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丙环唑片副作用 苯甲丙环唑片副作用有哪些
苯甲丙环唑片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疼痛、发热和炎症等症状。像所有药物一样,苯甲丙环唑片也有一些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
常见的苯甲丙环唑片副作用包括:
- 恶心和呕吐
- 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 头痛和头晕
- 皮疹和过敏反应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微的,并且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或医疗护理。如果这些副作用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咨询医生。
严重副作用
虽然罕见,但苯甲丙环唑片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
- 肝功能损害
- 肾功能损害
- 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 ***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 哮喘和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任何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就医。在服用苯甲丙环唑片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检查。
注意事项
在服用苯甲丙环唑片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
- 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
- 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 避免酗酒
- 在服用苯甲丙环唑片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机器
- 不要在怀孕或哺乳期间使用苯甲丙环唑片,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苯甲丙环唑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副作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
相关拓展:
问:苯甲丙环唑对虾有害吗?
苯甲丙环唑对虾当然有害。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配御败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类病害无效。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
丙环唑具有除菌谱广泛、活性高、除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吨位的三唑类新兴广谱性除菌剂代表品种,是经济作物类专用除菌剂。
丙环唑属于低毒除菌剂。其制剂敌力脱25%乳油由有效成分、乳化剂和溶剂组成。乳化性能良好,能与多数常用农药相混。贮存稳定期为3年。
丙环唑已登记作物,国内只有香蕉、小麦、水稻。
国外登记作物有:荔枝、蔬菜、葡萄、西瓜、大麦、玉米。
注意事项
在农作物的花期、苗期、幼果期、嫩梢期,稀释倍数要求达到3000至4000倍,并在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可以和大多数酸性农药混配使用。
应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不要直接接触被药剂污染的衣物,不要吸入药剂气体和雾滴。喷雾时不要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前要洗手、洗脸。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喷药时应穿防护服,工作后要拆含换洗衣服并洗澡。
不要因处理废药液而污染水源和水系,注意不要污染食物和饲料。
施药后剩余的药液和空容器要妥善处理,可烧毁或深埋,不得留做它用。
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5℃。
药剂要存放在儿童和家畜接触不到的地方。
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防止潮湿、日晒,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保证期从生产日期起为两年。
禁止在河塘水域清洗施药用具,避免污染水源。
应用技术
在农作物的花期、苗期、幼果期、嫩梢期使用。用于防治麦类病害、水稻恶苗病、葡萄白粉病、花生叶斑病、香蕉叶斑病、叶条斑病等。具体防治如下:
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丙环唑(20%EC)1000至1500倍液喷雾效果最好,间隔21至28天。根据病情的发展,可考虑连续喷施第2次。
如果用于治疗性防治葡萄炭疽病(发病中期):丙环唑(20%EC)3000倍喷雾,间隔期可达30天。
防治花生叶斑病:用丙环唑(20%EC)2500倍稀释,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间隔14天连续喷药2至3次。
防治西瓜蔓枯病:在西瓜膨大期,用丙环唑(20%EC)5000倍喷雾。
防治辣椒叶斑病:用丙环唑(20%EC)2500倍稀释,在发病初期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丙环唑(20%EC)4000倍喷雾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丙环唑(20%EC)初发病时1500倍喷雾;发病中期用1000倍进行喷雾。每亩***量人工不少于60升,拖拉机不少于10升,飞机不少于1至2升。在小麦茎基节间均匀喷药。
为内吸性除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除卵菌外,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均有抑制活性,持效期长达一个月左右,防治对象有麦类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香蕉叶斑病等。制剂为敌力脱25%乳油。
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大麦叶锈病、燕麦冠锈病,于孕穗期亩用25%乳油32至36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小麦根腐病,种子处理,按种子重量0.12%至0.16%拌药,田间施药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35至40毫升,对水喷雾,必要时隔7至10天再施药一次;防治花生、香蕉叶斑病,亩用30至40毫升,于发病初期对水喷雾,间隔期15至20天,共喷3至4次;防治葡萄白粉病,作保护性防治,则对水稀释倍喷雾,间隔期为半个月左右;作治疗性防治,则对水稀释5000倍喷雾,间隔期一个半月;防治培颤水稻恶苗病,用1000倍液浸种2至3天,直接催芽播种。
问:苯甲丙环唑用过白菜后会出什么药害
杀乎搭菌剂药害可以采用增加植物抵抗力的方法缓解药害例如可以用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作物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亏歼缓岁空拿解药害,例如奈安大力士等
后期配合使用植物细胞修复剂能够快速恢复植物受损的细胞,可以加快恢复药害
推荐两种一块使用,效果会更好点
问:葡萄套袋前使用什么药剂?
葡萄套袋前使用嘧菌酯(阿米西达)、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等,可有效防治病害,并有利于果粉形成,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葡萄果实转色。幼果膨大期至套袋前,使用吡唑·代森锌+啶酰菌胺·腐霉利+氰霜唑,可有效防治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溃疡病、灰霉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注意套袋前不要使用乳油类药剂、粉剂类药剂以及三唑类杀菌剂。
一、葡萄套袋之前需要打什么药
1、防病害类药剂
葡萄套袋前,可以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药剂来防治多种病害,如嘧菌酯(阿米西达)、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等。
2、利于果粉形成类药剂
大量试验表明,在葡萄整个生育期使用2-4次嘧菌酯(阿米西达)和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能够显著促进果粉形成,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葡萄果实转色,有利于提高后期果实上糖速度。
3、注意事项
(1)葡萄对乳油类杀菌杀虫剂比较敏感,大握绝多数乳油类药剂都对葡萄的果粉形成有破坏作用,因此套袋前不要使用乳油类药剂。
(2)葡萄套袋前不要用粉剂类药剂,大多数粉剂类药剂比其他剂型的药剂细度差很多,容易在果面形成药斑污染果面。
(3)葡萄套袋前不要用三唑类杀菌剂,如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己唑醇等,这类药剂大多数祥芦都有抑制果实膨大谨皮带的副作用。
(4)套袋前用药要减少混用药剂的数量,一次用药可防治多种病害,以免药物混合产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
二、葡萄用药时间
1、谢花80%
(1)防治对象: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
(2)推荐方案:吡唑·烯酰吗啉+异菌脲+苯甲环唑+吡虫啉+钙肥。
2、幼果黄豆粒大小
(1)防治对象: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溃疡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
(2)推荐方案:咪鲜胺+抑霉唑+烯酰霜脲氰+菊酯类杀虫剂+钙肥。
3、幼果膨大期至套袋前
(1)防治对象: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溃疡病、灰霉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
(2)推荐方案:吡唑·代森锌+啶酰菌胺·腐霉利+氰霜唑。
问:葡萄套袋之前需要打什么药
葡萄套袋前使用嘧菌酯(阿米西达)、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等,可有效防治病害,并有利于果粉形成,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葡萄果实转色。幼果膨大期至套袋前,使用吡唑·代森锌+啶酰菌胺·腐霉利+氰霜唑,可有效防治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溃疡病、灰霉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注意套袋前不要使用乳油类药剂、粉剂类药剂以及三唑类杀菌剂。
一、葡萄套袋之前需要打什么药
1、防病害类药剂
葡萄套袋前,可以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药剂来防治多种病害,如嘧菌酯(阿米西达)、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等。
2、利于果粉形成类药剂
大量试验表明,在葡萄整个生育期使用2-4次嘧菌酯(阿米西达)和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能够显著促进果粉形成,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葡萄果实转色,有利于提高后期果实上糖速度。
3、注意事项
(1)葡萄对乳油类杀菌杀虫剂比较敏感,大多数乳油类药剂都对葡萄的果粉形成有破坏作用,因此套袋前不要使用乳油类药剂。
(2)葡萄套袋前不要用粉剂类药剂,大多数粉剂类药剂比其他剂型的药剂细度差很多,容易在果面形成药斑污染果面。
(3)葡萄套袋前不要用三唑类杀菌剂,如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己唑醇等,这类药剂大多数都有抑制果实膨大的副作用。
(4)套袋前用药要减少混用药剂的数量,一次用药可防治多种病害,以免药物混合产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
二、葡萄用药时间
1、谢花80%
(1)防治对象: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
(2)推荐方案:吡唑·烯酰吗啉+异菌脲+苯甲环唑+吡虫啉+钙肥。
2、幼果黄豆粒大小
(1)防治对象: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溃疡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
(2)推荐方案:咪鲜胺+抑霉唑+烯酰霜脲氰+菊酯类杀虫剂+钙肥。
3、幼果膨大期至套袋前
(1)防治对象: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溃疡病、灰霉病、象甲、蓟马、金龟子等。
(2)推荐方案:吡唑·代森锌+啶酰菌胺·腐霉利+氰霜唑。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