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夏季地瓜的病害防治 夏季地瓜的病害防治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255 次
夏季地瓜的病害防治 夏季地瓜的病害防治方法

炭疽病

炭疽病是夏季地瓜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防治方法有:

  • 在种植前进行田间消毒,杀灭病菌。
  •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白粉病

白粉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夏季地瓜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防治方法有:

  •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注意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环境。
  •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斑点病

斑点病是夏季地瓜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防治方法有:

  •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 注意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环境。
  •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结缕病

结缕病是夏季地瓜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并逐渐变为褐色。防治方法有:

  •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注意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环境。
  • 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夏季地瓜的病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田间消毒、及时清除病叶、病株、注意通风等。同时,也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关拓展:

问:红薯腐烂是什么病害?应该如何防治?

红薯腐烂是什么病害?应该如何防治?
很多农民朋友都会种植红薯,它不但能够生吃,烤着吃味道也是挺好的。
在挖红薯的时候,有些农户会看到一些腐烂的红薯,那这是什么病害引起的呢?要如何进行防治?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来说说吧!
一、红薯腐烂是什么病害?
1、软腐病
软腐病是红薯常见的病害之一,真菌感染***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尤其是在红薯收获贺贺期和贮藏阶段,容易发生软腐病。
软腐病发生后,红薯会出现灰白色的霉斑,霉斑颜色会禅物派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变成暗黑色,呈现出水浸状。
后期发病部位会逐渐扩大,并出现灰黑色的霉菌丝,整块红薯出现软烂、腐臭气味。
2、黑斑病
红薯黑斑病也是危害红薯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红薯的整个生育过程,包括后期的贮藏阶段都容易造成黑斑病的侵害。
红薯黑斑病发病后先表现在叶片上,叶片出现上出现***斑点,叶片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
发病后期红薯地下茎块会发生腐烂,呈软泥状,发病部位会出现灰黑色霉层。
3、冻害
红薯的外皮薄,水分含量高。
当生长温度长时间低于9摄氏度,薯块容易发生生理冻害。
发生冻害后,薯块的正常代谢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导致红薯的抗性下降,易遭受病菌的侵害,从而导致红薯出现大面的腐烂情况。
二、红薯腐烂的防治方法
1、红薯软腐病,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首先在红薯采收前两周左右停止浇水,避免红薯茎块水分含量过高,影响后期储存。
其次采收时间要把握好,选择在晴天进行采收,尽量注意不要给薯块造成外伤,避免伤口感染。
红薯块采收要进行挑选,消毒,伤口晾干愈合等过程,避免薯块贮藏期间发生软腐病。
在红薯贮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红薯窖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注意红薯窖的消毒工作等。
2、红薯黑斑病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播种前选择良种,尽量减少冲拆,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提高红薯苗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另外要做好消毒工作,在育苗前喷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
一旦发现有病害发生,及时使用50%的多菌灵1000到2000倍溶液进行喷施防治,或者使用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溶液喷施。
喷施频率为每隔一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三次左右。
3、对于低温冻害的问题,先要做的就是蚂茄要适时采收,秋红薯要在立冬前采收完毕,夏播红薯要在霜降前采收完毕。
当温度下降到18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采收工作了。
红薯采收过程中注意避免发生外伤,采收后要经过适当的晾晒和消毒处理,再进行贮藏,贮藏过程中要控制好窖内温度,避免红薯发生冻害。

问:种植红薯时想要减轻病害的发生,都有哪些防治措施?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红薯种植。相信我们在日常的红薯种植中都有遇到过病虫害,病虫害治理不当容易对红薯的枝叶、根茎和薯块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红薯产量减少、质量不佳。红薯常见的病害有黑痣病、丛枝病、病毒病等,常见的虫害型吵有金龟子、小地老虎、绮夜娥等。治理这些病虫害都要从早期综合预防,中期及时治理,晚期做好防范这三个阶段进行,治理的时候还要根据病虫害的生长习性针对性用药。接下来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红薯种植中各种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1、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1.1红薯根腐病防治技术

根腐病主要是一种危害红薯根系的病毒,一旦红薯感染该种***会导致10%—50%不等的减产,甚至会造成红薯颗粒无收。根腐病的发生主要是在红薯幼苗期间,从幼苗腐蚀开始再自上而下让红薯根部也变烂。根腐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水流和田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具有传播广、危害大的特点,一般生长的环境是高温和干旱,温度高于27度,并且土壤的湿度在10%甚至小于10%是最容易发病的。根腐病的治理可以从预防和药剂治理两个方面进行。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在天地间进行农作物轮作是可以减少根腐病发病机率的。也可以通过提前栽种红薯,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消毒,播种后做好田间的水分和肥料的管理的方式来预防。化学药剂的使用可以在红薯栽种半个月后,喷洒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理,每间隔20天为一个周期。在发现生病的红薯植株的额时候,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清理掉病株,预防病菌的扩散。

1.2红薯枯萎病防止技术

2、常见虫害的防治技术

2.1土蚕防治技术

土蚕是一种经常性发生的虫害***,土蚕以啃食幼苗,咬断根茎给红薯生长带来影响,虫害大面积发生的时候会让幼苗全部死亡,导致红薯收成不好。土蚕多发生在湿度大、杂草多、排水不好的种植区域。一方面可以通过播种前土地整改,消灭寄生卵,种植中期进行中耕松土,拔除杂草的方式进行预防。另一方面可以用灯光引诱的方式进行集中杀虫。将糖醋酒水按照6:3:1:10的比例配兑好后加入敌百虫农药也是可以达到清除虫害的目的的。如果要采用药剂喷洒,最佳的时间是在土蚕还是幼虫的时候。

2.2蜡龟甲防治技术

蜡龟甲主要是对红薯叶子造成伤害,每年9月上旬是发病率比较高的时候,因为活动不大,传播较小,但是严重的时候也是会导致红薯减产的。预防的措施有在红薯收获完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田间残留植株的清理工作,杂草也要一起清理,避免虫害在草丛中越冬。在虫害严重的时候就一定要使用化学药剂了,可以使用晶体敌百、乐果乳油溶液,喷洒的时间可以选择在黄昏。

问:山药的种植及病害防治方法

问:有木有关于枣树的病害防治方法啊?

一、枣锈病
1、表现症状:
该病只为害树叶。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多在中脉两侧及叶片尖端和基部散生淡绿色小点,渐形成暗黄褐色突起,即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在表皮下,后期破裂,散放出***粉状物,即夏孢子。发展到后期,在叶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绿色小点,使叶面呈现花叶状。病叶渐变灰***,失去光泽,干枯脱落。树冠下部先落叶,逐渐向树冠上部发展。在落叶上有时形成冬孢子堆,黑褐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2、发病规律:
在山东,一般年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湿度高时开始侵染,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和少量落叶,8月下旬大量落叶。(7、8月降水少于150mm,发病轻;降水达到250mm,发病重;降水量330mm以上则枣锈病暴发成灾。)在河北东北部,一般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发病最盛,并开始落叶。发病轻重与降雨有关,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行间间种高粱、玉米或西瓜、蔬菜的发病轻重。
3、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行间不种高杆作物和西瓜、蔬菜等经常灌水的作物。
(2)冬春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清除侵染源。
B、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山东一般在7月初,将靓果安按400—600倍液稀释,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渗透剂或内吸性较强的低毒化学药剂喷施,每10—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二、枣疯病
1、表现症状(1)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  (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年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叶片小而萎黄。  (3)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枯。有时在叶背面主脉上再长出一小的明脉叶片,呈鼠耳状。  (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枝仍可结果,果实大小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凹处是绿色,果肉组织松软,不堪食用。
(5)根部病变,疯树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一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2、发病规律
枣疯病可通过嫁接和分根传播。经嫁接传播,病害潜育期在25天至1年以上。金丝小枣最易感病。土壤干旱瘠薄及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⑴彻底铲除重病树和病根蘖苗,及时剪除病枝枣疯病病株是传病之源。否则,枣树发病后不久即会遍及全株,失去结果能力,要及早彻底铲除病株,并将大根一起刨干净,以免再生病蘖苗。对小疯枝应在树液向根部回流之前,阻止类菌源体随树体养分下流,要从大分枝基部砍断或环剥。连续处理2-3年,可基本控制枣疯病的发生。  ⑵培育无病壮苗。  ⑶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的酸枣和具有枣仁的大枣品种作砧木,以培育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枣疯的根本措施。⑷用根蘖苗栽植时,应严格挑选避免采用根蘖苗就地繁殖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子株和母株同根,容易造成病害蔓延。
(5)清除杂草及野生灌木,及时防治各种叶蝉类虫媒.
(6)加强枣园管理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对土质条件差的要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
药剂防治 (1)对发病轻的枣树,用《TY病毒Ⅱ号》治疗,每年施药2次,第一次于早春树液流动前,在病株主干50-80厘米处,沿干周钻孔3排、或环割,深达木质部,后塞入浸有《TY病毒Ⅱ号》原液的药棉,用塑料布包严,同时修除病枝。  第二次于秋季在树液回流根部前(10月份)以同样方法再次施药,对轻病树疗效显著。  也可于夏季在病树干四周,钻孔4个,深达木质部,插入塑料曲颈瓶,用蜡封严钻孔,每株注入《TY病毒Ⅱ号》50倍液400毫升。 (2)对往年发病树及周边树,在开花前和花谢5—7天进行《TY病毒Ⅱ号》300倍液喷施和500倍液灌根。
三、枣炭疽病1、表现症状染病果实先出现红褐色斑点,之后病斑渐大,周围伴有淡***晕环,最后病斑颜色变为黑褐色,稍凹陷但再扩大发展缓慢,病斑形状多样化,有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等。病斑里面的果肉由绿渐变褐色,坏死,呈黑色或黑褐色。果实一般不脱落,但在后期或病斑较多时往往易腐烂而脱落,少数干缩为僵果挂在树上。2、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果、病枝叶上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初次侵染从花后幼果期开始,以后能反复侵染多次,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和地区,成熟期前或成熟期温度较高、湿度大时,易引起大发生。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1)结合修剪细致清园剪除残留在树上的枣吊、病虫枝及枯枝,结合施基肥,清理落地的枣吊、枣叶等,埋于施肥坑底部,并进行冬季深翻,清除病原。  (2)加强枣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料。  (3)合理间作枣园内间作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降低园内空气湿度,减轻病害发生。(4)改变枣的加工方法采用炕烘法,防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促进发病。
化学防治
 于发病前,一般在6月下旬,将靓果安按400—600倍液稀释,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渗透剂或内吸性较强的低毒化学药剂喷施,消灭树上病源;临近发病期可结合枣锈病的防治,于7月中下旬再喷一次;在发病期,一般为8月中旬左右,每10—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至9月上、中旬一般结束用药。
四、枣烂果病类
  枣烂果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既浆烂型、黑疔型、褐皮型。主要治病菌为囊孢壳菌,黑疔型病果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病果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
 1、发病规律
烂果病多种病原菌可在枣树树体的多个部位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多种树体上越冬。其中主要致病菌囊孢壳菌7月上旬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盛期,晾晒存贮过程中继续发病。病害的发生与8月中、下旬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多、湿度大时易引起烂果病大流行。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以便有效地减少该病再侵染的机会。
(3)果实采收时尽量防止损伤,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
(4)采收后的枣果要及时凉晒或烘干,以减少霉烂。
(5)贮藏前,对全库或装枣的容器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对库内外进行喷洒。
(6)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置于干燥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
化学防治6月底至7月初,将靓果安按400—600倍液稀释,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渗透剂或内吸性较强的低毒化学药剂喷施1—2次;7月上旬以后,每隔半个月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