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氢氧化铜防治灰霉病 氢氧化铜防治灰霉病的原理

2024-06-0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931 次
氢氧化铜防治灰霉病 氢氧化铜防治灰霉病的原理

氢氧化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防治灰霉病的化学品。它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持久性,并且不会对作物产生危害。氢氧化铜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氢氧化铜的优点

氢氧化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杀菌效果。在农业生产中,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等作物病害。与其他农药相比,氢氧化铜的生物降解性较低,可以持续地作用于作物表面,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氢氧化铜的使用方法

氢氧化铜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氢氧化铜溶解在水中,然后用喷雾器将其喷洒在作物表面。在喷洒之前,我们需要将作物的叶面清洗干净,以便更好地发挥氢氧化铜的杀菌效果。我们还需要注意控制氢氧化铜的喷洒量,以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氢氧化铜的注意事项

虽然氢氧化铜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农药,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氢氧化铜对人体和动物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戴好口罩和手套,并注意防护措施;

2.氢氧化铜的使用量应根据作物的不同和病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过量使用;

3.在使用氢氧化铜时,应避免将其喷洒到水源和水体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氢氧化铜防治灰霉病的效果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作物病害,常常会导致作物的减产和质量下降。使用氢氧化铜可以有效地防治灰霉病的发生。实验表明,使用氢氧化铜可以将灰霉病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同时也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氢氧化铜防治灰霉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氢氧化铜的最佳使用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氢氧化铜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作物生长期的早期和中期。在这个时候,作物的叶面比较嫩,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使用氢氧化铜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菌的繁殖,从而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率。

问题二:氢氧化铜对环境有没有危害?

答案:氢氧化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使用氢氧化铜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使用量,避免将其喷洒到水源和水体中。

问题三:氢氧化铜可以替代其他农药吗?

答案:氢氧化铜可以作为一种防治灰霉病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所有作物病害都适用。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作物的不同和病害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问题四:氢氧化铜可以对人体造成危害吗?

答案:氢氧化铜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在使用氢氧化铜时,我们需要注意佩戴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

问题五:氢氧化铜的储存方法有哪些?

答案:氢氧化铜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在储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问答拓展:氢氧化铜可防治哪些病害?

氢氧化铜为无机铜化合物,作为农用杀菌剂,产品有77%可湿性粉剂,57.5%干粒剂,53.8%干悬浮剂,37.5%悬浮剂。杀菌原理与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基本相同,是靠不断释放出的铜离子起杀菌作用,保护作物免受病菌侵入为害。

(1)果树病害防治柑橘溃疡病,在各次新梢芽长1.5~3厘米、新叶转绿时喷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3~4次。防治柑橘脚腐病,刮除病部后,涂抹77%可湿性粉剂10倍液。防治柑橘炭疽病喷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在花穗、幼果期喷37.5%悬浮剂1000~1200倍液,在中果、成熟期喷800~1000倍液。防治杞果炭疽病、黑斑病,在发病初喷77%可湿性粉剂400~7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黑痘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77%可湿性粉乎举则剂400~600倍液,10~14天喷1次,连喷3~4欢。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喷77%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在苹果生长中后期,喷77%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可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炭疽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7~10天喷1次,连喷3次。

(2)蔬菜病害防治番茄早疫病、灰霉病,在发病初,亩答握用77%可湿性粉1140~200克,对水喷雾。防治番茄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喷77%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番茄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毫升,隔10天灌1次,共灌3~4次。防治黄瓜角斑病,发病初期,亩用77%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57.5%干粒剂70~80克或53.8%干悬浮剂68^-,83克,对水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灰霉病,喷77%可i件粉剂soo~800倍液。防治豇豆细菌性角斑病、豇豆角斑病、西瓜蔓枯病和叶枯病、莴苣软腐病、7蓝类黑粉病、慈姑黑粉病、辣椒炭岁棚疽病、姜瘟病、芋软腐病等,发病初期喷77%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茄子青枯病、辣椒青枯病,发病初适时用77%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或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毫升,隔10天防治1次,共防3~4次。

问答拓展:西红柿苗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

西红柿苗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

1、晚疫病:西红柿晚疫病会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导致幼苗萎蔫死亡,可以喷醚菌酯悬浮剂,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2、青枯病:青枯病苗期会侵染细菌,到坐果初期才能显出病症,发病初期浇灌噻菌铜悬浮剂。3、立枯病:苗期发病,病斑出现一周后逐渐枯死,可喷淋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恶霉灵水剂。

一、晚疫病

症状:西红柿苗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会向叶柄处扩展,导致叶柄变细,颜色变为褐色坏死,导致幼苗萎蔫死亡。

防治:西红柿应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及时发现病株,及时喷洒醚菌酯悬浮剂,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等进行药剂防治。

二、青枯病

症状:青枯病属于细菌培知性病害,苗期会侵染细菌,但是生病症状要到坐果初期才能显现,病株顶部,下部和中部叶片相继出现萎蔫的情况,到了傍晚时会恢复正常,之后植株会枯死。

防治:推广高畦种植,保证排灌方便,生长期间多施加腐熟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浇灌噻菌铜悬浮剂租春等,在发病前也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灌根。

三、配型消立枯病

症状:立枯病可以在幼苗期发病,生病的小苗茎基变成褐色,茎叶会萎蔫***干枯,当病斑出现一周后,幼苗逐渐枯死。

防治:加强苗床管理,苗期喷施芸苔素内酯水剂,发病初期喷淋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恶霉灵水剂。

四、黑霉病

症状:黑霉病主要是危害叶子,严重时会危害茎部、花朵、果实。

防治: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剂处理。

问答拓展:西瓜一般种植需要打农药吗?

按顺序依次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
一、代森锌
1.作用特点
原药为灰白色或淡***粉末,有臭鸡蛋味。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其有效成分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直接杀死病菌孢子,阻止病菌侵入,对作物安全。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2.制剂
60%、65%、8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带启剂500倍液喷雾,可防治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隔7~10天再喷一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混用。②本剂对人体皮肤、黏膜等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③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以免分解。
二、代森锰锌
1.作用特点
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粗姿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原药为灰***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对鱼类有毒,在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三致”现象。
2.制剂
70%、80%可湿性粉剂,42%悬浮剂,在各生产长家间因粉剂细度不同和药剂中增加黏胶剂等因素,防治效果各有千秋。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选用80%大生M45或喷克、新万生等600~800倍,在发病初期喷施,隔6~7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或铜制剂混用,但可与多种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混用。②高温季节,中午避免用药。③使用大生M45、喷克、新万生等宜雨前喷施,雨后不必补喷,喷药要周到、均匀。
三、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1.作用特点
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乙—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从而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对酸碱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低,对鱼类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2.制剂
50%、7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种子重量的O.3%~0.4%进行拌种处理;或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4.注意事项
①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单独使用。①贮存于阴凉干燥处。③作物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
四、百菌清(达科宁、TDN)
1.作用特点岩行绝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替代有机硫和铜制剂,具预防作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结合,破坏菌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丧失生命力。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药效稳定,残效期长。纯品为白色结晶,无臭味;工业晶为***结晶,稍有刺激性臭气,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常温下稳定,对一般酸、碱及紫外光稳定,但不耐强酸,耐雨水冲刷,无腐蚀性。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毒性大。
2.制剂
75%可湿性粉剂,2.5%、3%烟剂,40%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为1000千克,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500--600倍液可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②对鱼类及甲壳类动物毒性较大,避免污染鱼塘、河流等水源。③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少数人有过敏反应和引起皮炎。
五、雷多米尔(甲霜灵、瑞毒霉、甲霜安)
1.作用特点
雷多米尔是一种具上、下传导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当药剂喷施于植物上后,能被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各个部位,所以它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残效期10~14天。对高等动物低毒,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三致”现象,对蜜蜂低毒,但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2.制剂
25%可湿性粉剂、35%拌种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引起的病害。在田间初发病时,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以后隔10~15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施药次数要相应增加。用35%拌种剂作种子消毒,按种子重量的0.2%~0.5%进行拌种。
4.注意事项
该药可与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
六、甲基立枯磷(立枯灭、利克菌、甲基立枯灵)
1.作用特点
本剂为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较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无色至浅棕色固体,几乎不溶于水,不易燃,不易爆,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潮湿均较稳定,贮存稳定性良好。对高等动物低毒,对蜜蜂、鱼类安全。
2.制剂
50%可湿性粉剂,5%、10%、20%粉剂,20%乳油,25%胶悬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对半知菌类、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等各种病原菌均有很强的杀灭活性,用于防治丝核菌和白绢菌等土传病害.防治瓜类苗期立枯病,用20%乳油250倍稀释液浸种30分钟,播种后,在土表再喷洒该浓度药液。
4.注章事项
①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药。②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七、氢氧化铜(丰护安、可杀得、可乐得2000、可杀得101、冠菌铜)
1.作用特点
有效成分为蓝色胶凝或无定形蓝色粉末,由六碳铜离子组成的球状针刺型颗粒,能迅速黏附于作物表面,药效持久。对高等动物低毒。是一种广谱杀菌剂,通过释放铜离子均匀覆盖在植物表面,防止真菌孢子侵入而起保护作用,当病菌的细胞接触铜离子之后,将其杀死,而对植物没有影响,所以是一种无残留、无公害的农药。
2.制剂
53.8%、61.4%干悬浮剂、77%可杀得101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氢氧化铜能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和细菌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炭疽病、早(晚)疫病、立枯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用53.8%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粉剂500-1000倍液喷施。由于它的溶解性、扩散性、悬浮性极好,隔10天左右再施用一次即能控制病害的蔓延,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应考虑多次施用。防治枯萎病用77%可杀得101粉剂500~600倍液浇根。
4.注意事项
①桃、李等果树对铜敏感应禁用,苹果、梨花期、幼果期禁用。②须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③施药时宜在作物发病初期进行,发病后期效果较差,开花期慎用。④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有毒,应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八、络氨铜(硫酸四氨合铜)
1.作用特点
纯品为深蓝色液体,是一种内吸性较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
2.制剂
14%、23%、25%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枯萎病用23%水剂250~3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防治蔓枯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可用14%水剂250~3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
4.注意事项
①本品不得与酸性农药混用。②使用需将药液充分摇匀,在田间发现少数病株时开始用药。
九、抗枯宁(抗枯灵、络氨铜·锌)
抗枯宁主要活性成分为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或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柠檬酸铜。
1.作用特点
抗枯宁具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渗透性,内吸治疗效果欠佳,施用于作物可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增强抗病力,同时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瓜类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剂外观为深蓝色浓溶液,一般情况下稳定,碱性情况下易形成沉淀。对哺乳动物低毒。
2.制剂25.9%水剂、20%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在枯萎病发生初期,用25.9%水剂500~600倍稀释液,每株浇根250毫升,或每公顷用25.9%水剂15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连喷3~4次;也可用20%水剂400-600倍液,每株浇根250毫升,视病情发展情况,隔7-10天再浇一次,连浇3-4次。
4.注意事项
①不可与酸性物质混用。②喷施本剂后,应间隔数天后才能喷施其他农药。③喷药应以早、晚或阴天为宜,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应重喷。④采收前15天停止喷药。
十、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棉萎灵)
1.作用特点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纯品为白色结晶,可溶于稀盐酸和醋酸中,并形成相应的盐即为防霉宝或溶菌灵。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蜜蜂毒性很低,对植物安全。
2.制剂
10%、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可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或用种子重量的0.1%-0.3%进行拌种,或用500倍液灌根,每株浇250毫升,或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6~8克。
4.注意事项
多菌灵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碱性物质及铜制剂混用。
十一、腐霉利(速克灵)
1.作用特点
腐霉利是一种新型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菌核病和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纯品为白色结晶,对人、畜低毒,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三致”作用。
2.制剂
5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一般在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95~750克加水750千克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②在幼苗、弱苗、高温、高湿条件下喷洒,要注意施药浓度,避免药害产生。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
十二、扑海因(异菌脲)
1.作用特点
扑海因是新一代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由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原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吸湿性,微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在通常贮藏条件下,原药及加工制剂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眼睛、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空气、水、土壤污染少。
2.制剂
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的灰霉病、早疫病,于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也可采用土壤浇灌、烟雾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或用800~1000倍液浇根防治西瓜枯萎病。
4.注意事顷
①我国规定最高使用浓度不能高于1000倍液,最多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②施药时,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十三、三唑酮(粉锈宁、粉锈灵、百里通)
1.作用特点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对锈病、白粉病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纯品为无色结晶,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作用,对鱼类低毒,对蜜蜂和家蚕无害,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
2.制剂
20%乳油,5%、15%、25%可湿性粉剂,15%烟雾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稀释4000~6000倍,每公顷用稀释药液750~1000千克左右,在病害发生前或初发期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三唑酮虽是低毒杀菌剂,但也要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目前尚无解毒剂。②安全间隔期20天。
十四、氟硅唑(福星、新星)
1.作用特点
福星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于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其作用机理是,当福星喷施于植物叶面之后,能迅速被叶面吸收,传导于植物体内,抑制麦角异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及孢子的形成,达到防病的效果。原药为无色结晶固体,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无过敏性,无致突变性,不危害有益昆虫。
2.制剂
40%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可在田间初发现病害时,立即用福星8000~倍液喷雾,药后数小时就渗入植物体内,药剂的再分布性强,耐雨水冲刷,一般用药1~2次之后即能控制病害的扩展,隔6~7天再喷施一次。
4.注意事项
①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②施药时,加强安全防护,如眼睛、皮肤被污染,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十五、腈菌唑
1.作用特点
腈菌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原药为淡***固体,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脂族烃。在日光下易降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
2.制剂
40%可湿性粉剂,12.5%、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用12.5%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隔7~10天再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4.注意事项
①本剂易燃,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处。②若有中毒,立即送***治疗。
十六、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
1.作用特点
农用链霉素是灰链丝菌分泌的抗菌素,有内吸治疗作用,对植物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纯品为白色有苦味的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pH3.7稳定。
2.制剂
2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用200单位喷雾。
十七、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宝利安)
1.作用特点
多抗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多抗霉素是含有A至N14种不同同系物的混合物,为肽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多抗霉素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紫外线及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常温下贮存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蜜蜂低毒。
2.制剂
10%宝利安可湿性粉剂,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枯萎病,一般使用浓度为1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也可用于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4.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十八、农抗120(农用抗菌素、抗菌素120、抗菌霉素120)
1.作用特点
农抗120是一种碱性核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兼有治疗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碍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
2.制剂
2%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等叶片病害,可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用2~3次;防治西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用2%水剂130~2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每穴500毫升左右,隔5天再灌一次,连续进行3~4次。
4.注意事项
本品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十九、恶霜锰锌(杀毒矾、杀菌矾、霜疫清)
1.作用特点
杀毒矾是由恶霜灵和代森锰锌两种化合物混合的复合化合物。恶霜灵属苯基酰胺类内吸杀菌剂,具有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NA聚合酶从而抑制了RNA的生物合成。恶霜灵的抗菌活性仅限于卵菌纲,与代森锰锌的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扩大了杀菌谱,对由卵菌纲和霜霉日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恶霜灵原药为无色无味结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挥发,不腐蚀容器,对水、光、热均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鸟类、鱼类低毒。
2.制剂
64%、72%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在发病初期,以叶面喷雾为主,用64%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750~1000千克,间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防治疫病,则用400倍液在病发初期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②应密封在原包装容器中贮存。
二十、霜脲锰锌(克露、霜霸、克霜)
霜脲锰锌主要成分:A.代森锰锌,B.霜脲氰。
1.作用特点
霜脲锰锌是由霜脲氰和代森锰锌混配而成,霜脲氰有内吸作用,其机理主要是阻止病原菌孢子萌发,对侵入寄主内的病菌也有杀伤作用。代森锰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两者混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具特效。对高等动物低毒,对有益动物及昆虫均毒性很低。
2.制剂
72%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以叶面喷雾为主,施用浓度为600~800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750~1000千克,于病症初现时立即施第一次药,间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定事项
①采收前7~14天停止使用。②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③合理配制药液,先将药剂配成母液,然后加水按使用浓度配成所需药液,并及时用完。
二十一、霜霉威(普力克)
1.使用特点
霜霉威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对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有优异的效果,适用于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施用霜霉威之后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对高等动物低毒。
2.制剂
72%盐酸盐可溶性水剂、72.2%水溶性液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①防治瓜类秧苗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霜霉威500倍药液,按每平方米喷药液量0.75千克喷施,整个育苗期喷施1~2次。②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在初发病时,用霜霉威600~1000倍液,隔7~10天一次,每公顷喷药液750~1125千克,共喷3~4次,可基本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对施药区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注意事项
①配药时,按推荐药量加水后要搅拌均匀,若用于喷施,要确保药液量,保持土壤湿润。②可与非碱性杀菌剂混用,以扩大杀菌谱。③本剂应密封在原包装容器中贮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处。
二十二、咪鲜安(施保克、菌百克、使百克、扑霉灵)
1.作用特点
咪鲜安主要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细胞膜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菌死亡。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它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种病害具特效。纯品为白色结晶,在常温及中性介质中稳定,对光、浓酸和碱性条件不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无任何致畸、致癌及基因诱变作用。
2.制剂
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炭疽病、白粉病可用1500倍的咪鲜安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防治瓜类枯萎病,可用750~1000倍液的咪鲜安灌根,或1500倍液叶面喷施。
4.注意事项
①本剂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有毒,使用时避免污染水源、鱼塘。②本剂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要注意安全保护。
二十三、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1.作用特点
乙烯菌核利是二甲酰亚胺类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对灰霉病、褐斑病、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纯品是白色结晶固体。对人畜低毒。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在三代繁殖试验中未见异常。
2.制剂
50%、75%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灰霉病、早疫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共喷3~4次,每次间隔7~10天。
4.注意事项
如不慎将该药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误服中毒,应立即催吐,不要食用促进吸收本剂的食物,如脂肪(牛奶、蓖麻油)或酒类等,并且应迅速服用医用活性炭。
二十四、恶霉灵(土菌消、立枯灵)
1.作用特点
恶霉灵系内吸性杀菌剂,对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恶霉灵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可抑制孢子发芽,起到土壤消毒杀菌的作用。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适用于瓜类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原粉为无色结晶,在酸、碱溶液中均稳定,无腐蚀性。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鸟和鱼类低毒。
2.制剂
15%、30%水剂,70%、9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立枯病,每千克种子用70%可湿性粉剂4~7克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8克,先将药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粉干拌种子。也可在瓜类苗期立枯病初见期用9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施一次,连施2~3次。
4.注意事项
①该药拌种时以干拌最安全,湿拌或闷种易发生药害。②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长。③恶霉灵和福美双混配拌种,可增加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