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西瓜白粉病怎么预防 西瓜白粉病用什么农药解决

2024-06-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904 次
西瓜白粉病怎么预防 西瓜白粉病用什么农药解决

西瓜是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一种常见的病害是西瓜白粉病。该病害会导致西瓜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的话会影响西瓜的生长和产量。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西瓜白粉病呢?

1.选择抗病品种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优先选择抗病品种,这样可以减少西瓜白粉病的发生率。在购买种子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参考相关资料,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

2.做好土壤管理

西瓜白粉病的发生与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土壤管理非常重要。在种植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和虫卵。在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度和通风,避免过度浇水和密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进行病害监测

在西瓜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旦发现西瓜白粉病的症状,应该立即在患病植株周围进行清除,避免病害扩散。

4.使用生物农药

在防治西瓜白粉病时,可以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不会对作物产生负面影响。使用生物农药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确保防治效果。

5.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西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在施肥时,应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植株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间和剂量,避免过度施肥。

西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保证西瓜的生长和产量。在种植西瓜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好土壤管理和施肥工作,以确保西瓜的品质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综合预防西瓜白粉病,这几点很重要,你学会了吗

白粉病发病原因与温度关系较小,主要是湿度,湿度大于80%以上时最容易发病,这点建议咱种西瓜的老乡们在地中央或者棚里放个湿度计,作为防治时的参考指标。
白粉病药剂防治,推荐用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氟硅唑、代森联喷雾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隔5-7天防治一次,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最好几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管理上要避免氮肥施用过量、植株旺长。旺长的植株会导致下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湿气囤积,容易发生病害。所以在咱们番茄中后期,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田间通风良好。

问:求西瓜白粉病预防方案?????急急急

西瓜白粉病预防方案
一、西瓜白粉病症状
  此病主要侵害叶片,亦为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为害果实。在黄瓜上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好象撒上一层白粉一样。这些白粉就是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随后许多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面,白粉状物渐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也变成枯黄而发脆,但一般不脱落。到秋季病斑上出显散生或成堆的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
二、西瓜白粉病病 原
  瓜类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的两个属的真菌侵染所致: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属单丝壳菌。这两种病菌分布于我国南北方,但以第二种较为普遍,其所引起的白粉病在症状上差异不大。两种病菌的无性世代相似,都产生成串、椭圆形、无色的分生孢子。二孢白粉菌的分生孢子大小为24—45×13—24um;单丝壳菌的分生孢子大小为26—45×13—24um。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圆柱形,无色。有性世代均可扁球形、暗褐色、直径约为70—100um、无孔口的闭囊壳,其表面着生菌丝状的附属丝。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吸取营养,寄主生长后期在叶表休眠组织—闭囊壳。病菌菌丝体不侵入寄主组织细胞内,而是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繁殖,形成吸器,直接穿入寄主的表皮细胞中,吸取寄主细胞内的营养,这就是白粉菌一般在不出现坏死斑的原因。但当植物的大量营养物被病原菌夺取,最后寄主细胞仍可死亡,所以发病后期病叶呈枯黄状。有性世代子囊壳的形成,一般多在植株中段以下老熟叶片上,特别是叶正面比叶背面形成的多。在我南部地区,有时候不产生有性世代,浙江杭州地区在秋南瓜和凤仙花的病叶上产生闭囊壳;东北吉林等地田间秋黄瓜、西葫芦、南瓜上白粉病发生极为普遍,但未发现闭囊壳,故此病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田间及温室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还不清楚,尚须进一步研究。两种病菌的寄主范围都很广泛,其中二孢白粉菌除为害葫芦科蔬菜如黄瓜、甜瓜、南瓜、冬瓜外、还克侵染向日葵、苎麻、绿豆、牛蒡、凤仙花等多种作物和杂草。但病菌具有很强的专化性,存在不同的专化型和生理小种。
三、西瓜白粉病侵染循环
  在低温干燥的地区,瓜类白粉病以有性世代的闭囊壳随病株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在较温暖的地区,病菌以菌丝体在保护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的被害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冬后的闭囊壳一般在第二年的5~6月份当气温在于20~25℃时释放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寄主,造成初次侵染。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主要借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当条件适宜时,在当年初发病的部位上又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至晚秋,在受害部位再形成闭囊壳越冬。
四、影响西瓜白粉病发病的因素
  1、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大,即使相对湿度低至25%也能萌发,但叶面上有水滴存在时,因分生孢子吸水后膨压过大,会引起孢子破裂,反而对萌发不利。分生孢子在10~30℃的范围内都能萌发,而以20~25℃为最适,超过30℃或低于10℃,则难以萌发并且会失去生活力。据试验观察,分生孢子在26℃左右能存活9小时,30℃以上或-1℃以下很快失去生活力。露地栽培的瓜类作物,当田间湿度较大、温度在16~24℃时,白粉病很易流行;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情即受到抑制;在温室、塑料大棚里容易造成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的条件,也适于白粉病的发生,且常较露地黄瓜发病早而严重。
  2、栽培管理与发病的关系栽培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适,尤其偏施氮肥过多的地块,易造成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株间湿度大,株间不足,植株长势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五、西瓜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的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与加强栽培管理:一般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也较抗白粉病。有利于防治霜霉病的栽培措施,也有利于防治黄瓜白粉病。主要是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等。
  2、温室熏蒸:病菌对硫制剂敏感,北京菜区用硫磺制剂熏蒸能有效地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方法是在幼苗定植前,每1,000平方尺,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密闭熏一夜。熏蒸时使室内温度维持在20℃左右。黄瓜生长期间,每1,000平方尺用雄磺150~300克,锯末400~450克放在小花盆内,然后放入火红的煤球,提着花盆边走动边扇风冒烟熏蒸。药量的大小依苗的大小和强弱而定,苗小苗弱药时宜减少,一般4~7天熏一次。
  3、药剂防治:
1)预防方案:使用《奥力克—速净》按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2)治疗方案:
A、轻微发病时,使用《奥力克—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施,5天用药1次;
B、病情严重时,使用《奥力克—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之后采取预防方案用药。
3)用药说明:
A、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用药;大水量喷,白粉病病菌遇水或湿度饱和时,易吸水破裂而死亡;持续用药,充分杀死残留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防止再流行。
B、打药时要彻底,叶面叶背一起喷。
C、最佳用药时间:12:00—15:00,效果更佳。
六、注意事项
1、本品须现配现用,不得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与其它药剂混用时,先加入本品作为母液。
2、施药后4小时内降雨,需重新喷雾。
3、如有轻微沉淀析出属正常,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摇匀即可。

问:西瓜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应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培育出无病的壮苗。
2抓好田间管理工作:(1)合理密植,采取高畦深沟种植方式。畦上覆盖地膜;重点加强瓜期后的田间管理,合理整枝,适时摘除病重叶和部分老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2)抓住西瓜爱水怕水的特性,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洒方式;雨后注意排水,防止瓜田受浸和田间渍水;连续降雨过后应抢晴施药,以防止该病在瓜田迅速流行蔓延。(3)做好施肥工作。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氮、磷、钾配施。西瓜后期追肥应以复合肥为主,尽量少施或不施尿素,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重点是做好发病初期的施药工作,施药后如病情继续发展,应每隔7~10天连续喷药2~3次,以达到有效控制该病发生蔓延的目的。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或40%灭病威悬浮剂300~400倍液或40%敌菌铜800倍液等杀菌剂喷雾防治。各种杀菌剂交替使用。喷施时应做到水量充足,叶片背面都要喷施,全田应均匀喷洒,防止漏喷。

问:草莓白粉病怎么治,附白粉病症状

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白色细菌层,严重时整个叶片出现白霜般的白粉状物,花蕾不能开放,幼果不能正常膨胀。温度低而湿度过高、氮肥施入过多都是导致白粉病的原因。未发病时可以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2次,发病后,选择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合理灌溉等方式预防。

一、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朵、花梗和果实,在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薄白细菌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勺状,产生大小不同的暗污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叶片背面出现薄霜般的白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整个叶片。花蕾、花朵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染,幼果不能正常膨胀,甚至干枯。

二、草莓白粉病的原因

1、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从深秋到早春,如果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高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这种病就会发生灾害。

2、大棚连作草莓发病快,发病期比新建大棚早约一个月。前者的发病期大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出现了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向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绿容易患白粉病。适期适量施氮肥,施磷钾肥发病轻。

三、草莓白粉病怎么治疗

1、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2次,用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雾1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发病后,选择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用50%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四、预防草莓白粉病

1、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

2、合理轮作,减轻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老叶、病叶、残叶,进行田间卫生管理。

4、合理灌溉,控制棚内湿度,减轻病害。

5、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