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扬花期
小麦条锈病扬花期的重要性
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危害。而小麦条锈病的扬花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和控制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时间窗口。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小麦作物。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危害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或橙色条状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小麦条锈病还会引起小麦品质下降,甚至导致小麦无法食用。我们必须重视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
小麦条锈病扬花期的防治措施
在小麦条锈病的扬花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小麦条锈病:
1.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菌传播。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施肥。
3.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问题
问题一:
答案:小麦条锈病扬花期一般在小麦生长期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具体时间会因地区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问题二: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危害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或橙色条状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小麦条锈病还会引起小麦品质下降,甚至导致小麦无法食用。
问题三:
答案:除了在小麦条锈病扬花期采取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小麦条锈病:
1.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施肥。
3.定期喷洒农药,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题四: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土壤、品种、病原体、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候和品种是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题五:
答案:使用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超量使用。
2.选择适当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注意农药的存储和运输,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污染。
问题六:
答案:小麦品质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病害、虫害、田间管理等因素。其中,小麦病害是导致小麦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题七:
答案: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来预防小麦条锈病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小麦品种的抗病性。
2.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包括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适应能力。
3.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等综合表现。
问题八: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田间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施肥。
2.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菌传播。
3.定期喷洒农药,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拓展:
问:小麦扬花期喷什么药治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度-25度,相对湿度毕缺大于90%,遇连阴雨天气条件下易流行颤消。)小麦返青拔节期防治,使用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戊唑.咪鲜胺,或氟硅.多菌灵,或苯甲.丙环唑,或氟硅唑,或腈菌唑,或苯甲.嘧菌酯,或56%嘧菌酯.百菌手洞辩清等+氨基酸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交替进行防治。小麦锈病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①大面积感病品种的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月的雨量过大;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问:冬小麦在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如何管理,可获得丰产?
冬小麦产量在我国农作物中居于前列,而要想逐年提高产量,就要不断完善种植管理方法,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知道,在冬小麦生长后期的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三个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是决定小麦丰产的关键。那么,在生产当中,我们通过哪些管理措施来促进冬小麦获得最终的丰产呢?
一、冬小麦扬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一般经过2~5天就会有部分花开放。这时,小麦也就进入了扬花期。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由营养生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开花可持续6~7天,开花和温度有关,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为30℃,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0℃。小麦开花还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关,最适宜开花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低于20%会不结实;但是扬花期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阴雨连绵,花粉粒就会吸水膨胀破裂,并丧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结实。
2、管理措施
了解了冬小麦扬花期的生育特点,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时期都蠢改应该做些什么管理。
(1)水肥管理
开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施肥,要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还对小麦绿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显著。由于小麦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而叶面积的增加带亩判增强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在冬小麦的扬花期,施用适量氮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采用测土的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的缺少情况,然后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结合施肥,要浇一次“扬花水”,这次浇水要浇足浇透。这个时期常会遇到“干热风”的天气,当温度高于30℃,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所以,浇“扬花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有给麦田降温的作用。
(2)及时防治病虫害
小麦开花期间,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和小麦蚜虫。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一旦发现病虫危害时,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应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扬花期若遇到连阴天气,应注意每亩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兑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可将叶面喷肥、抗“热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二、冬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
扬花期过后就是灌浆期,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从开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经过30~40天。从授精开始就进入了籽粒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经过10~12天。当籽粒耐销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时,称为多半仁,标志着籽粒形成阶段的结束。籽粒形成后,麦粒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乳熟末期为灌浆阶段。
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穗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
另外,高温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在籽粒灌浆期应预防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别是“干热风”的侵袭。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或“干热风”到来前,应实施浇水以降低地温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麦乳熟期间,籽粒的成熟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受到限制,灌浆过程就会停止,引起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根据冬小麦灌浆期的生育特点,在生产中,我们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通过叶片喷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从而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麦田地皮经常保持潮湿不干,浇水可分别在开花后十天和开花后二十天进行。灌浆水灌的好既能缓解麦田旱情,又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治“干热风”天气对灌浆的影响。而且,灌浆水还能延长叶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民朋友在浇灌浆水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二是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三是浇水前要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要严禁浇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
由于灌浆后期,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有机物质更多滞留在茎秆中,产量降低。所以,灌浆后期,就不需要再浇水了。小麦生长到灌浆后期,个体衰退,生理活动减弱,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开始由绿变黄,光合能力在下降,制造的光合产物也在减少,植株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籽粒的灌浆程度。
为了缓解早衰对灌浆的影响,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还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茎秆强度,减少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的危险。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雾时力求均匀,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好。
小麦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积水,会引起烂根枯叶诱发病害,加速早衰。大雨过后,麦田内局部可能出现积水,这时候要及时开沟排水,坚决消除明水,减轻自害,保根护叶,促进小麦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时排水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小麦倒伏。
三、冬小麦成熟期的管理
关键期过后就是小麦成熟期,这也是小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生长时期。小麦进入籽粒成熟阶段以后,最大特征是干物质积累变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体积开始萎缩。
籽粒成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蜡熟期:也叫黄熟期。进入这个阶段的植株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籽粒内含物质如凝蜡状,可塑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宜捏碎。这个阶段植株各个部位的可溶性物质仍然不断向籽粒中运转积累,但数量远较前期要少了。因而,干物质虽继续增加但速度缓慢,蜡熟期一般要经历6~15天的时间。完熟期:当干物质停止积累,籽粒体积缩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手掐断,这时就进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经历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5天。采收时间也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减产。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时由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脱粒困难,而且晾晒时容易生热发霉;而收获过晚,干物质不再增加,但是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养分。而且,完熟期一过,植株全部枯黄,自然落粒,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最好在小麦蜡熟期结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
收割小麦,除了要考虑麦粒的成熟度外,天气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时间收割。如果蜡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应该雨前收割完,以防麦粒在麦穗上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小麦的管理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工作还是必须重视,尤其是扬花灌浆期,是冬小麦最终获得高产最关键时期,农民朋友更要认真对待,以期获得最终的丰产!
问:小麦扬花期打什么药
可以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孕穗,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目的。小麦虫害主要是蚜虫、金纹细蛾、潜叶蛾和红蜘蛛,杀虫可用吡虫啉啉加氯氟氰菊酯或苦参碱;杀螨药可用阿维菌素复配哒螨灵或三唑锡加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可用三唑酮或戊唑醇或氰烯菊酯等加咪鲜胺防治。问:小麦赤霉病,条锈病
小麦赤霉病抓住小麦齐穗后至扬花期间,用氰烯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喷雾防治小麦锈病,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施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