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的分布范围
本篇农资总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黄鹂的分布范围”的内容进行仔细讲解,期待对农资人们有几许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该科鸟类主要分布于除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东半球热带地区,计2属29种。中国有1属5种另4亚种。
广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欧洲唯一的种为金黄鹂(Ooriolus),**,眼周及翅黑色,体长24公分(95吋),向东分布至中亚及印度。
非洲金黄鹂(Oauratus)与之相似。栗色黄鹂(Otraillii)产于亚洲,分布于喜马拉雅至印度**,体色深红,有光泽。
绿黄鹂(Oflavicinctus)产于北澳大利亚,仅以果实为食。
好文探索:横断山区发现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EcologyandEvolution)上刊**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Oreocharisoriolus”,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员,丰富了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人员根据花果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证据讨论了其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根据黄鹂马铃苣苔的分布范围、植株数量和受干扰程度评估了该物种的受威胁情况。
根据最新的资料,马铃苣苔属大约有140种,主要分布于南方(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和江西)和西南地区(贵州、四川、云南、**和甘肃南部),同时也有少数物种延伸至北越、**、不丹、印度、**和泰国。马铃苣苔属植物中大部分种类分布于西南山地高海拔的悬崖峭壁之上,以往交通不便时,考察人员通常难以到达。
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胡君助理研究员带领考察队伍在横断山区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进行灌丛群落调查,其间在石灰岩基质形成的硬叶栎灌丛边缘地带采集到1个马铃苣苔属植物,经过形态核校和检索,与现有的马铃苣苔属植物种类均无法吻合。经请教广西植物研究所温放研究员,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对比国内外的马铃苣苔属物种,结合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ITS)序列与叶绿体DNA序列分析,确认其为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新种。
由于其鲜艳明亮的**小花使人想到活泼好动的黄鹂鸟,研究人员为该新种拟定拉丁名Oreocharisoriolus,中文名“黄鹂马铃苣苔”。新发现的黄鹂马铃苣苔分布范围狭窄,种群由大约100个成熟的个体和一些幼苗组成,分布于大约2km2范围内的石灰岩沟谷地带。
根据其在野外的种群状况,遵循IU红色名录类别和标准,新物种被暂评为极度濒危物种,需要及时开展针对该物种的就地和迁地保护。
黄鹂马铃苣苔的发现继续丰富了我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同时也凸显出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该新种的发现提醒我们石灰岩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横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来说也属于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横断山区的野外综合考察。另外,黄鹂马铃苣苔的发现和发表对于研究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及横断山区生物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该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广西科学院基础研究基金等地区项目的联合资助。
精选问答:
1、黄鹂是什么意思?
黄鹂一般指黄鹂属。黄鹂属(学名:Oriolus):是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共有31种。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
树栖性,以昆虫、浆果为主食,鸣声洪亮悦耳。在水平枝杈间编织碗状巢,产卵3-5枚,主要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期约等于孵化期。分布于欧、亚非、澳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1属6种。常见如黑枕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
2、黄鹂喜欢吃什么?
黄鹂鸟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它们主要以昆虫、果实、种子和花蜜为食。在家养黄鹂鸟时,可以给它们提供各种昆虫、水果、蔬菜和鸟粮等食物。 黄鹂鸟也需要充足的清水和洁净的饮水器。在养护方面,需要保持鸟笼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和食物,避免让鸟笼暴露在阳光下或寒冷的环境中。
黄鹂鸟也需要适当的运动和活动空间,可以在鸟笼内放置一些玩具和枝条等,让它们有足够的活动和娱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