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豆有病害喷什么药 大豆有病害喷什么药最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952 次
大豆有病害喷什么药 大豆有病害喷什么药最好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种植面积广,病虫害也比较多。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

大豆常见病虫害

大豆的常见病虫害有:

  • 大豆蚜虫
  • 豆粉虱
  • 豆卷叶蛾
  • 大豆疫霉病
  • 大豆炭疽病

喷药方法

喷药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喷药的方法和药剂的选择都需要注意。

喷药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早晨或晚上,避免在中午的高温时段喷药,以免药剂挥发或烧伤大豆。

喷药时应该选择风力较小的天气,避免药剂被风吹散而影响防治效果。

药剂的选择应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来确定。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剂:

  • 敌敌畏:对大豆蚜虫、豆粉虱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杀虫宁:对大豆疫霉病、大豆炭疽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百菌清:对多种病虫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喷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喷药前需要充分搅拌药剂,以保证药液均匀。
  • 喷药时需要穿戴防护服和口罩,避免药剂对人体的伤害。
  • 喷药后需要及时清洗喷雾器和喷药器具,避免药剂残留。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农民们认真对待,喷药是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药剂的选择和喷药的方法都需要注意,避免对大豆和人体造成伤害。

相关拓展:

问:大豆病害图谱及用药

常见的大豆病害有根腐病、灰斑病、炭疽病、菌核病、霜霉病、花叶病等。1.大豆根腐病:发病后,病株的根部和茎基部会出现椭圆形或条状的斑点,颜色多为褐色,后期根部会变成深褐色。防治时可喷洒5%甲霜灵800倍液、2.5%咯菌腈1000倍液等药物。2.大豆灰斑:叶片为主要侵染部位,发病后会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并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斑点。可喷洒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进行防治。一、大豆根腐病1.症状和表现(1)大多数病害发生在苗期。病害发生后,病株的根和茎基部会出橡液扮现病斑。病斑形状多为椭圆形或长形,颜色一般为褐色。(2)发病后期,病株根部变为黑褐色,表皮会腐烂,并伴有短黄叶和下部叶片早期脱落。(3)病株一般不死,但结荚数和结豆数少。2.预防和控制方法(1)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2)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800倍液、2.5%咯菌腈1000倍液等药物喷洒或冲洗。二、大豆灰叶斑病1.症状和表现(1)这种病的主要目标是叶、茎、荚和豆类,有时也会感染。(2)如果叶片被侵染,起初会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一段时间后会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中心呈灰色,边缘呈深褐色或黑色。(3)如果茎感染,会出现椭圆形斑点,中心褐色,边缘红褐色,有小黑点。(4)如果荚果被感染,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斑点,中心呈灰色,边缘呈红褐色。(5)如果一颗豆子被感染,就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斑点中心是灰色的,边缘埋简是黑色的,看起来像青蛙的眼睛。2.预防和控制方法喷洒多菌灵、百菌清、肟菌酯、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等药物,根据当地品种的抗性进行选择。三、大豆炭疽病1.症状和表现(1)该病的发生非常普遍,从出苗到收获都有可能发生,茎、叶、荚是该病的主要为害部位。(2)如果茎感染,开始会出现褐色斑点,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黑色斑点,斑点的排列顺序不规则。(3)如果荚果被感染,会出现呈轮状排列的小黑点,导致荚果不能正常发育。(4)苗期叶片感染时会出现暗褐色斑点,后期斑点开裂或***,斑点从子叶向幼茎扩展,导致发病部位以上死亡。感染叶片边缘呈深褐色,内部呈浅褐色。叶柄感染后会出现不规则的褐斑。2.预防和控制方法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溴菌腈、咪鲜胺等药物,可根据病害严重程度、大豆抗性等因素确定药物用量和施药次数。4.大豆菌核病1.症状和表现(1)苗期发病的,多从茎基部开始,发病后向上蔓延。患病部位湿烂,颜色深绿,菌丝白色。病后幼苗倒伏死亡会增加。(2)如果病害发生在成虫期,茎会出现条纹状的病斑,颜色多为黑褐色,然后病斑变大,颜色变淡。(3)如果种植环境潮湿,发病部位会出现白色絮状菌丝,并伴有大小不一的鼠粪菌核。2.预防和控制方法(1)发病初期,用水喷洒50%腐霉利或40%硬化剂、25%咪鲜胺、50%异菌脲等药物100g,7-10天后再喷一次。(2)喷施时可在药液中加入油菜素内酯,可促进植物尽快恢复生长,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五、大豆霜霉病1.症状和表现(1)该病分布广泛,植物感染霜霉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2)大豆植株感染霜霉病后,梁灶整个植株都会受到感染,包括叶片、豆荚、豆角等部位,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2.预防和控制方法(1)用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喷雾,或用复配药剂代森锰锌+甲霜灵、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喷雾。(2)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喷洒次数可根据病害发生程度和施药后的效果确定。6.大豆花叶病1.症状和表现(1)该病的具体症状取决于大豆品种、侵染时间、种植环境、病***系等因素。一般可分为10种:萎缩型、矮化型、花叶型、轻花叶型、畸形叶型、顶枯型、弯叶型、卷叶型、疱叶型、斑花叶型。(2)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萎缩(黄绿色花叶),叶缘卷曲或叶片扭曲,质地硬而脆,叶脉褐色,有时叶脉两侧有许多水泡状突起。2.预防和控制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作为种植对象,种植时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2)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蚜虫出现后,每公顷土地用450-600公斤水加225-3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然后喷雾,或喷48%毒死蜱乳油、3%哒螨灵等药物。(3)在种植地铺设一层银灰色薄膜驱赶蚜虫,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减少蚜虫的危害。

问: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和用药

1、豆天蛾:一般幼虫为害,啃食叶片和豆株,影响产量。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喷雾处理。2、造桥虫:幼虫会危害豆叶,造成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等药剂,喷洒即可。3、象鼻虫:啃咬植物茎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均匀喷洒。

一、豆天蛾

1、豆天蛾虫又叫豆虫,幼虫会危害大豆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症状轻时会把叶片吃成网孔状,严重时会将豆株吃成光杆,导致植株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2、可在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压机,每亩用药液50公斤,喷雾即可。

二、造桥虫

1、造桥虫种类较多,其中以银纹夜蛾为主。造桥虫的幼虫会危害豆叶,啃食嫩尖、花器和幼荚,严重时会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2、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40公斤喷雾。

三、象鼻虫

1、象鼻虫会咬食植株茎叶,影响植株的生长。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四、食心虫

1、食心虫的幼虫会蛀食豆荚,幼虫会从豆荚合缝处蛀入,把豆粒咬成沟道、残破状。

2、可滑圆用10%氯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35-45毫升。也可以使用敌杀死乳油,有效成分0.5-1克,兑水40公斤后,均匀喷雾即可。

五、蚜虫

1、蚜虫在大豆苗期便会开始为害,它们会啃食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嫩茎、嫩荚,能够传播病毒,造成叶片卷缩,生长减缓,结荚数减少。苗期虫害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株死亡。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六、根腐病

1、镰孢菌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幼苗期,成株一般能够抵抗该病。发病时,病根及茎基部会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信裤塌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轻微的凹陷。

2、可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等措施,来改善土壤通气状态,使植株根系茁壮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

3、纯李可用35%多克福、50%大豆微复药肥1号和30%呋多福等,处理种子,也有不错的效果。

问:大豆什么病害,发病原因是?

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是大豆生产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发生及症状(1)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田间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2)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但不脱落。
(3)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4)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品质降低。
2.防治办法经多年多点大田试验验证:“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可有效防治大豆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五大病害和早霜冷害。
大豆立枯病发生在苗期;根腐病可发生在整个大豆生育期;菌核病发生在7月下旬;灰斑病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早霜冷害一般发生在大豆收获前10天。
药剂防治大豆苗期的立枯病、根腐病,专家建议:可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7~10天1次,连喷2次。目的是壮苗生根保全苗,控制根腐病的蔓延,塑造合理株型。
大豆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即开花结荚期到鼓粒期。应第2次喷施“天达2116”大豆花生专用600倍液+96%的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10~15天1次,连喷2次,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有效预防早霜冷害,促早熟3~5天,可实现优质大豆增产15%~20%。
3.大豆花叶病(1)大豆花叶病的发生全国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减产可达95%,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
(2)大豆花叶病的症状由于大豆品种不同,气温高低、病毒种类以及感病时期早晚,表现症状常有很大差异。大约有以下几种症状类型:
①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形***斑块,叶不皱缩。上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
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
③褐斑型:这是花叶病在豆粒上表现的症状。其斑驳色泽与豆粒脐部颜色有相关性:褐色脐的豆粒,斑驳呈褐色,黄白色脐的斑驳呈浅褐色,黑色脐的斑驳呈黑色。从病种子长出的病株上结的种子斑驳比较明显。后期由蚜虫传毒感病植株结的种子褐斑粒较少。
④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只现轻微淡***斑块。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都表现为轻花叶型。
⑤皱缩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呈畸形,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或扭曲,植株矮化。
⑥重花叶型:叶片也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与皱缩花叶型相似,但皱缩严重,叶脉弯曲,叶肉呈紧密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也矮化。
(3)大豆花叶病的防治①农业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虫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加强种子检疫:由于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株种子,再作繁殖用。
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避蚜虫效果。
②药剂防治: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1)形态大豆胞囊线虫病,农民称之为火龙秧子。主要是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害根部。症状是,病株主根及侧根少,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地上部分矮小,叶片变黄、提早脱落,落花、落荚,根部有黄白色突起的像虱卵般的小虫瘿。胞囊线虫病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少10%~20%,严重者可达70%~90%,是世界大豆毁灭***害。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胞囊线虫较重地块,要与小麦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二是选择抗胞囊线虫病大豆品种。
②药剂防治一是采用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二是用2%天达阿维菌素按种子量的0.2%拌种。三是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除防治胞囊线虫病外,还可防根腐病、立枯病。四是大豆苗期用2%天达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000倍液,或20%毒·辛800倍液灌根,药效期60天,防效可达80%~90%。
5.大豆菟丝子的防治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草本植物,又称豆寄生。大豆菟丝子是由欧洲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寄生所引起。大豆受害后,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损失达20%~80%。菟丝子除危害大豆外,还危害亚麻、茄科、菊科、藜科、蓼科、苋科等多种作物和杂草。
(1)症状菟丝子的幼茎缠绕在大豆茎叶上,使大豆植株成簇盘绕在一起。大豆叶片变黄、易凋萎。被寄生的大豆大多不结实或结实不饱满。田间发生后,大豆成片枯黄。
(2)防治措施①实行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轮作3~5年,大豆与玉米间作亦可减轻危害。
②清选种子:利用筛选清除菟丝子种子。
③大豆苗期及时中耕,如有缠绕菟丝子的豆苗及早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
④药剂防治:大豆播后菟丝子出土前每亩用30%毒草胺乳油1~1.5千克,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上,中耕松土,防效为60%~97%。或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千克,结合中耕松土均匀撒在地表,防效可达100%。或在大豆发芽前,每亩用4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对入适量清水,普遍喷洒地面,效果为71.4%~100%。

问:大豆常见病害有哪些有什么防治方法?

1、灰斑病

成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发生规律苗期低温多雨,发病重,常造成缺苗。成株期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病害易流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2、花叶病

典型症状为植株显著矮化,叶片沿叶脉搏褪色,呈现脉症,不久变为深绿、淡绿相间的花叶。发生规律凡种子带毒率高、蚜虫数量大和发生早,高温、干旱年份,大豆发病重。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治蚜,及时淘汰病株。

3、霜霉病

症状成株期发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不规则或圆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后渐成灰褐色。如遇雨水多、湿度大,病害发生普遍,易于流行。防治方法可选喷1:1: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连喷1-2次。每次间隔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