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油麦菜锈病传播途径 油麦菜锈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2024-07-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819 次
油麦菜锈病传播途径 油麦菜锈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油麦菜锈病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

油麦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锈病的影响,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掌握油麦菜锈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一、油麦菜锈病的传播途径

油麦菜锈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

油麦菜锈病的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随着气流飘散到其他植株上,从而导致病害的扩散。

2.土壤传播

油麦菜锈病的孢子也可以通过土壤传播,沾染在土壤表面的植物残体上,随着水流或虫子的传播到其他植株上,从而导致病害的传播。

3.种子传播

油麦菜锈病的孢子还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如果种子本身就受到了感染,就会在播种后导致病害的传播。

二、油麦菜锈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油麦菜锈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油麦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

适当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有利于提高油麦菜的抗病能力。

3.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保持田间通风,减少油麦菜锈病的传播。

4.使用农药

在病害高发期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

三、拓展问题

1.油麦菜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油麦菜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块,严重时导致叶片凋萎。

2.如何判断油麦菜是否感染了锈病?

可以通过在叶片上观察是否出现黄褐色斑块来判断油麦菜是否感染了锈病。同时,也可以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3.如何选择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需要根据油麦菜锈病的病原菌种类、发病程度和环境因素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对病原菌有特异性、药效持久、安全环保的农药。

4.如何进行油麦菜锈病的病害预测?

可以通过对气象因素、病原菌种群和油麦菜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建立病害预测模型,预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5.油麦菜锈病的发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油麦菜锈病的发生率与气象因素、土壤条件、病原菌种类和油麦菜品种等因素有关。

相关拓展:

问:老师好,油麦菜病害引发原因和症状表现?

图片显示的应该是水浇过的完好油麦菜,并没有看见发病迹象。老师想咨询的是什么病呢?
图片显示的应该是经过水洗过的完好油麦菜。并没有发病迹象。
如有相关疑问,不妨继续追问。或者您想了解油麦菜什么病害呢?
油麦菜常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细菌性叶斑病等
霜霉病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可造成幼苗退绿发黄,萎蔫枯死;
成株染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呈淡***,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部病斑上生有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上部也会出现白色霉层。进一步发展后,病斑连片,呈黄褐色,导致叶片枯死。如防治不及时,病菌会浸染茎部,出现黑茎,后期茎部枯死。
发病条件:
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盯基悉阴雨连绵、浇水过多、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较大、植株间距较小、通风透气性较差、缺少光照、中耕除草不及时、氮肥过量等因素都会引起霜霉病的高发。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0℃。
白粉病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从下位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在叶面产锋凯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白色粉霉斑融合成一片,造成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引起叶片变黄或枯萎。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
发病条件:
油麦菜白粉病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状态在棚室内活体莴苣属寄主上越冬。
翌春5-6月,白粉病病菌放射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褐斑病发病症状:
发病后,叶片表面出现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直径2-10mm,呈浅褐色。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至暗褐色。后期病斑逐渐扩大连成片状,湿度较大时病斑上生有灰色霉状物,叶片枯萎变干死亡。
发病条件:
主要发病条件有春夏交替时温暖湿润,秋季多雾、多雨、多露;夏季高温,空气湿度较大,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易造成病害高发。
同时,养分不足,植株生长较弱,或氮肥过量,施肥过多造成植株徒长也会引发病害的高发。
黑斑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具有轮纹。
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遇高温、高湿易流行,特别是经常大水漫灌或连阴雨天后凯乎扩展迅速,缺肥缺水,植株长势差发病重。
锈病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浅***至橘红色的孢子器,叶背产生隆起的的小疱,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枯黄死亡。
发病条件:
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暖地区以夏孢子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直接侵入。
昼夜温差大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夏季高温、多雨发病重。
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油麦菜叶片,起初在叶上现橘红色近圆形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橘红色至暗褐色坏死斑,略凹陷,后期易破裂穿孔,严重时叶上布满病斑或多个病斑融合,致叶片干枯。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或带菌种子越冬,条件适宜时从叶片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并形成系统侵染,靠带菌种子及借雨水或昆虫及带菌肥料传播扩展。
高温高湿有利该病发生,适温为25-26℃,最高38℃,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菌核病发病症状: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扩展,呈褐色,茎基软腐或纵裂。湿度过大时,病斑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白色菌核。进一步发展后,变为黑色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导致病株叶片萎蔫至全株枯死。
发病条件:地势较低,连茬连作,田间过于密植,植株间距过小,通风采光不良,灌排能力较差,相对湿度较高,偏施氮肥等都是菌核病高发的诱因。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时,有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及子囊盘产生。当田间相对湿度低于70%,发病率及发病症状明显减轻。
供您参考与了解,欢迎提问与关注!

问:油麦菜不会生根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油麦菜软腐病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株及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在其他蔬菜上继续为害过冬。通过浇水、施肥或昆虫传播,由植株的伤口、生理裂口侵入。病菌生长温度为4~39℃,最适温度为漏铅25~30℃。田间水肥管理塌搜亏不团神当、害虫数量多或因农事操作等造成的伤口多时发病严重。
【油麦菜软腐病为害症状】: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
【油麦菜软腐病防治方法】:
1、种子药剂处理和喷淋。
(1)用“丰灵”拌种,或采用农抗751,按种子量的1~1.5%拌种。
(2)苗期喷洒“丰灵”每亩100~150克,加水50升。
(3)用“丰灵”150~250克对水100升,沿菜根挖穴灌入,或在浇水时随水滴入“农抗751”,每亩2.5~5升。
2、喷洒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问:油麦菜的病毒出在哪里

毒源来自于邻近菜田带毒的莴苣、莴笋、菠菜等。种子也可带毒,出苗后即见病发。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病健株接触磨擦时病株汁液也传毒。桃蚜传毒率最高,萝卜蚜、瓜蚜、大戟长管蚜也可传毒。该病产生与扩大和天气相干,高温干旱,蚜虫多受害重。1般均温高于18℃,田间缺水,病害扩大很快。

问:种油麦菜种子用剥皮吗?

种油麦菜种子不用剥皮,也不能剥皮。

油麦菜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雨水多、湿度大、抗性强、清香味浓、产量高的品种,目前用得较多的品种有精品无斑油麦菜、四季香妃、大尖叶等。

种子处理

油麦菜发芽适温为15至20℃,为了出苗整齐,在播前最好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装入网袋,连同网袋一起放在水中浸泡5至6小时后取出,沥尽水后,用湿毛巾或纱布等包裹保湿,温度适宜的季节常温下催芽即可,气温较低的时候放在灶台等方便保温的地方催芽,每天用清水透1至2次,当70%种子露白时即哪游宏可播种。

播种

1、播种时期: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至7月中旬。

2、播种方法:苗床土育苗一般采用撒播,将种子与准备好的干磨悄细土以1:2的比例拌匀,均匀地撤播到床面上,不宜太密,否则苗期易徒长,导致弱苗、烂苗;穴盘基质育苗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每穴播1至2粒种子;播种后用石谷子或细沙土覆盖,厚度为0.3至0.5cm,以种子不露出为宜;播种后浇透水,再用百菌清或多菌灵等杀菌剂喷洒一次,预防苗期病害,然后用薄膜盖严,保温保湿。

育苗

1、育苗设施:有条件的选择钢架大棚最好,也可以采用小拱棚,便于防雨和遮阳。

2、育苗方式:穴盘基质育苗为主,选用120孔的育苗盘为宜,也可采用育苗床育苗。

3、育苗基质:采用叶菜专用的育苗基质,每in3基质中加入三元复合肥25kg,同时加入100g百菌清或多菌灵杀菌剂消毒处理,充分混合均匀,浇水打湿,基质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度,装盘备用。

4、育苗土:可直接利用育苗棚内的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且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好,无病虫害的沙壤土。在播种前适量施人腐熟渣肥、腐熟有机肥及复合肥,与床土充分拌匀后,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方法:在播前15天左右。用40%甲醛兑水100倍液喷洒床面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床土表面,闷5.7天后揭去薄膜,耙松土壤并放气5至7天后即可播种。

苗期管理

每天观察幼苗出土情况,当70%幼苗出土时应及时揭开地膜;齐李册苗后,喷一次除菌剂,适当控温控水,蹲苗,防止幼苗徒长;晴天高温高湿时,适当增加通风时间,降低湿度,防止高温高湿病害发生;苗床以见于见湿为宜;一周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可适当增施提苗肥,浇水时加入适量尿素,也可以选择叶面肥喷施,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栽培方式

前期可选择黑膜覆盖保温防草栽培,后期7至8月份紫外线较强,尤其是晴天中午或者雨后大太阳,覆膜温度较高,叶片很容易受到灼伤,影响商品性,所以如果没有大棚等覆盖遮阳条件下,后期建议露地***栽,降低种植风险。

整地施肥

一般于冬季进行深翻炕土,减少病虫源。定植前,每亩施有机肥3000kg,复合肥100kg,撤施后耕翻入土,深沟高厢整地,按1.8至2m开厢(包沟)。若早期需覆膜的,应在淋透雨后及时覆盖地膜,等待晴天适时定植。

定植

1、定植时期:前期温度低苗龄30天左右,中后期温度高时,苗龄25天左右,4至6片真叶即可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选雨后晴天或者晴天下午定植最好。

2、定植密度:每厢种植4至8行,株距0.2至0.3m,每亩植6000至8000株。

田间管理

问:油麦菜怎么炒好吃

油麦菜好吃的做法如下:

原料:油麦腊兆菜、蒜、小米辣、酱油。

1、油麦菜洗纤孝净。

2、切段。

3、蒜切末,小米辣切段。

4、热锅滑油,炒毁局稿香蒜末和小米辣。

5、放入油麦菜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