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锈病用什么药 玉米红锈病用什么药防治
玉米红锈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真菌引起的。当玉米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并且继续扩大时,就可以确定是玉米红锈病了。这种病害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那么,应该使用什么药来治疗玉米红锈病呢?
1.防治玉米红锈病的药物
对于玉米红锈病,可以使用多种药物进行防治。其中,常用的药物有三种,分别为三唑酮、异唑酮和多菌灵。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喷洒或者浸种的方式进行使用。
2.三唑酮的使用方法
三唑酮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对玉米红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如下:
(1)喷洒:在玉米生长期的初期和中期,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三唑酮溶液,浓度为1500倍左右。
(2)浸种:将种子浸泡在三唑酮溶液中,浓度为600~800倍,浸泡时间为2~4小时,然后晾干后即可种植。
3.异唑酮的使用方法
异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对玉米红锈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如下:
(1)喷洒:在玉米生长期的初期和中期,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异唑酮溶液,浓度为800~1000倍。
(2)浸种:将种子浸泡在异唑酮溶液中,浓度为800~1000倍,浸泡时间为2~4小时,然后晾干后即可种植。
4.多菌灵的使用方法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对玉米红锈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如下:
(1)喷洒:在玉米生长期的初期和中期,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浓度为1000~1500倍。
(2)浸种:将种子浸泡在多菌灵溶液中,浓度为500~800倍,浸泡时间为2~4小时,然后晾干后即可种植。
5.拓展问题
问题一:
Q:玉米红锈病有哪些危害?
A:玉米红锈病会导致玉米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并且继续扩大,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问题二:
Q:玉米红锈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A:玉米红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了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问题三:
Q:除了药物防治,还有哪些防治方法?
A:除了药物防治外,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的施肥、选择抗病品种等方式进行防治。
问题四:
Q:使用药物防治玉米红锈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使用药物防治玉米红锈病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问题,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
问题五:
Q:什么是绿色防控?如何实现绿色防控?
A:绿色防控是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实现绿色防控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相关拓展:
问:玉米锈病用什么药防治?
玉米产生锈病之后,首先需将染陪做病植物清除并销毁,然后将土壤生根,施加适量的生石灰消毒,玉米锈病发病前期可以使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2000倍液、30%氟硅唑微乳剂300~5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治疗。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
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罗马尼亚。我芦激衡国的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铅链山区。
问:玉米红锈病怎么防治?
防治方法由于锈病是气传病害冲肢宏,后期发病,喷雾防治效果不理想,应注重及早防治。目前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选育和利用抗病或中等抗病的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适度用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
(4)在感病品种连片种植且阴雨连绵的情况下,要密切注意观察病害发生情散册况,早防早治,力求在零星病叶期及时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R-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饥岩,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扩展。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