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以及鱼场设计与规划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93 次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以及鱼场设计与规划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与鱼场设计规划

大黄鱼是一种常见的海水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蟹为食,生长迅速,体形健美,肉质鲜美,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高档海产品。在大黄鱼的养殖过程中,鱼场设计与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鱼群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效益的高低。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

大黄鱼生活在海洋中,属于远洋洄游鱼类。在其生长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黄鱼适应的水温范围为20℃~30℃,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大黄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如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都需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另外,大黄鱼是一种喜光性鱼类,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鱼场设计与规划

鱼场设计与规划是养殖大黄鱼的重要环节。在设计与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鱼池的大小与深度

鱼池的大小与深度需要根据养殖规模以及大黄鱼的生长特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鱼池的深度应该在2米以上,以保证大黄鱼的生长空间。

2.鱼池的水质控制

鱼池的水质控制是大黄鱼养殖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在合适的范围内。

3.鱼池的通风与排污

鱼池的通风与排污也是大黄鱼养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风可以保证鱼池内空气流通,排污可以有效地清除鱼池内的废物,保证水质清洁。

4.鱼池的防护措施

鱼池的防护措施是为了防止外界的干扰和损害。在鱼场设计与规划中,需要考虑防护网、防护墙等设施的设置。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大黄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

大黄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1年左右。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控制饲料,保证鱼群的健康生长。

问题二:大黄鱼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大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问题三:在大黄鱼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农药?

在大黄鱼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农药来防治病害和虫害。常用的农药有氧化钙、硝酸铜等。

参考文献:

1.《海水养殖技术手册》

2.《海洋渔业养殖学》

3.《海水养殖技术与管理》

问答拓展:环境对鱼类养殖很重要,黄花鱼养殖的环境要求有什么?

上颌骨缝的结核状突起的后2个牙齿较大,并向内尖。鳃部开口。前部片状骨的边缘有细锯齿。有假鳃,长而纤细的鳃。头部和身体的前部覆盖有圆磷,身体的后部覆盖有栉状鳞片。背缘和腹缘呈宽弧形,尾柄细长。背部和一侧为黄褐色,下部和腹面为金色,胸鳍和腹鳍为**,嘴唇为橙红色。大黄鱼是温水洄游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8~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当水温从高温下降到17℃时,摄食量开始减少,当改睁水温继续下降到15℃时,摄食量只有正常量的50%~55%。当水温降至11.5℃时,摄食活动缓慢,在晴朗的中午或下午到水面上摄食活动,摄食量只有常量的10%~12%。

养殖大黄鱼还应选择池塘,池塘必须靠近水源,且取水方便,最好每天换水。池塘的大小取决于养殖场的规模。池塘的深度应在2到3米之间,水的透明度应在100米以上,温度应在8到28度之间。水质的溶解氧应在每升5毫升以上。池塘水应呈碱性,更适合大黄鱼生长。在放养鱼苗前一定要清理池塘。

如何消毒: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杀灭池塘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首先要倒入10~20厘米的水,然后撒上生石灰,这样每亩地马上多出100、150公斤,在一周内就可以把水放掉,再换成新的水源。放两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肯定大黄鱼核肢岁能更好地适应环境,避免放养后死亡造成的损失。

问答拓展:大黄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黄花鱼是海鱼。

黄花鱼有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之分,大黄花鱼分布于黄海南部御胡、东海和南海,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

小黄花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生长辩拆毕习性

大黄鱼为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8~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水温从高温下降到17℃时,摄食量开始减少,继续下降至15℃时摄食量仅为携芹正常量的50%~55%。当水温下降到11.5℃时,摄食活动缓慢,且在有阳光的中午或下午到水面摄食活动,摄食量仅为常量的10%~12%的范围。

大黄鱼对生活水环境的溶氧量要求高。水中溶氧量在7.0mg/L以上时,大黄鱼的生长发育和日摄食量正常。日常活动在网箱的中下层。当养殖水环境的溶氧量下降到4mg/L时,大黄鱼日常活动在网箱的中上层,成群在网边游动,摄食量相应减少。

当溶氧量下降到3mg/L时,大黄鱼成群在网边狂游并出现头部向上窜动蹦跳,然后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打转等现象,持续2~3小时后陆续有鱼缺氧死亡。

问答拓展: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金龙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金龙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金龙,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区,包括中国、**、韩国、**沿海,在中国见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主要栖息在沿岸及掘茄近海砂泥底质水域,大多栖息在中底层水域,会进入河口区。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则下浮至底层。以小鱼及虾蟹等甲壳类为食。大黄鱼曾是中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种,历史上一度与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但因过度捕捞,使其资源急速衰退。

体长约30厘米。体长椭圆,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弧形。头大而钝尖,侧扁,具发达的黏液腔。吻钝尖,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棚散租半部。口前位,口裂大而斜。下颌略为突出,缝合处具有一瘤状突起。头部及体前部被圆鳞,体后部被栉鳞。体侧下部各鳞下均具有一金**皮腺体。侧线发达,前部稍弯曲,位高,后部平直,中位,伸达尾鳍之端部。体背侧及上侧面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面金**。背鳍和尾鳍灰**,臀鳍、胸鳍和腹鳍**。

大黄鱼为暖湿性近岸洄游性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中下层。具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渔汛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在4-6月,渔场集中在苏浙、闽各处近海的产卵区。它们对音响的威吓非常敏感,同时亦具有发出强烈声音的能力。尤其是在生殖季节,雄鱼会发出“咯咯”、“呜呜”的鸣声,雌鱼会发出“哼哼”的鸣声。在鱼群密集时,发出的声音犹如水的沸腾链兆声和松涛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是少见的。

大黄鱼的产卵场较多,中国沿海以江苏吕四洋、浙江岱衢洋为最大,在东海、黄海区产卵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产卵期可分春、秋两季,南黄海、东海以春季为主,南海以秋季为主。它们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在生殖期一般排卵2-3次。大黄鱼的经济价值很高,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是鲜食佳品,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其鱼鳔可以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成黄鱼胶,为工业用高级胶合剂的原料。大黄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些中、西成药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