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怎么养出珍珠
河蚌,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动物,其珍珠是人们所喜爱的贵重珠宝之一。河蚌怎么养出珍珠呢?本文将从河蚌生长环境、河蚌生长过程、珍珠形成原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河蚌生长环境河蚌生长环境对于河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河蚌生长的水质要求较高,水质差的地方不利于河蚌生长。河蚌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环境中,水温一般在18℃~28℃之间。在河蚌生长环境中,还需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藻类、浮游动物等,这些都是河蚌生长和珍珠形成的必要条件。
河蚌生长过程河蚌生长过程分为孵化、幼苗期、成长期三个阶段。孵化期一般在水温20℃左右,持续10~20天。河蚌幼苗期一般在2~3周,这个阶段需要定时换水、清理底泥、定时喂食。成长期是河蚌最重要的生长阶段,这个阶段河蚌需要不断吞噬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摄取水中的氧气,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珍珠形成原理珍珠形成的原理非常复杂,主要是由于河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吞噬营养物质,其中就包括了微小的矿物质颗粒。当这些矿物质颗粒进入河蚌的体内后,会不断被河蚌的分泌物包裹,形成珍珠囊。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囊内的矿物质颗粒越来越多,沉积越来越厚,最终形成珍珠。
拓展百科知识1.河蚌的寿命一般在3~5年左右。
2.珍珠的价格与其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其中颜色越鲜艳越纯净的珍珠价格越高。
3.珍珠的颜色主要有白色、粉色、金色等。
参考来源:《珍珠养殖技术》相关问答拓展:
怎么用河蚌养殖淡水珍珠?
河蚌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蚌肉可以食用,也可以做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有些地区也会用为河蚌培育淡水珍珠。河蚌里有珍珠,但并不是每个河蚌里都有珍珠。三角帆蚌别称河蚌、珍珠蚌等等,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育珍珠。
珍珠是在河蚌体内形成的和蚌壳类似的物质。无论是天然珍珠或者是人工培育的珍珠,都是由于河蚌在偶然的条件下受到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河蚌,并接触到河蚌的外套膜的时候,河蚌的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把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形成了珍珠。
池塘养殖河蚌的面积应该适应当地条件,水质通常比较肥沃,诱饵生物丰富。池塘里可以混养草鱼、鳊鱼和鲫鱼,不适合饲养有竞争力的鱼类,比如青鱼和乌鳢等。选择一条无公害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流充足,物料交换充足,这样的条件很适合河蚌的生长。如果选择湖泊、水库等,水域应该大一些,在岸边或者拐弯处水体比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要流动性好,水质要清澈,溶氧要丰富。
河蚌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养殖方法:河蚌养殖方法通常使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以上的河蚌。笼养数量根据笼的大小而定,通常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标准。
2.放养密度:育珠河蚌通常每亩池塘养殖800-1200只,苇荡养殖600-800,繁殖密度取决于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和生物因素,随着河蚌体形的大小适量增减。
3.水质管理:在封闭、静止的无自来水水域,养殖河蚌的时候,遇到高温、浅水、低压,会造成河蚌缺氧死亡。所以,必须及时加水,更换水或者保持水的新鲜和氧气含量充足,避免出现缺氧和缺氧。
养殖河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殖河蚌应注意这三点:水质环境、养蚌养殖技术和对于鱼蚌混养的品种选择。
2.在养殖河蚌的时候,可以把鱼混养在养殖池里,比如鲫鱼、花鲢、白鲢和黄辣丁等鱼类品种,但不能混鲶鱼和黑鱼等恶鱼。
3.在河蚌和鱼混养的时候,不要把鱼和生病的河蚌混合,不然就会导致珍珠蚌和鱼双双死亡。如过河蚌发生疾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4.去除附著物:河蚌养殖一段时间后以后,会大量附著泥沙和藻类生物,这些东西经常附着在挂网笼、网袋和河蚌上,影响河蚌的生长,所以必须定期清洗。从4月-10月每隔一个月冲洗一次。
河蚌怎么养出珍珠?贝类在偶然条件下受到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养殖珍珠河蚌一亩利润多少?一亩池塘大概可以养9千-1.5万只河蚌,另外还可在外放养700只左右,购买河蚌苗费用大概是四五百块钱,加上其它养殖成本,算下来大概是3-4千左右,一亩池塘可以产下4-5千斤,按市场毛利算下来可获利5-6千,除去成本外还有2千左右,若是按净肉出肉一般一亩可赚个一万多块钱,除去成本还有5-6千,而且还可以养河蚌珍珠,利润会更高。因此河蚌养殖这个项目还是很不错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