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 乙草胺一亩地用多少
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配比之一。在农药使用中,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是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掌握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确定
乙草胺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可以控制多种草本杂草,但对于一些作物也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使用乙草胺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中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草本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
不同种类的草本杂草对乙草胺的敏感度不同,同时也需要根据草本杂草的生长情况来确定乙草胺的使用量和兑水比例。
2.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
在使用乙草胺时,需要注意作物品种的特性和对乙草胺的敏感度,同时也需要根据作物生长阶段来确定兑水比例和使用量,以避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3.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乙草胺的使用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药剂的吸收和传导,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来调整兑水比例和使用量。
4.使用工具和技术
不同的使用工具和技术也会影响乙草胺的使用效果,例如喷雾器的喷雾范围和喷雾强度、喷雾器的使用方法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到。
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和草本杂草的敏感度有关吗?
答案:是的,不同种类的草本杂草对乙草胺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确定兑水比例时需要考虑草本杂草的种类和敏感度。
问题二:作物生长阶段对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有影响吗?
答案:是的,作物生长阶段对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有影响。在作物生长初期,需要减少乙草胺的使用量和兑水比例,以避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问题三: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和气象条件有关系吗?
答案:是的,气象条件对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有影响。在高温、低湿、强光等气象条件下,需要适当降低乙草胺的使用量和兑水比例。
问题四: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确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确定需要考虑草本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气象条件、使用工具和技术等因素。
问题五: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错误使用会对农作物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一亩地乙草胺兑水比例的错误使用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导致作物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等情况。
相关拓展:
问:16克乙草胺对多少水?
16克乙草胺兑多少水,各作物不同。如大豆田:大豆播前或播后芽前,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0.05至0.07升或50%乙草胺乳油0.1至0.15升(南方地区);90%乙草胺乳油0.083至0.09升或50%乙草胺乳油0.15至0.2升(东北、华北、西北有机质含量6%以下地区);90%乙草胺乳油0.11至0.15升或50%乙草胺0.2至0.27升(有机质含量6%以上的东北区),每亩对水30至50千克,干旱可适银梁当加大水量浅混土2至3厘米有利药效发挥。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碑草等效果显著。由于乙草胺对双子叶杂草防效较差,乙草胺可与嗪草酮或豆磺隆等现场源搏答桶混或用43%乙·氯乳油每亩186至248克或20%乙·氯可湿性粉剂20至40克。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雹慧,防除单、双子叶杂草,对大豆无影响。
花生田:露地种植花生播后,苗前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华北、华中地区170至200毫升,华南100至125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或地膜覆盖种植于播后苗前每亩用75至10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于土表后盖地膜,可防治花生地常见杂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花生无影响。
玉米田:玉米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胶乳油东北地区每亩120至250毫升,其他地区100至150毫升,地膜覆盖剂量降低到75至100毫升,喷液量30至50千克。土湿度适宜对防除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防除阔叶杂草效果略低,可选用乙草胺与阿特拉津或嗪草酮混用,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好防效。
问:乙草胺除草剂苗圃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苗圃杂草生长快、种类多、数量大,人工除草不仅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还易使幼苗根系松动,妨碍苗木正常生长。苗圃地化学除草,油茶、板栗等苗圃地试验,每亩施乙草胺60—75毫升,对苗木安全,除草效果达95%以上,持效期30~60天。比人工除草,省工85%以上,节约费用87%以上,而且施药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一、乙草胺杀草原理及除草对象。乙草胺又称乙基乙草安、禾耐斯、消草安。原药为浅棕色液体,不易挥发,易光解,易溶于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人畜低毒。其剂型有90%禾耐斯乳油f含乙草胺81%1、50%或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具有活性高、安全、杀草谱广、适用树种多、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单子叶杂草主要是芽鞘吸收,双子叶杂草通过幼芽幼根吸收,抑制、破坏杂草种子细胞的蛋白酶,抑制幼芽与幼根的生长,刺激根部产生瘤状畸形,致使杂草死亡。可防除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稷、藜、菟丝子、香附子等1年生禾本科和沙草科杂草,以及若干小粒种子萌发的阔叶杂草。
二、使用方法。圃地施药应在播种后至树苗出土前施用。采用喷雾法,在晴天下午3~4时进行比较好。5月上中旬,用0.1%浓度的乙草胺药液于条播行间喷雾,喷头距地面15厘米,以防药液喷到树苗睁携伍的嫩叶和嫩茎上。每亩用乙草胺30~45毫升,水30~悉或45公斤。另外,药土法可于5月中下旬施隐游药,将60毫升乙草胺放入2公斤水中充分混合,再与30公斤(干)细河砂均匀混合,堆闷2小时,摊晒干,将药土均匀撒在苗床上,并用扫把或树枝轻轻将幼苗叶片上的细砂(药土)掸掉,以防造成药害。
油茶、板栗等播种苗出芽前施药。播种覆土后即可喷雾施药,每亩用乙草胺60~75毫升,兑水45公斤(即每亩地用水3桶,每桶放药20~25毫升),摇匀后喷雾,再在苗床上盖草并用棍子压好以防风吹。南天竹、桂花、湿地松等在芽苗移栽前施药。雨后或苗床洒水2小时后喷雾,浓度同上,喷药3天后将芽苗移栽于喷药后的苗床上。
苗期施药,乙草胺有效期30~60天,施药2~3次可控制整个苗期的杂草。油茶、板栗、银杏等树苗高25厘米以上,湿地松移栽4周后,即使用喷雾法和药土法进行除草。
施药次数。随着苗龄的增加,幼苗抗药能力增强,第二次以后施药,乙草胺的用量可相应增加。播种苗可于7月上中旬采用0.1%一0.2%浓度,每亩用乙草胺60—75毫升,水30—45公斤,于苗木行问喷雾。移栽苗可于7月中下旬施用药土。第三次是否施药,应视圃地杂草情况而定,施药浓度同上次。
三、注意事项。乙草胺只对萌芽尚未出土的杂草芽有效,对出土后的杂草基本无效:施用时不要喷到果树上,以免发生药害:应选无风雨天气喷药;砂质土壤用药量应低一些,有机质含量多的粘土用药量适当增加。
问:500毫升的农药乙草胺一瓶加多少水
乙草胺含量多少的?50%含量的话,可以兑140kg左右。
瓶子上有使用方法的嘛亲,自己看下!
问:一亩地能修剪多少葡萄废枝?
一亩地能修切200斤葡萄废枝。葡萄田间管理
⑴中耕除草:中耕是在葡萄生长期中进行的土壤耕作,其作用是保持土壤疏松,改善通气条件,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有效营养物质和减少病虫害。盐碱地还可减少盐碱上升,保持土壤水分和肥力。中耕除草正值根系活动旺盛季节,为防止伤根,中耕宜浅,一般为3至4厘米。在灌水或降雨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全年中耕6至8次即可。生长季节清除葡萄园的杂草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中耕与除草应结合进行。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效果较好。
化学除草药剂的种类较多,根据园内杂草种类,选对葡萄根系无影响的药剂。现在应用的主要药剂有茅草枯,它能杀死多种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和葡萄药害较轻。其次是草甘膦,对1年生及多年生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较强,叶面喷布可导致全株死掉。但不要喷到葡萄植抹上,以免受害。还有西玛津、扑草净等除草剂,应按使用说明针对杂草种类选用。
⑵施肥:基肥是葡萄园施肥中最重要的一环,基肥在秋天施入,从葡萄采收后到土壤封冻前均可进行。但生产实践表明,秋施基肥愈早愈好。基肥通常用腐熟的有机肥(厩肥、堆肥等)在葡萄采收后立即施入,并加入一些速效性化肥,如硝酸铵、尿素和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基肥对恢复树势、促进根系吸收和花芽分化有良好的作用。施基肥的方法有全园撤施和沟施两种,棚架葡萄多采用撤施,施后再用铁锹或犁将肥料翻埋。撤施肥料常常引起葡萄根系上浮,应尽量改撒施为沟施或穴施。篱架葡萄常采用沟施。方法是在距植株50厘米处开沟,宽40厘米、深50厘米,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至50千克、过磷酸钙250克、尿素150克。一层肥料一层土依次将沟填满。为了减轻施肥的工作量,也可以采用隔行开沟施肥的方法,即第一年在第一、三、五……行挖沟施肥,第二年在第二、四、六…行挖沟施肥,轮番沟施,使全园土壤都得到深翻和改良。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至60%。一般丰产稳产葡萄园每亩施土杂肥5000千克(折合氮12.5至15千克、磷10至12.5千克、钾10至15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比0.5比1)。群众总结为“一千克果五千克肥”。
⑶追肥:在葡萄生长季节施用,一般丰产园每年需追肥2至3次。第一次追肥在早春芽开始膨大时进行。这时花芽正继续分化,新梢即将开始旺盛生长,需要大量氮素养分,宜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混掺硝酸铵或尿素,施用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至15%。第二次追肥在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氮肥为主,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这一阶段是葡萄生长的旺盛期,也是决定第二年产量的关键时期,也称“水肥临界期”,必须抓好葡萄园的水肥管理,这一时期追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草木灰等速效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20%至30%。第三次施肥在果实着色初期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左右。追肥施用方法:可以结合灌水或雨天直接施人植株根部的土壤中。另外,也可进行根外追施,即把无机肥对水溶液喷到植株上,以利叶片吸收。根外迫肥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药时一起喷洒,以节省劳力。现代化的葡萄施肥,主要依靠对叶片内矿质元素的分析进行判断和决定,当葡萄叶内某元素成份低于适量范围的下限时就应该适当进行补充该种元素。
问:土豆一亩地能产多少斤
在常规种植下,土豆亩产量约为3000至5000斤。
土豆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按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品质优、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土豆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薯形外观好,芽眼浅、薯皮光滑。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土豆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在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葱、蒜、芹菜等。忌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白菜等与土豆有共同病害的茬口。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收货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连续作业,旋耕灭茬15cm,前翻15至20cm,深松35至40cm。深松后耢平起垄,垄底宽80至90cm,垄高25cm。
种薯处理
⒈困种催芽:选用适宜品种的合格脱毒种薯。于播前15至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至15℃散射光下,平铺2至3层,每隔2至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催壮芽。当芽长至0.5至1cm(机械播种0.5cm,人工点播1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及时淘汰病烂薯。
⒉种薯切块:切具用70%酒精、3%来苏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至10分钟,多把切具轮换使用。播前3至5天切块。可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型,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个切块确保1至2个健壮芽眼,单个薯块重35至50g为宜。
⒊拌种:按照种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比0.1比1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至2天,待创慧毁伤愈合。
播种
⒈播期:当10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⒉播量:每亩用种120至150公斤。
⒊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至90cm,单行栽培,株距15至20cm,覆土厚度10至15cm。亩保苗数4000至5000株。
施肥
⒈底肥:根据地力,结合春耕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至4000公斤/亩。猪便最好,其次牛便。施用化肥30至50公斤,卖亩其中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3.4比1比3。忌用氯化钾。可根据各地土壤钙、镁元素情况,对严重缺乏地块,科学增施钙肥、镁肥。
⒉叶面肥: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若有脱肥症状,可叶面喷施浓度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至3次,间隔5至7天。可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喷施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类化学品。
水分管理
⒈原则: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至3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⒉方式:喷灌、滴灌。
⒊时间: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至80%。注意排涝。
中耕管理
⒈原则: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1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亩喷50至100g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苗前耢一遍,有提高地温兼灭草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土豆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至15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中碧森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⒉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降低土温。
⒊时间:第一次培土,苗全后10至15天。第二次培土,苗全后20至25天。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12cm,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大时,匍匐茎窜出地面。
北方种土豆,不同地区的种植时间不一样。其中东北、甘肃以及青海等地北地区,多在春季进行种植,时间挑在4至5月份,到了秋季就能收获,但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山东、河北等地可以在2至3月份春播,5至6月份能收获,也可以在8月秋播,到10至11月收获。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