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铁锈病怎么治 东魁杨梅病虫害
东魁杨梅铁锈病怎么治?
东魁杨梅是一种优质的水果,但是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铁锈病的侵害,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治东魁杨梅铁锈病呢?
核心观点: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施药。
预防为主
东魁杨梅铁锈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预防为主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要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带病种苗的使用。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枯萎叶片和杂草,保持果树的通风透气和光照条件。要注意果树的适宜栽培环境,避免果树生长过于拥挤和潮湿。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例如,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式,增强果树的抗病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对果实的采摘和处理,避免对果实造成损伤和污染。
科学施药
在果树发生铁锈病时,可以采用科学施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要选择有效的药剂,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喷洒。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轮换,避免药剂的过度使用导致药物抗性。
相关问题:
问答拓展:杨梅锈病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防治呢?
一、杨梅锈病的症状
病害初现时,叶片背面产生橙***点状斑点,表皮破裂后露出橙***粉末。落叶后,在叶片正面形成褐色的冬孢子簇,在相应位置形成一簇簇柠檬酸孢子,病重时,叶片背面长满***粉末,影响光合作用,并且由于叶子失水,导致叶子掉落,杨树叶锈病的转移宿主是落叶松,杨锈病冬孢子在病叶上越冬,次年春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菌,随风传播到杨树,侵入气孔产生柠檬酸孢子簇,反复感染杨树,秋季最严重,林地湿度高,幼林密植,时常有病虫害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
(1)老树更新
7-8月采收果实后,剪去树干基部的大树杈,挖出一些漂浮的根系,施上草木等肥料。灰上促进芽萌发新枝,更新必须及时,过早更新,芽容易受冻结冰;更新太晚,伤流太大,因此老树需要适时更新,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杨梅的生长发育。
(2)大树追肥
发芽前的2-3月和果实采摘后的7-8月,每株施40-50kg动物粪肥或其他肥料。
(3)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丘陵地、北坡和半坡地红、黄壤土,同时,要选择抗病性良好、高产的品种,如福建大荔子、二色梅等。
(4化学防治
萌发前喷洒1:1:100波尔多液,结果期代森锰锌、百菌清等,可用于化学防治,同时要注意白蚁的防治,用灭蚁灵进行防治,及时更新老树,对病害较重的老树,更新骨枝,挖出部分浮根,促进隐芽发育。
以上是杨梅锈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杨梅锈病对杨梅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甚至降低杨梅产量和品质,种植杨梅的农民一定要及时防治,避免杨梅锈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问答拓展:东魁杨梅树的病虫防治
杨梅卷叶蛾俗称卷叶虫,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包,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使杨梅新梢危害,树势转弱。防治方法:在幼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1000倍;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剂5一10PPM(浓度)。
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会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
防治方法: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
白蚁白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亏态、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分,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枝干害虫(天牛爆皮虫) 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将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钩杀入木幼虫;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粗孙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草木灰等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800倍70%的甲基托岩空链布津或1:2:200的波尔多液。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
防治办法:在***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涂上200倍抗菌剂402,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剪除病枝并烧毁;每次喷杀菌剂农药时都要喷湿枝干,在采摘杨梅时,不要穿皮鞋上树。
杨梅根腐病 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以株施0.5斤一1斤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防治效果好,具体方法是,杨梅树下翻松土壤,深度15一30厘米,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将药剂均匀地撒施在松土上,然后再翻覆土壤。
问答拓展:杨梅赤衣病与赤锈病有何不同?其防治方法是否一样?
大约是福建、广东的东魁杨梅因发生赤衣病和赤锈病比较多,所以,这些地方问的果农也较多。根据资料介绍,福建有些地方的赤锈病株发病率达8%~12%,难怪果农重视防治工作。浙江也有一些果农反映,我们分不清赤衣病还是赤锈病,是否有赤衣病发生在枝梢上,还是赤锈病能在枝干上发生。为此,我们将这两种病害作对比介绍:第一,病原菌不同。
A.赤衣病。是真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伏革菌科的CorticiumsaimonicolorBerk。担子层两端菌丝白色,子实层粉红色。
B.赤锈病。又名杨梅锈病,俗称杨梅飞黄粉。是真菌的一种锈病菌寄生。病原菌为CaeomamakinoiKwsano。病菌多产生性孢子与锈孢子。性孢子器生于叶片上、下两面,有孔口,上有棍棒状细毛,内藏无色球形性孢子。锈孢子器扁球形,大小4~16毫米,内藏锈孢子。锈孢子卵圆形,橙***,大小20~42微米×15~25微米,表面有细刺。锈孢子器成熟开裂后,散出锈孢子,这就是“杨梅飞黄粉”。
第二,寄主部位有异。
A.赤衣病。有些地方发病植株达30%左右。主要侵害主干、主枝、小枝。不侵害芽、叶、花。
B.赤锈病。为害芽、叶、枝梢和花;但不侵害主干、主枝。
第三,症状不同。
A.赤衣病。病初,在枝干的背阳面树皮上见到很细的白色丝网,逐渐产生白色脓疱状物。以后,发现局部小范围的橘红色粉末,并在病斑边缘及向阳面有橘红色小疱。不久,在病斑上面覆盖一层粉红色霉层,病斑蔓延到全枝,形成一大片。然后病斑龟裂成小块,树皮剥落,露出木质部。病枝生长势衰弱,果变小,直至叶片发黄枯萎。
B.赤锈病。病树的芽刚萌发,就出现橙***斑点。以后斑点扩大,稍有隆起。病斑破裂后,散发橙***的粉末。被害树的花量减少,花期提早。花器被害后,还原成叶形,呈肥厚的肉质叶,上面仍然有橙***的病斑。待肉质叶腐烂脱落,枝梢光秃。病树结果少且小,前期大量落花,中、后期大量落果。
第四,侵入途径不同。
A.赤衣病。以白色菌丝在病组织中越冬。约在3月中旬,当东魁杨梅树液开始流动时,病菌开始传播。4~6月为盛发期。4月下旬粉红色子实层形成,病斑上密布橘红色粉末。5月上、中旬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存在的时间较长,直到11月都能见到。6月以后,担孢子层两端逐渐形成白色菌丝,11月转入休眠期。病菌的潜伏期较长,有4~5个月。整个活动期,孢子随水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形成新的侵染。发病条件与雨水和土壤湿度有关。雨水有利病菌孢子形成、传播、萌发和入侵。园地土壤黏重,园间积水,管理粗放,发病加重。
B.赤锈病。以菌丝在枝梢上越冬。次年初春,菌丝直接侵入幼芽,并以孢子进行传播。在树体花期的20~32天内,病菌陆续侵害芽、叶、花和枝梢。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侵害高峰期。以海拔200米以下、土质为黑砂土栽种的树体,发病严重。幼龄树一般不发病。树龄越大,发病越重。
第五,注意防治方法。
A.赤衣病。
a.对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园地,要注意加砂客土,并排除园地积水,减少发病。
b.冬季喷洒波美3°~5°石硫合剂;发芽前以石灰水(2~3千克生石灰加水50千克)进行枝干涂刷,可以减轻发病。
c.可使用的药剂:4月上旬至6月上旬,先用刷子在枝干上擦刷病部后,再涂5%硫酸亚铁溶液,效果较好,或用75%纹达克(灭锈胺)500倍液喷洒。喷洒之前,最好先用刷子将病斑刷下后再喷,效果提高。
B.赤锈病。
a.东魁杨梅要控制施用氮肥和磷肥,减少发病。
b.衰老树要及时更新复壮,增强抗病力。
c.可使用的药剂:冬季喷洒波美3°~5°石硫合剂,开花前可喷波美0.3°~0.5°石硫合剂,采果后可喷波美0.3°石硫合剂,效果较好,或用15%粉锈宁600~800倍液,因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浓度的药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