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白粉病的病原是什么 白粉病的成因

2024-07-0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367 次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蔬菜、水果和观赏植物等。这种病害会在植物的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萎蔫、凋谢,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那么,白粉病的病原是什么呢?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白粉病的病原主要是真菌。这种真菌叫做白粉菌,属于子囊菌门下的一个类群。白粉菌在植物叶片上生长繁殖,会形成白色的孢子,从而导致植物感染白粉病。

白粉菌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白粉菌的繁殖速度会更快,从而导致白粉病的发生率更高。

为了防治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清除植物上的枯叶、病叶等,避免病菌的传播
  • 保持植物的通风和透气性,避免潮湿环境的形成
  • 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农药,如三唑酮、噻唑酮等
  • 适当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白粉病的病原是真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种病害。

相关拓展:

问:花卉白粉病的病原及发病条件是什么?


1.月季、玫瑰、蔷薇白粉病病原有毡毛单囊壳(Sphaerotheca.pannosa)和蔷薇单囊壳(Sphaerotheca.rosae),都属子囊菌门真菌。除了为害月季、玫瑰、蔷薇外,是桃树等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在休眠芽内、病叶、病梢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当气温17~25℃、湿度大时病害重,尤以生长最适温度21℃、空气相对湿度97%~99%时发病最重,也就是说只有在高湿环境条件下该病菌对月季、玫瑰、蔷薇等为害重。

2.凤仙花白粉病病原是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balsaminae)等,属子囊菌门真菌。可侵染凤仙花、百日草、波斯菊、大金鸡菊、三色堇、木槿、玫瑰、瓜类等。在气温适宜、高湿和通风不良时发病重。

3.菊花白粉病病原是菊科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属子囊菌门真菌。可侵染菊花、紫藤、枸杞、凌霄、福禄考、风铃草、美女樱、飞燕草、蜀葵、瓜叶菊、金盏菊、百日草、非洲菊、金光菊、大丽花、向日葵等植物。有人认为我国南方无性态的菊粉孢(Oidium.chrysanthemi)是菊花白粉病的主要病原,并侵染瓜叶菊、非洲菊等。菊花白粉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在南方和北方温室不存在越冬问题。以20~24℃、空气干燥时发病最重。菊粉孢以子囊果在受害组织上越冬,翌年子囊果开裂,散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在温和、干燥天气下发病重。

还有许多白粉病病原。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病芽上越冬。早春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和新梢。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重复侵染,以4~6月和9~10月发病较重。施氮肥偏多,过度密植,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问:柑橘白粉病的病原是什么?

柑橘白粉复病属半知菌亚制门,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大小为60~120μm×12μm,分生孢子4~8个串生,无色,圆筒形,端部略圆,大小为20~28μm×10~15μm,未见其有性阶段。

柑橘白粉病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