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蛾 白蛾子进屋什么预兆
白蛾的学名叫做Spodopteraexigua,是昆虫纲鳞翅目的一种夜蛾。白蛾成虫的前翅长约12-15mm,有灰白色、灰绿色和灰**等多种颜色,翅上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后翅呈白色,全翅展开约20-30mm。白蛾幼虫的体色呈黄绿色或者淡绿色,身体表面有许多黑色斑点,头部呈褐色,体长约35-40mm。
白蛾的生活习性白蛾的防治方法
白蛾是一种非常破坏性的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为了防治白蛾,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控制白蛾的数量。常用的天敌有蜘蛛、蝎子、蚂蚁等,常用的寄生性昆虫有微小蜂、蜂蛹、蚜茧蜂等。
-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杀虫剂来控制白蛾的数量。常用的杀虫剂有氯氰菊酯、噻虫嗪、吡虫啉等。
- 物理防治:可以使用灯光、黄板、粘虫板等物理方法来捕捉白蛾,减少白蛾的数量。
- 农业措施:可以采取轮作、深翻、拔草、喷火等农业措施来减少白蛾的数量。
以上是针对白蛾的防治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拓展百科知识1.杀虫剂:是一种能杀灭害虫的化学物质,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和杀虫谱,可以分为接触性杀虫剂、胃毒杀虫剂、熏蒸杀虫剂、内吸杀虫剂等几种类型。
2.轮作: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
3.深翻:是一种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即在农田中将土壤翻到一定深度,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充分混合,加速土壤肥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1.《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学》李光辉、张耀文、张定国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年
2.《植物保护学》申惠琳、马玉珍、陈德全编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
相关问答拓展:
1、如何预防生态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及其法律防治对策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外来物种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
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而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
澳大利亚的“免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
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及指南,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努力加强本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能力及综合治理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涉及国际贸易及其他交往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势必将日益突出,但遗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对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措施和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立法也十分有限,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规则,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治理工作,已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正是以此为己任,力图从立法完善的角度,就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谈谈粗浅看法。一、外来物种入侵与外来物种引进外来物种引进是与外来物种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
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我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
就我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我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蚕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我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我国的重要物种。
2、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优势?
**预防,养生保健,大病防治。
3、在农业生产中,用生物防执法防治害虫的好处是什么?
生物防治法的优点是对于环境污染很小,初期投资不大.生物防治是根据食物链,利用农林害虫的天敌去消灭害虫,该方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生物农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使用生物农药的主要优点:一是对人畜安全。绝大多数生物农药毒性低或毒性小,不易毒害用户;第二,更有利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物农药易分解,不易污染农产品,保证农产品持量安全。第三,污染小,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大多数生物农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对害虫有效防治,不伤害蜜蜂、鸟类、鱼类和青蛙,易于分解,使用后回归自然;第四,不易产生耐药性。
生物农药使用的主要缺点:一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害虫作用,对其他害虫无影响;二是温湿度要求高,微生物源农药适宜温度15-30℃,超过此范围,害虫生殖速度慢,湿度高,农田环境湿度越大,效果越明显;三是对紫外线敏感,紫外线对微生物源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
5、以菌治虫的优点是什么?
以菌治虫具有繁殖快,用量少,无残留,无公害,可与少量化学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增效等优点。
以菌治虫又称微生物治虫,主要是利用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自然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是抑制害虫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主要指微生物侵染的虫病。
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线虫等。尤以前三类居多,后两类极少,细菌的应用最广。
拓展好文:如何区分各种蛾类,比如夜蛾、螟蛾、灯蛾、毒蛾、尺蛾等各种蛾?
啊,蝴蝶的话我还能答一答。。蛾子分类还是帮你召唤大佬吧
@小啊锹
@诈尸的糖果师
@朱平舟可惜芸佬不在。。。
我来强答下这个问题。
题主可能不清楚自己问了一个多么恐怖的问题,首先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仅次于鞘翅目),全球约20万种,其中蝶类仅占10%,余下都是蛾。中国蛾类记录(1936)才收录4000余种,与真实情况还有不小的距离,保守估计我国的蛾类应有2万种左右。由于我国的蛾种数多,所以分类更为详尽,据《中国蛾类图鉴》(1979)记录,分为53科,其中就包含题主所问的夜蛾科、螟蛾科、灯蛾科、毒蛾科、尺蛾科等等。另外科下亚科数目也较为庞大,并且各有特色,让人应接不暇。
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对蛾抱有兴趣,所以凭一腔热情,粗略地、抛砖引玉地回答下这个问题。希望对题主有启发和帮助。
文章有不通、错误地方,也请各位指出。欢迎指教。
1.简单的蛾类分科
1.1直观地看大小:“大鳞翅类”与“小鳞翅类”
在昆虫分类中常用“大鳞翅类”和“小鳞翅类”这两个名词,给人的一般印象是体型的大小不同。“小鳞翅类”的翅展多在20毫米以下。另外,蛾类的后翅臀脉两条或更少,后缘无长缘毛,后翅不呈披针形;前翅只有一条臀脉的属“大鳞翅类”。反之,蛾类后翅臀脉三条,后缘具有长缘毛,披针形;前翅具有两条臀脉的则属“小鳞翅类”。
例如,灯蛾、尺蛾、夜蛾、天蛾、大蚕蛾等属于“大鳞翅类”;卷蛾、麦蛾、谷蛾、织叶蛾等属于“小鳞翅类”。
1.2根据幼虫的寄主、形态分类
1.2.1蛾类的幼虫一般是植食性,以活的或死的植物、种子等为食。有些蛾类以寄主的名称命名,如红铃麦蛾、苹果木蛾、丝棉木金星尺蛾等。灯蛾科苔蛾亚科的幼虫以**为食。在农业生产中,用宿主来区分、防治蛾类较为常见。另外,有些蛾类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夜蛾科的紫胶白虫,专吃紫胶虫。苜蓿夜蛾的幼虫有时捕食菜粉蝶的蛹。寄生在蜂窝里的蜡蛾以蜡为食,是稀有的食性。这些都是可以根据幼虫直观的分辨出来。
1.2.2蛾类幼虫的形态各有不同。有些在幼虫期具有特殊的保护。例如,蓑蛾幼虫身体外部套了一个囊状外套,可以避免外敌侵袭,衣蛾、鞘蛾也有类似保护。潜叶蛾幼虫在叶片内部生活,卷蛾和织叶蛾的幼虫把寄主植物的叶片卷成各种形状,为它自己建造房屋。巢蛾幼虫和天幕毛虫的幼虫吐丝织成网幕,集体居住。它们也是以此来命名的,成虫的分辨难度较大。
尺蛾的幼虫尺蠖,身体圆而细长。尺蠖只有两对腹足,在身体的第六节和第十节,所以尺蠖在爬行时会将身体拱成弧形,然后前伸,一拱一拱的前进。可以轻松分辨。
毒蛾幼虫也长有成簇毒毛。全身的刚毛呈羽状分支,长度有长有短。毒蛾幼虫腹部背侧面有很多瘤状突起,那就是毒腺细胞的所在。每个毒腺细胞连接了一根有毒中空的刺毛,与人皮肤接触后,端部折断毒液流出,让皮肤**疼痛红肿。
舟蛾幼虫头尾翘起,像龙舟一样,由此得名字。
刺蛾幼虫身体上大都生有枝刺和毒毛,形似刺猬,触及后皮肤痛痒异常。在我国北方称为“洋辣子”。
木蛾别名堆砂蛀蛾科,幼虫常蛀食植物枝茎,在蛀孔周围吐丝集结虫粪如堆沙状。
依次为蓑蛾幼虫、衣蛾幼虫、鞘蛾幼虫。
上述的蛾类在幼虫期间有特殊的形态特点,大多数也是以此来命名的。成虫的分辨难度较大,具体分辨会在第二大节介绍。
蛾子的幼虫形态|科学人|果壳网科技有意思
1.3根据成虫的形态简易分类
1.3.1透翅蛾
多见于温带和热带的林区。体细瘦,黑色,有明亮红黄等色斑纹,足长,翅常无鳞,透明。前後翅由一列弯刺钩在一起,这与其他蛾类不同,而与所模拟的黄蜂相似。羽化成蛾后常在花丝中取食花蜜。
1.3.2凤蛾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只1属;不到10种,大部分种中国都有。形似凤蝶,后翅有一尾状突起,像飘带,体翅黑色,有红、白色斑纹,很美丽。喙发达,下颚须小,触角双栉状。成虫受到干扰时,头部后方能分泌出一种**粘液,以资保护。
1.3.3鹿蛾
小至中等大蛾类,外形似斑蛾或黄蜂。喙发达,但有时退化,下唇须短而平伸,长而向下弯或向上翻,头小,触角丝状或双栉伏。
1.3.4萝纹蛾
前翅顶部较圆,色深,有箩筐条纹的大型蛾类。因翅纹象箩筐的条纹而得名。
1.3.5大蚕蛾
体型粗大,两翅展开最大可达210毫米。因为体型巨大,又可以缫丝,对比天蚕蛾科,故取名大蚕蛾科。
本科下的一些种类被大家熟知,如绿尾,乌桕、黄豹、樗(音CHU)蚕等等。
2系统的蛾科分类
2.1蛾的成虫生理构造
图来自《蛾类图册》(1973)
2.2蛾类分科索引
关于题主提到的夜蛾、灯蛾分类。这两者都是蛾下的大科,数量非常巨大。
引用文献
【1】《蛾类图鉴》1973
【2】《中国蛾类图鉴》1981
科班出身的童鞋表示连我们实验室专门搞分类的老师看到问老师这是什么蛾子的问题都表示头疼
这个问题可以怼死几乎所有非专门方向的大佬包括大学老师……
主要看气质,就这样好了
还有就是翅脉检索表,不过现在方便找到的检索表往往用很多相对性状,这很不好
如果仅仅交作业/生活用,还有一个简单办法:看气质猜,然后百度图片找这个科看有没有类似的……
【本回答共5541字,图片65张,预计阅读时间5-20分钟,请尽量连接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
目录1.鳞翅目总论2.蓑蛾科Psychidae3.剌蛾科Limacodidae4.木蠹蛾科Cossidae5.螟蛾科Pyralidae6.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7.蚕蛾科Bombycidae8.大蚕蛾科Saturniidae9.天蛾科Sphigidae10.尺蛾科Geometridae11.舟蛾科Notodontidae12.毒蛾科Lymantriidae13.灯蛾科Arctiidae14.夜蛾科Noctuidae鳞翅目(Lepidoptera),顾名思义,就是翅膀上有鳞片。在希腊文中,lepid-指鳞,-optera指翅。
翅膀的显微照鳞翅目种类目前已知约18万,其中蝴蝶占2万多,剩下的都是蛾子。近年来鳞翅目平均每年发表800多个新种,估计总种数在50万左右。
要讲鳞翅目的分类,就不得不提及鳞翅目的演化过程,因为“鳞翅目分为蝴蝶和蛾子两大类”这种错误的观念已经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了。
从根源说起,和鳞翅目关系最近的是毛翅目,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毛翅目翅面的毛在鳞翅目**化为了鳞片,因此鳞翅目中一切接近毛翅目的性状成了近祖性状,也就是相对原始的性状。比如鳞翅目中有些为咀嚼式口器,有些为虹吸式口器;
有些前后翅脉相同,有些前后翅脉不同;
有些翅的连锁机制为翅轭型,有些为翅缰-翅缰沟型;
有些**和产卵共用一个孔(比如人类的**),有些**孔和产卵孔分离;
有些蛹为离蛹,有些蛹为被蛹;
...
鳞翅目分类系统及双孔次亚目的地位所以,前面列举的那些特征并不是让大家记的,甚至有些我写错了也没有关系,它们与今天的讨论内容无关,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存在。双孔次亚目之外的类群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原始的特征,而双孔次亚目则是集所有先进特征于一身的“高等民族”。
蝴蝶在鳞翅目中的地位现在明白为什么不能把鳞翅目分为蝴蝶和蛾子两类了吧,蝴蝶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蛾子,只不过因为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其他蛾子有较大差别,因此单独获得了这么一个名称。如果硬要把鳞翅目分为两类的话,那将是这个系统发育树最基部分开的两支——轭翅亚目小翅蛾科和其余所有的鳞翅目。如果你能理解了这句话,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虽然双孔次亚目是最高等的鳞翅目,但这里面也会有相对高低之分。其中有些前翅基第一腋片具一独特的延长结构,前翅臀脉1条,后翅臀脉2条,它们被称为大鳞翅类(或大蛾类),翅展通常超过25cm,相对进化;双孔次亚目中其他类群和双孔次亚目之外的类群前翅臀脉2条,后翅臀脉3条,被称为小鳞翅类(小蛾类),翅展通常小于25cm,相对原始。小鳞翅类是鳞翅目中众多原始类群的合称,占鳞翅目3/4以上的总科,2/3以上的科,而物种数仅占约1/4。
蓑蛾科是常见又比较奇怪的一类,它经常出现在墙壁上、屋檐下、柱子上、树枝上等处,但人们甚至不知道它是一种昆虫。
蓑蛾的囊套型幼虫摘下来的样子脸部特写看,就是这个家伙。幼虫会捡各种枯枝烂叶小石子等等粘在身上,做成一个囊套,平时就背着这玩意到处跑,然后在里面羽化。小时候我一直困惑墙上这种东西到底是啥玩意,知道有一次撕开了一个看到里面流出液体来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虫子...雄虫羽化完了会飞出来找雌虫嘿嘿嘿,雌虫成虫通常也是幼虫的样子,坐在家里等就好了。
蓑蛾的成虫蓑蛾成虫我确实没见过,估计见了也认不出来,看标本照感觉毛挺多的,大家认识幼虫就好啦。
刺蛾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它的幼虫一定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洋辣子。
刺蛾的茧刺蛾化蛹时会弄出一个硬壳茧来,小时候也困惑了我好久,树枝上这些球是啥啊,弄破了还会流出液体来,后来终于知道原来是刺蛾。
黄刺蛾Monemaflavescens褐边绿刺蛾Parasaconsocia成虫的话给人一种又小又敦实的气质,胸毛挺多,而且这个科能通过触角区分雌雄,雌的是丝状,雄的是羽状。
木蠹蛾虽然属于小蛾类,但体型通常较大,有时还会非常肥胖。幼虫蛀干,是鳞翅目中为数不多的蛀干害虫,在有些地方危害还挺严重。
木蠹蛾幼虫,图片见水印之前网上流传的那个很污的动图大概率就是木蠹蛾幼虫了。
木蠹蛾标本照当然也有一些颜值略高的种类。
大斑豹蠹蛾Zeuzeramultistrigata黑白斑点的也挺好看,总结木蠹蛾科成虫要么肥胖,要么肚子长,应该没什么毛病。
这个科的气质是看起来就很虚弱,从头到脚都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和蜉蝣倒是有几分神似。休息时触角常常向后,但这个特征也不怎么靠谱,还有个气质上的特点是比较扁,平面化,这也使得我比较喜欢拍摄这个科的照片。多给你们几张照片自己感受一下吧。现在草螟亚科已经从螟蛾科里分出来成为独立的科了,但我并不知道它们的区别...所以在这里还是当做一个螟蛾科来处理了。
大禾螟Schoenobiusgigantellus
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diniasalis
豆荚斑螟Etiellazinckenella
白纹翅野螟Diasemiareticularis
甜菜**野螟Spoladearecurvalia
桑绢野螟Glyphodespyloalis
豆荚野螟Marucavitrata
黄杨绢野螟Cydalimaperspectalis
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前面都是自己拍的,最后这张印度谷螟是百度的,这是家里一种常见的昆虫,通常会危害谷物、米面、核桃、花生等储藏品,有时让人挺头疼的。小时候我家这个就特别多,我总是拿来喂蜘蛛,幼虫喂结网的漏斗蛛,成虫喂游猎的跳蛛,比硬邦邦的皮蠹可好多了。
杨树枯叶蛾Gastropachapopulifolia怎么样,是不是一点都不像枯叶...枯叶蛾科幼虫多毛,一般来说直接叫“XX毛虫”的都是这个科的。
某种松毛虫脸部特写有些幼虫时还会集群结出一个巨大的网幕,严重时把整棵树网住吃光。
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我在学校里就见过这种常见,一棵大树上面完全被网子盖住,最后叶子全部被吃光,确实挺可怕的。
这个科应该不用过多介绍,很多地方都有养蚕缫丝的习惯,就是这个蚕蛾科的家蚕。
家蚕Bombyxmori无论雌雄触角均为羽状,身体也略微发胖,翅面通常具褶皱,而且长成这个形状的基本也就是蚕蛾科了。
大蚕蛾科也叫天蚕蛾科,这个科可以称得上是蛾子里的体型和颜值巅峰了,许多鳞翅目爱好者入坑都是源于这个大蚕蛾科。话不多说,先上图。
绿尾大蚕蛾Actiasningpoana
除了第一张绿尾是我在北京拍的和第二张在秦岭拍的不知道是啥,后面三个都是我从老师课件里摘出来的,也不知道叫啥,反正挺好看是吧。中间那个好像是乌桕大蚕蛾或者冬青大蚕蛾之类的,体型巨大,飞起来很壮观的。这个科也不用介绍什么特征了,就是巨大,足够了。
天蛾科和大蚕蛾科应该是最好认的两个科了,天蛾科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蛾子的气质:体型偏大、身体强壮、纺锤形、翅膀狭长、飞行能力强、停息时姿势像个战斗机、触角中部粗而端部细等等,简直就是蛾子中的兄♂贵。
红天蛾Deilephilaelpenor榆绿天蛾Callambulyxtatarinovi这气质很明显了吧,天蛾科还有一些种类长得很像蜂鸟,生活习性也一致,在东亚地区完全取代了蜂鸟的生态位,于是经常有无知媒体报道“震惊!北京城区发现蜂鸟!”,其实所谓的“蜂鸟”都是天蛾。小豆长喙天蛾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春天夏天会在花丛中访花,冬天找个地方躲起来以成虫越冬,偶尔也会飞出来,我在教室就见过几次。
小豆长喙天蛾Macroglossumstellatarum不仅成虫,天蛾科的幼虫也是气质超群。**上长一根大刺,称为臀角。
天蛾科幼虫而且体型比较大,又大又胖,基本不会认错。不过也正是由于又大又胖,天蛾幼虫成了人类理想的食物,在我们山东叫做“豆虫”。
油炸豆虫这应该是不少山东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吧,至少我妈特别喜欢,现在想来应该是豆天蛾的幼虫了。
这也是一个识别度相对较高的科了,先从名字说起,尺蛾于它的幼虫“尺蠖”。“尺”就是丈量的意思,尺蠖一曲一伸的前进方式在古人看来仿佛在丈量大地,因此得名尺蠖,成虫也就叫尺蛾了。
拟态枯枝的尺蠖尺蠖尺蠖前进时一曲一伸,曲的时候极像一座拱桥,因此也被称为造桥虫。记得小时候有一种很常见的虫子叫“吊丝鬼”,会从槐树上吊一根丝下来,我还经常拿来吓唬其他同学,想来应该是槐尺蛾的幼虫。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在城区见到了,没有照片,百度了一张,侵删。
吊丝鬼也有奇怪一点的幼虫,不过还是能看得出尺蠖的影子。下图是我曾经用过桌面的一张照片,来自于一个门头沟的深夜。
桑褶翅尺蛾Apochimaexcavata成虫也比较有特点,翅膀宽而轻薄,休息时通常平展,前后翅膀花纹相似。
槐尺蛾Chia**iacinerearia萝藦艳青尺蛾Agathiacarissima舟蛾这个名字也是于它的幼虫,臀足通常特化,会翘起来而不能用于行走,再加上上扬的头部,就像一只两头翘的龙舟,因此得名舟蛾。
舟蛾幼虫成虫的话有点难了,舟蛾毒蛾夜蛾我也经常分不清楚,只能说说感觉吧。舟蛾停息时翅膀呈屋脊状,前足通常向前伸着,当然夜蛾科很多也是这个姿势,然而我实在找不出什么别的气质来形容舟蛾了。
槐羽舟蛾Pterostomasinicum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sieversi一个跟洋辣子比肩的科,不仅幼虫有毒毛,成虫也有,总之大家看到毛茸茸的东西不要乱碰就好。
戟盗毒蛾Euproctispulverea
盗毒蛾Porthesiasimilis可以说从头到脚浑身是毛了,看着也挺壮实,触角羽状。
又到了一个颜值和辨识度都偏高的科,多为白底,衬有红橙黄等鲜艳色彩,先看图感受一下。
灯蛾科自己拍的灯蛾都比较偏素,老师课件里摘了两个妖艳的出来,也不知道是啥。另外,大名鼎鼎的美国白蛾也是这个科的。
黑点贫夜蛾Simpliciarectalis
窄肾长须夜蛾Herminiastramentacealis
豆髯须夜蛾Hypenatristalis
白条夜蛾Ctenoplusiaalbostriata
中弧金翅夜蛾Thysanoplusiaintermixta以及一大堆鉴定不出来的
什么,你问我没鉴定出来这么知道是夜蛾科?——当然是猜的啦!据最新消息,毒蛾科等几个科好像一起并入夜蛾科了,哦我的天,贵圈真乱,我还是老老实实搞我的鞘翅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