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孕穗期怎么防治锈病
小麦孕穗期如何防治锈病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病害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在小麦孕穗期防治锈病,成为了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锈病的危害
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小麦的孕穗期容易发生。该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和白斑,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导致小麦减产、质量下降。如果不及时防治,锈病还会使小麦叶片枯死,严重的话会使小麦整个穗部受损,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
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锈病的关键。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抗锈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防治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定期进行除草、松土、追肥等工作,保持田间环境的卫生和通风。应定期巡查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使用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是防治锈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小麦孕穗期,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三唑酮、敌锈灵等。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也可以用于防治小麦的锈病。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拮抗菌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锈病,而且还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田造成污染。
拓展问题
1.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风、水、土壤、种子等。其中,风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防治小麦锈病时,应注意加强田间卫生和通风。
2.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气候、土壤、品种、田间管理等。其中,气候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3.生物防治在小麦锈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生物防治在小麦锈病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锈病,而且还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田造成污染。未来生物防治在小麦锈病防治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局限性?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生物防治的效果可能会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防治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
5.如何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
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首先要选择抗锈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环境的卫生和通风。应注意对小麦病害的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雄黄病。作物发病后麦粒不饱满,重者麦株枯死。它包括杆锈、叶锈、条锈。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孕穗到开花期间,若发现有扩展趋势,开始用药防治,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主要用药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
粉锈宁乳剂,兑水喷雾能起到较好的防效。
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
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春首余。
①药剂拌种:用种芹搏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
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
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
667m^2
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
,对水
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扒滚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小麦,培育壮苗,根据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种植期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没返肥,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15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150公斤麦种,当小麦的病叶率达到2-4%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病小麦,根据条锈病发病区域的差异,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
(3)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
(4)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提高小麦的抗病力。
(5)合理灌溉,降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2、药物防治
(1)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公斤,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派察族
(2)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尘弊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3)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可亩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克兑水50-80升,然后进行均匀喷雾。
(4)小麦条锈病、蚜虫共发时,可亩用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48%毒死蜱乳油75毫升)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
二、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这4个环节)。
2、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3、从外地引种时,若引入的多数小麦品种中也存在带病菌品种,且对于麦种缺乏针对性处理操作,将携带有病菌的种子转入到健康麦种当中,那么也会诱发较为严重的小麦条锈病。
4、每年4-5月份的空气湿度会不断增大,此时对小麦进行播种操作,将更容易感染条锈病。
三、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
1、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2、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
3、品种因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4、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5、栽培管理: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问: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
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一、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锈菌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1.4— 17℃ )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寄生生活。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要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此致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 4300米 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而小麦感病后,叶绿素和表皮组织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积累减少,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灌浆不良,籽粒秕瘦;发病早而重时,株高、穗粒数降低,甚至病株抽不出穗子,一般中度流行年份小麦减产20%—30%。组织条锈病锈菌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
二、防治方法小麦锈病是通过气流传播的病害,容易大面积流行。所以,必须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1.选用抗病品种且定期轮换
2.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苗期条锈病发生,特别注意消除自生麦。
3.施肥提倡施用沤制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特别防止偏施氮肥,以免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4.注意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损失。
5.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2)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达2%—4%,严重并达1%进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或12.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