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防治河北
小麦条锈病防治河北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小麦条锈病作为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小麦条锈病的特点和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小麦的叶片和茎秆。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病害易发生并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或条状的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会融合成大片,导致叶片枯死,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从而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多种手段。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真菌、拮抗细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例如,利用真菌病原体来感染条锈菌,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例如,利用高温、低温、干燥等物理条件来杀死条锈菌,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小麦条锈病。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敌草快、扑灭菌等,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防治体系。例如,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又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小麦条锈病防治河北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是条锈菌。
问题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多种手段。
问题三: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病害易发生并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发育。
问题四:如何避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避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需要注意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同时选择抗病品种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五: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危害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方法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神亩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小麦条锈病,这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范围发生,而且发生的严重程度逐年递增。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梁敬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发生面积1327万亩。2024年的发生面积预计还要大。
如何防治?推荐使用戊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特性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俗称“黄疸病”。主要是在叶片和叶鞘上危害,有生锈状的病斑,延叶脉依次排开呈条形,所以称为条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担子菌纲锈菌目。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周年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1-2℃时,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侵染。可随气流远程传播。
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掠夺养分和水分,增加蒸游渣森腾量,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另外导致灌浆受阻,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
近几年使用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己唑醇、戊菌唑比较多。
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另外农户对该病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病不打药预防,一旦发现病害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很严重了。
小麦条锈病推荐防治用药方案
(1)每亩地使用:10%戊菌唑乳油3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克叶面喷雾。吡唑嘧菌酯既有治疗作用,还有保护功效,使持效期更长。
(2)每亩地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32%唑酮乙蒜素乳油40毫升叶片喷雾。有条件的话,建议加入20毫升植物精油,以提高展着和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
(3)如果严重发生,适当加大药量,另外5天左右重喷一次。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小麦,培育壮苗,根据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种植期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没返肥,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15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150公斤麦种,当小麦的病叶率达到2-4%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病小麦,根据条锈病发病区域的差异,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
(3)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
(4)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提高小麦的抗病力。
(5)合理灌溉,降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2、药物防治
(1)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公斤,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派察族
(2)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尘弊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3)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可亩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克兑水50-80升,然后进行均匀喷雾。
(4)小麦条锈病、蚜虫共发时,可亩用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48%毒死蜱乳油75毫升)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
二、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这4个环节)。
2、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3、从外地引种时,若引入的多数小麦品种中也存在带病菌品种,且对于麦种缺乏针对性处理操作,将携带有病菌的种子转入到健康麦种当中,那么也会诱发较为严重的小麦条锈病。
4、每年4-5月份的空气湿度会不断增大,此时对小麦进行播种操作,将更容易感染条锈病。
三、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
1、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2、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
3、品种因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4、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5、栽培管理: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问:什么的小麦产量高,适合河北种植。
一、衡4399(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较紧凑,株高72厘米左右。亩穗数45万左右,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3.8个,千粒重39.5克,容重792.3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生育期、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4.58%,沉降值18.7毫升,湿面筋29.2%,吸水率58.0%,形成时间3.0分钟,稳定时间2.8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09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6.93%。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56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7.81%。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播种量为11~13公斤/亩,每晚播2天播量增加0.5公斤/亩,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全生育期浇水2~3次,推迟春一水,重点浇好拔节、灌浆两次关键水。施二铵25~30公斤/亩、尿素7.5~10公斤/亩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5公斤/亩。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地下虫害。二、邢麦6号(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分蘖力中等。株形较紧凑,株高76厘米左右。亩穗数44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4.2个,千粒重40.4克,容重788.9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与石4185品种相当。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4.82%,沉降值16.4毫升,湿面筋32.3%,吸水率57.0%,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2.0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90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6.51%。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9.10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4.63%。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10公斤/亩左右,保证基本苗20万/亩左右。施磷酸二铵2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做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公斤/亩,灌浆期追施尿素10公斤/亩。注意防治蚜虫。三、石麦18号(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紧凑,株高75厘米左右。亩穗数45万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穗粒数34.4个,千粒重38.0克,容重783.7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强。生育期、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4.16%,沉降值12.7毫升,湿面筋27.8%,吸水率55.8%,形成时间1.7分钟,稳定时间1.2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49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45%。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57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7.40%。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高水肥地块适宜基本苗16~20万/亩,中等肥水地块适宜基本苗18~22万/亩,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一般施尿素7.5~10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做底肥,起身拔节期追施尿素12.5~15公斤/亩。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四、河农6049(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河北农业大学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较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亩穗数43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穗粒数37.6个,千粒重36.7克,容重784.7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生育期、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6.06%,沉降值11.9毫升,湿面筋31.2%,吸水率55.4%,形成时间1.7分钟,稳定时间1.5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93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54%。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02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02%。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10~12公斤/亩。根据晚播程度适当加大播种量。播前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化肥配合做底肥,造好底墒。及时防治白粉病和蚜虫。五、冀6358(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力一般。株形松散,株高77厘米左右。亩穗数44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穗粒数35.4个,千粒重37.9克,容重808.8克/升。生育期242天左右,比藁8901品种晚2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2024~2024年度抗寒性低于藁8901品种,2024~2024年度抗寒性与藁8901品种相当。2.品质: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2024年籽粒粗蛋白14.95%,沉降值34.5毫升,湿面筋33.9%,吸水率62.2%,形成时间7.0分钟,稳定时间6.9分钟;2024年籽粒粗蛋白15.68%,沉降值37.5毫升,湿面筋33.5%,吸水率61.3%,形成时间8.5分钟,稳定时间10.0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高感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优质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93公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8.29%。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40公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3.86%。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中高水肥条件适宜基本苗25万/亩左右,晚播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施磷酸二铵25公斤/亩、尿素7.5~10公斤/亩做底肥。追肥分起身期、拔节期两次为宜,或在起身末期一次追施,总追肥量为尿素15~20公斤/亩。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后期及时防治麦蚜。(上)注:1.以上各冬小麦品种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各冬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结果。问:什么的小麦产量高,适合河北种植。
一、衡4399(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较紧凑,株高72厘米左右。亩穗数45万左右,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3.8个,千粒重39.5克,容重792.3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生育期、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4.58%,沉降值18.7毫升,湿面筋29.2%,吸水率58.0%,形成时间3.0分钟,稳定时间2.8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09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6.93%。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56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7.81%。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播种量为11~13公斤/亩,每晚播2天播量增加0.5公斤/亩,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全生育期浇水2~3次,推迟春一水,重点浇好拔节、灌浆两次关键水。施二铵25~30公斤/亩、尿素7.5~10公斤/亩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5公斤/亩。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地下虫害。二、邢麦6号(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分蘖力中等。株形较紧凑,株高76厘米左右。亩穗数44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4.2个,千粒重40.4克,容重788.9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与石4185品种相当。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4.82%,沉降值16.4毫升,湿面筋32.3%,吸水率57.0%,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2.0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90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6.51%。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9.10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4.63%。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10公斤/亩左右,保证基本苗20万/亩左右。施磷酸二铵2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做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公斤/亩,灌浆期追施尿素10公斤/亩。注意防治蚜虫。三、石麦18号(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紧凑,株高75厘米左右。亩穗数45万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穗粒数34.4个,千粒重38.0克,容重783.7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强。生育期、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4.16%,沉降值12.7毫升,湿面筋27.8%,吸水率55.8%,形成时间1.7分钟,稳定时间1.2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49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45%。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57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7.40%。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高水肥地块适宜基本苗16~20万/亩,中等肥水地块适宜基本苗18~22万/亩,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一般施尿素7.5~10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做底肥,起身拔节期追施尿素12.5~15公斤/亩。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四、河农6049(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河北农业大学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较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亩穗数43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穗粒数37.6个,千粒重36.7克,容重784.7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生育期、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2.品质:202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16.06%,沉降值11.9毫升,湿面筋31.2%,吸水率55.4%,形成时间1.7分钟,稳定时间1.5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93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54%。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02公斤,比石4185品种增产5.02%。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10~12公斤/亩。根据晚播程度适当加大播种量。播前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化肥配合做底肥,造好底墒。及时防治白粉病和蚜虫。五、冀6358(审定编号:冀审麦号)2024年育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1.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力一般。株形松散,株高77厘米左右。亩穗数44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穗粒数35.4个,千粒重37.9克,容重808.8克/升。生育期242天左右,比藁8901品种晚2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2024~2024年度抗寒性低于藁8901品种,2024~2024年度抗寒性与藁8901品种相当。2.品质: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2024年籽粒粗蛋白14.95%,沉降值34.5毫升,湿面筋33.9%,吸水率62.2%,形成时间7.0分钟,稳定时间6.9分钟;2024年籽粒粗蛋白15.68%,沉降值37.5毫升,湿面筋33.5%,吸水率61.3%,形成时间8.5分钟,稳定时间10.0分钟。3.抗病性: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24~2024年度中感条锈病、叶锈病,高感白粉病。4.产量表现:2024~2024、2024~2024年度冀中南优质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93公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8.29%。2024~2024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40公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3.86%。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中高水肥条件适宜基本苗25万/亩左右,晚播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施磷酸二铵25公斤/亩、尿素7.5~10公斤/亩做底肥。追肥分起身期、拔节期两次为宜,或在起身末期一次追施,总追肥量为尿素15~20公斤/亩。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后期及时防治麦蚜。(上)注:1.以上各冬小麦品种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各冬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结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