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锈病是如何引起 玉米锈病是怎样引起的

2024-07-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292 次
玉米锈病是如何引起 玉米锈病是怎样引起的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真菌引起,其主要病原体为玉米锈菌。玉米锈病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防治玉米锈病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锈病的引起

玉米锈病的引起与环境因素、玉米品种、病原体和宿主等多种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玉米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玉米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是影响玉米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对玉米锈病的抗性较强,而另一些品种则较为脆弱。

病原体

玉米锈菌是引起玉米锈病的主要病原体,它可以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玉米植株上。

宿主

玉米是玉米锈病的主要宿主,当玉米栽种密度较大时,病原体容易在玉米之间传播,从而引起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的防治

为了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玉米锈病的发生。

适时施肥

适时施肥可以增强玉米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玉米锈病的发生。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减少玉米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玉米锈病的传播。

玉米锈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玉米锈病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什么影响?

玉米锈病会对玉米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问题二:玉米锈病的防治有哪些措施?

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肥、合理密植等。

问题三:玉米锈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

玉米锈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玉米锈菌。

问题四:环境因素对玉米锈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环境因素对玉米锈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玉米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问题五:玉米锈病会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玉米锈病可以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玉米植株上。

相关拓展:

问:玉米锈病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玉米锈病产生主要原因是气候,锈病在气温为20℃~30℃,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气候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

一、玉米锈病如何防治?

1、选种

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使用抗性强的品种是控制玉米锈病的有效途径。

2、播种

适当减少氮肥,增加磷、钾喊衫肆肥,可施用海餐沃磷酸二氢钾,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合理控制密度,改善通透性能。

种植前塌伍及早清除田中及周围的病株残体,若生长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玉米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茎叶,集中烧毁或沤肥。实行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病原的积累。

对零星发病的玉米,随时拔除病株及残余病体。

二、玉米田间管理

1、穗期灌溉

玉米进入拔节孕穗期即大喇叭口期对水分敏感,防止“卡脖旱”。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需水量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

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要及时浇水,避免干旱造成减产。如果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涝,特别是在灌浆期间,更要注意防洪排涝。

2、追施穗肥

在拔节至孕穗末期施攻穗肥,施肥时期一般在10-12叶期(即大喇叭口期),可以保证植株生长,促进果穗发育、促进小花分化,提高结实粒数。应以氮肥为主,亩施尿素25-30公斤。

3、及时拔除小株、弱株

由于播种、地力、补种、病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玉米拔节后,田间产生一些小株、弱株。他们通常不结穗或结穗很小,不但占有一定的空间,消耗肥水,影响健株生长,还容易造成荫蔽、遇郑轿风雨引致倒伏,因此应及早拔除,确保群体整齐度。

问: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常有病虫害发生,玉米锈病的发病原因又是什么?

玉米锈病属真菌性病害,在田间与其他病原菌不一样的是,锈病病原菌不是在土壤中赿冬的,而是玉米在其生长季节,从锈病寄主上转寄到玉米植株上的一种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玉米锈菌有多个生理小种,在利用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时,抗病品种的选育和使用都是针对特定小种的,因而必须监测小种变化,防止因小种改变致使抗病品种失效。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特别容易诱发玉米锈病,此外光照不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气太差,也可以提高锈病发生的概率。玉米锈病是一种气候传染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不及时防治,玉米果穗也会受到侵袭,从外观很好判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生锈的东西,玉米锈病表现出来的特征,和生锈差不多。

玉米锈病目前是玉米栽培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多在玉米中后期发生较多,总体发生为害偏轻,但个别年份或地区有时会发病较重,对产量影响大。选种不好冲侍团,抗病能力差,是发病基础,再就是种植过密,不透风,不透光,再遇上高温连阴天,多雨等等,造谈伏成锈病突发,像铁锈一样,呈黄点点状。

玉米锈病主要以防为主,一旦发现散橘有这种情况,必须及时防治,这种病菌传播非常快,如果大面积的发生了,那就很难控制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锈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害,夏玉米种植区域,7-8月份是高发期,发生比较严重,作为一种气候传染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到了穗期以后,还有可能危害玉米穗部,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

问:玉米十叶以后有的叶子上有像锈一样的东西是什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病原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
症状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抱子。

病原PucciniasorghiSchw.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大小24—32×20—28(um),壁厚1.5—2um,有4个芽孔。冬孢子***露时黑褐色,椭圆形至棍棒形,大小28—53×13—25(um),端圆,分隔处稍缢缩,柄浅褐色,与孢子等长或略长。性子器生在叶两面。
子器生在叶背,杯形。锈孢子椭圆形至亚球形,大小18—26×13—19(um),具细瘤,寄生在酢浆草上
。据报道P.PolysoraUn***rw.称多堆柄锈菌,引起南方锈病,主要在台湾和海南岛发生。

此外Physopellazeae(Mams)CumininsRamachar能引起热带型玉米锈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我国发生的普通型、南方型玉米锈病在南方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不存在越冬问题。北方则较复杂,菌源来自病残体或来自南方的夏孢子及转主寄主一酐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烟台14号、农大60号、黄早四、5003不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