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锈病咋治 水稻细菌性条纹叶枯病怎么治
水稻细菌性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喷洒杀菌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常用的杀菌剂有螺旋霉素、三唑酮等。化学防治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常用的生物制剂有拮抗菌、植物提取物等。拮抗菌可以通过竞争和产生抗菌物质来控制病害的发生,而植物提取物则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利用物理方法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如采用紫外线辐射、电磁波等。这种方法不会产生任何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但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四、其他综合防治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还可以采用其他综合防治方法,如合理施肥、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这些方法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五、拓展问题
1.水稻细菌性条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水稻细菌性条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或黄白色的条状斑点,之后逐渐变成病斑,病斑中央逐渐变成褐色,边缘呈现红色。严重的病叶会干枯,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2.生物防治中拮抗菌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拮抗菌可以通过竞争和产生抗菌物质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它们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从而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同时,它们还可以产生抗菌物质,直接杀死病原菌。
3.化学防治中常用的杀菌剂有哪些?
常用的杀菌剂有螺旋霉素、三唑酮等。这些杀菌剂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
4.物理防治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紫外线辐射、电磁波等。这些方法可以杀死病原菌,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但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5.如何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害情况和种植环境来选择。一般来说,可以参考育种单位的推荐品种,或者通过实地观察和试种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问答拓展: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有哪些方法?
(1)植物检疫
本病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植物检疫,不从病区调种、引种。加扮郑强产地检疫。轻病田的种子要单收、单存,严防与无病种子混杂,不准作种用。重病田生产的种子一律销毁。未经检疫的稻种禁止随意调运。
(2)农业防治
①处理带病稻草。带病稻草可厅肢颂用作燃料或用作工业原料,田间病残体应清除烧毁或沤制腐熟作肥料。
②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如桂、青华矮6号、双桂36、宁粳15、珍桂矮1号、秋桂11、双朝25、广优、梅优、博优、三培占1号、冀粳15、博优等。
③整治排灌系统,避免洪水淹没稻田。
④抓好秧田防病,严防秧田受侵,培育无病壮秧。在选用未发生水稻细条病的田块作秧田的基础上,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避免串灌,防止淹苗,并做好秧苗科学施肥,使秧苗生长健壮。
⑤台风、洪水过后,应立即排水。可撒施石灰、草木灰,抑制病害的流行扩展。
⑥加强本田管理。应用“浅、薄、湿、晒”的科学排灌技术,避免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防止涝害。严控发病稻田田水串流,以免病菌蔓延。施肥要适时适量,氮、磷、钾搭配,多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稻株抗病力。切忌中期过量施用氮肥。长势较弱的病稻田,施药后每667m2可适当施用尿素、氯化钾各3~4kg,以利水稻恢复生机。对零星发病的新病田,早期摘除病叶并烧毁,减少菌源。
(3)化学防治
①种子消毒。稻种经预浸后,用85%强氯精300~400倍溶液浸种12h,洗净后视种子吸水情况进行催芽或继续浸足水,或者用500倍液50%代森铵溶液浸种12~24h,洗净药液后催芽。
②根据品种或病情发展情况施药防治。感病品种和历史性病区应在暴风雨过后及时排水施药,其他稻田在发病初期施药。可喷施25%叶青双400~500倍液或25%叶枯灵30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水稻抽穗前使用)。病情蔓延较快或天气对病害流行有利时,应连续喷药2~3次,隔6~7天喷1次。菌毒清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每667m2用20%可湿性粉剂32~42g,一般加水60kg,稀释1400~1800倍液或用5%水剂130~167g,加水60kg,稀释400~500倍液,于抽穗期开始喷药,7d后再施1次。发病中心应重点喷药。无论是秧田还是本田都应在始病饥派期前施药,把病害控制在初发阶段。
问答拓展:如果大面积爆发了水稻细菌性条斑,该怎样进行防控?
水稻细菌性条纹叶枯病发生在水稻叶片上,表明它在叶片上形成条纹斑,很容易与白叶枯病或水稻白叶枯病混淆。但细菌性条纹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叶子上可以看到棕***的脓液,我们面对太阳观察叶子可以看到透明的条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种子和田间残留的秸秆传播。高湿天气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气温在28-30℃之间时,台风或暴雨后容易大面积发生芹如冲,一般在6-9月份流行。正是从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细菌通过伤口风橡键雨传播,氮肥过量或氮肥过晚的田地更容易出现。
播种前,种子可浸泡12小时,用强氯消毒。在施肥时,应注嫌歼意平衡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特别是很多种植者为了节省前期耕作时间,往往会选择在后期大量施用尿素,这样不仅会造成果实晚熟和青枯病,还会造成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对于已经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地,建议收割后将秸秆从稻田中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对于有病的田地,必须及时施用农药。施用农药时,应先喷洒未感染的田地,然后再集中喷洒患病的田地。施药的优点是施药时可避免将病菌带到未感染区域,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避免水窜灌传播病菌。
选择抗病水稻种子,用强氯精或叶青浸泡种子进行消毒。在产地进行检疫,孕穗期进行田间检查,确保种子是否带菌。搞好灌溉系统,防止漫灌和串灌。避免氮肥偏施和后期施用,合理配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经常进行浅水灌溉。大雨后,应立即排水,以防止疾病。应施用石灰、草木灰和磷钾肥。如果发现出现条痕,应立即喷洒,进行防治。农药可以是农用链霉素、十道灵、截菌、杀菌等。轮作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一个方面,“籼稻改粳稻,水改旱”在发病区推广。加强预防,切断病源外流,培训普及防治知识,重点宣传化学药剂浸种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掌握种子处理和防治的技术要点,提高防治水平。
问答拓展:水稻生了细菌条班病,该如何进行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在我国南方、东南亚稻区和其他部分国家都有发生,水稻细条病属于检疫性病虫害,传染性极强,因而必须引起重视、
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即可出现典型的条斑型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呈暗绿色半透明水渍状,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呈条斑症状。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菌脓,干结后呈***树胶状小粒,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连成枯斑,并不断扩展,叶片呈红褐色、不规则黄褐色至枯白,对光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在水稻孕穗期尤为明显。
水稻发生细条病主要有如下原因:
1、种子带菌
种子、病残稻株带菌是下一茬水稻的主要侵染来源。
带病播种随着种子发芽生长,病菌开始侵染幼苗芽鞘和叶梢,插秧时又随病秧带入本田侍脊此。
2、气候原因
气候条件适宜是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之一,尤其以降雨日、相对湿度和大风影响更为明显。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8~30℃;降雨天数越多,田间相对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大风雨会给叶片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从而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管理不当
播种前不进行种子消毒,药剂防治不及时,串灌、漫灌等田块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氮、磷、钾肥施用不合理,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植株徒长,叶片嫩绿,抗病力减弱,都有利于发生发展。
发病规律:
1、发病时期:移栽期、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台风暴雨后。
2、病菌来源:主要通过田间病株残体传播。
3、浸染途径:病斑上菌脓借助风、雨、露水由气孔、伤口或机动细胞处侵入。
4、栽培诱发条件:病害的严重程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磷钾肥的增加而减轻,田间植株密度越大发病越重。
防治意见与办法:
1、品种选择: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培育与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很大差异,定位的抗细条病QTL有3个。
2、用强氯精浸种消毒老迅。通常1克强氯精对水0.5公斤浸种谷0.5公斤或者药剂可用85%三氯异氰尿酸300--400倍液浸种。增强秧田治理,防止串灌,避免淹苗。
3、加强栽培管理上,培育壮秧,注意合理施肥,控氮增磷钾,合理密植,分蘖末期适当晒田,晒田复水第二天施钾肥8--10公斤每亩。台风暴雨过后,应立刻排水打药防治,抑制病害的盛行扩大。
4、药剂防治,已发病田块及时防治,要禁止串灌、漫灌和使用循环水,防止病害扩展蔓延,首次防治后5-7天再防治一次,确保防效。防治该病的适用药有噻徾酮、噻唑锌、碱式硫酸铜、噻森铜、噻菌铜、中生菌素、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发病后期用药防治效果会下降,应在用药防治的同时配合施肥促进水稻恢复。
5、加强植物检疫,发现细菌性条斑病后立即采取拉黑、控制、扑灭等措施。野启在已发病的稻田,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害不传播、不扩散。病田鼕季灌水耙沤30天以上可消灭田间病菌。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