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落叶松球蚜在云杉上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4-06-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507 次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常见的松蚜,它主要寄生于落叶松上,但也会在云杉上发生。这种害虫会给树木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落叶松球蚜的危害

落叶松球蚜一般在4月份开始孵化,成虫在5月份繁殖,这个时候它们会在云杉上产卵。落叶松球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导致树叶变黄:落叶松球蚜吸食云杉的树汁,会导致云杉的树叶变黄。

2.影响树木的生长:落叶松球蚜的吸食会导致云杉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云杉死亡。

3.传播病菌:落叶松球蚜会在吸食树汁的过程中,将病菌带入云杉体内,从而导致***的扩散。

落叶松球蚜的防治措施

针对落叶松球蚜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保护云杉的生长和发育。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喷洒农药:可以使用一些专门针对落叶松球蚜的农药,如乙脒唑、噻虫嗪等。喷洒的时候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2.采用生物防治: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如瓢虫、蚜茧蜂等,来控制落叶松球蚜的数量。

3.增强植物抵抗力:可以通过施肥、修剪等方式,增强云杉的抵抗力,减少落叶松球蚜的危害。

4.环境治理:可以通过清除枯枝落叶、保持树冠通风等方式,创造一个不利于落叶松球蚜生长的环境。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落叶松球蚜怎么防治?

回答:可以采用喷洒农药、使用天敌、增强植物抵抗力、环境治理等方式进行防治。

问题二:落叶松球蚜的危害有哪些?

回答:落叶松球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树叶变黄、传播病菌等方面。

问题三:落叶松球蚜的生长周期是多长?

回答:落叶松球蚜一般在4月份开始孵化,成虫在5月份繁殖。

问题四:落叶松球蚜有哪些天敌?

回答:落叶松球蚜的天敌有瓢虫、蚜茧蜂等。

问题五:落叶松球蚜的防治要注意哪些事项?

回答: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给云杉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很大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保护云杉的健康。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参考来源

[1]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落叶松球蚜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24(02):26-27.

[2]李芳.落叶松球蚜的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04):180.

问答拓展:有没有林业行家,青扦云杉枝上有寄生虫包似的东西是什么

建议采亮猜用水基化矿物油微乳剂也叫有机种植伴侣喷洒就行,既能杀各类虫害,还能杀虫卵。如果是虫多卵少可以混合其他农升键前药一起配合使用吵清如:溴虫腈,甲维盐等,这样就能降低成本。

问答拓展:落叶松球蚜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干母第1龄腹面前、中和后足基节有腺孔群,腺孔圆形,数量不等。有翅瘿蚜腹部背面第5节中侧蜡片愈合,第6节各蜡片均愈合。伪干母第1龄腹面中足和后足基节有蜡孔群,每一基节上两群,内外各一,蜡孔圆形,数量不等。触角第3节顶端毛长为该节宽的4.5倍。伪干母成虫腹部第1~6节无缘蜡孔组成的缘闭扰蜡片。
每2年完成1个生活周期。以从受精卵孵化出来的第1龄干母若虫在红皮云杉中下层小枝芽上越枣敬冬。5月上旬若虫开始取食,5月底云杉芽萌动,干母成熟,大量孤雌产卵。受害红皮云杉的新芽基部、针叶和主轴渐渐变形,卵孵化时即形成虫瘿。瘿表面常有1龄若虫,到6月中旬已渐增大。瘿端有嫩枝,瘿体一侧有闭合缝,外长针叶。7月末虫瘿开裂,老熟若虫爬出,在附近针叶上羽化,向兴安落叶松迁飞。孤雌产卵,8月中下旬孵化为第1龄伪干母,9月中旬开始越冬。次年4月下旬若虫开始取食,脱皮3次,5月初成熟为伪干母,开始孤雌产卵。5月下旬部分卵孵化发育为有翅性母,向红皮云杉迁飞。6月初孤雌产卵,上旬孵化为雌、雄性蚜,7月初雌性蚜产受精卵,8月初受精卵孵化为第1龄干母,9月初开始在红皮云杉芽上越冬,完成为时2年的生活周期。在伪凳态慎干母所产的卵中,有一部分孵化为停育型第1龄若虫,即以此越冬;另一部分孵化为进育型,继续发育成熟。孤雌卵生繁殖4代,然后以1或2龄若虫越冬。

问答拓展:落叶松毛虫对落叶松毛虫危害的再认知和防治

【摘要】进入到21世纪,由于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落叶松毛虫病害呈现高发和频发的趋势,落叶松毛虫成为林业主要的病虫害。林业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的危害与防治技术方法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落叶松毛虫病害防治工作。本文在说明落叶松毛虫病害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落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提供了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希望对落叶松毛虫病空宴冲害的防治工作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病害;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关键技术;生物防治
  前言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松树品种,是适应寒带和温带高山的常见树种,是主要的针叶用材树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林业资源。落叶松容易受到落叶松毛虫的侵扰,导致落叶松生在受限,进而影响到落叶松生物、生态和经济价值,是比较顽固的病虫害。我国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落叶松毛虫病害的记载,进入到21世纪,由于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落叶松毛虫病害呈现高发和频发的趋势,已经成为林业主要的病虫害。林业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的危害与防治技术方法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祥带础上做好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工作。林业技术人员应该熟悉和掌握落叶松毛虫病害的生物学特征,了解落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对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有效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扭转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提高林业工作防治病虫害的质量和水平。
  1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再认知
  1.1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征
  落叶松毛虫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学名: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在我国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等主要落叶松林区,是危害红松、樟子松和云杉等针叶型树木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时期是幼虫时期啃食落叶松、红松等树木的松针,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和代谢,严重则会导致落叶松林大面积死亡。
  1.2落叶松毛虫危害的症状
  落叶松毛虫幼虫主要啃食落叶松松叶为生,且幼虫虫龄较长,危害时间持久,在落叶松毛虫高发年份,在落叶松林中落叶松毛虫可斗歼将落叶松针叶全部吃光,使落叶松林地在远处看似火烧般焦黄一片,有落叶松老虎的俗称,落叶松毛虫病虫害若连续多年发生,可引起整片落叶松林的大量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2落叶松毛虫病害发生的原因
  2.1生物学原因导致的落叶松毛虫病虫害
  在人工造林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纯落叶松林,这是导致落叶松毛虫高发的重要原因,在比较大的区域内落叶松毛虫有较为适宜的繁衍空间,导致落叶松毛虫泛滥成灾。在大面积退耕还林的工作中,没有对林下的植被进行清理,导致松毛虫容易越冬和躲避天敌捕食,引发落叶松毛虫数量剧增。人工造林和天然林生物种类稀少,食物链没有构建完整,导致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数量少,给落叶松毛虫一个扩大繁殖的客观机会。
  2.2天候变化导致落叶松毛虫病害高发
  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发,暖冬、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自然现象导致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暖冬的出现给落叶松毛虫越冬带来的极大的便利,降水量变化导致了落叶松毛虫虫卵较高的孵化成功率,综合的因素导致落叶松毛虫大量繁殖,酿成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发生。
  3落叶松毛虫防治措施
  3.1加强营林管理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措施
  在总体上看,加强营林技术,特别是人工林营林管理,创造落叶松毛虫不能生活和繁衍的环境是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措施。营林过程中应该推行混交林营林技术,实践证明针阔混交林对减轻松毛虫危害有明显作用。加强营林后对落叶松的林间经营和管理,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保护灌木及地被物,促进林木速生、郁闭,形成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
  3.2加强生物防治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
  生物防治可以从多个角度,利用生物的天性和规律防治落叶松毛虫病害,推行以虫治虫技术,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有很多,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在自然界都有天敌,例如:松毛虫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可以对落叶松毛虫虫卵进行寄生,松毛虫绒茧蜂是落叶松毛虫幼虫的主要寄生虫类,松毛虫狭颊寄蝇是落叶松毛虫蛹期寄生的昆虫,马蜂、黑蚂蚁以捕杀落叶松毛虫为食物来源。推行以菌治虫技术,一般使用苏云金杆菌对落叶松毛虫进行防治。推行以鸟治虫技术,麻雀、喜鹊是落叶松毛虫的主要捕食鸟类。
  3.3落叶松毛虫的其它防治措施
  灯光诱杀,利用落叶松毛虫成虫的向光性可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做光源诱杀落叶松毛虫成虫。人工捕杀,对于落叶松毛虫害发生在面积小、易于捕杀的区域时,可采取采摘的方式进行捕杀,落叶松毛虫幼虫体表刚毛有毒,人工捕杀时要注意防护。性激素干扰技术,利用落叶松毛虫雌蛾散发性外激素招引雄蛾交配的特点,在落叶松林地释放人工合成的落叶松毛虫性激素,干扰落叶松毛虫的繁衍。
  
  落叶松林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森林的主要树种,具有耐低温、材质良好和生态效益高等优点,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常见的松树品种。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且危害非常严重,落叶松毛虫高发不仅给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创建带来了制约作用。在人工林面积增加、城市绿化加快和森林资源开发深入的影响下,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在我国北部林区属于高发和频发的林业病虫害,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防治的形式将愈发严峻。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有高度的重视,在技术的层面上掌握预防和治理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防范,了解落叶松毛虫病害的生物学特征,对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和研究,掌握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达到有效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效果,扭转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提高林业防治病虫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恩裕,尹泰龙.落叶松毛虫虫情预测的研究——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的测算[J].吉林林业科技.1980(02)
  [2]郭树平,张润生,田丰,王立夫.拟除虫菊酯毒绳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1984(12)
  [3]牛延章,姜敏华,孙国华,刘建军.落叶松毛虫羽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1985(03)
  [4]刘士臣.应用杀灭涂棒防治落叶松毛虫效果较好[J].吉林林业科技.1986(03)
  [5]贾春生,由士江,王力.落叶松毛虫CPV感染落叶松毛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6(03)
  [6]张俊,孙玉军,许俊利.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4(06)
  [7]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