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白粉病的病原物 瓜类白粉病的病原物是什么
瓜类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瓜类作物上,如西瓜、南瓜、黄瓜等。这种病害会对瓜类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病原物
瓜类白粉病的病原物是一种真菌,名为白粉菌。这种真菌会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白色的粉状物质,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病害发生的条件
瓜类白粉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温度:白粉菌在20℃-25℃的温度下繁殖最快,当温度超过30℃时,白粉菌的繁殖速度会减缓。
- 湿度:高湿度是白粉菌繁殖的重要条件,当空气湿度达到90%时,白粉菌的繁殖速度最快。
- 光照:白粉菌对光照的要求不高,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促进白粉菌的繁殖。
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瓜类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瓜类作物时,选择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 控制温湿度:通过控制温湿度,减缓白粉菌的繁殖速度,可以有效地防治瓜类白粉病。
- 喷洒药剂:在瓜类作物受到感染后,可以采用喷洒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病残体,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繁殖。
防治瓜类白粉病需要我们对病害的病原物和发病条件有一定的了解,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才能保证瓜类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相关拓展:
问:瓜类白粉病的病因
病原物为瓜白粉菌(Erysiphecucurbi-tacearumZhengetchen)和瓜单囊壳〔Sphaerothecacucurbitae(Jacz.)Z.Y.Zhao〕,属子囊菌,白粉菌目。专性寄生,为害葫芦科植物。两种白粉菌的菌丝体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瓜白粉菌分生孢子向基型2个串生,闭囊壳内多子囊,附属丝菌丝状,长约300微米;瓜单囊壳分生孢子向基型多个串生,闭囊内单子囊,附属丝无色或仅下部淡褐色。两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25%时仍可萌发并侵入为害,在水滴中吸水过多,膨压增高使胞壁破裂,对孢子萌发反而不利。孢子萌发适温20~25℃,低于10℃或高于40℃都不利。黄瓜抗霜霉病的品种常兼抗白粉病,津研、大连8162号、京旭、唐山秋瓜及津杂系列品种等较抗病。通常空气湿度45%~75%发病快,超过95%明显受抑制。雨量偏少的年份发病较重。通风及排水不良地块、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缺水、生长不良等均使病情加重。
问:瓜类白粉病在低温干燥的北方地区,病原菌以()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
B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