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锈病传染枣树吗 玉米锈病传染枣树吗

2024-06-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032 次
玉米锈病传染枣树吗 玉米锈病传染枣树吗

玉米锈病是否会传染枣树?

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它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黄斑、褐色斑点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些人担心,玉米锈病是否会传染到枣树上,从而影响枣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实际上,玉米锈病不会直接传染到枣树上,但是它会通过玉米秸秆上的病菌,间接导致枣树感染病害。

玉米秸秆如何影响枣树生长?

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对周围的作物造成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种植区域,玉米秸秆中的玉米锈病菌会通过风、水等途径传播到枣树上,导致枣树感染病害。玉米秸秆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使得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枣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

如何防止玉米锈病对枣树的影响?

为了防止玉米锈病对枣树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清理玉米秸秆。在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玉米秸秆,避免病菌在秸秆中滋生繁殖。

2.秸秆还田。将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枣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

3.喷洒农药。在枣树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喷洒一些农药,防止病菌的侵害。

其他与玉米锈病相关的问题:

1.玉米锈病如何防治?

玉米锈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可以减少玉米锈病的发生。

2.合理施肥。适当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3.及时清理病株。在发现病株时,要及时将其清理,避免病菌在田间扩散。

4.喷洒农药。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喷洒一些农药,防止病害的扩散。

2.玉米锈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吗?

玉米锈病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如果食用受病害影响的玉米,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在购买和食用玉米时,要选择外观健康、无病斑和霉变的玉米。

3.玉米锈病会对玉米种子产生影响吗?

玉米锈病会对玉米种子产生影响,如果种子受到病害影响,会导致种子萌发率下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玉米时,要选择健康的种子,避免受到病害影响。

4.玉米锈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玉米锈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真菌,属于锈菌科。它会在玉米叶片和秸秆上形成***或褐色的锈斑,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5.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天气有关吗?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天气有关,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要加强对玉米的管理和防治,避免病害的扩散。

相关拓展:

问:枣树不能和什么树种一起

枣树不能和柏树科的植物栽在一起,会得病。
  枣(学名:ZiziphusjujubaMill.)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枯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广为栽培。本种原产中国,现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枣的果实味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P,除供鲜食外,常纳败历可以制成蜜枣、红枣、洞搜熏枣、黑枣、酒枣及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为食品工业原料。

问:枣树枝干有黄褐色鳞片状覆盖物,是什么疫病

枣炭疽病
Jujubeanthracnose
症状果实、枝干、叶均可受害,以果实受害较重,多发生在枣果成熟期至采收后,常造成大量落果,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时达60~80%。染病果实着色早,果面上产生浅***水渍状斑块;后中央凹陷变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产生红褐色黏质物,后变为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斑下果肉也变褐,质硬味苦。枣吊、枣头及枣股也常染病,但症状不明显。枝干受害严重时干枯死亡。叶片染病只在采收后,少数现不规则枯斑。各产枣区均有发生,山东、安徽、河南较重。
病原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Glomerellacingulata(Ston.)Spauld.et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参见苹果炭疽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病僵果、枣吊和枣头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有潜伏侵染现象。病菌初次侵染从花果幼果开始,以后常反复侵染多次。病菌生长适温22~28℃,分生孢子萌发需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雨季早、雨量大的年份和地区,成熟期前或进入成熟期气温高、湿度大易引起大发生。已染病果实在晾晒过程中遇有高温高湿,病情继续扩展。
防治方法(1)选用圆铃新1号、2号,长红系的大马牙、小马牙、早熟长红等抗病品种。(2)清除病菌越冬场所的病残体;增施腐熟有机肥,提高树势,增强抗病力。(3)重病区重病枣园于幼果期雨前喷1:3:240倍式波尔多液,喷2~3次,至采收前。也可试用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900倍液。(4)采收的鲜枣先在55~70℃下烘烤10小时,然后马上摊开晾晒,可杀死潜伏的病菌,减少病果。
枣锈病
Commonjujuberust
症状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突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直径0.5mm左右。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并散出黄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叶面与夏孢子链迅堆相对的位置,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叶面呈花叶状,后渐变为灰色,失去光泽,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枣果未完全长成即失水皱缩或落果,甜味大减。落叶后于夏孢子堆边缘形成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黑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病原Phakopsorazizyphi–vulgaris(P.Henn.)Diet.称枣多层锈菌,属担子菌门真菌,本病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菌丝体无色,大小30~40×5~8(μm);夏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淡***至黄褐色,单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14~26×12~20(μm);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胞,平滑,顶端壁厚,上部栗褐色,基部色淡,大小10~21×6~2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枣锈病明樱的侵染循环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据检查,枣芽中有多年生菌丝活动。病落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酸枣上早发生的锈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有试验证明,外来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夏孢子随风传播,通常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湿度高时病菌开始侵染叶片。河北东北部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大量夏孢子堆不断进行再侵染,致叶片脱落。有些年份,落叶可推迟到11月初。9月下旬开始出现冬孢子。地势低洼、行间郁闭发病重;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重。高燥的坡地或岗地和行间开阔通风良好的枣区,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不宜密植,应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以增强树势。(2)清除初侵染源。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3)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于7月上中旬开始喷1次1:2~3:3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97%敌锈纳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棚槐此美0.3º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40%福星乳油7000倍液。
枣铁皮病
JujubeAlternariafruitspot
症状枣铁皮病又称黑腐病、轮纹病。俗称雾焯、铁焦、黑腰等,主要为害大枣枣果。8月中旬始见,多从果肩开始,现不规则凹陷斑,边缘清晰,病斑向果顶扩展,直至整个果实变为黄褐色,后果皮很快变为红褐色至暗红色,失去光泽,外观呈铁锈色,因此称为铁皮病。病果肉变为浅***至褐色,呈海绵状坏死、变苦,病果易脱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发病率5~15%,个别年份高达30%。
病原有3种: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称链格孢,PhomadestructivaPlowr.称毁灭茎点霉、Fusicoccumsp.称壳梭孢属一种真菌。该病由3种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但3种真菌的分离频率常因地区、年份、品种而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从开花后到果实成熟均可侵染,发病期为果实白熟期,一般经3~7天即可出现症状。果实着色期开始显现病症。采收后病情继续扩展。果实生长期、成熟期多雨、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2)从7月中旬进入雨季或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百•硫悬浮剂(北京市顺义农药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3)为防止采后扩展,果实用沸水烫煮1~2分钟后晾晒或炕烘制干。
枣软腐病
Jujubesoftrot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溃疡或软腐,初现白色菌丝,后在烂枣表面产生大量黑霉,即病原菌菌丝体、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Rhizopusstolonifer(Ehrenb.etFr.)Vuill.称匍枝根霉,属接合菌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参见桃根霉软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肥、枯枝、落叶、落果及空气中,由伤口侵入为害近成熟及贮藏运输期的果实。病害可以通过病健果接触蔓延。温暖潮湿利于发病,枣园通风透光不良、低洼积水,果实遭受其他损伤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枣园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排水。(2)防治蛙果害虫,防止果实在采摘、贮藏过程中道受损伤。(3)保持运输、贮藏场所及用具清洁。(4)在低温下贮藏。
枣缩果病
JujubefruitErwiniarot
症状又称束腰病、雾抄、雾掠、烧茄子病等。是我国枣产区果实重要病害。果实染病后逐渐萎缩,未熟脱落。病果味苦无食用价值。受害果进入白熟末期,梗洼着色变红时开始显症。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浅***晕环病斑,环内略凹陷。后病斑转呈水渍状,边缘不清,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造成果肉变成土***,质地松软,果皮暗红色,失去光泽,果柄变为***。病果失水皱缩,果肉呈浅褐色海绵状,味苦,易落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均有发生。
病原ErwiniajujubovraWangCaiFengetGao称噬枣欧文氏菌,属细菌。短杆状,大小10×0.4(μm),周生1~3根鞭毛,无芽孢,革兰氏阴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噬枣欧文氏杆菌靠昆虫和雨水、露水传播。病原细菌从害虫(叶蝉、蝽象等)刺吸伤口侵入,发病期与果实发育期及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果实梗洼变红至果面1/3变红的着色前期,果肉含糖量达到18%以上,氢离子浓度为1000~3163纳摩/升,pH5.5~6,气温22~28℃是发病高峰期,这时遇有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常暴发成灾。河南新郑枣区的灰枣、木枣、灵枣最感病,新郑六月鲜次之。
防治方法(1)选用山东的圆铃系、长红品种及河南的八月炸、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鸡心枣等较抗病的品种。(2)加强枣园管理,注意防治为害果实的刺吸式害虫。(3)8月各旬树冠喷洒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8~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每次喷杀菌剂时均应混入40%乐果乳油,兼治传毒昆虫。
枣疯病
Jujubewitches'broom
症状枣疯病又称丛枝病。花农称其为"疯枣树"或"公枣树"。枣树地上、地下部均可染病。地上部染病主要表现为花器退化、芽萌发和生长不正常,最后导致枝叶丛生,枣吊未端延长,嫩叶明脉、黄化或卷曲呈匙状,偶见耳形叶。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现为根蘖丛生。病树整个花器退化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较健花花柄长5~7倍,呈明显的小分枝,萼片、花瓣和雌蕊均可变为小叶。严重的花盘也发生退化,萼片深绿色且肥大,变成小叶,有时这种小叶的腋芽又萌发出小枝条。花瓣肥大,纵皱,也变成小叶;雌蕊仍保持原形,但子房变肥,变厚,呈柱状延伸,有的柱头顶端也变成两片小叶。另一种类型是雄蕊变成小叶,子房变成短枝;但腋芽萌发,生成短而细的新枝和新叶,继续生长。病花一般不能结果,仅花柄延长的花可结果,但多提早脱落。果实染病,变小,变瘦,果端呈锥形。有些品种如圆铃枣,果面凹凸不平,隆起部分现红色,凹下部分现绿色,呈花脸状;内部组织空虚,不堪食用。芽的不正常萌发有两种类型。一是小叶型症状。即病株一年生发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大部分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继续萌发生枝,如此逐级萌发生枝,直到四次枣头的主芽才不再萌发,而形成丛生枝。病树的结果母枝大部分延长成发育枝,这种枝条也发生丛生小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变黄口秋季丛枝干枯但不易脱落。另一种为花叶型症状。不常见,多发生在嫩枝顶端,略较健枝小,叶面现黄绿相间的斑点,有时叶脉褪绿成明脉,叶缘向内卷曲成匙形,叶面凹凸不平,有时显黄化,秋季不易脱落。地下部染病后不定芽大量萌发,形成一丛丛的短疯枝,同一条侧根上可出现多丛,出土后枝叶细小,黄绿色,长到0.3m左右即停止生长,后全部焦枯成刷状而枯死,仅留残枝。最后病根皮层变褐腐烂,韧皮部易脱落,果实无收,或全株死亡。
病原Jujubewitches'broom,Phytoplasma称枣植原体。过去称类菌原体。经电镜观察,在叶脉筛管细胞中见到形态不一的植物菌原体,大小80~720(nm)。在成熟的植原体颗粒中,清晰可见核酸类纤维状物质。菌体可先运转至枣树根部,经过增殖,由病部传至全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通过各种嫁接方式,如皮接、芽接、枝接、根接等传染。在自然界,中国拟菱纹叶蝉(HishimonoideschinensisAnufriev)、橙带拟菱纹叶蝉(HishimonidesaurifacialisKuon)、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sellatusUhler)和红闪小叶蝉(Typhlocybasp.)等均是传播媒介。凹缘菱纹叶蝉一旦摄入枣疯病植原体后,则能终生带菌,可陆续传染许多枣树。至于土壤、花粉、种子、汁液及病健根的接触均不能传病。病原物在寄主体内运行的方向与树体养料运行的方向一致,发芽时由下向上,枝条停止生长后由上往下。经嫁接接种后潜育期短者25~31天,在新发出的芽上即呈现症状;潜育期长者达382天。影响潜育期长短的因素有接种时间,6月底以前接种当年可发病;6月底以后接种则在翌年开花时呈现症状;在根部接种当年很早就可发病,皮接块数越多,发病越快;此外还与新梢生长情况及被接种的植株大小有关,苗术较成株接种后表现症状快。
该病的发生与枣树地势、土质、管理及品种有关。土壤干旱瘠薄、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发病重,反之则轻。盐碱地很少发病,其原因可能是盐碱地影响枣树的新陈代谢,增强对枣疯病的抗病性,也可能是当地缺乏媒介昆虫。枣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人工接种试验证明:金丝枣高度感病,滕县红枣较抗病,交城醋枣免疫。小枣、圆红枣高度感病,发病后1~3年内整株死亡;长红枣次之,可维持5年左右;马芽枣、长铃枣、灰铃枣、酸铃枣比较抗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酸枣品种和具有枣仁的抗病大枣品种作砧木。(2)接穗消毒。对于带病接穗,用1000mg/kg盐酸四环素液浸泡半小时可消毒灭病。(3)在无病枣区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苗木:苗圃中一旦发现病苗,立即拔除。(4)铲除病树,防止传染。及时彻底地刨除病树,早期消灭传染中心;刨除病树时,应将大根一起刨净,以免萌发。(5)加强枣树管理。增施有机肥、碱性肥。枣树发芽展叶期、开花座果期、速生期需增加水肥,结合喷1~2次300倍尿素液,进行根外追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势。(6)防治田间传播介体昆虫。5~9月间喷50%对硫磷乳油+50%乐果乳油各250倍液或50%乐果乳油+杀灭菊酯各250倍液,以防治传病媒介。(7)主干环剥。由于病菌在树干内传导具方向性,采用此法有效。方法是:春季树液流动前,在枣树主干的中、下部进行环状剥皮,宽3~5cm。(8)灌药灭病。4、8月在病枝同侧树干钻2~3个孔,深达木质部,将薄荷水50g、龙骨粉100g、铜绿50g研成细粉,混匀后用纸筒倒入孔内,每孔3g,再用木模钉紧,用泥封闭,杀灭病体,根治病害。(9)涂去疯灵。春季发芽前,于树干基部开一个环状小槽,深达韧皮部一半,将药液灌槽内,用塑料薄膜包扎严密,隔1个月涂第二次。树粗20cm施饨,40cm施16g,疗效较好。
曰本菟丝子为害枣树
Japanesecuscuta
症状苗圃、果园常有为害。曰本菟丝子缠绕枣树、荔枝、龙眼等多种果树苗木或枝条,靠吸根深入树皮中吸收寄主的水分和养料,致果树叶片变黄或凋萎,严重的枯死。
病原CuscutajaponicaChoisy称曰本菟丝子,属寄生性种子植物。是一种藤本植物,无叶,能开花结果。茎粗2mm,分枝多,苗期无色,后变黄绿色至紫红色。花序旁生,基部多分枝,苞和小苞似鳞片状,花萼碗状,5个萼片,钝尖与基部相连,有红紫色瘤状斑点,花冠白色管状,有5个裂皮及雄蕊,花药卵圆形,无花丝,生于二裂片间,雌蕊隐于花冠里,2裂柱头,蒴果卵圆形,有1~2粒种子,微绿色至微红色。
传播途径以种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夏初发芽长出棒状幼苗,长至9~15(cm)时,先端开始旋转,碰到树苗即行缠绕,迅速产生吸根与树苗紧密结合,后下部枯死与土壤脱离,靠吸根在寄主体内吸取营养维持生活。幼茎不断伸长向上缠绕,先端与树苗接触处不断形成吸根,并生出许多分枝形成一蓬无根藤。曰本菟丝子多发生在土壤比较潮湿杂草或灌木丛生的地方。
防治方法(1)曰本菟丝子为害严重的地方,翌年播种前应深翻使菟丝子种子不能萌生出土。(2)春未夏初发现有菟丝子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毁,以防扩大。(3)发生后可喷"鲁保1号"生物制剂,使用浓度要求每时水中含活孢子数不少于3000万个,每667m22~2.5L,于雨后或傍晚及阴天喷洒,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喷用6%草甘磷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如能在药前打断菟丝子茎蔓造成伤口效果更好。

问:玉米锈病怎么处理不至于传染小麦苗期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问:玉米锈病对人有害吗

玉米锈病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病害,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均有发生。

(1)症状该病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苞叶、雌穗和雄穗。发病初期的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小点。以后突起,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2)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玉米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并由南到北流行蔓延。当气温在20~30℃、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易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的地块,病害加重。玉米锈病菌的转主寄主是几种酢浆草属植物。(3)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一般马齿型品种较抗病;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勿偏施氮肥,促使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用0.2波美度石硫合剂均匀喷雾,发病严重时,间隔15天再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