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穗轴病特效药用什么
这篇农资文章内容解释“葡萄穗轴病特效药用什么”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期待对各位网友们有一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葡萄穗轴病可选用保护性防治药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唑醚甲硫灵、唑醚代森联络合态代森锰锌等。内吸治疗药物: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和甲硫己唑醇。
注:**类药物虽然防效好,但对葡萄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必须控制使用浓度。
好文探索:葡萄穗轴褐枯病(完全解读版)
葡萄开花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养分的需求量大,树势相对衰弱,会给许多病害以可乘之机,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葡萄穗轴褐枯病就在其中。
果农常形象的称穗轴褐枯病为“烂花”,感病后葡萄的花或幼果会大量干枯掉落,若防治不力,措施不当,对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极大。
发病初期,幼穗的分枝、穗轴变为褐色,并逐渐枯死,不久即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在花朵开放时,也可侵染花冠。
天气潮湿时,在病部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一般很少向主穗轴扩展,发病后期,干枯的小穗轴易在分枝处被风折断脱落。
幼果受害后在其表面形成圆形斑点,呈褐色,但病斑仅仅局限在果实表皮,不深入果肉,随着果实发育膨大,病斑扩大、开裂,呈疮痂状,影响果实外观。
除了穗轴褐枯病,还有一些病害同样会为害葡萄的穗轴,如房枯病、灰霉病、霜霉病等,除房枯病外,其他两种比较好辨识,下面简要说明一下。
葡萄房枯病主要为害果梗、穗轴、叶片和果粒。
发病初期,小果梗基部呈深红**,边缘具褐色晕圈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变褐。当病斑绕梗一周时,小果梗干枯缢缩。
穗轴发病初期表现为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变黑色而干缩,上面长有小黑点。穗轴僵化后,果粒全部变为黑色僵果,挂在蔓上不易脱落。
果梗、穗轴褐变、干燥枯死,长时间残留树上,这是葡萄房枯病的主要特征。
葡萄穗轴褐枯病属真菌**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枝蔓表皮越冬,为翌年初侵染,在葡萄开花前7天至开花期为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病菌的侵染途径以分生孢子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幼穗穗轴表皮组织。
●病菌的侵入与果穗组织的老嫩程度有关,穗轴木质化程度越高发病率越低。
●开花期遇低温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高湿是葡萄穗轴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地势低洼、浇水过多、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树、弱树发病重。
●当果粒达到黄豆粒大小时,病害则停止蔓延。
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枝、叶、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把果园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清除干净,减少越冬菌源。
科学合理水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重视有机肥与菌肥的施入,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大水漫灌。
搞好果园通风透光、排涝降湿。适时摘心、摘须、整枝、控梢生长,使养分回流,提高树势,增强抗病能力。
针对葡萄穗轴褐枯病,一定要注意“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发病,感染病害部分的危害是无论如何都挽救不回来了。花序分离至开花前后是葡萄穗轴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时期,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
常用的保护性防治药剂:嘧菌酯、唑醚·甲硫灵、唑醚。代森联、络合态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内吸治疗性药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甲硫·己唑醇、甲基硫菌灵等。但要注意**类药剂虽然防效好,但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浓度的掌握。
文章:农业助手(ID:nyzs360)。
《葡萄穗轴褐枯病研究进展》张秋娥。
《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侯平军。
《葡萄霜霉病与葡萄穗轴褐枯病的症状区别及防治》李立群。
探讨柑橘黄化、葡萄、番茄等种植问题。
请加华垦铁马,拒绝非农业者。
精选问答:
1、苯甲氟酰胺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吗?
可以治。
穗轴褐枯病。用55%苯醚·咪鲜(45%咪鲜胺、10%苯醚甲环唑复配)20ml、碧护1克、安融乐3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施,一周一次,连续2~3次。冬季清园后用5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对茎蔓、架材、地面全方位消毒,次年开春后芽苞萌动前再喷一次3度石硫合剂,这是预防褐枯病等病害的最有效方法。
2、葡萄花期花穗喷什么药?
花前需要打一次药,一般选用异菌脲、嘧霉胺、啶酰菌胺,主要是保护花期不得病,药效尽量持久,安全度过花期,用药时间一般在开花前1~2天,重点防治对象,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花蓟马。
葡萄花前预防灰霉病,可打异菌脲、嘧霉胺、啶酰菌胺等,花前还是预防花蓟马的最有利时机,可选用吡虫啉、氟啶虫胺腈等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