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2024-01-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1 次

  本篇文章说明“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希望对广大农资人有几许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症状:出苗前或刚出土时易发生,幼苗芽或根变棕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种子或芽基部有霉层。原因:低温、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低温影响最大。

  防治:奥力克50可用于水稻苗1-2叶期ml大蒜油15ml,15kg**,5-7天使用1次,连续喷2次。1、

  芽腐: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幼苗的芽或根会变成棕色,病芽会扭曲、腐烂和死亡,种子或芽基会出现霉菌层。2、针腐病:症状一般发生在幼苗针期至2叶期,幼苗心的心叶会枯黄,叶子不会扩张,基部会变成棕色。

  有时叶鞘上会出现褐斑,病根会逐渐变成黄褐色。3、

  黄枯青枯:症状主要发生在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变黄枯萎,形成穴状向外扩张,幼苗基部和根部容易断裂。

  天气晴朗时,幼苗会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和上叶会出现“打绺”现象。2、水稻立枯病的原因1、

  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低温对水稻影响最大,幼苗在低温条件下的抗病能力会降低,有利于**的发生。2、

  循环水稻立枯病的感染属于土壤传播病害,主要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一般依靠菌丝和后墙孢子在各种寄主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会通过气流传播,造成感染危害。3、

  幼苗素质丝核菌和镰刀菌是水稻立枯病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当天气不良和管理不当导致幼苗生长弱、抗性降低时,水稻枯萎病会危害幼苗,因此幼苗质量差、生长弱是枯萎病的直接原因。

  1、奥利克50可用于水稻秧苗1-2叶期ml大蒜油15ml,每5-7天斤水,每5-7天使用一次,连续喷洒两次。

  如果想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喷洒时可以每15公斤水加叶面肥25ml,奥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每3天喷一次,连喷2-3次。2、必须精心选择和晒伤,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能力。

  3、种植水稻的温度应稳定通过6°。C不能盲目抢早,播种密度300g/m为宜。

  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种植者会增加播种量,以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并考虑到出苗率和插秧机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播种量都不能超过500g/m。

  4、平时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苗木训练等工作,提高幼苗的抗病性,预防和减少枯萎病和恶苗病的发生。


精选问答:


  1、水稻叶子黄尖枯萎是什么病?

  水稻叶子黄尖枯萎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病因:

  1. 干旱:缺水会导致水稻叶子枯萎变黄。确保水稻田保持适当的水分供应,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 缺素症: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可能导致水稻叶子变黄。根据具体缺乏的元素,施加适量的肥料进行补充。

  3. 病虫害:水稻受到病害或虫害侵袭时,叶子可能会变黄、枯萎。常见的水稻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常见的虫害包括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可以减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4. 盐碱化:土壤中的盐分过高可能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叶子变黄。改善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如采用排水、冲洗、施用石膏等方法,有助于减轻病状。

  5. 气温胁迫:极端的气温条件(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水稻叶子黄尖枯萎。尽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 除草剂或农药使用不当:过量或不当使用除草剂或农药可能导致水稻叶子黄尖枯萎。遵循正确的施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水稻叶子黄尖枯萎的原因,建议咨询当地的农业专家或植物病理学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

  2、水稻为什么会断叶?

  1、立枯病。立枯病是我们北方苗床育秧期间常见的病害,特别是在秧苗2.5叶期的时候是立枯病的高发时期。对于立枯病来说,一方面是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繁殖和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不科学的苗床温度、水分和养分管理造成的立枯病病菌对秧苗茎基部和根系的侵染。可以说,水稻秧苗患立枯病,80%是人为管理不善引起的,20%是天气条件不良引起的。

  2、青枯病。青枯病的外观表现与立枯病有些类似,也会出现农民朋友所说的“马蹄坑”。但是青枯病的发病机理和立枯病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青枯病的防治只能通过人为的水肥温管理,是不能通过药剂来防治的。并且,一旦发生了青枯病,在苗床期间就不会有改善的可能性,而且也不可能通过药剂使用来改善。只能是移栽之后在本田里逐渐的恢复。

  3、绵腐病。绵腐病的表现主要是在苗床或者田面的表层出现一些白色的菌丝,主要的发病原因还是低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过高造成的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对秧苗进行侵染,使得秧苗感病,根系生长受限。针对绵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通风、散墒,降低土壤表面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绵腐病病菌繁殖和活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