室温下降,夜间温室温度保持在15~17℃。阴雨天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6)去除残留花瓣和柱头: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对果实的初侵染部位主要为残留花瓣及柱头处,然后再向果蒂部及果脐部扩展,最后扩展到果实的其他部位。应在番茄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在1厘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只手轻微用力即可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二)药剂防治预防用药: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1)苗期: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奥力克—霉止》500倍液喷施,选择无病苗移栽。(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用《奥力克—霉止》500倍液喷施,5—7天用药一次,进行预防。(3)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进行《奥力克—霉止》5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治疗用药:(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立即使用我公司产品《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喷施,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使用《奥力克—霉止》按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霉止50ml+40%嘧霉胺悬浮剂10—15g或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问:作物得了灰霉病怎么办呢,灰霉病是怎么回事呢?亲。。。求解!
一、为害症状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为害花及茎。叶片染病后,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稍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逐渐变为***,以后叶片干枯,表面产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先从花器开始,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侵染后向果柄、果面扩展,被害处果面变成灰白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果一般不脱落,失水后变硬。花部感病,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霉层,并引起落花。茎部染病后,先呈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长椭圆性斑,潮湿时病斑长出绿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二、病原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灰葡萄抱菌,属半知菌亚门,除侵染番茄外,还可侵染茄子、黄瓜。
三、侵染途径
(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
(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
(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
(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
(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
(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
(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四、发病原因及条件
(1)春季低温多雨,温室内高湿。低温高湿是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灰霉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6一23℃,25℃以上的气温即不利于病害的蔓延。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病害极易发生流行。
(2)病菌基数高。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蔬菜的需求猛增,出现了种植番茄的专业村和专业基地,由于品种单一,倒茬困难,致使连作现象非常严重,多年的连茬栽培使田间灰霉病菌基数逐年增多。
(3)蘸花传病。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从残留的花瓣处侵染的最多,其次是从柱头侵入。在用激素处理使子房增大的同时,使花冠的花瓣和雄蕊也残留在粤片与果面的夹缝中,而且能够长时间不萎蔫,保持天然的绿色。番茄蘸花造成了后期果实蒂部花瓣及脐部柱头的残留,进而成为灰霉病菌侵染番茄果实的初侵染位点。
(4)栽培不当。一方面是田间定植密度过大的田块,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湿度增加,有利于发病;管理不及时,未能打顶、打杈而造成枝叶茂盛、徒长型的植株,其病害尤为严重。另一方面是灰葡萄孢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营养不良、脆弱的植株抗病力变差,很容易受感染。
(5)品种原因。花期是灰霉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在生产上采用的一些早熟高产品种,生育期长,花期也相应延长,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机会增加。
(6)光照减弱引起番茄灰霉病。温室薄膜覆盖,其光照强度仅为自然光的40%一50%,有些使用旧薄膜的温室则更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有效地防止番茄徒长,而温室中番茄长期处于弱光环境,导致长势弱,抗病性降低。另外,光照射一般对灰霉病抱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温室内光照环境则削弱了这种作用。
五、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良种,严把育苗关:选用抗病良种能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能力。根据栽培试验,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佳粉1号、上海903等品种较抗灰霉病。育苗应选用无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种过番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区温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
(2)合理密植: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种,单穴定植,一般每亩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时,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
(3)清洁田园:定植前要清除温室内残茬及枯枝败叶,然后深耕翻地。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初侵染源。在田间操作时也要注意区分健株与病株,以防人为传播病菌;
(4)降低温室内湿度:高垄栽培,采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可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另外,在垄沟里铺一层干麦秆草,不仅可缓释地表水,而且能缓和作物生长层气温变化,减少因高湿大温差所造成的结露,并有吸潮作用;
(5)变温通风:据研究,31℃以上的温度可减缓葡萄孢菌孢子的萌发速度和数量,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使温室温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风。当温室内温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继续放风,下午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30℃,当温室内温度降到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室温下降,夜间温室温度保持在15~17℃。阴雨天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
(6)去除残留花瓣和柱头: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对果实的初侵染部位主要为残留花瓣及柱头处,然后再向果蒂部及果脐部扩展,最后扩展到果实的其他部位。应在番茄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在1厘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只手轻微用力即可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
(二)药剂防治
预防用药:
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1)苗期: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奥力克—霉止》500倍液喷施,选择无病苗移栽。(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用《奥力克—霉止》500倍液喷施,5—7天用药一次,进行预防。(3)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进行《奥力克—霉止》5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治疗用药: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立即使用我公司产品《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喷施,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使用《奥力克—霉止》按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霉止50ml+40%嘧霉胺悬浮剂10—15g或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