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高粱价格 高粱价格最新行情2024

2024-06-0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811 次

高粱价格

高粱价格的变化

高粱价格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如果高粱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下降;如果供应量不足,需求量大,价格就会上涨。天气、政策、国际市场等因素也可能会对高粱价格产生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高粱价格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在2024年,高粱价格开始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高粱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平均价格为每斤1.6元左右,而在2024年底,高粱价格则降至每斤不足1元。

高粱价格波动的原因

高粱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24年我国遭受了旱灾,导致高粱等农作物减产,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政策调整也对高粱价格造成了影响。2024年,我国取消了高粱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导致高粱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也会对高粱价格产生影响,如果国外高粱的价格比较低,进口高粱会对国内高粱价格造成压力。

高粱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高粱价格波动较大,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高粱的需求量和价格都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和酒精原料,在农业和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高粱作为一种无公害、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拓展百科知识

高粱(gāoliáng)

高粱,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也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高粱的种植面积较小,但是由于其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一些干旱地区得到广泛的种植。高粱不仅可以用于制作食品,还可以用来酿制酒精、饲料等。

价格波动

价格波动是指商品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当商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降;当供应量不足,需求量大时,价格会上涨。政策、自然灾害、国际市场等因素也会对价格波动产生影响。

参考来源:

1.《粮食生产与管理》(农业出版社)

2.《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问答拓展:

1、高粱最高价格能达到多少?

在酿酒技术较好的情况下,100斤高粱出60斤50度的白酒,不到两斤粮食出一斤酒,目前高粱价格为1.4元一斤,再加少量的曲子和燃料钱,一算即知!我酿制的高粱酒,如果不算工钱,成本不会超过4.5元!如果算工钱价格会提高很多!纯粮标志为GB/T~为纯粮酿造!GB/T为食用酒精勾兑!

2、2024年秋季高粱价格怎么不高?

2024年秋季高粱价格不高,这个只能这么推理,我们国家人口多,当然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这类用处大,小麦,大豆,水稻人吃,玉米多一部分用玉配合饲料,高粱一般都是酿酒用,除了酿酒用其他用处不多,大豆炸油,高粱的用处就只有酿酒,配饲料用些。

3、内蒙赤峰高粱价格?

谷子1.85元红高粱1.05元白高粱1.20元玉米0.97元干的

4、东平高粱多少钱?

这个白酒现在来说的话还是不便宜的。差不多一瓶也需要几百块钱吧

5、茅台1935官方价格?

贵州茅台1935年初上市,出厂价在798元/瓶,市场指导价1188元,市场成交价一度接近2000元,现在回落到指导价附近,基本保持在1200元左右。要知道酒的原材料只不过是高梁、小麦、水,再加上包装、人工等,一瓶酒的实际价值有多少呢,出厂价798元,市场指导价1188元,投放市场后每瓶2000元,之所以如此无外乎炒作加囤积的原因,还有各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支撑商品价格的力量除了价值和需求还有什么?

价值就是那么多,需求也有限,谁会天天喝2000元一瓶的酒呢?

因此2000元的价格不过是人为炒作起来的,没有真实需求的支撑,价格下跌回归其真实面目属于必然,毕竟即使是茅台酒它也是商品,不是股票。

拓展好文:“粮袋子”有保障稳价格有支撑——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稳面积提产能:“粮袋子”有保障

  谷雨节气,正值关键农时。农民和农技人员在田间忙碌,抓紧防控小麦病虫害和春耕春播。在农业大省吉林,尽管由于疫情管控,3月备春耕进度放慢,但经过多方努力,水稻育秧接近尾声,前期耽误的进度基本抢回来了。

  放眼世界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俄乌冲突给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住粮食“压舱石”极为重要。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不少新情况:

  ——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夏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对于稳定预期意义重大。受去年秋汛影响,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一些地方反映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几个月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加强保障和农民辛勤耕耘,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丰收有了来之不易的基础。

  ——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我国明确今年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推高今年种粮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测,旱涝形势需要高度重视。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围绕粮食安全,我国提出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聚焦关键环节全面部署——

  调动重农抓粮和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很多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市长,下基层搞调研、查苗情。国家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逐个品种抓牢抓好。我国先后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会议、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会议,逐个品种部署。农业农村部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和200名技术人员,包省包片下沉一线,并开通热线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印发工作导则,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其中,早稻栽插过九成、春小麦播种过七成、薯类过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过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

  潘文博表示,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约有40天,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

  口粮自给有保障:进口主要是调剂品种

  田间生产在努力,百姓餐桌有保障,仓储物流是关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丰收,加上库存充裕,进口主要是一些调剂品种,两大口粮自给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仓满廪实外,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如果按每人每天吃1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

  口粮绝对安全之外,其他粮食作物呢?大豆和玉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品种。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千方百计稳定玉米生产,要以南补北、以单产补面积、以建设补短板,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目前,2024年收获秋粮的收购接近尾声。截至20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81亿吨。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据了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较为充足,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已建立,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个。各地创新物流运输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3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7.1%。小麦、玉米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9%,玉米、大麦和高粱价格攀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点。

  去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大麦近三成来自乌克兰。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带动国内部分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3月涨幅略有扩大,升至2%。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低于国内3%左右的预期目标。

  粮价为百价之基。专家认为,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粮食价格仍总体保持稳定。从走势看,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持粮价总体稳定仍有较好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有关部门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